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月当空

作者:赵金生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章邯出山

书名:汉月当空 作者:赵金生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8

眼看胜利在望的农民起义军,却在关键战役,被关键人物给打败了。

这里不得不花点时间介绍一下章邯,因为他是在秦末乱世风云中,为秦王朝力挽狂澜的一员猛将。

章邯的官职是秦少府,位列九卿,属于秦朝副国级的人物。

少府是主管皇帝帝室财政的机构。章邯还兼任皇帝的秘书,管理这宫廷膳食等事务,是皇帝身边的亲信。

公元前230年,章邯入伍,跟随秦将内史腾征讨韩国,因作战勇敢,受到奖赏后,便在秦军中有了一定地位。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章邯弃军从政,由于办事牢靠,一步步得到升迁,直至担任少府一职。

章邯一介文职官员,又是如何越过众多将领,承担起守卫都城重任的呢。

由于陈胜的张楚义军势如破竹、扩张迅猛,周章几十万大军攻克函谷关时,前锋已经接近临潼东北的戏水一带,应该说咸阳已经近在咫尺了。

周章这路大军是陈胜派出的几支大军中,唯一对关中造成最大威胁的一支。这一路大军的胜负,直接关乎秦帝国的命运,也影响了张楚政权的生死存亡。

此时,警报如雪片飞达咸阳。秦二世听闻,如梦初醒,惊出一身冷汗。他环顾朝堂,发现既无可用之兵,也无可用之将。

王翦、王贲、蒙恬等名将,要么早已经过世,要么被秦二世和赵高冤杀。秦军的主力又分别驻守在帝国的南疆和北疆,关中除了少量保卫首都的精锐部队中尉军外,几乎是处于真空的状态。从周边郡县抽调兵力也来不及了。

秦二世召集大臣们商议应对之道,大臣们一个个面面相觑,不敢吱声。

章邯此时的主要工作是在骊山主持秦始皇的地宫修造工程。在危急时刻,他挺身而出,告诉秦二世,骊山始皇帝寝宫那里尚有数十万被罚服徭役的罪犯。他建议赦免骊山囚徒以及家属奴仆的罪责,打开兵器库,将这些囚徒组织起来,用以抵挡陈胜的叛军。

让一些做手工活的平民去抵挡数十万大军,章邯疯了吗?

当然没有。

章邯是管财务的,算盘打得贼溜。

他知道,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陈胜能发展到百万大军,其主体还是农民。那个时候成年男子都必须服兵役,也就是说,老百姓既是农民、手工业者,又随时可以是军人。

所以,无论是周章的义军,还是骊山的囚犯,本质上是一样的,他们都受过军事训练,都是拿起武器当兵,放下刀枪务农的平民百姓。

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已经将天下兵器收缴殆尽,民间造反只能揭竿而起,就是拿起身边的木棍什么的当作武器与政府军作战。

虽然起义军沿途收缴了不少地方部队的装备,但同秦正规军的装备比起来,差距还是很大的。至少起义军缺乏重铠甲装备,还有射击距离和精度较高的弩,以及密集的箭阵,这些都是起义军缺乏的。

说起对阵双方的兵器,不得不多说几句。秦国的兵器制造工艺水平在秦统一前就优于其他六国。就拿秦剑来说吧,秦制造的青铜剑,铜与锡的配比很好,使得秦剑的硬度和柔韧度达到完美的结合。

当时为了对付匈奴骑兵,秦国还专门制造了一种叫驽的兵器,与箭不同,驽上弦的时候必须用脚才能拉得开,其最大射程可达三百米,一百五十米内还具有强大的杀伤力。发射弩的扳机设计也非常巧妙,不需要花费大力气,轻轻扣动扳机就能发射,不会对士兵瞄准目标产生影响。

另外,秦制作的箭头拥有三个锋利的棱角,箭头没有翼面,类似流线体的三个弧面,降低飞行阻力,最大限度减少风力的影响,精准度更高。再就是秦制造兵器要求极高,制造者的名字都刻在兵器身上便于追责,由于兵器制造已经标准化,同类兵器的所有部件都可以相互替换,战场上维护速度很快。

就武器数量和先进程度方面来说,秦军已经完全碾压起义军,可以说达到降维打击的地步。

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关中地区还完整保留一支非常恐怖的防御部队,那就是秦中尉军。

秦帝国保卫咸阳的京师军有三支部队,分别是郎中令军、卫尉军和中尉军。

郎中令军是皇帝的侍从军,相当于皇帝身边的警卫部队,是负责帝王内廷安全的,由郎中令总管。但这支军队人数较少,多时也就一千余人。

卫尉军是皇宫近卫军,由卫尉统领。负责咸阳城内外保安工作,他们分别驻守在咸阳各个主要场所,数量约在两万人左右。

中尉军由中尉统领,主要掌管首都及关中地区的军事和治安。

中尉统领京城卫戍部队,负责咸阳的守备、各官邸的安保、武器库的管理,以及在皇帝出行时的先导。

中尉军主要力量屯驻在咸阳城外,人数约有五万余人,是秦军精锐中的精锐。

上述三支部队是以秦宫为中心,在关中地区形成一个严密的多层防御体系。

当周章攻破函谷关,声震京城时,章邯能迅速调集的部队唯有五万中尉军。

彼时中尉军由秦人组成,这支部队不仅作战经验丰富,且意志坚定,勇敢善战。虽然为数不多,但兵在精而不在多。让中尉军打头阵,骊山军借势依靠先进武器以及人海战术,不愁吃不掉周章。

章邯坚信,如果运筹得当,胜负的天平必将倒向自己这一边。

所以,当章邯提出释放骊山囚徒,参与咸阳保卫战的建议时,朝廷别无选择,二世只好接受章邯的建议,由丞相李斯提名,章邯被任命为大将,全权统领秦军,主持咸阳保卫战的工作。

那么章邯能完成保卫咸阳的使命吗?

章邯为官,足智多谋、能力出众;章邯当起将军来,盖世惊天,一出手就是王炸。

他首先让咸阳精锐的中尉军作为教官,强化训练骊山囚犯。然后挑选一批精壮的士兵分配给中尉军,壮大中尉军的队伍。

而后,章邯将中尉军主力部署在戏水西岸,严阵以待。这支大军成了周章难以逾越的屏障。

周章从陈县出兵以来,并未遇到秦军强力的抵抗,地方郡县的士兵大多没有什么战斗力,况且一路都是在原来秦地以外的地方,老百姓痛恨秦军,很容易聚沙成众。

在攻破函谷关时,周章的声势达到顶点。他拥有战车千乘,步卒数十万人。函谷关以西,几乎是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根本无险可守。

但到了戏水这里,便是原来秦国的地盘了。秦民保家卫国的意识浓烈,对起义军有着天然的排斥心理。

打下函谷关后,周章迫在眉睫的是要解决粮草问题。几十万大军,数千匹战马,吃喝拉撒,每天耗粮百来万斤。

大军在关外时,有百姓箪食壶浆的支持,筹粮、运粮都容易解决。可是入关后,百姓不一样了,大多还是秦军的拥趸。起义军的粮草全靠关外输送,从荥阳到函谷关,八百里山川道路,运送粮草,十分困难。

毫无疑问,周章必须速战速决。

许多人都以为,秦廷的覆灭只在旦夕之间。但奇怪的是周章在攻克函谷关后,并没有乘胜追击,进入关中,而是在戏水驻扎下来。

这一停,就是一个月。

数十万人马在戏水停留一个月,周章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做了什么?为何会突然停下进攻的脚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233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