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月当空

作者:赵金生 | 分类:军事 | 字数:0

武臣伐赵

书名:汉月当空 作者:赵金生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8

再说一说陈胜派遣的武臣这一路大军吧。说起武臣这支远征军,不得不提到两个人,张耳与陈余。

之前陈胜在陈县召集“三老”和“豪强”开会时,面对大批推举陈胜出任“楚王”的呼声,那两个提出不同意见的魏国谋士就是,张耳和陈余。

前面介绍过,张耳原本是信陵君魏无忌的门客,魏无忌死后,张耳离开大梁,流落到外黄县(河南民权县)。

我们常听人说,树挪死、人挪活。张耳到了外黄,开始转运了。

陈余则是以儒学起家,游走于魏赵。他跟张耳一样,也是有个富庶的岳父大人。赵国有位富人认为他不是平庸之辈,便把女儿嫁给了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结识了大名鼎鼎的张耳,由于两个人富有盛名,又志趣相投,还有近乎同样的经历,都有一个阔佬丈人做后盾。两人很快成了莫逆之交。由于年龄差距过大,陈余对待张耳就像是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敬重。不幸的是友谊的小船在利益面前最终还是翻了,人性的复杂还是经不起现实的考验。“刎颈交”最后竟然发展到反目成仇、你死我活程度。当然这也是后话,眼下,这情同父子的两人仍然处在炽热的友情之中。

这两个人怎么跑到陈胜那里去了呢?原来,秦灭了六国后,担心贵族暗中搞什么破坏,曾大规模迁徙六国贵族。张耳是旧朝的县令,又有大侠客这个背景,自然被视作朝廷的隐患、威胁。秦廷便在全国通缉张耳,标价一千金,陈余作为张耳的拜把子兄弟,也在通缉之列,标价五百金。两个落难的“刎颈交”只好埋名隐姓躲到陈县,干起了保安之类的生计。

在干保安的这段时间里,还发生一段有趣的故事,可以给两人的“刎颈交”提供佐资。有一天,陈余因一点小过错被官吏鞭笞,陈余哪里吃过这种亏,正要起身反抗。张耳急忙踩了踩他的脚,暗示他要忍耐。等那个官吏走后,张耳才对陈余语重心长地说:“我们之前的誓言你忘了吗?怎么能为一点委屈就这样反抗,从而招来杀身之祸呢?”就这样,他俩隐姓埋名躲在这里,一直到陈胜的起义队伍攻下了陈县。

张耳和陈余眼见机会到来,便多方打听门道,终于见到了陈胜。正值张楚政权成立之初,陈胜手中没有多少人才储备,眼见魏国名士投靠自己,便欣然接受,将他们留在自己帐下。陈胜称王之前曾征求张耳、陈余的意见,两人一直规劝陈胜缓称王。他们给陈胜制定了一套号令诸侯,雄霸天下的宏伟计划,这个计划首先就是要协助六国复国,以此分散秦庭的力量,最终得以挺进关中,推翻秦王朝。然而,陈胜没有听从两人的建议,仍然在陈县称王。所以陈余又向陈胜进言,称自己了解赵国的情况,希望陈胜派发一支奇兵,北上夺取赵地。这次陈胜采纳了这条意见,但由于对张耳、陈余并不是很了解,他不放心这两个人,于是便让自己的亲信武臣为将军,任命张耳、陈余为左右校尉,拨给他们三千步兵,让他们去原赵国一带发展。

武臣是陈胜的故交,本来是没有独当一面的才能,只因陈胜信得过,才被委以重任。他觉得有张耳、陈余两个重量级谋士协助,应该没有大碍。果然,在张耳、陈余的协助下,沿途郡县豪杰纷纷起义投靠武臣。这路大军几乎兵不血刃就夺去了赵地十几座城池,实力迅速壮大,人马迅速扩充到了几万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187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