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月当空

作者:赵金生 | 分类:军事 | 字数:0

沙丘事变之李斯

书名:汉月当空 作者:赵金生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8

丞相李斯也值得大书特书。他是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人,早年师从荀子,学业完成之后,李斯分析了六国形势,觉得六国的国势都已衰弱,没有可以建功立业的希望,于是就西行到了秦国去发展。起初,李斯投靠秦丞相吕不韦的的门下。由于学识渊博、办事得力,深得吕不韦的赏识,便任命他为郎官(秦王侍从之官)。从此,李斯便有了接触始皇帝的机会,经常向秦始皇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后来,又被提拔为长史(相当于秘书长)。

这期间发生了一起意外的事故,差点让李斯梦碎秦国。这事故始于韩国,由于秦国不断蚕食韩国的领地,韩桓惠王眼睁睁看着韩国的大量城池一个个被秦国收入囊中,他忧心忡忡又束手无策。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韩桓惠王剑走偏锋,想出了一奇招。

韩桓惠王让韩国的水利工程专家郑国去秦国,诱导秦国修建水利工程,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都耗费到挖渠上。

没想到,这奇招竟然出奇般地奏效。公元前246年,秦嬴政继位的第一个年头,秦相吕不韦任用郑国为修渠总负责人,发动成千上万人开始修建这项世界级的水利大工程。从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开始,开凿出一条引泾水东注洛水的 300余里的大渠。

正当工程有序进行时,由于耗费巨资且民力使用过度,秦廷终于觉察这是韩国的疲秦之计。于是,秦国宗室和大臣纷纷上奏秦王嬴政,强烈要求把韩国的郑国给五马分尸。由此更进一步要驱逐外国在秦人员,他们对秦王说:“从各诸侯国来奉事秦国的人,大都是为他们的故国主君游说,以离间秦国而已,请求大王把客卿一概驱逐。”秦王听信了大臣们的意见,下达了逐客令。李斯也在计划好的要驱逐的客卿之列,为了避免被驱逐的命运,李斯也被迫行动起来。

著名的《谏逐客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由李斯上奏给秦始皇,并得到秦始皇的认可。

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回顾了秦国自秦穆公以来,通过任用客卿而逐渐强大的历史,强调了客卿对于秦国的重要性,李斯还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指出如果秦国驱逐客卿,将会帮助敌国增强实力,反而削弱秦国的实力。

秦王嬴政看了《谏逐客书》后,幡然悔悟,撤销了逐客令。于是李斯不但没有被驱逐,反而官复原职。后来秦始皇还将李斯提拔至廷尉(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一职,官列九卿(古代中央部分行政长官的总称)。

顺带说一下,郑国并没有被秦王处死,他不否认自己曾经是间谍,他对秦王说:“我确实是韩王派来的间谍,但是,这个水渠一旦修成,秦国将沃野千里,这是万世之功的大手笔,可谓秦国统一天下奠定基础,让韩国多存在几年又有什么要紧。”

秦王嬴政觉得郑国说的有道理,就释放了他,让他继续主持修渠工作,这个水利工程历经十年,才大功告成,秦王嬴政还将这条水渠用郑国的名字来命名,郑国渠的作用也慢慢体现了出来。

这条水渠为秦国提供大量的粮食和物资,使得关中成为天下粮仓,“八百里秦川”由此得名。秦国终于变得更加强大,这条水渠确实为统一六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战国七雄,为何是秦国笑到了最后?这与秦国的用人机制有着很大的关系。一个冉冉升起的强国,大国,没有虚怀若谷的胸襟,没有重视人才建设,没有持之以恒的激励机制,单凭地势险要,人口众多,是无法在群雄争霸的局面中脱颖而出的。

又扯远了,我们还是回过头来说说李斯吧。

李斯眼界开阔,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他为秦始皇提出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宏大目标;使用离间计,瓦解六国君臣关系,动摇六国政治军事基础;他为秦统一六国殚精竭虑,为秦帝国设计中央集权框架,他力排众议,否决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巩固中央集权统一;制定严苛的法律,统一货币、文书、度量衡、车轨等,成为秦始皇最信赖和最得力的助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312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