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月当空

作者:赵金生 | 分类:军事 | 字数:0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书名:汉月当空 作者:赵金生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8

大泽乡起义进展神速,犹如风卷残云,顷刻间向全国各地蔓延。

陈胜、吴广率领起义队伍就近攻下了大泽乡旁边的蕲县(今安徽省宿州市)。

攻下蕲县后,起义军内部发生激烈的争吵,符离人葛婴与陈胜就进攻方向各持己见,陈胜要攻打自己家乡所在的陈县(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而葛婴则要攻打楚国旧都九江(今安徽寿春)。双方你争我执,互不退让,眼见说服不了葛婴,陈胜索性分兵,让葛婴自带一部分人马,奔九江去了。

陈胜、吴广则带着主力精锐,一路攻城略地,扩充兵马,发展非常迅速。

义军北上攻克了铚县(安徽省濉溪县),进入砀郡(河南省商丘市、‌安徽省砀山县以及山东省曹县一带),然后一路向西,战酂县(今河南省永城市酂城镇)、平谯县(今安徽省亳州),进入陈郡(今河南东部、南部及安徽的部分地区),然后破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下柘县(今河南柘城北),历经一个月后抵达陈县(今河南淮阳)。

当陈胜大军抵达陈县城下时,陈县县令恰巧不在岗,仓促之下,陈县的县丞只好召集有限的守卫,临时组织起防御阵地。面对来势汹涌的起义大军,区区一点守备力量不够陈胜大军一顿砍杀,县丞虽然坚守城墙,却终因敌众我寡,以身殉国。就这样,陈县很快就被攻了,陈胜达到了自己设定的初级目标,入驻陈县。

拿下陈县后,陈胜已经拥有六七百辆战车,一千多匹战马,数万名士兵了。踌躇满志的陈胜在召集当地的“三老”及地方“豪杰”开会。

“三老”是地方上有声望的长者,往往是乡绅或名门望族的代表,而所谓的“豪杰”,应该是指那些远近闻名、才干出众的人,这些都是地方上的意见领袖。

开什么会呢?

呵呵,“选举”啊。

不出意外,地方上的意见领袖强烈推举陈胜为楚国的最高领袖——楚王。这当然是陈胜最希望得到的结果,但反对意见不是没有。

才来没多久的两个魏国谋士,一个叫张耳,一个叫陈余。

这两个好熟悉的名字啊!

没错。张耳就是外黄县的原县令;这个陈余,就是张耳的“刎颈交”。

这两个人怎么跑到陈胜那里去了呢?原来,秦灭了六国后,担心贵族暗中搞什么破坏,曾大规模迁徙六国贵族。

张耳是旧朝的县令,又有大侠客这个背景,自然被视作朝廷的隐患、威胁。秦廷便在全国通缉张耳,标价一千金,陈余作为张耳的拜把子兄弟,也在通缉之列,标价五百金。两个落难的“刎颈交”只好埋名隐姓躲到陈县,干起了保安之类的生计。

在干保安的这段时间里,还发生一段有趣的故事,可以给两人的“刎颈交”提供佐资。有一天,陈余因一点小过错被官吏鞭笞,陈余哪里吃过这种亏,正要起身反抗。张耳急忙踩了踩他的脚,暗示他要忍耐。等那个官吏走后,张耳才对陈余语重心长地说:“我们之前的誓言你忘了吗?怎么能为一点委屈就这样反抗,从而招来杀身之祸呢?”就这样,他俩隐姓埋名躲在这里,一直到陈胜的起义队伍攻下了陈县。

张耳和陈余眼见机会到来,便多方打听门道,终于见到了陈胜。

正值张楚政权成立之初,陈胜手中没有多少人才储备,眼见魏国名士投靠自己,便欣然接受,将他们留在自己帐下。

陈胜称王之前曾征求张耳、陈余的意见,两人一直规劝陈胜缓称王。他们给陈胜制定了一套号令诸侯,雄霸天下的宏伟计划,这个计划首先就是要协助六国复国,以此分散秦庭的力量,最终得以挺进关中,推翻秦王朝。

然而,陈胜眼看自己兵强马壮,不由意气风发,发到有些过头了。

于是对这几个少数人的意见充耳不闻,他在陈县自立为楚王,建国号为“张楚”。

六国中原没有“张楚”这个国号,之前陈胜、吴广打着的旗号是“大楚”。当初势单力薄,需要借助名人效应。如今翅膀硬了,陈胜打算放飞自我,但又不能偏离太远或者搞个别人不懂的国号,这样容易丧失凝聚力。取名“张楚”大概是有张大楚国的意涵吧。

建立张楚国后,整个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张楚旗号之下,全国各郡县的百姓纷纷响应,许多城池的主官被杀,六国贵族借势纷纷寻找机会恢复原来的国号,旧王室成员常常被用来装扮门面,发挥聚拢人心的作用。

形势对刚刚建立起来的张楚政权极为有利。

陈胜、吴广起义的当月,就由九百戍卒,发展到卒数万人、骑千余、车六七百乘,同时席卷蕲、铚、酂、苦、柘、谯,直至攻下陈县,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直接打到陈县,建立“张楚”国。

如此浩大的起义声势,‌秦二世却好像视而不见,‌没有及时派遣军队进行镇压,甚至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这是为什么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415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