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月当空

作者:赵金生 | 分类:军事 | 字数:0

临济城破

书名:汉月当空 作者:赵金生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8

魏王魏咎和周巿自知抵挡不住章邯,立马向齐、楚两国求援。于是,齐王田儋和楚将项它及时赶到临济。这是自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诸侯国少有的一次反秦合作。

现在临济城下形成三对一的局面,表面上是三国联军对章邯形成夹击之势,实际上,这是章邯这只老狐狸布下的陷阱。

他围住临济后,并未急于发起强攻。

魏国是小国,力量有限,他要通过魏国这个饵钓大鱼。

果然大鱼就上钩了。

等吸引到齐、楚大军前来救援的时候,章邯采用偷袭的手段,叫做“衔枚夜袭”。

他让士兵们把一种像筷子一样的小木棍,衔在嘴里,避免发出声响,然后乘着夜色的掩护,向盟军发起突然袭击,大破反秦联军。

齐王田儋和魏相周市阵亡。

魏王咎眼看临济城即将被攻破,毅然作出了投降的决定。

魏王咎不愿让魏国子民再为自己枉死,为了保全临济人民的生命,他愿意向章邯投降。

投降的条件是章邯放过临济军民,不得屠城。在得到章邯的同意后,魏王咎率众出降。他在城门外架起木柴做的高台,他坐在高台上自焚而亡。

与其屈辱地活着,不如高贵地死去。

临济军民对着燃起的熊熊烈火,无不默默流下眼泪。

这是两千多年前中国贵族阶层的性格。

中国儒家传统文化里面对生与死、血与火、情与义,都有独特的评价标准。

正如司马迁说的那样,“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魏王咎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一切。

周市一心一意要拥戴魏咎复国,可怜满腔热忱终成灰土。他同样完美谱写了一段忠君爱国的壮烈篇章,

为后世人臣做出了榜样。

七百多年后,文天祥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情怀步了周市的后尘。

田儋的堂弟田荣收编余部和魏咎的弟弟魏豹一起逃到东阿城。临济和东阿都在秦朝的东郡境内,但临济位于东郡的西南角,东阿靠近东郡的东北角。田荣带队一路猛跑,章邯丝毫没有放过田荣的意思,一路狂追,终于把田荣围困在东阿城内。

(李赵斗法)

现在秦军两大主力形成钳形态势牢牢将齐、赵联军困在了山东、河北一带。

就在这个关键时候,大秦的朝廷又出幺儿子了。

此刻对秦朝廷来说,正处于多事之秋。如果说秦二世哪怕继承他父亲一小点能耐,多少还能将局面挽回一些。偏偏这个昏君除了贪图享乐以外,啥都不管,几乎把朝政甩给亲信赵高。

为了堵住众臣的嘴,赵高想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他对秦二世说:“皇上,您之所以尊贵是因为大臣们只能听到你的声音,却见不到你的容颜的原因。陛下年纪还小,没有必要什么事都亲力亲为,万一赏罚不当就很容易在大臣面前暴露自己的缺点,就不能向百姓显示陛下您的英明。陛下倒不如深居内宫之中,让微臣与熟悉法令的官员等处理大臣的奏章。大臣们有事上奏,就依照法度办理,这样一来大臣们就不敢胡乱上奏一些有问题的事情,天下百姓又会重新赞颂陛下的圣明了。”

这话正中二世下怀,他曾经对赵高说过:“人生在世,有如白驹过隙。我已经君临天下,想尽耳目之所好,穷心里之所乐,用这种方式享尽我的天年,老师你说可以?”

从此以后,二世便不再朝堂上会见大臣们,自己躲在深宫尽情享乐去了。

朝中的大小事宜全部由赵高和他的亲信处置,这就急坏了丞相李斯了。

前面我们介绍过李斯是如何进入这个三人天团的,他贪恋权力的弱点被赵高拿捏得死死的。如今,朝廷的所有权力几乎都被赵高囊括,二世只听赵高之言,其他任何人的话都不想听,其实也听不到了。

前期李斯还能恪守丞相的职责,尽心尽力为挽救危局呕心沥血。随着权力被赵高一步步架空,李斯连见二世一面都很困难了。

李斯因长时间见不到秦二世,非常着急,便与冯去疾、冯劫共同进谏,劝说秦二世停建阿房宫,减少戍役,以此来降低百姓的负担。

秦二世最怕朝廷官员联合一起,他认为这就是结党营私,严重挑战皇帝的权威。为此勃然大怒,下令将上奏者捉拿治罪。

冯去疾和冯劫得知消息后,非常绝望。凭着“士可杀不可辱”传统文化这根精神支柱,两位大臣在被捉拿之前选择了自杀。

赵高这边呢,早就觊觎李斯的丞相之位,眼见六国叛军像滚雪球一样日益壮大,赵高便时常在二世面前诋毁李斯,状告丞相处置不得力。

二世不明就里,劈头盖脸便指责李斯。这就把李斯搞慌了,因为见不到二世,他便给二世写信,以长篇大论列举了战国年间权臣篡位的历史教训,诸如田氏家族篡夺齐国,司城子罕篡夺宋国,信中指责赵高就是当今的窃国大盗。

问题是秦二世哪里会怀疑赵高的操守,不但不相信李斯的话,反而担心赵高被李斯修理,特地叮嘱赵高要提防李斯。

有了皇帝陛下的支持,赵高开始反击了。他从李斯的儿子,三川郡守李由这里着手,以作战不力,有通敌嫌疑为由,派调查人员前往三川郡。然后对秦二世说,李斯要谋反,唯一顾忌的就是自己,只要把自己害死,李斯就会为所欲为了。

二世信以为真,就下令把李斯交付郎中令进行审讯,让赵高主审李斯案,审理李斯、李由父子的谋反事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198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