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月当空

作者:赵金生 | 分类:军事 | 字数:0

一地鸡毛

书名:汉月当空 作者:赵金生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8

这次分封,项羽以为解决了沛公这个难题,其他的就相对容易多了。

为了便于日后节制各路诸侯,在分封这个事情上,项羽和项伯、范增动了不少脑筋。

原先的齐国和赵国是战斗力比较强悍的国家。像赵国,曾经以一己之力对抗匈奴,李牧领军大败匈奴十几万铁骑,把匈奴打得不敢南下觊觎中原。秦灭赵国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长平之战,虽大败赵国,坑杀四十万赵军,仍然无法一口吃掉赵国。

至于齐国,项羽更是不敢等闲视之。作为战国七雄之一,齐国的实力与秦国不相上下,‌有时甚至超过了秦国。‌齐湣王时期,‌齐国与韩、‌魏组成联军,‌在垂沙之战中大破楚军。‌后来,齐国大将匡章又率领齐、魏、韩三国联军向秦国发起进攻,一度攻破函谷关,‌迫使秦国割地求和,因此,‌齐王还一度以东帝自居。

这两个国家,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那就是“战斗民族”。除了沛公以外,这两个国家没有处理好,一定会后患无穷。不过这也难不倒范增和项羽,他们把处理秦国的那一套搬到这里,那就是拆。

把齐国一分为三,齐王田都,封地齐;济北王田安,封地济北(山东西北部);胶东王田市,由原来的齐地迁往胶东(青岛、‌烟台、‌威海等地)。

把赵国一分为二,常山王张耳,封地赵;代王赵歇,由赵地迁往代(故地在今河北蔚县)。

安置好齐、赵之后,剩下的要么是小国,要么就是项羽手下的一些功臣了。

九江王英布,封地九江郡(今江西);

衡山王吴芮,封地衡山郡(鄂、‌豫、‌皖交界的大别山脉周围一带);

燕王臧荼,封地燕国(今北京、天津、辽宁南部)

临江王共敖,封地南郡(湖北旧荆州、‌安陆、‌汉阳、‌武昌、‌黄州、‌德安)

辽东王韩广,由燕迁往辽东(辽宁省东部和部分南部地区)

西魏王魏豹,封地由魏地迁往河东(山西省的西南部)

韩王韩成,封地原韩国(河南禹州一带)。

十九路诸侯就此诞生,这次分封总体来说,还是按照功劳的大小和原有的势力大小来决定的。

像魏王豹,本来就是诸侯王,巨鹿之战他一直跟随项羽,直到进入关中,所以项羽本来就想封他为魏王,只因项羽定都彭城,他相中了原魏国属地,只好“忍痛”将东魏地割了一块下来拱卫彭城。魏王只好带着“西魏王”的高帽前往西魏地就职去了。

再比如赵国将领司马卬和申阳,在围剿章邯时立下功劳,项羽不会吝啬,将司马卬封为殷王,申阳也捞了一个河南王当当。

作为赵国丞相,张耳由于名气太大,又是坚守巨鹿的核心成员,项羽不惜将赵王歇迁往代地,毫不犹豫将张耳封为赵王。战功赫赫的英布,鼎力支持者吴芮,还有臧荼等都榜上有名。

倒是在分封齐国的时候,项羽将跟随自己打到关中的田都封为齐王,将原齐王田市改封胶东王。这个分法打破了齐国境内的原生态,使得齐王田儋的弟弟田荣心怀不满,起兵杀死了田都和田安,干脆自己当起了齐王,当然这时后话。

还有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名字不在这次分封的名单中。他只得了南皮三个县,算是给了个安慰奖。

这个人就是陈余。

陈余是赵国的大将军,巨鹿之战,肩负协调诸国大军的责任。之前一再派使者请求项羽出兵,在打败章邯后,还积极写信促使章邯的投降的人。如此劳苦功高的人,为何这次没有受封呢?

原来,赵王歇和张耳被困巨鹿时,陈余率领赵军驻扎在城北,张耳多次催促陈余出兵救援,但慑于秦军的强大,陈余踌躇不前。等到项羽大军解围后,劫后余生的张耳见到陈余,劈头盖脸一顿臭骂。父子情谊的“刎颈交”赫然不见了,换之以切齿的痛恨。

百口莫辩的陈余赌气地回答道:“没想到你对我的怨恨这样深。难道你认为我是舍不得将军印吗?”

陈余随即解下将军绶印,交到张耳手中。张耳满脸惊愕,不敢接受。

交出将印后,陈余起身去上厕所,张耳的宾客赶紧对张耳说:“我常听到这样一个说法,老天赐予而不接受,反而会遭受责难,如今陈将军把将军绶印交给你,你不肯接受,反而是不祥之兆。还是赶紧收下吧。”

张耳于是把将军绶印收下,接收了陈余的军队。等到陈余回到座位上,见张耳居然接受了将军绶印,随即愤怒地离开了。他带着身边几百个亲信到黄河边钓鱼去了。

有亲近陈余的人对项王说:“陈余和张耳的功劳相同,如今只封张耳,却把陈余漏了,恐怕不大合适。”

项王倒是没有否定陈余的功劳,但一路跟随自己的是张耳,陈余又不见踪影,所以没有答应封侯的事。

不过,他听说陈余跑到南皮县钓鱼去了,觉得不能委屈了他,便将南皮周边三个县封给了他,给他封了个侯爵。

此时的陈余对张耳充满了怨恨,这股怨恨长时间积压在他的胸口。什么“刎颈交”,什么情同父子,早抛到九霄云外了。

人性本来如此,对于自己的敌人,只要忏悔认输,胜利者容易接受、宽恕。反而是亲密战友的背叛,让人没齿难忘,绝难有缓和的空间。

当然,这也是因人而异的事,比如沛公这种异于常人的领袖级的人物,只要有利于事业的发展,他照章全收,管你是什么类型的人。

就这样,项羽把统一的秦国重新划分成十九个诸侯国。

这次分封,就像是一场分赃大会。战国时期的六国贵族,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国土和子民。原先的既得利益丧失殆尽,因而对秦王朝的统治怀恨在心,他们暗中积蓄力量,随时准备推翻新朝,恢复旧时荣光。

他们炮制的所谓暴秦,是为其复辟提供的炮弹。后期史书以及文学评论众口一词都将秦始皇定位暴君,秦统治也被统称暴秦。

我们都知道成王败寇的道理,但这次的反秦起义,将统一的郡县制恢复到分封制,无疑是一次社会治理模式的大倒退。社会变革常常是螺旋式的上升,但往往会起起伏伏,只有经过不断调整才能最终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次的倒退,又经历了一百来年,直到汉武帝才最终走上了郡县制,中央集权的体制从此延续了两千多年。

只不过项羽特地将原来的诸侯国拆散,并且埋下了许多矛盾的种子。只要各诸侯国之间矛盾不可调和,都要劳驾他这个霸王来仲裁。这样,西楚霸王仅凭口头威慑就能实现对帝国的完全控制。这套分而治之的策略,我们老祖先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懂得运用了,只是你得有这个实力去切这块蛋糕,还得有实力去维护这个结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793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