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月当空

作者:赵金生 | 分类:军事 | 字数:0

霸王分封

书名:汉月当空 作者:赵金生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8

鸿门宴过去几天后,项羽传令大军进城。沛公的军队悉数退回到霸上,将咸阳移交给了项羽。

咸阳易手,子婴的好运到头了。一则出于对秦的痛恨,二来子婴投降沛公,让项羽失去了头功,这种贪生怕死之辈,最让项羽看不起。一入咸阳城,项羽便将子婴以及秦王宗族悉数屠杀殆尽。

对项羽进入咸阳的所作所为,《史记》称“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汉书》延续了这个说法“羽引兵西屠咸阳”。就连《资治通鉴》也明白无误地写着“项羽引兵西,屠咸阳”。史学家众口一词,都说项羽在咸阳屠城了。

依照那时的惯例,正常情况下,只要城池未经激烈抵抗,攻城的将领大多不会动用屠城这一极端手段。咸阳对项羽来说,是唾手而得的,项羽憎恨秦王不假,但对普通老百姓,只要没有威胁到联军,项羽不需要大动干戈。咸阳是秦王廷所在地,秦王宗族数量庞大,杀死所有的秦王家族,估计咸阳城都会产生血雨腥风的场景。是否因此产生屠城的印象大家可以自己评判。

不过,放任官兵抢劫宫殿应该不假。秦宫的金银财宝和宫中美女被抢劫一空,项羽甚至还让英布带人前往骊山,去刨始皇帝的坟墓。英布带领将士忙活了数十日,刨出了大量的金银财宝,但由于始皇帝的陵墓实在太庞大了,英布始终没有找到秦始皇陵墓的核心区,只好败下阵来。

咸阳经过项羽及六国联军一番折腾,几乎成了一座空城。项羽见该拿的都拿了,该有的也有了,于是一把火将秦宫烧得干干净净,大火连续烧了三个多月都没有熄灭。

项羽入城后与沛公的做法形成强烈反差。很显然,沛公有意在汉中经营,因此他十分在意民心,约法三章也好,移居霸上也罢,其核心都是为了收买人心。而项羽打一开始就没想到要在关中待下来,反正别人的地盘,烧光抢光,打包回府。项羽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项羽入城后,除了烧杀抢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干。那就是胜利的目标达成了,接下来怎么办?

还在鸿门驻军时,他就派人飞马报告并请示楚怀王,咸阳已经拿下,关中王应由谁来当,分封诸侯一事该如何处置。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之前楚怀王不是和诸将有个约定吗?“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难道项羽忘了?

项羽怎么可能忘了呢。之前项梁还在的时候,项氏集团办事情,什么时候向怀王申请、报告过?项羽再清楚不过了,那不过是个傀儡,是项家的玩偶。由于项梁突然战死,才让怀王快速填补了真空。如今项羽手握重兵,他只不过学学叔父的样子,给怀王一个面子,他认为,怀王必定将这个任命的权力拱手让给自己来定夺。不曾想,怀王并不买账,干净利落地回了两个字,“如约”。就是要按照原先的约定办。原先的约定不就是“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吗?那不还是让沛公来当这个关中王。

收到怀王的回复,项羽那个率性的脾气又上来了。几乎是拍案而起:“不识抬举的东西!想当初是我们项家拥立芈心为怀王,并不是他有多大的能耐,他有什么资格能当盟主来定这个约定!”众将见项羽暴怒,异口同声谴责怀王。

项羽用那锐利的目光扫了各位将领一眼接着说道:“天下诸侯起兵反秦的时候,我们将诸侯王的后裔拥立为王,竖起大旗,对秦王朝进行讨伐。然而,身披盔甲,手持利剑率先反秦,在野外餐风露宿长达三年时间,最终消灭秦王朝,平定天下,靠的都是各位将士以及我和我们项家的力量啊。”

诸位将官纷纷表示赞同。尽管大家都知道那个约定,但实力面前,任何条约都不见得有效。条约的解释权掌握在强者手里,当条约不利于强者时,就会有一千种理由将它撕毁,更何况这只是一个口头约定。

项羽缓和了一下情绪接着说:“芈心虽然还没有什么功绩,但毕竟我们曾经拥立他为国王,所以,还是得给他分土地,尊他为帝的。”

将军们纷纷称赞上将军英明。

当年春季正月间,正是分封天下诸侯的大好时光了。

封王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便是沛公了。楚王的约定肯定是要废了的,函谷关的事,以及范增不断地劝说,项羽虽然没有杀沛公,但猜忌之心却从此难以消弭。沛公的军事实力仅次于项羽,而且又是先行入关的,这功劳不可谓不大?封那一块地方呢?

项羽在章邯投降时就允诺封他为雍王,统领咸阳以西的秦地。然后他又将董翳封为翟王,统领秦上郡地区(今陕北),封司马欣为塞王,统领咸阳以东的秦地。这样,项羽就把原来秦国在关中的土地一分为三,分别交由三位原来的秦将管理。

这个封法用意很明了,把关中一分为三,让他们互相牵制,这样可以永远遏制暴秦的复活,同时断绝了沛公立足关中的念想。

关中是没位置了,紧挨着关中的便是巴蜀一带了。项羽与范增密谋,既不能承担负约的恶名,又不能让沛公获取富庶的关中一带。商讨的结果是给沛公封个汉王,这的确是个勉强说的过得去办法。巴蜀也属于秦地一部分,这样,既满足条约关于关中王的部分条件,又给了沛公想一点安慰。把他安置在巴山蜀水那个边远地区,不相信他还能掀起什么风浪。

项羽自以为得计,就把“汉王”的帽子扣到了沛公的头上,并将南郑(今陕西汉中)定为汉都城。

其他诸侯依据战功以及项王的喜好,纷纷得到了封地。

分封的名单公布后,有人欢喜有人愁。

首先,各路诸侯尊楚怀王芈心为义帝,名义上是各路诸侯的大统领。

这个大统领戴了一顶高帽后,就被强制迁都往南楚的郴县(今湖南郴州),实际上等同于流放到边远地方了。

安置了芈心后,项羽分封了十九个诸侯王,瓜分了整个帝国。

原来的秦国地界一分为四,由汉王沛公、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瓜分。

原来的赵国地界一分为二,由常山王张耳、代王赵歇瓜分。

原来的齐国地界一分为三,由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胶东王田市瓜分。

原来的燕国地界一分为二,由燕王臧荼、辽东王韩广瓜分。

原来的韩国地界一分为二,由韩王成、河南王申阳瓜分。

原来的魏国地界一分为二,由西魏王威豹、殷王司马卬瓜分。

原来的楚国地界一分为四,由衡山王吴芮、九江王英布、临江王共敖瓜分。最后一块上好的地段则由项羽占据。他自封西楚霸王,定都彭城。

除了上述的封赏外,其他有功将领,也利益均沾,多少得到了一些赏赐。

那个在巨鹿城北负责联络的赵国大将军陈余封赏了南皮三个县(今河北南皮),这个事下回还将提到。

吴芮部下梅涓也因公受赏十万户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639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