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月当空

作者:赵金生 | 分类:军事 | 字数:0

再攻丰邑

书名:汉月当空 作者:赵金生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8

话说回来,沛公和张良在投奔景驹的途中偶遇。张良跟沛公几次交流中,发现这是一株可以栖身的大树。因为,张良之前无论与谁谈论兵法或天下大势,得到的反馈都很让他失望。可是这次邂逅沛公,他的一些论述却很受沛公赏识,他觉得沛公完全理解并吃透他的观点。交流时,沛公的思路也与自己不谋而合。

而沛公也察觉这是一只好鸟。这年轻人!要把他留在身边。

于是俩人一拍即合。张良成了沛公的良禽,被封为沛公的厩将(负责车马后勤的官员)。这官职听起来好别扭,又像是弼马温,但张良没有抱怨,反而觉得沛公是上天派下来的贤人,从此便有了跟着沛公,建立一番事业的打算。

沛公和张良一行刚抵达留县,章邯的先头部队也攻到了这里。不久前才打败势头正旺的陈胜几路大军,章邯反攻的势头同样凶猛。

景驹对于送上门来的沛公倒是很客气。

借兵可以,先帮老子把秦军退了再说。沛公二话不说,抓住了这个表现机会。

当时章邯在攻打陈县,秦军别将司马夷带兵往北平定楚地,在相县屠城后,到达砀县。景驹派东阳甯君和沛公领兵往西,和司马夷在萧县西部交战。

公元前208年一月,合并一处的沛公和东阳甯君却被司马夷打败。于是他们回师收兵屯聚在留县。

看来景驹这个大树也不好乘凉。

通过这次战役,沛公看清了景驹的实力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强大,跟着他没有什么前途。

于是他脱离景驹的部队,转而单独领兵攻打砀县。

二月,沛公率领本部人马向砀县发起进攻。连战三日,击败司马夷的军队,攻下了砀县。

沛公收编砀县士兵和司马夷的降卒,得到五六千人,加上原有的兵力合计已经有了九千多人。

实力大增的沛公,自信心爆棚。他马不停蹄地回师再度围攻丰邑。

很遗憾,依旧没能拿下丰邑。

正当沛公守在丰邑城下,进退维谷之际,他想投靠的景驹却被人给灭了。

这事有够乱的,战争本来就是这样,局势瞬息万变,前些日子还风生水起的,突然间就灰飞烟灭了。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项梁起兵)

原来,有一支更为强大的起义军朝这里开来了。

前面讲过,陈胜起义后,各地反秦武装在六国贵族的支持下,顷刻间便在全国各地蔓延。

在吴中的会籍,有一支反秦武装发展迅猛,其首领是原楚国贵族项梁,他领着侄儿举事后,队伍迅速扩充到八千多人。

项梁一脉,世世代代都是楚国的大将,项梁的父亲是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败,自杀身亡的那一位。

项梁的侄儿叫项羽,秦灭楚时,他只有十岁。他的父亲随祖父在与秦军交战时阵亡。为了逃避秦朝的追捕,项梁带着他四处漂泊。由于项梁没有子女,他对项羽视如己出,叔侄俩相依为命,患难与共。

有一次,项梁在栎阳县犯事被逮捕,关入监狱。项梁托人找关系绕了很大的圈子才得以释放。后来逃往的项梁和项羽一起来到吴中。

秦始皇游览会稽时,项梁和项羽一块儿去观看。项羽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

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满门抄斩的!”

项梁因此感到项羽很不一般,从此非常注重对项羽教养和培育。由于项羽不喜欢舞文弄墨项链,聘请著名剑客教导项羽剑法,项羽进步神速,项梁便又安排他学习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孙膑兵法等。

项羽对学习兵法倒是很有兴致,也能融会贯通,甚至对各家兵法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这对日后从军作战打下了基础。

史书称项羽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敬畏他。

就这么一对叔侄很快即将搅动一池春水,再次将楚国大地的反秦浪潮推向高潮。

陈胜等在大泽乡起义后,荆楚大地处在躁动之中。会稽郡守殷通面对复杂的情势,顿感手足无措,他和沛县的县令一样,陷入两难。这边生怕起义军随时进攻会稽,想向朝廷要兵又不可能,自己手中没有军队如何守城?万一会稽城丢了,朝廷也不会饶过他,还不如直接反了,自己当个草头王看看风向再说。

这大概是当时所有地方官担心的事吧。他找来项梁对他说:“我听说长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是上天要灭亡秦国啊。我打算起兵反秦,让您和桓楚统领军队。”

殷通对项梁寄予厚望,希望项梁能帮自己招募军士,扩大势力范围,以求自保。

项梁对殷通说:“桓楚正在外逃亡,别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处,只有我侄儿项羽知道。”

此刻项羽正执剑守在在门外,项梁出去把他带了进来。三人商议了一会儿,项梁趁机给项羽使了个眼色,后者二话不说,拔出剑来直接斩下了郡守殷通的人头。

可怜殷通作为一郡之首,一点眼力见都没有。本想依靠项梁募兵自保,谁曾想竟是与虎谋皮,白白丢了性命。

项梁身上挂了郡守的官印,手里提着郡守的人头,走出郡府。郡守的部下大惊失色,顿时一片混乱,任凭项梁高声喊叫,就是无法安静下来。

关键时刻,胆大心细脖子粗的项羽一连杀了许多不服气的军士,这下所以人都吓得趴在地,没有一个人敢抬头说话。

项梁见局面已经被控制,便派人去召集事先串通好的吴中豪绅,向他们宣布起事反秦。

紧接着,项梁任命项羽为副将,其他亲信,则赐予他们做校尉、候、司马一类的官职。

项梁又以郡守的名义,派人去接收会稽郡下属各县,一共收得精兵八千人。

这八千子弟便是项氏集团的基础力量,他们跟随项梁和项羽西渡长江转战南北,讨伐暴秦,最竟无一人平安返回。

项羽最后战败于垓下,面对摆渡老人伸出援手搭救,项羽感慨万千,回首八千子弟随自己过江至今,落得这个下场,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毅然拔剑自刎。

不了解项羽惊天动地泣鬼神的战绩,就无法体会他此刻的心情,以后我们还会介绍项羽短暂一生所历经的各类战斗故事。先回头来看看这叔侄俩起义后的发展历程吧。

前面说过,陈胜派出几路大军东征西讨,其中就有一支由广陵人召平所率领的义军,准备收复广陵。但是广陵城墙坚固,城内粮草充足,召平屡攻不下。

就在这个时候,陈胜的大将周文率几十万大军在函谷关正面与秦军主将章邯对峙中遭遇惨败。秦兵转头反攻,朝着陈县打了过来。收复广陵的任务没有完成,一夜之间大好形势突然翻转,召平急了。

情急之下,他眼光扫向江东,一拍大腿,有了。

召平于是渡过长江假托陈王的命令,拜项梁为楚王的上柱国。

召平说:“江东之地已经平定,赶快带兵西进攻秦。”

上国柱一职是统领国家军队的最高职位,项梁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儿子,虎父无犬子,在那个讲究身份的年代,他毫不怀疑被任命为上国柱一事的真实性。其实当周文大败的消息传到吴地后,项梁大概就已经把自己当作楚国不世出的英雄了。

现在陈胜封了这个上柱国的官职,可以掌握张楚所有的军事大权,不管真假,这个旗号是很有价值的。再加上项氏集团反秦愿望十分强烈,只要是反对暴秦,他们都愿意赴汤蹈火。

这个头衔,他乐得戴在头上。

于是,项梁高举张楚上柱国的旗帜,领着武功高强,战斗力爆表的项羽“归顺”了张楚,然后带领八千人渡过长江向西进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49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