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月当空

作者:赵金生 | 分类:军事 | 字数:0

巨鹿之战

书名:汉月当空 作者:赵金生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8

咱们还是回到巨鹿之战吧。

项羽不仅勇猛,打仗还真是有一套。他分析秦军的情况,觉得秦军虽然强大,且人数众多。但要守的点多,兵力分散,容易被各个击破。他派英布和蒲将军作先锋,带两万人马渡过漳水,作试探性进攻。

英布是一员悍将,他手下的士兵打起仗来跟不要命似的。英布渡过漳水后竟然打败了为数众多的秦军,牢牢地占领了滩头阵地。

项羽接到英布的捷报后,当即率领麾下所有兵力,迅速渡河。两军会和后,项羽下令烧毁所有辎重和渡河船只,全军带足三天口粮,马不停蹄杀向秦军,这就是破釜沉舟典故的由来。

项羽用破釜沉舟的办法告诉全军,此战只有胜利大家才有活路,否则都得被赶到河里喂鱼。

项羽打仗一贯身先士卒,全军抵达前线后,楚军上下在九死一生的压力下,万众一心,个个奋勇争先,向着秦军阵地猛扑过去。

楚军阻断粮食甬道,包围了王离的军队,打了秦军一个措手不及。看着秦军一片片的倒下,在城北观望的各国军队目瞪口呆,他们被楚军的勇猛震慑得肝胆俱碎。项羽率领楚军包围王离后,与秦军对垒,经过九次激烈的战斗,大败秦军,章邯领残部败退。此时各路援军才敢向秦军发动进攻。

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是这样介绍这次战役的:项羽大败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副将涉间拒不降楚,自焚而死。这时,楚军的强大居反秦义军之首,前来援救巨鹿的各路义军筑有十几座营垒,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到楚军攻击秦军时,他们都只在营垒中观望。楚军战士无不以一当十,士兵们杀声震天,诸路大军人人战栗胆寒。

巨鹿一战,打败了秦军主力的项羽威名远扬,收拾战场以后,他召见各国反秦武装将领,当他们进入军门时,一个个都跪着用膝盖向前走,没有谁敢抬头仰视项羽一眼。从此以后,项羽就成了各路诸侯的上将军,各国军队都自觉地听从了他的指挥。

(高阳谋士)

项羽在逆境中高歌猛进,而沛公却在攻打昌邑过程中屡次失利。不过史书对这次记载却有较大的出入,《汉书.高帝纪》说:“与魏将皇欣、武满军合攻秦军,破之。”但是,《史记.高祖本纪》却称:“并攻昌邑,昌邑未拔。”一个说攻破了昌邑,一个说没有,究竟什么情况呢。咱们猜测一下哈,估计沛公增强实力后,信心满满,他还联络了魏将皇欣、武满,一起合兵攻打昌邑。“破之”一说,可能是重创了昌邑,差点拿下,但是并没有攻克。

就在沛公联合魏将强攻昌邑未拔的时候,巨鹿那边传来消息。项羽带领的楚军已经基本上消灭了王离的长城兵团。这个好消息让沛公有些着急了。急什么呢?就是楚怀王的那个允诺“先入定关中者为王”。

沛公非常在意这个关中王,他必须争分夺秒比项羽先攻克关中,拿下咸阳。否则就与“关中王”失之交臂了。

沛公等不得拿下昌邑,他决定主动放弃昌邑,转道向西。由于彭越不愿离开家乡,沛公便让他便留在巨野泽牵制昌邑守军,自己则率部众绕过昌邑。

沛公打仗很有一套,他从不拘泥于一城一池的得失。常常是打得下就打,打不下就走。绝不会在一个地方长久耗下去。尤其是手中兵力有限,怎样利用手上有限的兵力,将其运用到极致,从而带来更大的收益,这是他运筹帷幄优先考虑的事情。

你说这是游击战也好,说是流寇也罢,沛公这个战术还相当管用。从沛公直接指挥的战斗来看,胜率之高在楚将里面还是相当罕见的。

沛公绕过昌邑后并未直接西行,而是向南绕了一下。是避开强敌还是迷惑秦军不得而知,反正自从砀县出发后,这支西征军便神龙见头不见尾。从砀县西征开始,在杠里击败急于北上的王离部后,没有西进,而是南下攻打昌邑未果,便返回栗县休整,然后再次北上攻打昌邑,仍旧未能攻克,于是向南拐弯,神不知鬼不觉绕到了高阳。

在高阳,沛公又捡了一个大便宜。这个便宜跟一个宝贝人才主动投靠他有关。

沛公引兵向西。经过高阳,在此处神奇般地遇到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郦食其。穷困潦倒的郦食其是高阳看守里门的小吏,他恰巧碰到沛公部下的骑兵老乡。他对这个骑兵自我吹嘘了一通,希望老乡能帮他引荐给沛公。

几番话语下来,老乡被忽悠瘸了,果真答应了他的要求。

要说那个年代聪明人不少,辨士和谋士也挺多的,关键看谁能得到,得到了能不能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郦食其和侯嬴不一样,侯嬴对功名利禄早已淡漠,所以不但没有主动投靠贵族,反而退避三舍。而郦食其虽然年事已高,但进取心十足,从他积极争取的结果来看,成绩斐然。

沛公能赢在最后,跟他虚心纳谏是分不开的。而这些人才为了获得赏识也是拼尽全力。

首先他必须接近这些带兵的将领,还得让这些将领看到自己的实力,相信自己,并采纳自己的意见建议。

为此,尽管年纪再大,也得拼了。像周章、张耳、陈余、蒯通等等都是自报家门,主动投靠的。

郦食其也是如此,那他是如何忽悠成功的呢?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是这么说的,沛公经过高阳时,有一个骑兵正好是郦食其的老乡。郦食其见到这名骑兵就对他说:“经过高阳的各路起义军有几十人,听说些人都是一些喜欢烦琐细小的礼节的人,并且自以为是,刚愎自用,听不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我听说沛公虽然是个傲慢的人,但容易相处,正是我愿意真正追随的人。只是苦于没有人替我介绍,你如果见到沛公刘邦,跟他说;‘我家乡里有位姓郦的书生,年纪有60多岁了,身高8尺,很多人都称他为狂生。’他郦生说自己‘我不是狂生’。”这名老乡骑兵回答说:“沛公不喜欢读书人,只要宾客中有戴着儒家的帽子来见他,沛公会把这些人的帽子摘下来,然后向帽子里撒尿。在和人谈话时,常常破口大骂。你不要以儒生的身份去游说他。”郦食其说:“你尽管这样说就行。”骑士便把郦食其的原话向刘邦汇报了。

沛公抵达高阳驿站后,听闻了郦食其自荐这档事,便派人把他召到跟前。沛公大军攻城拔寨,所向披靡,投靠的人多了去了。一个糟老头子并没能引起他的注意。

初次的对话场景显得有些尴尬。

沛公四仰八叉地半躺太师椅上,两个婢女正帮他洗脚。郦食其进门后,见到这个场景,马上明白了,沛公把他当普通求职者对待了。

那个年代,普通百姓见官员是要行跪拜礼的。但郦食其没有跪拜,只是弯腰作了个长揖,然后冷冷地看着沛公。

沛公拿斜眼瞟了一下郦食其,也不说话。他摸不准这个老头几斤几两,究竟有何能耐。

郦食其突然喝问:“足下究竟是想帮助秦国攻击各路英雄,还是想率领各路英雄消灭秦国?”

沛公本来就不怎么看得上这个老头,平白无故被郦食其抢白一下,他那个游侠劲上来了,他一脸不屑,满口脏话从嘴里喷涌而出:“你这个臭老头子,肮脏的儒生。天下不堪秦苛政久已,诸侯各国都在联合攻秦,你竟敢说老子助秦进攻诸侯,放你娘的狗屁。”

成功激怒沛公后,郦食其反击道:“足下想要聚集天下英豪兴义兵诛暴秦,又岂能傲慢对待长者?我眼前所见到的是,足下看人只看表面,眼力见不如这个老头子;那副无礼失态的模样,勇气也不在我之上。如果你真心想夺取天下,岂能不礼遇像我这样有本事的人?”

哪有上门求职还敢当面嘲讽老板的。沛公意识到,

来者必定是有点本事的奇才。

考试通过。

沛公示意婢女收拾脚盆离开。他整理好衣服,安排郦食其上坐,并不叠地向他道歉。

郦食其于是便对沛公介绍了当年六国合纵连横的形势。

沛公听了非常高兴,就赏赐郦食其饭食。

他谦虚地问道:“该如何制定伐秦之计呢?”见沛公态度转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就对沛公说:“你只不过聚集了一些徒众,一批散兵游勇,凭这区区万把人就想和强大的秦军抗衡,这无异于虎口拔牙。”

沛公见郦食其看穿了底细,便不再掩饰,而是频频点头。郦食其见沛公放下身段,觉得是时候展现自己的谋略了,于是对沛公说道:“陈留这个地方是交通要道,城里囤积了大量的粮草。我和县令关系向来不错,我可以为您去劝他投降,他要是不肯听从,您再去攻打他,到时我可作内应。”

沛公闻讯大喜,立即让郦食其前往陈留,随后带兵跟在他后面,随时准备攻城。

那么,郦食其能说服陈留县令吗?这个地方又真如他说的那样重要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167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