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月当空

作者:赵金生 | 分类:军事 | 字数:0

战情分析

书名:汉月当空 作者:赵金生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8

这时的巨鹿城,秦军对赵军已经形成了碾压性的优势。驰骋疆场,经验老道的章邯率领二十万大军守护甬道,将主攻的任务交由王离为首的远道而来的长城军团。王离这十五至二十万正规军团,是当年蒙恬用来防御抗击匈奴的主力部队,是秦军精锐中的精锐。我们来看看这几十万秦军在巨鹿的表现吧。

当初,赵王歇和张耳被围后,向各诸侯国发了无数鸡毛信请求支援,楚怀王派出的宋义等安阳逗留了四十六天,往来信使加上军队调集、行军前后加起来都快两个月了。不要说王离这部分正规军了,即便是章邯带领的骊山部队也能轻易拿下巨鹿。为何章邯偏偏要去修甬道?王离接手攻坚任务后,又为何迟迟没能拿下巨鹿?

这里恐怕有两个因素值得猜想。首先一个是,章邯击溃项梁后,认为南边最大的威胁已经解除,最大的反秦武装赵国已成为平叛的主要障碍。如果能打败赵国,那么仅剩弱小的燕国和四分五裂的齐国只能算是餐后的甜点了。

可以说,巨鹿一战,既是秦军能否最终平息叛乱的关键,也是反秦起义军能否继续存活的希望。对各路义军来说,唇亡齿寒,巨鹿是非救不可的。

因此,除了项羽五万精兵外,齐将田都、燕将臧荼、赵将张敖等救赵诸军都驻扎在巨鹿北陈馀军周围。一个巨鹿吸引了所有反秦义军前来会战。

章邯和王离均是久经沙场的狐狸,他们有没有围点打援的计划?如果能在巨鹿城外一举歼灭反秦有生力量,那么就能为平定这场叛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一种可能。

第二种可能就复杂了。

章邯在打退周章大军,消灭张楚后,一度得到秦二世的信任,让他节制全国的军队,其地位似乎高于王离。

但是王离是战国名将王翦的孙子,其父王賁也是秦国名将,他家三代名将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立下汗马功劳。王离还因功被封为武城侯,拜上将军,当了蒙恬的副手,出任长城军团的副将。长城军团是驻守秦朝北方边境,防御匈奴的秦军精锐部队。王离在军中威望很高,如今章邯一介文官竟然指挥这支正规军,王离是否另有想法。尤其面临两人的进攻思路有所不同时,协调起来矛盾就来了。

秦二世派出章邯组织军队抵御反秦联军的同时,也召集了长城军团王离南下支援。其实两路大军都取得较大的进展。

二世增派长史司马欣、董翳协助章邯章东进取得节节胜利时,南下的王离军也是横扫联军,各国的反秦武装消停了不少。

消灭了张楚后,章邯把主要目标对准了楚国,项梁战败身亡,对楚国造成了重创。章邯便认为楚军已无大碍,转而将注意力转向赵国。

而王离南下后,先击败了赵王武臣的军队,又招降了赵国的将领李良,消灭了赵军主力。然后他带兵南下,要和章邯合军攻打楚国。偏偏章邯的策略是暂时放弃楚国,他要把目标转向北方的赵国,而王离却坚持攻打楚国国都彭城和周边郡县。

最后两军分道扬镳,章邯率领大军北上,连续击败了赵国大将陈余和相国张耳,逼迫赵王率领残军逃入了巨鹿城固守。

由于王离没有听从指挥,迟迟未北上与章邯汇合,章邯只好给王离施加压力,迫使王离将主力抽调到巨鹿。这就给了楚怀王一个喘息的机会,沛公出征一开始就以几千人的部队打败了王离的长城兵团,这只能说明了他打败的是王离急于北上的后军。基本上是赶跑了事。

再来看章邯的安排,他让王离这十五万大军围攻巨鹿,自己近三十多万大军负责修建、保护甬道,维系粮草安全。

眼睁睁看着王离与项羽激战,章邯没有出兵相助。是章邯的不愿意还是出于王离的拒绝?虽然后面曾派兵救援,但都被项羽打退,要知道项羽总共才五万人,章邯打不过就算了,还不顾王离的死活退兵,导致王离全军覆没。

这之间二将是否有争功的嫌疑不好说,但矛盾肯定是落下了。再说朝廷内部赵高和李斯之间的争斗也愈演愈烈。这对前线将士的影响也是难免的。李由战死、李斯灭族等一系列乱象都在这期间发生。

朝廷内乱,严重打击了秦军的士气,章邯在李斯被杀后,感察到一股寒气从脚底升起。李斯在丞相岗位的时期,全面主持秦始皇陵墓的修建工作,而章邯是具体负责骊山工程的主管。可以想象,章邯必须是李斯信的过的人,否则到不了这个位置。

章邯临危受命负责阻击周章叛军的时候,李斯尚在掌权时期,对章邯的支援力度很大,虽然二世同样很信任章邯,但赵高能否像过去一样继续支持自己,章邯没有把握。

正当章邯与反秦联军激烈争战的时候,李斯被捕下狱,章邯突然兵败东阿,是否已经有了拥兵自保的想法,这个不得而知。但是,赵高把持朝政的事情,章邯早有所闻,既然李斯都能被害,章邯作为外将,难保不被赵高猜疑。

章邯很清楚,必须保留手中的军队作为与赵高博弈的资本,否则下场可能比李斯还要悲惨。

秦廷大员之间的关系,孰是孰非,众说纷纭,只能从史料中慢慢寻觅,这里只是提供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477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