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篡清:我初恋是慈禧

作者:沉默的糕点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85章:工业奇迹!辉煌大胜!

书名:篡清:我初恋是慈禧 作者:沉默的糕点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9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战斗结束了。

对于俄国军队来说,这噩梦一般的日子终于结束了。

但是现在耳边,依旧充满了幻听。

见鬼的是,这并不是爆炸的幻听,而是炮弹落下的呼啸声幻听,如同鬼哭狼嚎的那一种。

这一整天,中国军队不知道投掷了多少炮弹。

就是不断地炸,炸,炸,炸。

之前大战的时候,中国军队也喜欢用炮火洗地,但也只是战斗起始阶段会有大规模轰炸,接下来等到步兵大量冲锋攻击的时候,这种大规模轰炸也就结束了。

而今天的战斗,时时刻刻都在轰炸。

更恶心的是,中国军队在天上的飞艇,所以俄国军队在战壕中的军队部署,几乎是一览无遗的。

飞艇上的观察员监视到俄军位置后,再汇报给地面的部队。

而这种汇报方式也很简单,直接用镜子反光,照射在目标位置上。

阴天的时候,就用大功率探照灯,照射目标位置。

紧接着,大规模的迫击炮手对准目标开炮。

仅仅片刻之后,如同雨点一般的炮弹就砸了下来。

战壕内的俄军,就被炸得粉身碎骨。

就这样,一直用迫击炮清洗战壕防线,然后大规模步兵冲上前,占领阵地,击杀幸存俄军。

一直往前推,一直往前推。

这一天,整个战线阵地往前推三公里多,至于俄军的伤亡,现在都还没有统计出来。

………………

俄军指挥部内。

桌子上摆着一枚哑弹,俄军将领小心翼翼在边上观察。

“这是前所未有的武器,有点类似之前的臼炮。”

“只是看起来相似,但是原理却不一样,这是步兵屠杀器。”

“大规模战壕的出现,保护了士兵的性命,但这种武器的出现,使得战壕内变得更加致命了。”

如果是在平地上爆炸,那冲击波还会扩散。而战壕是狭窄区域,爆炸威力能够释放到极致。

所以,今天战死的俄军,都非常惨烈。

相当部分,都是尸骨不全的。

“必须尽快想办法,预防这种武器。”

俄国的东西伯利亚总督忽然道:“我有一种非常不真实的梦幻感。”

在场很多高级军官不太理解他的话,因为他们是第一次来到中国,也是第一次面对中国军队。

但是在场的哥萨克骑兵军官,却完全是另外一种感受了。

因为就在几年之前,他们面对的是黑龙江将军奕山,还有他率领的八旗兵。

此时,哥萨克骑兵的战斗力已经算弱的了,但是但大规模南下的时候,这群八旗兵是纷纷逃窜的,根本不敢抵抗。

后来,也发生了零星的冲突。

这些可笑的八旗兵,不管战术,还是样貌,都是极端腐朽落后的。

他们当中有火枪,有弓箭,有刀剑各式各样的武器都有。

当然,也有比较先进的步枪。

但是这些拖着鞭子,穿着可笑服装的八旗兵,哪怕是再先进的步枪,都是举着乱打一通,俄军冲上来之后,他们就一哄而散。

这才多久啊?充其量五年时间而已。

他们面对的就是这么一支精锐的新式军队。

笔挺的新式军装,各个都理着板寸头。

装备着最先进的武器。

虽然还很稚嫩,但是却英姿勃发。

就仿佛,完全没有过渡一般。直接从不可思议的落后,变成了不可思议的先进。

“时代变了,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连发步枪,表面上是英国人生产的,但却是中国的苏曳设计的,甚至被命名为苏氏连珠步枪。”总督道:“现在,他们又出现了这种全新的火炮,看起来近乎可笑的,粗鄙的火炮。”

远征军统帅道:“缴获到了炮弹,可有缴获到炮筒吗?”

“没有,将军。因为他们都在后方,被保护得很好。”

“但是有一点,他们那种炮筒看起来可笑,甚至完全不能称之为火炮,一个人直接扛起来就跑了。但是,制造起来难度非常大。”一名军官道。

远征军统帅道:“为何?”

这名军官道:“这种火炮是不装炸药的,而是直接在炮弹内装药。用撞针激发,后半部的炸药,让炮弹发射出去。前段的弹头,负责落地后爆炸,杀伤敌军。”

“这里面有两个地方,制造难度非常高。”

“第一个地方,就是炮筒。虽然没有看清楚,但是根据他们单兵扛着炮筒的移动速度看,这东西很轻,所以炮筒管壁很薄,这就对金属冶炼的工艺要求非常非常高。”

总督道:“我国,达不到吗?”

军官道:“达不到。”

总督道:“我们都达不到,难道清国就达得到吗?”

军官道:“总督大人,您或许不知道,九江钢铁厂的成品,已经是世界顶尖的了。”

总督道:“不可能,九江钢铁厂才成立几年?才投产几年,区区不到四年而已。而欧洲的铁厂多少年?几十年,上百年了。”

军官道:“总督大人,并不是越久就越先进的,有些时候,新也是一种优势。”

这句话说到根子上了,九江钢铁厂因为从零开始,所以就少走了很多弯路,一开始就上最先进的。

首先是设计上的先进,其次是引进生产线的先进。

当然还有一个核心原因,苏曳的微信群,可以有最先进的工艺配方等等。

军官继续道:“您大概不知道,现在英国的一些兵工厂,甚至从九江进口高等钢铁了吗?”

总督道:“这,这不可能。”

军官道:“这是事实。”

总督道:“中国这么落后,这么腐朽,入目之内,仿佛都在上一个世纪。”

军官道:“这也不妨碍,他们在极少数方面的先进性。”

远征军统帅道:“您继续说。”

军官道:“第二个地方,就是这个炮弹的生产难度更高,比炮管更高。甚至中国人也没有搞定,所以才造成了大量的哑弹。这一枚炮弹中,需要两种火药,一种是底火,作为发射用。一种是杀伤炸药,根据我的估计,这两种炸药也是不一样的。而且引信也不一样。不管是炸药的技术,还是引信的技术,都大大超过了我们国家,甚至是世界先进水平。”

总督道:“说出你的结论。”

军官道:“我们正在面临一个非常可怕的困境。”

“诸位大人都是从军事和政治的角度出发,思考这一场战争。而我是工程师出身,曾经长时间在兵工厂工作,所以我从工业和科技的角度出发看问题。“

“我们的对手,正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前进,甚至是飞行式前进。”

“我们看到的,仅仅只有这种……步兵师火炮,但是谁知道,他们有没有另外的秘密武器?下一场大战,他们会端上来什么东西?”

总督道:“继续。”

军官道:“时间的脚步,在他们,而不再我们这边。”

“这一战如果打不赢,我们……可能永远失去打赢的机会了。如果按照这样的速度成长下去,我们刚刚吞并的六十几万平方公里土地,都会丢掉。整个远东,都会丢掉,整个西伯利亚,都会丢掉。”

“届时,我们在东方会面临中国的封堵,在西方会面临英法集团的封堵。”

“我们很有可能沦为二流国家。”

在场所有人陷入了错愕,你是不是太耸人听闻了?

仅仅只是一个步兵式火炮而已,你就做出这么大的判断?

远征军统帅道:“这个话题太遥远了,还是说说我们眼下面临的问题,如何面对这种新式武器?”

一名上校道:“他们之所以打得如此精准,一是因为密集性,二是因为空中飞艇时刻标注方位,用大功率探照灯,或者用镜子反光。我们对他们的空中飞艇是毫无办法的,所以只能另寻他法。”

“有两种办法,第一种,当探照灯照射在我们某个方位的时候,那个方位的士兵立刻撤退。第二种,在战壕上覆盖遮掩物,比如木板,或者帐篷布等等。”

远征军统帅道:“只能采用第一种,第二种办法,现在是来不及的。”

首先,不可能找到那么多的木板,除非拆房子,拆兵营。

但是把房子拆掉了,把兵营拆掉了,住哪里啊?

马上就要进入十月了,这里的气温已经很冷了,晚上都是零下好几度了,把房子和兵营拆掉的话,会冻死的。

而这些物资,想要从欧洲运过来,不知道又要多久了。

……………………

次日!

再一次爆发大战。

中国军队的迫击炮,又开始发威了。

俄国军队已经得到了命令,当探照灯,或者是镜子反光照射到某个地点的时候,那个地方的士兵全部撤离。

结果……

等了好久,根本没有什么探照灯,也没有镜子反光。

不,有!

但是,这些地方被镜子反光,探照灯照射之后,这里的俄军拼命地撤离。

不过,炮弹并没有落下来。

反而是某些没有被镜子反光照射,没有被探照灯照射的地方,无比精准地挨到了无数迫击炮弹的轰炸。

再一次尸横遍野。

再一次粉身碎骨。

天杀的中国军队,伱究竟是靠什么标注目标方位的啊。

这就比较高级,也比计较难了。

之前飞艇上的观察员用照相机,把敌军的整个防线拍摄下来。

然后,等比例放大。

接着,把整个战场放线图坐标化,方格化。

需要炮击哪个点,就直接用旗语,外加探照灯闪烁等几种方案,同时汇报坐标。

而专门的计算人员,会用最短速度,计算出来这个坐标地点在哪里,并且告知迫击炮手。

总之,就是很高级的东西。

这两千迫击炮手,训练了几个月,都在训练这些东西。

当然,他们不是数学专家,也不是几何专家,他们不需要去计算。

完全是本能反应了。

什么抛物线,什么仰角,等等等等。

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无数次训练之后的本能反应。

至于艰难的计算,都交给专门的数学人才。

其实,不应该这样的,这群炮手应该自己能够独立完成计算。但是没有办法,苏曳能挑出来几十上百个数学人才,哪怕英国的高材生,也可以通过高薪聘请来。

但是,他不可能要求两千名迫击炮手都有这么高的水平。

所以,今天的战斗,依旧是可怕的屠杀。

见鬼的是,因为指挥部的命令,一旦发现探照灯和镜子反光要立刻撤离逃跑。

飞艇部队显然也发现了这一点,所以就胡乱探照,胡乱照射。

于是乎,地面上的俄国军队跑得疲于奔命。

每一次拼命地跑,拼命地撤离,结果炮弹没有落下,可能中国军队却摸上来了。

所以,后来他们就自作主张不跑了。

但是,偏偏他们不跑的时候,炮弹又砸下来了。

………………

就这样,第二天的战斗。

中国军队的又往前推进了三公里多。

俄国军队,再一次伤亡惨重。

而且,他们又面临一个难题。

背后就是瑷珲城了,再后面就是黑龙江了。

现在,面临两个选择。

第一个选择,以瑷珲城为据点,打一场最坚决的防守战争,全军不撤退。

第二个选择,一部分军队以瑷珲城为据点,拖住中国军队的进攻。而大部分军队,趁机渡过黑龙江,返回到北岸的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

但是,瑷珲城和海兰泡是有一段距离的,并不是隔江相望。

经过了一轮又一轮的商议,最终决定采取第二方案。

因为瑷珲只是一个小城而已,谈不上什么固若金汤,想要依托它进行决战,实在是千难万难。

稍有不慎,很可能全军覆灭。

而布拉戈维申斯克就不一样了,他们经营了很久,有非常多坚固的堡垒,有很多的大型火炮,而且隔着宽阔的江面,在没有封冻之前,中国军队是很难越江作战的。

所以,俄国远征军做出最后决议。

一万军队断后,以瑷珲城为据点,拖住中国军队。

另外两万余人,趁夜渡江北上,前往布拉戈维申斯克布防。

现在,俄国人也认清了现实,已经很难速胜了。

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战争延长,拖入冬季。

然后趁着这个冬季,让圣彼得堡那边源源不断增兵,不顾一切代价增兵。

增兵到十万,十五万。

一定,一定要打赢这一战。

不能再给中国发展时间了,一定要趁着这一战,把苏曳赶下台。

一定要中断中国的发展。

否则再过几年,就是天大的麻烦。

最终决议。

两日之后的晚上,两万主力大军渡江北上,返回布拉戈维申斯克。

……………………

中国军队的指挥部。

苏曳正在召开师长级以上的高层会议。

“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俄军的下一步动向。”

“他们是会以瑷珲城为据点,和我们打一场大决战。”

“还是会选择渡江北上,返回他们的海兰泡大本营,把战争拖入冬季,拖到明年?”

“一旦让他们撤回海兰泡大本营,那这一战就很难打了,因为他们在那边修建了大量的堡垒,而且冬季马上就要来了。”

“当然,冬季到来,黑龙江封冻,适合我们步兵渡江。”

“而我们的后勤,也比俄国人强,就算冬季作战,也……未必不行。”

“但是更坏的结果是,就算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伤亡拿下了海兰泡,对方军队继续后撤,那我们就会转入劣势了,就属于深入敌境作战了。”

“所以,尽量在冬季之前结束战斗,彻底消灭敌军。”

陈玉成迫不及待举手。

苏曳点头道:“你说。”

陈玉成道:“我觉得,俄军一定会采取第二方案。”

在场十几个高级将领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僧格林沁道:“如果,他们采取第二方案,那么就会在某个晚上,渡江北上,避开我们的飞艇侦查。那样的话,我们就有必要调派海军提前赶到这片水域,进行水面打击了。”

“瑷珲城距离海兰泡,大约八十里左右。他们如果渡江部队不超过两万人的话,大概需要九个小时,才能完成渡江。”

“根据我们的侦查,他们各类型船只加起来,大约七百搜,需要两拨才能运送这两万人。”

“而黑龙江水域不够宽阔,我们的舰队一旦进入,很容易遭到对方的炮火袭击。”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今年比较冷,可能二十天后,黑龙江就要封冻了,这个时候我们的舰队如果不撤离的话,可能就再也走不了了。”

最终,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了苏曳,等待他的决策。

如果舰队前来袭击的话,最大战果,也就是消灭一万人左右。

但是要面临着被炮击的风险,或者是封冻后,无法返回的风险。

深深吸一口气,苏曳下了决断。

“命令我们的舰队,立刻靠近!”

“是!”

很快,飞艇起飞,朝着二百里外江面的海军舰队方向而去。

传达苏曳的命令。

几个小时后,徐有壬、尤根伯爵率领着舰队,浩浩荡荡西进,冒着巨大风险,进入这片战争水域。

……………………

次日!

再一次大战。

俄军以瑷珲成为据点,进行了顽固的防守。

这几天,再一次出现了大规模的伤亡,但是比前两天要好得多。

因为毕竟有瑷珲城作为据点,这毕竟是一个大型城堡。

夜幕将领之后。

俄军统帅下令,两万人来到码头集结。

无数的船只从海兰泡码头南下,前往瑷珲城码头。

两个多小时后。

这几百艘船只,就来到瑷珲城附近的江面之上。

两万多俄军,开始准备集结登船。

他们坚定地执行了第二道方案,主力北上撤回布拉戈维申斯克。

但也就在这个时候。

一队斥候飞奔进入了指挥部。

“总督大人,将军,我们发现了中国海军,正在全速冲来。”

“距离我们,只有几十里了。”

见鬼的,还是被俄国人发现了。

中国舰队的行动,已经非常隐秘了,而且这段江面,基本上都是在中国军队的控制。俄国人又没有飞艇,一般是很难发现中国海军动向的。

但是,黑龙江右岸通常有俄国的侦察兵,尽管遭到了中国军队的疯狂猎杀,侦察队已经越来越少,而且时间如此短暂,应该很难发现中国海军动向。

但是……

运气就是这么不好,偏偏就被俄国侦察兵发现了。

“总督,将军,撤退计划必须中止,我们的海军已经没了,这几百艘小船一旦在江面上,完全是被屠杀的羊羔。”

“尽管中国海军距离我们还有几十里,但是我们士兵登船,是需要时间的。”

“按照计算,我们可能来得及,能够在遭到毁灭性攻击之前,在布拉戈维申斯克登陆。但这仅仅只是理论上的,稍稍出现差错,就可能被绞杀。”

于是乎。

俄国远征军统帅,还有东西伯利亚总督下令,停止登船,停止渡江。

………………

“王爷,敌人停止渡江,敌人停止渡江。”

飞艇部队,立刻把敌人动向告知。

“看来,是我们的海军被发现了。”

“就差一点点,就差这一点点运气啊。”

苏曳忽然道:“俄国主力军队,有没有返回阵地,返回防线?”

“没有,依旧在江边集结,想必是等待我军新动向,等待新命令。”

苏曳忽然问道:“如果……我们现在主力,直接冲杀到黑龙江左岸,击杀这两万俄军主力,会……会怎么样?”

那个地方虽然背靠瑷珲城,但……没有什么堡垒,也没有什么战壕防线。

僧格林沁道:“王爷,这……这是夜战啊。我们……没有打过。而且距离这么近,我们的动向很可能就会被发现的。”

苏曳道:“没有打过,那就试一试!至于会不会被发现,收益大于风险,值得一试。”

随着一声令下。

四个师,总共五万军队,潮水一般,朝着瑷珲城的后方狂奔。

直接绕过俄军的密密麻麻的防线。

这个时候,如果是被俄军侦察兵发现的话,俄军主力就会最快速度龟缩到防线之内的。

但是……

奇妙就奇妙在。

远在百里之外的中国舰队动向,被俄军侦察兵发现了。

而就在不远处中国军队趁夜出击,俄国人却没有发现。

俄国的两万主力军队,依旧在江边集结,等待新动向,新命令。

时间如火。

时间就是生命,就是死神。

三个多小时后!

中国五万军队,成功进入目标战场。

俄国军队直接被从中截断。

大战爆发。

苏曳抓住敌人稍瞬即逝的破绽,完成了一场最辉煌的胜利。

……………………

注:明天会超万字更新,谢谢大家!大家五一节快乐。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