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篡清:我初恋是慈禧

作者:沉默的糕点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13章:扬州大捷!朝堂震动!

书名:篡清:我初恋是慈禧 作者:沉默的糕点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9

次日的朝会,在一片灰暗的气息中进行。

议题只有一个,江北大营应该怎么办?江南大营应该怎么办?

两个大营都被破了,伤亡多少还未知,局面崩坏到什么地步,也是未知。

如果最差的局面发生,那整个苏北都没有任何军队能够抵挡发逆的兵锋,苏南、乃至浙江,也都挡不住发逆。

届时,会是何等情形。

自从去年,武昌陷落之后,发逆伪王石达开越战越猛,江西一日三惊,那边九江湘军还没有拿下来,这边江西境内的其他府县已经不断沦陷。

而因为张玉钊之死,湘军得不到一个说法,使得几个湘军大佬激愤,作战也非常消极,使得整个南方战局更加糜烂。

按照这个局面发展下去,江苏、江西、湖北、乃至浙江都危了。

两淮盐税没了,江南财税也没了。

整个朝廷财政收入会减少多少?三成?四成?

现在每一年都已经捉襟见肘了,如果在三四成财税,结果会如何?

完全不敢想象。

最关键的是,之前面对湘军,朝廷还是有几分底气的,毕竟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还有大几万兵马在那里。

现在,两个大营都破了,整个南方战局就完全仰仗湘军了。

那皇帝就更加被动了。

“说说看,议一议吧,现在南方的战局怎么办?”皇帝道。

全场静寂无声。

还能怎么办?朝廷手中没有军队了啊,总不能把僧格林沁的军队调派南下吧?

这是大清最强武装力量了,是要拱卫京师的,万万不能南下的。

但难道就任由南方战局继续糜烂下去吗?

军机领班文庆道:“皇上,湖南巡抚骆秉章忠诚于朝廷,才干上等,不如让他在湖南继续招募军队,协防江南。”

皇帝不由得皱眉。

骆秉章,那不又是湘军了吗?

湘军现在手头已经有好几万大军了,而且都装备了洋枪洋炮,兵强马壮,已经是尾大不掉了,还要让他们招募兵马?

文庆道:“骆秉章麾下幕僚左宗棠,有经天纬地之才。听说前段时间,他和曾国藩之间,也闹出了些许的不愉快。”

也没有不愉快啦。

左宗棠心高气傲,动不动把自己当成今世的诸葛亮,谁也不放在眼里,包括曾国藩。

不过两人关系,此时还算是蜜月期,互相帮助,算是朋友。

只不过这段时间,曾国藩大军在手,气势有些跋扈,得罪人不少,很多人看不惯他。

左宗棠觉得不对,于是就写信奉劝曾国藩,收敛一下气息。

曾国藩不快,就没有回信,惹得左宗棠很生气。好你个曾涤生,你带着几万大军在外面威风八面,买枪买炮,造船募兵,这些事情都是谁帮你做的?

都是我左宗棠做的,在湖南这个大后方,为伱呕心沥血,现在架子摆到我这里来了?

于是,他心中呕气,在其他人面前怼了曾国藩几句,结果被外面人传成了不合。

其实,曾国藩是不会在左宗棠面前摆架子的,只不过现在的他,跟谁都梗脖子。

历史上就是这样,而在这个世界,张玉钊死了之后,使得他性情更加激烈了。

军机领班文庆的意思非常明白,湘军也是可以分化的。

左宗棠此人心高气傲,不甘为人后,所以让他练兵,虽然都是湖南派系出身,但未必会跟曾国藩一条心。

关于左宗棠的名声,皇帝也早有耳闻了。

此人一开始做张亮基的幕僚,已经声名在外了。

之后做了骆秉章的幕僚之后,更是天下闻名。因为谁都知道,表面上骆秉章是湖南巡抚,但其实所有的政策,所有的事情都是左宗棠在做。

湘军好几万大军,大部分军饷粮草都是由湖南一省供给,可见左宗棠何等才具?

正是有了湖南这个稳固的大后方,使得湘军每一次就算受到重创,也能很快恢复。

皇帝开始权衡文庆的法子。

这比历史上可早多了,历史上要等到几年后,第二次江南大营被破,才让左宗棠练兵协防江南。

这个世界江南大营,江北大营虽然破得更晚,但是激烈得多,瞬间就是兵败如山倒的架势,把朝廷和皇帝给吓住了。

但是,要不要让左宗棠练兵,皇帝还需要犹豫。

他实在是不想再让湘军增加力量了。

除此之外,就没有法子了吗?而且就算让左宗棠练兵,又需要多久时间啊?

远水解不了近火啊。

总不能让洋人协防苏南吧?

之前因为发逆凶猛,加上海盗横行,清廷就把海关交给洋人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外面又传来一阵高呼。

“六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

顿时间,皇帝脸都白了。

整个朝堂上的文武官员,都屏住了呼吸。

又,又来?

没完没了了吗?

这次,又是什么坏消息?

信使进来之后,皇帝首先看他手臂上有没有绑红带子,结果没有!

糟了,又是败报。

皇帝痛苦地闭上眼睛,准备接受再一次暴击。

“钦差大臣,江南大营主帅向荣,在江南大营被破之时,带兵撤往丹阳,被发逆军队追击,再一次溃败,伤亡惨重,向荣吐血而死!”

皇帝身体一阵摇晃,剧痛再一次袭来。

知道是噩耗,但竟然是这么大噩耗。

向荣死了。

之前传来吉尔杭阿死了,现在向荣又死了。

这是一个在皇帝心目中更重的人物,此人才干不高,但是忠心耿耿,而且胆子大,是敢战的。

都说曾国藩屡败屡战,向荣才算是真正的屡败屡战。

而且此人是最早和太平军作战之人,从广西就开始跟着太平军打仗了。太平军到哪里,他向荣就追打到哪里。

别管有没有打赢,但这股子韧性,还是不错的。

某种程度上,向荣都已经成为了对战太平军的标志人物了。

现在这个人死了,皇帝在南方痛失一臂。

皇帝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也陷入了巨大的沉默之中。

朝堂静默。

什么南方战局应该怎么办?要不要让左宗棠练兵?

都不想谈了,也不议了。

至少这一刻,让无边无尽的痛苦席卷全身。

皇帝再一次闭眼问苍天,究竟是为何?

之前还是捷报频传,结果短短不到一个月,就瞬间逆转。

来的捷报,都是小捷报。

而来的噩耗,全部都是大噩耗。

是朕不仁吗?上苍要这般惩罚?

他脑子里面不由得再一次回响苏曳说过的话,从此以后让皇上只听捷报,不再听战败噩耗。

结果呢?

关键时刻,苏曳你又在哪里?你的新军又在哪里?

而就在这个时候,外面又传来大声高呼:“六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

这个时候!

朝堂百官,脸色剧变。

有些人,甚至都要跳起来。

又,又,又来?

没完没了了吗?

这下子很多人,真是有些吓得不敢呼吸了。

这是怎么了?这是要完吗?

短短几日之内,已经传来了四个噩耗级战报了。

一个比一个大。

现在,又要来一个?

但此时,皇帝已经麻木了,仿佛到达极限了。

依旧闭着眼睛。

不管了,不管了。

还能有什么坏消息?还能有什么噩耗?

朕都接着。

无所谓了。

破罐子破摔了。

你现在就算告诉我说,苏州被攻破,我也不意外了。

所以,在这种环境下,很多人甚至都没有发现,这个信使是帮着红布的。

少有的几个人,看到红布后,微微一愕。

捷报?在这种情形下,还能有什么捷报?

什么捷报都没有用了,都挽回不了局面了。

信使明显感觉到了朝廷之内,一股压抑的气息,顿时心怀忐忑。

但是响起托明阿大人的吩咐,于是酝酿了一下情绪,大声高呼道:“皇上,扬州大捷,扬州大捷!”

“新军翼帅苏曳,在十日之前,率领新军,夺回扬州城!”

“江北大营主帅托明阿,率领大军离开九华山大营,渡江北上,已经入驻扬州城。”

“皇上,苏曳夺回扬州,江北大营恢复了!”

顿时间,全场依旧一片安静,仿佛没有反应过来。

包括皇帝,也只是睁开眼睛。

之前几个噩耗太大了,带来的暴击太狠了。

现在听到捷报,一下子缓不过来。

扬州夺回来了?这……这是天大之喜啊。

这个捷报,这么大吗?

足足好一会儿,皇帝才颤声道:“这,这是真的吗?”

信使道:“皇上,千真万确,托明阿大人已经率军入驻扬州城,如今扬州高枕无忧,整个江北防线,再一次稳如泰山。”

皇帝伸手道:“拿,拿,拿上来!”

太监增禄赶紧上前,把捷报拿过来,并且打开匣子,把里面的密奏拿出来。

这个时候,皇帝的手甚至都是抖的。

打开密奏,看了一遍又一遍。

托明阿的密奏,依旧洋洋洒洒,精彩纷呈。

说当时扬州城足足两三千发逆防守,苏曳仅仅一千五百名新军而已,而且没有火炮,但依旧仅仅只用了不到两个时辰,就已经攻下了扬州城。

这还不算,接下来发逆发动一万六千大军,疯狂攻打扬州。

苏曳新军,仅仅只有一千五,双方兵力相差十倍。

而他托明阿虽然率领大军离开九华山大营,赶来救援,但时间根本来不及了。

本以为在这么悬殊兵力下,扬州城必破,甚至他都已经做好了为苏曳收尸的准备。

没曾想到,等他托明阿率军赶到扬州城的时候,大战已经结束了。

苏曳新军以不到十分之一的兵力,整整激战一天,击退了发逆大军无数次攻击,消灭了发逆三四千人,发逆伪王秦日纲心中大恨,但也只能愤愤退兵。

不知道为什么,皇帝看到这份密奏,有点像是看天书一般。

看了一遍,又一遍。

“皇上,怎么了?”绵愉问道。

皇帝道:“你,你也看看。”

增禄再一次把托明阿的密奏递给了绵愉。

绵愉看完之后,也睁大眼睛,颤抖道:“这,这不可能吧。”

这密奏,确实如同天书啊。

首先,扬州大城啊,一开始有两三千发逆守军防守,苏曳一千五百新军,仅仅用了不到两个时辰就攻破了。

接下来一战,就更加离奇了。

发逆一万六攻城,苏曳一千五守城,结果依旧打赢了。

还消灭了发逆三四千呢?

这……这如何可能?

接下来,绵愉将托明阿的密奏,一个个传下去。

所有人看到了,心中都只有一个念头,这不可能。

包括瑞麟在内,也觉得……太过。

托明阿,你堂堂一品大员,竟然如此跪舔苏曳?恬不知耻啊。

而皇帝,现在处于一种非常忐忑的状态。

在一堆噩耗之中,忽然传来了这么大的一个捷报。

甚至,这个捷报的分量,超过了之前所有捷报总和。

什么夺回新城,夺回六合,什么击退发逆主力,加起来都不如一个扬州。

扬州夺回来了,就代表着江北大营稳了,就代表着两淮盐税和漕运稳了,也代表着整个苏北都稳了。

但是他之前实在被打击得太狠了,现在都不敢相信这密奏上的战报了。

但是,他内心无比期望,这是真的啊。

“大家伙说说,这……这密奏,这捷报。”皇帝压抑着忐忑道。

文庆稍稍酝酿言语,道:“皇上,苏曳收复扬州大概是真,托明阿大军入驻扬州,也应该是真的。”

所有人纷纷点头。

这么大的事情,应该没有人敢撒谎。

皇帝顿时松了一口气,心中大喜。

只要这件事情是真的就好,扬州城夺回来了,那至少代表着江北大营稳了。

接着,文庆又道:“但是,托明阿这密奏上的事情,大概不真。”

在场很多人又纷纷点头。

“之前伯彦讷谟祜夺取了六合和新城,托明阿密奏说他是偷袭空城,什么消灭发逆四五千人,完全是虚报战功。”

“而这一次,苏曳一千五百人夺扬州,之后又守扬州,击退发逆一万六千人,这……这其实更夸张。”

众人更是用力点头。

你们前线这些人,玩得太花了。

“按照臣的判断,大概是发逆要攻打江南大营,兵力严重不足,所以放弃了江北,把扬州守军调去攻打江南大营了,苏曳新军抓住了机会,夺取了扬州空城。”

“但不管怎么样,扬州城终究回到大清手中了,恭喜皇上,贺喜皇上!”

“只不过这样一来,苏曳战功也没有密奏中这么大了。”

原本大家还不敢这么笃定,但是伯彦讷谟祜的前车之鉴,让大家明白并且确定了前线将领报捷的套路了。

“皇上,此风不可涨啊!前线将领互相勾结,互相权力倾轧,动不动就诋毁对方,动不动就虚报十倍战功。”

“查清真相后,还请皇上严惩!”

皇帝道:“钦差大臣倭仁已经去调查了,相信不久便可真相大白了。”

但是现在,皇帝只想高兴。

扬州夺回来了,江北大营恢复了,整个南方绝望压抑的战局,终于能够缓一口气了。

终于看到了一丝曙光。

至于苏曳和伯彦的功劳和过错,都等到倭仁调查清楚后再说。

…………………………………………

几日之后!

钦差大臣倭仁来到了扬州府地界。

钦差卫队的队长,立刻派遣斥候前去探查。

毕竟这里敌区,因为倭仁一路都在船上,还不知道扬州已经收复了。

所以在他们概念中,此时整个江北大营区域,整个扬府都已经沦陷了,到处都是敌人,险象环生。

落地的第一时间,就是要寻找清军的营寨。

找到苏曳的新军营地,再找到伯彦的骁骑营。

所以,一行人只敢打扮成普通客商的样子,小心翼翼,白天隐藏,夜间赶路。

倭仁还是不怕死啊,这个差事大家都不敢来,唯独他敢来。

他先派人去了邵伯镇大营。

结果是空的。

然后又派人去了仙女庙营寨,结果……还是空的。

苏曳新军根本就不在那里。

整个钦差卫队的人都觉得诡异,这……这是怎么回事?

莫非苏曳新军,也已经全军覆灭了,连仙女庙营寨,还有邵伯镇大营都丢了。

但是,也没有见到发逆的踪影啊。

整个过程中,整个钦差卫队都没有想去扬州城查探。

因为在他们认知中,扬州城肯定是沦陷的了,是最危险的地方。

终究,倭仁还是派遣几个人,悄悄去扬州打探。

半天之后,去打探的人回来了,声音都结巴了。

“钦差大臣,扬州城不在发逆手中,已经被我们夺回来了。”

倭仁一愕。

几个时辰后,他们站在扬州城下,惊讶地发现。

真的……

扬州城真的夺回来了,现在飘扬着朝廷的旗帜,而且密密麻麻到处都是江北大营的士兵。

这是怎么回事?什么时候夺回来的?这托明阿忽然变得这么勇猛了?

钦差卫队顿时长长松了一口气,然后便要换上衣衫,摆起仪仗队,大摇大摆进城。

但是,却被钦差大臣倭仁阻止了。

“如果摆出钦差大臣的架势,反而查不到真相,会被人欺瞒,你们分成几队,依旧扮成客商,去向老百姓打听,去向普通士兵打听,一定能听到真话。”

“另外派出一队人,去寻找伯彦讷谟祜的骁骑营。”

“又派出一队人,去新城,去六合!”

整个钦差卫队顿时大为头痛,别的钦差大臣来,都是摆威风,都是来发财的。

结果这个主一来,完全就变成苦差事了。

但是没有办法啊,钦差大臣下令了,他们只能照办。

甚至倭仁这个钦差大臣,自己也扮成一个老举人,拿着商引进入扬州城后,主动找托明阿士兵交谈。

这些底层士兵甚至都不需要套话,也没有任何军情保密的概念,只要你开口问,他就滔滔不绝。

“什么?仙女庙营寨一战?邵伯镇大河南岸一战,苏曳新军消灭了敌人一两千人,老先生你听谁说的啊?完全是扯淡。”那个士兵不屑道。

倭仁心中一声叹息,果然是虚报功劳了啊。

那个士兵话风一转道:“开什么玩笑啊?苏曳阿哥的新军,起码消灭了四五千发逆。”

啊?!

倭仁几乎被闪了腰。

接着,这个士兵唾沫横飞。

“老先生,你问我算是问对人,我当时看的清清楚楚啊。”

“当时发逆两万多大军攻打我们邵伯镇大营,已经攻破好几道防线了,我们马上就输了,主帅托明阿大人马上就要抹脖子了,您猜怎么着?”

靠,你也不接一下?你这个哏捧得不合格啊。

“援军来了!苏曳阿哥的新军,刚刚打赢了仙女庙营寨一战,刚刚击败了三四千发逆偏师,立刻狂奔十里,直接在邵伯镇和南岸攻打发逆大军。”

“那一幕您是没有看到啊,好看啊,我这辈子都忘不了啊。”

“那一千多名新军,就站得整整齐齐,举着洋枪对着发逆大军狂射。”

“发逆大军派人一波一波冲过石桥,结果硬是不能前进一步,派去多少人,就死多少人。”

“然后发逆就调了几十门火炮,对着苏曳阿哥的新军狂轰滥炸。结果……那一千多新军,阵型都没有乱,所有人一动不动,硬顶着火炮的狂轰滥炸,疯狂射击。”

“这一幕我都看呆了,我们江北大营很多兄弟,都快看哭了,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么猛,这么不怕死的军队,这还是我大清的军队吗?”

“那一战,打死打伤发逆无数,打得发逆主力逃之夭夭,一举挽救了我们邵伯镇大营。”

“否则我告诉您,就那一战,我们江北大营主力就彻底要完!”

倭仁听得心惊,听得头皮发麻,也听得热血沸腾。

但是……他又觉得眼前这个小兵,言语太夸张。

于是,又要去找其他人聊。

这个小兵拉住他道:“老先生,怎么就走了?我还没有聊完了,接下来还有好多故事呢。”

故事?

倭仁赶紧走。

这个小兵顿时啧啧嘴,心中埋怨,这种人真是讨厌,搞得人不上不下的,你一开始就别问啊。

接下来,倭仁不知疲倦,连续找了好几个人聊天。

这里面有商人,有士兵,有普通的民众。

然后,越聊越心惊。

越聊越沉默。

越聊越震撼。

通过十几个人的谈话,他已经完全能拼凑出事实了。

甚至……某种程度上也不需要了。

因为,他看到了密密麻麻,无数的尸体。

全部都是发逆的尸体,摆的整整齐齐。

这是不能作假的,因为发逆特征太明显了,各个茂密长发,没有辫子。

集合起来后,要全部火化,一是尊重对手,二是为了避免瘟疫。

……………………………………………………

在某个客栈内。

钦差大臣倭仁派去的几队人马已经回来了。

所有人都很沉默。

“大人,现在新城和六合,又被我们夺回来了。”

“我们也打探清楚了,伯彦确实在虚报战功,他完全是投机,趁着发逆主力攻打邵伯镇和大营和仙女庙营寨,他见死不救,反而绕路到背后,夺取了六合和新城,夺取的时候,完全是空城。”

“而且之后,他的骁骑营连连败战,根本打不过发逆的骑兵。”

“不仅如此,苏曳阿哥攻打扬州的时候,伯彦还想投机,来夺取扬州,结果被发逆的溃兵堵住了,又被消灭了一二百!”

“他完全是一败再败,最终在六合,他被发逆大军追击,彻底失去了踪迹,身边骁骑营精锐,可能不足一百。”

现在伯彦讷谟祜在哪里?完全不知道。

钦差大臣倭仁道:“那苏曳这边的战功呢?你们打探得如何?”

在场几队人马,一时间没有说话。

足足好一会儿后,有人道:“我觉得苏曳阿哥,也虚报了战功。”

“但,不是往高了虚报,而是往低了虚报了。”

“他的战功,根本不止是战报上的那些。”

“尤其夺取扬州一战,守扬州一战,更加惊心动魄,简直让人不敢置信。”

这话一出,在场所有人纷纷点头。

“我也是这么想,尽管当时无法相信,但是我问了很多人,都是差不多的说法,有些人言语夸张,但大概的事实还是有的。”

“所以,苏曳阿哥战功,不是高估,而是低估了!”

“大人,这苏曳阿哥,真乃国士也!”

倭仁闭上眼睛,用力点了点头。

而且这两三天时间,他都在观察苏曳这支新军。

然后,他动摇了。

他之前是坚决反对编练新军的,因为他也是保守派。

战斗力这东西,他暂时看不出来,但是精神面貌,还有纪律,他看得清清楚楚。

苏曳新军和托明阿江北大营的主力,完全判若两支军队。

甚至他还发现,托明阿江北大营的军队,还受到了苏曳新军的感染,正在学习他们,所以军纪比起之前已经好很多了。

现在真相调查出来了。

结果和预想中的完全不一样。

倭仁大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动。

钦差大臣卫队长问道:“大人,接下来我们是不是要去见苏曳,去见托明阿了?”

这也是常规,钦差大臣来办差,总是要和当地官员见面,接受汇报的。

但是,倭仁摇了摇头道:“不见了,直接回京!”

随从们不由得一愕?

倭仁道:“不见面,不交接,不交流,才显得公平公正。而且现在京城争议鼎沸,皇上对真相也无比迫切,赶紧回京面圣,才是正道!”

随从们苦涩道:“遵命!”

本来这一趟肯定能发一笔财的,就算苏曳不给,托明阿也肯定会给的。

结果……这笔小横财泡汤了。

次日,钦差大臣倭仁直接率队,登上了北上的船只,返回京师。

他有很多心里话,想要和皇上说。

………………………………

注:第二更送上,谢谢大家的月票,谢谢支持。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