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篡清:我初恋是慈禧

作者:沉默的糕点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28章:大清分裂?最后角逐!

书名:篡清:我初恋是慈禧 作者:沉默的糕点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9

僧格林沁直接拿出圣旨道:「惠亲王,我手中是有圣旨的。」

说罢,僧格林沁直接拿出之前的那份让苏曳退兵的圣旨。

「先帝说得清清楚楚,任何圣旨都有三部分构成。顾命大臣拟旨,两宫太后用印。我这份圣旨三部分齐全,是真正权威圣旨。惠亲王你的那一份呢?没有顾命大臣拟定,只有母后皇太后的御赏之印,如何比得上我的这份?」

惠亲王道:「圣旨有先后之分,在同一件事情上,后面的圣旨往往覆盖前面的圣旨,这点僧王不懂吗?」

僧格林沁寒声道:「谁又知道,母后皇太后和皇上,是不是已经落入苏曳的控制之中,这份圣旨就是被逼写出来的。」

惠亲王怒道:「僧格林沁,你把我当成了什么?」

僧格林沁道:「惠亲王,难道你要和苏曳这个董卓同流合污吗?你不怕遗臭万年吗?」

惠亲王气极反笑道:「行,行,行!」

「僧格林沁,圣旨我已经给念过了,有胆你就抗旨吧。」

「太后和皇上就在京城,就在皇宫之内,你就率军继续南下,直接攻打京城吧。」

「告辞!」

然后,惠亲王绵愉直接转身离开。

僧格林沁站在原地,挣扎了好一会儿。

「原地扎营,驻守!」

「立刻派遣使者,前往承德!」

接下来,僧格林沁的近两万骑兵,就在距离京城三十里的地方扎营下来。

既不前进,也不后退。

………………………………

次日,承德行宫内。

九个顾命大臣,还有慈禧太后在议事。

「传遍天下,苏曳掳走太后和皇上,形同谋反!」

「苏曳即董卓!」

「当年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现在我们立刻号令天下,诸省军队进京勤王,拯救太后,拯救皇上!」杜翰高呼。

恭亲王奕道:「现在关键出头的是惠亲王,而不是苏曳,他完全躲在后面。」

伯彦讷谟祜道:「那也改变不了他掳走太后和皇上的事实。他想要证明自己不是董卓,很简单,直接退兵,再把京城完整交给我们。」

僧王暂时不在,伯彦作为世子,就代替其父发言。

杜翰道:「苏曳把惠亲王推在前面,就完全了掩饰了自己是董卓的事实。所以我们必须让惠亲王住口,不能让他代表京城,更加不能让他成为苏曳的喉舌,只要苏曳自己出来张目,那他这个董卓的真面目就遮不住了。」

「现在皇上和太后被苏曳囚禁,所以京城就失去了号令天下的权威。」

「必须告诉天下人,诸省督抚,现在承德才是朝廷的中枢。」

「三管齐下,第一,传诏天下,苏曳掳掠太后和皇上,董卓之罪,已成事实,京城的任何旨意,都是太后被苏曳逼迫写下来的,完全失去了权威。」

「第二,让京城的官员站队,至少所有人闭嘴,谁敢说话,谁就是和董卓一党。派使者前往各个行省督抚,让他们站队,是效忠苏曳这个董卓,还是效忠承德中枢。号召天下行省,进京勤王,十八路诸侯讨伐苏曳。」

「第三,让各国公使,前来承德递交国书,承认承德中枢才是大清合法政府。」

「另外,最最重要的是。大行皇帝的棺柩依旧在承德,请太后和皇上返回承德扶灵。」

「诸省督抚,也立刻进京为大行皇帝送葬!」

这话一出,所有人顿时望向杜翰。

厉害啊!

曳那边掌握了太后和皇上,杜翰立刻就提出更高的大义,已死的大行皇帝。

果然,有些时候死人,比活人有用啊。

九个顾命大臣定下来之后,立刻派遣使者,朝着天下各个行省进发。

整整几十路使者。

「要不要传言,苏曳秽乱宫廷,引起天下民愤?」伯彦讷谟祜忽然道:「如此一来,更加坐实了他是董卓事实。」

「不可,万万不可。」杜翰道:「母后皇太后的声名,不能遭到玷污。」

顿时间,所有人都明白了。

现在慈安太后确实是在苏曳手中,但是未来大家还是需要这位太后的。

因为九个顾命大臣中,整整有六个和慈禧太后不是一伙的,只是现在形势所逼,必须站在慈禧太后身边。

未来的事情,谁说得清楚啊。

…………………………

很快,整个天下引发了轩然大波。

当然了,在整个天下人眼中,苏曳当然不是董卓。

真正让所有人骇然的是,大清是要分裂了吗?

要出现两个中枢了吗?

整个舆论,完全愈演愈烈。

致使整个京城,都风声鹤唳。

匡源再一次进入了惠亲王府。

「惠亲王,天大的好消息啊。」匡源道:「承德行宫觉得您劳苦功高,德高望重,有意册封您为议政王!」

听到这话,惠亲王绵愉微微一颤。

这么舍得下本钱吗?

这边册封了军机大臣,御前大臣,那边就要册封议政王?

惠亲王绵愉道:「条件呢?」

匡源道:「苏曳强行掳走太后和皇上,并且非法囚禁太后和皇上于京城,完全就是董卓,您作为皇叔祖,为了列祖列宗的江山,要站出来指责他的罪名啊。」

「您作德高望重,只要您站出来说话,天下立刻云而从之。」

惠亲王绵愉听完之后,道:「太后和皇上留在京中,本就是正常的,何谈囚禁?」

匡源道:「大行皇帝的棺柩还在承德,难道皇上和太后,就不该去扶灵回京吗?」

听到这话,惠亲王绵愉微微一愕。

对啊!

这,也是大义。

承德方面,也确实厉害,一下子就找到反击要害。

足足好一会儿,惠亲王绵愉道:「你们这个议政王,我当不起。我年纪大了,想要在府中好好休养。」

匡源道:「惠亲王?您德高望重,这个议政王,您完全名正言顺啊。」

惠亲王绵愉大声道:「送客!」

匡源道:「惠亲王,下官有一件事情想要问您。」

绵愉道:「说。」

匡源道:「承德行宫已经传诏天下,说苏曳董卓行径,囚禁太后和皇上,下令天下诸侯进京勤王,拯救太后和皇上。」

惠亲王绵愉面孔颤栗道:「你们疯了吗?你们难道不知道,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是天下大乱的开始吗?」

匡源道:「对,这样动荡确实太大了。但是让各省督抚前往承德拜见大行皇帝呢?」

绵愉立刻知道承德行宫的打算了。

用大行皇帝的尸体作为最高名义,让各省督抚强行站队,站在承德一边。

这是谁的主意?确实厉害啊。

匡源道:「惠亲王作为皇叔祖,德高望重,既然主持了皇上的祭天大典,那主持大行皇帝的大葬,也是理所应当吧。」

惠亲王陷入了沉默。

匡源道:「下官告辞。」

离开之后,匡源微微露出得意的笑容。

他知道,自己的目的达到了。

匡源走了之后,惠亲王绵愉立刻将王府大门,紧紧关闭。

他已经是不知道第几次这样做了。

…………………………

天下督抚中,很快就有人做出了响应。

奉天,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区,立刻答应奉诏,前往承德。

直隶总督,山东巡抚,四川巡抚,山西巡抚,陕西巡抚,答应奉诏,前往承德。

江西巡抚,闽浙总督,浙江巡抚表示完全服从京城的旨意,母后皇太后和皇上让他们去,他们就去。

然后……天下所有人的眼睛都落在一个人身上。

曾国藩!

此时的湘军,已经掌握湖南,湖北,江苏,安徽,还有大半的江西。

俨然间,整个天下,湘军竟然掌握了四分之一人口。

而此时,安庆之战已经打了一年多了。

不过,当皇帝南巡之后,湘军立刻减轻了攻打安庆的力度。

这架势很简单,不愿意损耗手中的兵力,而是要旁观天下了。

承德行宫的使者来到扬州。

来的是老熟人翁同龢,这个状元郎如今也已经飞快崛起了。

「总督大人,苏曳囚禁皇太后和皇上,形同董卓,曾大帅乃是天下第一督抚,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当振臂高呼,号令群雄,拯救太后和皇上于水火之中啊?」

曾国藩此时正在掏耳朵,侧过头道:「什么?叔平你在说什么?我没有听清楚。」

翁同龢沉默了一会儿道:「承德行宫诏书,大行皇帝棺柩依旧停放在承德行宫,请曾大人前往承德,瞻仰大行皇帝遗容,并且一起扶灵回京,让大行皇帝下葬东陵,入土为安。」

这下子,曾国藩不能装作没有听见了。

足足好一会儿道:「此事,确实应当。但是我这边和发逆大战,需要安顿一二。」

翁同酥道:「当然。」

翁同酥离开之后,李鸿章走了进来。

「老师,大争之世要来了吗?」李鸿章声音颤抖道:「大清是要分裂成为两个朝廷中枢吗?」

他接下来的话,没有说完。

如果大清真的分裂成为两个中枢的话,那湘军的机会就彻底来了啊。

占据四五省的湘军,至少能够三分天下吧?

曾国藩道:「母后皇太后,温柔慈善,不忍心赶走苏曳。可是一旦大清要走向分裂,她是不会坐视旁观的。」

「承德行宫的这群人,就是在逼迫母后皇太后。如果他支持苏曳到底的话,那大清就真的要分裂了。」

「而且承德行宫已经下诏让天下督抚去承德行宫瞻仰先帝遗容,这个圣旨,谁能拒绝?就是要制造天下督抚都承认承德中枢,而不承认京城中枢的事实。」

「这个时候京城的慈安太后怎么办,他难道还能下旨让天下督抚不要去承德瞻仰大行皇帝吗?」

李鸿章道:「所以,为了让大清不走向分裂,慈安太后只能放弃对苏曳的支持?而且原本她的支持,也并不坚定。」

曾国藩道:「对,京城的这位母后皇太后,性子是很柔软的。」

李鸿章沉默了一会儿道:「老师,我们掌握五省。唯独九江在苏曳手中,简直如鲠在喉啊。」

曾国藩摆了摆手道:「关键不在九江,在苏曳这个人。没有了苏曳,九江就是任人宰割的肥肉。」

李鸿章道:「那接下来,我们如何走?如何站队?」

曾国藩道:「不站队,我们就

在长江边上,那就看着滔滔江水,推波助澜吧。」

他当然不会把话说死。

但是意思却表露得很清楚了,坐收渔利,关键时刻隐晦地推波助澜,甚至让清廷的假分裂,走向真分裂。

接下来,曾国藩下令,湘军进入休整。

于是乎,原本就打打停停的安庆之战,彻底停止了。

…………………………

与此同时,在上海的几个公使,也见到了承德行宫的使者。

希望几国公使都去承德行宫递交国书,如此一来,就代表着列强也承认承德中枢是合法政权。

而几国列强,为首的就是大英帝国。

英国驻清国参赞巴厦礼,尤根子爵,正在和英国公使卜鲁斯坐着对立。

卜鲁斯爵士道:「两位爵士,你们应该站在大英帝国的利益上。清国一旦陷入了分裂,对我们大英帝国有巨大的利益。」

巴厦礼道:「不,恰恰相反。九江经济试验区的成功,恰恰证明了统一的清国,才能更好地释放出生产力和市场潜力,才能带来更大的利益。一旦清国分裂,陷入内战,九江经济试验区的收益会下降四成以上,大英帝国对华贸易,也会暴跌。」

「卜鲁斯爵士,请你弄清楚一点,我们大英帝国已经拥有太多的土地了,我们对清国的土地是没有太多需求的,我们需要的仅仅只是开放市场,允许我们的商人前来经商。」

「美国人已经看出了九江经济试验区的潜力,也看出了大英帝国和中国合作之后,对美国工业的巨大威胁,所以在这一点上,它的利益和我们是完全相反的,所以他们会迫不及待地破坏九江经济实验区,他们更加不愿意见到苏曳进入清廷中枢,执掌权力。」

「另外,对清国拥有领土要求,最想要分裂清国土地就是俄国。一旦清廷分裂,那沙俄的大军就会从清国的东北,西北狂涌而入,抢走大片的土地。」

「所以,我们不但不应该前往承德递交国书,反而应该压制其他诸国,不能去承德递交国书。」

英国公使卜鲁斯道:「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应该向京城递交国书?」

「不!」巴厦礼爵士道:「先不递交国书,什么时候苏曳真正进入中枢,什么时候清廷局面稳定后,再递交国书。现在往京城递交国书,也只会继续推动清廷的分裂。」

卜鲁斯爵士陷入了沉默。

巴厦礼爵士道:「别忘记了,您是上了我们这艘船的,九江经济试验区在伦敦的经销渠道,您也有股份的。」

公使卜鲁斯点头道:「我觉得,我的股份应该再高一些,您觉得呢?」

巴厦礼爵士面孔微微一阵抽搐,他就知道眼前这个卜鲁斯铺垫这么多,就是为了这个时候世子大张口。

顿时,巴厦礼点头道:「我觉得这非常合理,我会去向董事会申请,您在伦敦的经销渠道股份,上涨到百分之九!」

公使卜鲁斯爵士义正言辞道:「我深深觉得,大清不应该分裂,我这就去见其他国家公使。」

卜鲁斯爵士离开后,尤根子爵冷笑道:「这就是帝国的贵族吗?如此厚颜无耻?」

尤根子爵从海盗上岸,成为大英帝国的贵族上校后,就尤其讲究贵族风范。

巴厦礼爵士道:「他们已经腐朽了,已经完全失去了原则,所以才需要您这样的新鲜血脉,洗涤大英帝国的贵族血统。」

这话顿时让尤根子爵心花怒放,仿佛得到了最大的肯定。

「阿尔伯特亲王,才是我们的贵族典范。」尤根子爵道。

尤根子爵对阿尔伯特的崇拜之心,完全无语言表。

不仅仅是对方

册封他为贵族,而是因为巴厦礼带着他去求见阿尔伯特亲王,提出这个条件的时候。亲王没有任何讨价还价,也没有任何居高临下,直接就答应了,事后也没有任何挟恩的姿态,仿佛一切理所应当。

甚至,没有做出礼贤下士的样子,就如同对待一个正常贵族的态度对待尤根。

「巴厦礼爵士,面对现在的局面,我们需要帮助苏曳做些什么吗?」尤根子爵道。

巴厦礼道:「不需要,这一场声势浩大的讨伐之举,惊世骇俗的清廷分裂大戏,注定只是一个茶杯中的风暴。」

尤根子爵道:「为何这么说?」

巴厦礼道:「你不了解苏曳,对于他而言,事情是否危急有两个指标。第一个指标,他有没有派人来向我们求助。第二个指标,他有没有派人去和曾国藩谈判。」

「但是现在这两件事情都没有发生,就证明对于他而言,这个局面并不危急。」

尤根子爵道:「还不危急吗?我作为旁观者,都觉得有种仿佛要天崩地裂的感觉。」

而在另外的办公室内,英国公使卜鲁斯爵士正在和西方诸国公使交谈。

态度非常坚决,不许任何国家前往承德递交国书。

但是,仅仅只是态度非常坚决。

用的都是我认为,我需要你们如何如何。

而不是说什么,大英帝国要求你们如何如何。

法国公使葛罗,是非常希望前往承德行宫递交国书,促进清廷分裂的。

但是,卜鲁斯爵士道:「不行,在关键议题上,你们法国和我们英国必须步调一致,否则就是巨大的政治事故。」

法国公使葛罗道:「卜鲁斯爵士,您的兄长额尔金伯爵可是苏曳的政敌,您难道如此坚决站在他一边吗?」

卜鲁斯爵士道:「不是我要站在他这边,而是我们两国必须步调一致。否则在欧洲,会被夸大十倍,一百倍解读的。」

这段时间法国确实对英国亦步亦趋。

于是,最终的结果。

英国和法国拒绝了承德行宫的使者,不去递交国书。

但是美俄两国,还是去了承德行宫,递交国书。

顿时间!

承德行宫弹冠相庆,视为巨大的外交胜利。

而且,吉林,黑龙江,盛京的三个封疆大吏,已经赶往承德行宫。

蒙古的乌里雅苏台将军,绥远将军,也已经在路上了。

相当部分的蒙古王宫,也已经开始前往承德。

瞻仰大行皇帝遗容这个旨意,确实让人无法拒绝。

…………………………

而此时京城,很多绯闻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了。

什么苏曳夜宿龙床,秽乱宫廷之类的言语,说得绘声绘色。

甚至到了市井,已经连动作,画面都描绘得清清楚楚了。

「苏曳那玩意八九寸啊,这一捣下去,谁受得了啊,太后娘娘直接哇哇大哭啊。」

「捣完太后,捣宫女,一天晚上睡十个。」

许多市井无赖听得垂涎三尺,某个地方也蠢蠢欲动,迫不及待去了青楼。

「苏曳真是有艳福啊,太后才二十四岁啊,长得可美可嫩了。」

匡源在京中听到这些流言顿时有些惊诧。

承德行宫那边不是说过了嘛,不许玷污母后皇太后的名声嘛?

怎么还有这样的流言啊,而且愈演愈烈。

不过只要能败坏苏曳名声,也就无所谓了,这样更加坐实了苏曳是董卓的事实。

于是,这个流言不断飘入到皇宫之中。

甚至很多宫女都私底下打笑。

「苏曳大人那玩意,真的有八九寸吗?我不相信,那不是要搞死人吗?」

「晴晴格格我见过,个子虽然高,但是也比较纤弱的,哪里受得住啊?」

「瘦不见得浅啊,我看你就挺深,你藏的那根木棍,也有好长一截如同浸了油一样,只怕也有好几寸吧。」

「你再瞎说,我撕了你的嘴。」

但是嬉笑之后,有一个宫女道:「太后娘娘和苏曳大人太冤了,我们都知道,两人完全是清白的。」

「好啦,别说了,仔细被打板子。」

皇宫一年多时间没有了主人,里面的人确实放纵了,而且慈安太后不爱管事,心慈手软,所以下面的宫女太监也就放肆了不少。

此时,慈安太后一直在抹眼泪。

二十四岁的她,直接被气哭了好几次。

原本的她是非常慌乱的,因为匡源来求见过她好几次,把天下的形势放大了好几倍,告诉慈安太后。

您再这样支持苏曳的话,只怕大清真的要分裂了。

现在外国公使已经去承德递交国书了,多省督抚已经前往承德了。

等到所有督抚全部到齐,正式瞻仰大行皇帝遗容的时候,就会正式宣布承德行宫是唯一合法中枢了。

真到那个时候,只怕大清就要真的分裂了。

想要不分裂也简单,母后皇太后不再支持苏曳就行了。

承德行宫就是欺负慈安太后胆小。

而这个年轻美丽的太后,也真的被吓住了,如果大清真的分裂,那她就成为罪人了。

尤其是惠亲王绵愉躲在王府里面不出来,她更是不安。

但是紧接着,她和苏曳的流言传得沸沸扬扬后,她的情绪又变了。

好啊!

你们太欺负人了。

我和苏曳明明清清白白的,结果到你们口中,变成了这个样子。

而且流言越来越不堪,什么苏曳秽乱宫廷。什么太后和宫女,共侍苏曳一人。

顿时间,把慈安太后激得逆反了。

承德行宫这群人,你们就是这样对待哀家的吗?

真当哀家这般好欺负吗?

而这段时间,苏曳仿佛更加避嫌一般,根本就不进宫。

因为时间过去了蛮久,她臀上的伤口已经愈合了,不久之前女军医过来帮她拆线。

苏曳亲自调配了药膏,让人送了进来,抹在臀上的伤痕上,果然有效。

眼看着这一线疤痕已经越来越浅了。

不过联想到有些流言,慈安每次把这药膏抹在臀上的时候,总觉得怪怪的。

接着,外面传来声音。

「太后娘娘,匡源求见。」

慈安太后皱眉,不是说苏曳囚禁了哀家吗?他压根就没有进宫几次,反而你匡源却三番两次进宫。

不见!

慈安太后几乎本能要呼出。

但犹豫片刻后道:「见吧。」

片刻后,隔着一扇屏风,慈安太后召见了军机大臣,兼顾命大臣匡源。

「臣参见母后皇太后,太后主子万寿金安。」

慈安太后冷道:「不敢当。」

接着,她声音稍稍柔和道:「什么事?」

匡源道:「承德行宫那边,让臣来请太后娘娘和皇上前往承德。」

太后道:「已经回京了,这么折腾做什么?」

匡源道:「大行皇帝的棺柩依旧在承德冰窖之内,请太后和皇上去承德扶灵南下回京,让大行皇

帝入土为安。」

听到这话,慈安太后脸色微微一变。

这是一个无法拒绝的旨意。

但是她内心有很愤怒,皇上都驾崩多久了?好几个月了。

现在才想着要扶灵南下,葬于东陵?

大行皇帝若是泉下有知,只怕会气得跳出来。

于是,慈安太后顿时想起了一个典故,齐桓公的停尸不顾,束甲相攻。

见到慈安太后没有反应,匡源道:「太后娘娘,可是担心苏曳会露出真面目,囚禁太后和皇上于宫室,不让您离京去承德吗?您放心,明天朝会臣会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正式说出太后和皇上要离京去承德扶灵南下,苏曳若是敢阻拦,若是敢囚禁太后和皇上,那臣就算粉身碎骨也要护太后周全。苏曳若是敢阻拦,那他董卓的真面目就暴露在天下人面前。」

「好了!」慈安太后道:「你先退下吧。」

匡源道:「太后娘娘,因为苏曳占领京城,致使大行皇帝的棺柩已经停放几个月了,如果再拖延,不让先帝下葬,只怕真的泉下难安啊。皇上作为大清之主,作为先帝长子,务必要亲自去扶灵南下啊。」

慈安太后道:「行了,我知道了,明日给你回复。」

匡源叩首道:「微臣告退。」

等到匡源退出去后,慈安太后道:「来人,立刻去召苏曳大人进宫。」

之前为了避嫌,慈安太后几乎不召苏曳进宫,现在这个关键时刻,也等不了了。

半个时辰后,苏曳进宫。

「臣参见太后。」

慈安道:「现在,外面发生的事情你知道吗?」

苏曳道:「我知道,有人大肆宣扬我是董卓,囚禁了太后和皇上。甚至以瞻仰大行皇帝遗容的名义,召天下督抚前往承德,颇有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意思。」

慈安道:「听说,俄国和美国公使,已经去承德那边递交了国书?」

苏曳道:「是的。」

慈安太后道:「承德行宫那边说,让哀家和皇上离京前往承德,为先帝扶灵南下,前往东陵入土为安,这问题是不是很严重?」

苏曳道:「还好。」

慈安太后道:「如果哀家不去,会是什么后果?」

苏曳道:「太后和皇上当然不可能不去,这是大义所驱。所以一旦真的没去,那就向天下证明,臣确实囚禁了太后和皇上,所以才没能去承德扶灵。而那个时候,天下督抚都在承德行宫,蒙古诸王也在,承德行宫就会说,您和皇上已经被我囚禁,您的意志被我所控。所以您的圣旨就作废了,承德行宫才是合法的朝廷中枢,我苏曳就正式成为董卓了。」

慈安太后道:「那样的话,大清就分裂了,就成为两个中枢了是吗?」

苏曳道:「是的。」

慈安太后道:「哀家不愿意见到大清分裂,哀家不能做这个罪人。」

苏曳道:「太后娘娘放心,大清不会分裂,您也不会成为罪人。」

慈安太后道:「什么意思?」

苏曳道:「您要去,皇上也要去承德。」

慈安太后颤抖道:「本宫一旦离开京城,进入承德,那……那你就失去政治名分了啊。」

…………………………

承德行宫,荣禄正在和慈禧太后密谈。

两个人都陷入了沉默。

足足好一会儿,慈禧太后道:「荣禄,不能这样下去了。」

荣禄道:「是的,不能这样下去,斗争已经结束了,看似气势冲天,其实怎么都赢不了了。」

「太后娘娘这个时候出场,也最是体面,给

人感觉像是一举定乾坤,声明大义。」

慈禧沉默了一会儿道:「其实,先帝的那份密旨,本宫不想这样遵守的。」

荣禄道:「奴才知道。」

慈禧道:「那你呢?」

荣禄道:「奴才没有自己的意志,太后的意志,就是奴才的意志。」

「而且太后这个时候出场,能够拥有最大的主动。」

慈禧道:「你派人用最快的速度去通知苏曳,本宫要和他谈判。」

「不,不是谈判,是谈话,见面!」

荣禄道:「是,太后。奴才这就安排。」

慈禧道:「不要让任何人知道。」

荣禄道:「是。」

接着,荣禄道:「接下来,大概会死人。」

慈禧道:「那就死吧!」

荣禄道:「母后皇太后性情柔弱,镇不住场子,太后您和苏曳大人,才是势均力敌的伙伴。」

慈禧道:「那未来呢?」

荣禄道:「把眼前这一关过了再说,未来的事情,未来再说。」

慈禧道:「是啊,未来的事情,未来再说。」

这个世界上,还是有人非常聪明的,能够从气势震天之中,看清楚本质,看清楚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

荣禄道:「那奴才去办事了。」

慈禧道:「去吧。」

…………………………

次日。

在大朝会之前,文武百官就已经议论纷纷了,都知道今天要议的什么事情。

但终究有一个巨大的悬念。

太后娘娘和皇上,最终能否离京,前往承德行宫。

如果不去,不管任何理由,那后果都不堪设想。

要知道,已经有很多督抚将军,蒙古王公已经在承德行宫了。

现在看来,承德行宫那边占据了巨大的优势。

气势惊天。

只有极少数人才能看穿,如果局势演变下去,最后的结局会如何。

但是,苏曳又怎么可能放太后和皇上离京?

那样的话,他的政治护身符就没有了啊。

他更加不能让母后皇太后和皇上重新落到承德行宫的手中。

片刻之后,九门提督苏曳进入殿内。

留京的官员,纷纷望向他。

而苏曳就静静地站在属于他的位置上,仿佛淹没于人群之中,排名不知道第几去了。

翁心存、匡源等大臣,都比他前面得好多。

「太后、皇上驾到!」

片刻后,美丽动人的慈安太后牵着小皇帝的手从后门走进了大殿之内。

皇帝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还蹦蹦跳跳地沿着台阶爬上了龙椅。

也就是在慈安太后面前他才敢这样活泼,在亲生母亲慈禧面前,他就如同鹌鹑一样。

太后娘娘轻轻扶着皇帝,端坐在龙椅上。

「参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太后道:「众卿平身。」

大太监增禄道:「有本奏来。」

军机大臣匡源出列道:「回禀太后,皇上,臣有本。」

来了,来了!

所有人本能地望向了苏曳。

很难想象啊,你这个董卓做得那么不合格啊,你怕坏了名声,所以不能对百官动手,但是你起码可以囚禁匡源,让他闭嘴的啊。

这个承德行宫的顾命大臣堂而皇之在京城到处游说,而且进宫得比你还要勤。

苏曳你这般,哪里像是董卓啊。

太后道:「奏来。」

匡源泣声道:「回禀太后娘娘,大行皇帝驾崩已经有四个月,因为种种缘由……」

说到这里,匡源朝着苏曳望来一眼。

这意思明显很清楚,就是因为苏曳出兵占领了京城,使得大行皇帝的棺柩不能回京,这个乱臣贼子。

「因为种种缘由,大行皇帝始终停尸于承德行宫,不能回京,不能下葬东陵,臣等一想此事,不由得五脏俱焚。」

「此事重大,万万不能再拖了,再过一个月,辛酉年就要过去了。大行皇帝的灵柩总不能再承德行宫过年吧,再不下葬,真就是大逆不道了。」

整个大殿上,都是军机大臣匡源的哭声。

所有人都静寂无声。

心惊胆战地等着剧变的到来。

而与此同时,在承德行宫。

冷艳的慈禧太后,望着外面的湖水发呆。

微风吹过,已经有些刺骨了,蛙声早已经没了,唯有一群鹅在湖水中嬉戏,也不怕冷。

轻轻搓了搓手,慈禧拿起毛笔,想了很久,在白纸上写下了名字。

之前她就和荣禄说过,要死人的。

那就想想,死谁吧。

轻轻呼一口气,慈禧太后第一个就写下了匡源。

皇宫大殿之内,匡源依旧在表演。

跪着哭泣道:「太后娘娘,臣等恳请太后和皇上前往承德,扶灵南下,将大行皇帝送去东陵下葬吧。」

「娘娘啊……皇上……」

太后无言。

苏曳一系官员,全部无言。

匡源颤声道:「太后,莫非有什么不便,无法前往承德扶灵吗?莫非您受到了什么威胁吗?您大胆地说出来,文武百官在这里,臣也在这里,哪怕粉身碎骨,也要保护太后和皇上安全。」

太后依旧没有说话。

群臣颤抖。

果然不去吗?

匡源继续道:「太后娘娘,您如果有什么不变,那就派遣一个王公大臣,带着皇上北上承德。皇上肯定是要去扶灵的啊,否则天下臣民如何看啊?否则列祖列宗如何看啊?」

大清以孝治国,皇上作为长子,作为帝国继承人,怎么可能不去扶灵大行皇帝?

慈安太后安静了好一会儿,淡淡道:「本宫当然要去,皇上也要去。」

「但是有一件事,本宫要说出来。当日为了让皇上及时回京祭天,苏曳奉旨派人去把本宫和皇上从承德接出来。」

「承德行宫中,有人为了阻止本宫和皇上回京,竟然朝着本宫和皇上开枪。」

这话一出,整个大殿彻底哗然。

竟然还有这样的事情?

难怪有传闻,说寿安公主中弹,还说她命硬,区区一个女子,竟然两次中弹。

还有传闻,说太后也伤到了一点。

只不过,宫中一直没有证实这件事情,没有想到竟然还有这一出。

不过,太后娘娘您给出这个理由,就是为了不去承德吗?

那也用处不大啊。

慈安太后道:「当然,这也不是本宫和皇上不去承德的理由,为先帝扶灵是重中之重,任何事情都不能耽搁。」

「但是皇上年幼,他的安危,也不能不顾。」

「苏曳!」

苏曳出列,躬身道:「臣在!」

慈安太后道:「本宫命你率军一同北上,前往承德,保护皇上安危。」

苏曳道:「臣遵旨!」

太后的声音很平淡,苏曳的声音也很平淡。

但是在百官耳朵中,就如同雷霆一般,所有人心中战栗。

这……这是什么意思?

太后娘娘,您下这道旨意,难道不怕大清内战吗?

这可比中枢分裂,还要可怕啊。

匡源脸色顿时剧变道:「太后娘娘三思啊!」

慈安太后道:「怎么?莫非皇上的安危不重要吗?」

匡源道:「皇上安危当然重要,但是僧王大军就在京城五十里之外,完全可以让僧王率军护送太后和皇上北上承德。」

慈安太后淡淡道:「那天晚上天很黑,承德行宫开枪之人,本宫没有看清楚,他们也没有说话出声。」

这话里的意思非常清楚了,承德有人向本宫开枪。

你还想要让承德行宫的军队护送哀家和皇上?

匡源本能地想要反驳,说僧王忠心耿耿,太后怎么可以相疑。

但是太后明明什么都没有说啊。

慈安太后道:「怎么?本宫连选择谁做护卫的权力都没有了吗?」

匡源颤抖道:「臣,不敢!」

慈安太后道:「那就这么定了,苏曳你立刻去集结军队,我们明日便离开京城,北上承德!」

苏曳道:「臣遵旨!」

「臣告退!」

然后,苏曳直接转身离开皇宫,真的就去集结军队了。

宫殿之内,慈安太后道:「匡源,既然你在,就不劳烦别人了,你立刻出发去承德行宫,说本宫明日便带着皇上北上,让他们做好接驾准备。」

匡源浑身颤抖,汗如雨下。

他很想大声高呼,太后娘娘,苏曳究竟给你吃了什么***啊?

您难道不知这样可能会导致大清内战吗?

您要看到祖宗的江山天崩地裂吗?

南方湘军,南方发逆军队,捻匪只怕会笑死啊。

慈安太后又加了一句道:「既然要北上承德,那就索性把事情彻查清楚,本宫倒是要看看,是谁那么大的胆子,竟然敢朝皇上开枪。」

全场文武百官,噤若寒蝉。

太后道:「匡源,你还不快去?」

匡源颤抖道:「臣,遵旨!」

「退朝!」

随着一声高呼,慈安太后牵着小皇帝的手离开了大殿。

等离开了人群,小皇帝才低声道:「母后您的手好凉!」

何止是凉,离开人前之后,慈安太后的手在发抖,整个娇躯都在发抖。

小皇帝道:「母后,您在害怕吗?」

慈安太后没有说话,她此时何止是害怕。

但是苏曳答应过她的,不然不会让皇上和太后失去权威,也不会让大清分裂。

苏曳答应过的事情,至今都没有食言过。

………………

而与此同时!

极北的北方,这里已经大雪纷飞。

沙俄帝国的骑兵,此时如同潮水一般涌下。

密密麻麻,不计其数。

这支大军,直接越过了中俄边境,直接涌入了中国境内。

黑龙江的守将颤抖道:「这里是大清的国土,你们不得擅入!」

沙俄的将领用不流利的话,大声高呼道:「听说你们清国内部起了纠纷,听说你们的皇帝被叛贼囚禁了,所谓北方友邦,我们愿意出兵帮助你们拯救皇帝。」

然后,这个沙俄的将领再也不理会清廷的守将,大声高呼道:「前进!」

沙俄大军,继续狂涌而入。

…………………………

注:终于写完了,苏曳胜利终于要来临了。想不出求月票之语了,不知道如何表达内心迫切。

拜托诸公了,助我一臂之力!

(本章完)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免费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