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篡清:我初恋是慈禧

作者:沉默的糕点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78章:曾国藩之死!苏曳千岁!

书名:篡清:我初恋是慈禧 作者:沉默的糕点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9

黑龙江战场。

双方已经陷入了艰难的阶段。

首先俄国军队在遭受了几次损失之后,也开始渐渐正视起自己的对手,不再充满偏见,进攻也变得谨慎了起来。

但是,苏曳这个防线建造得还是太严密了,太难突破了。

一次次撞得头破血流。

还有一个比较关键性的问题,那就是弹药量不够。

这一场战争,比想象中来的更早一些。所以俄军的弹药储备量原本就不是非常充足,再加上苏曳这条防线需要更大的弹药量进行覆盖。

所以,俄国军队的物资一下子就显得紧张了起来。

当然了,并不是说现在不够用,而是说如果演变成持久战的话,肯定会不够的。

于是,沙俄军队高层就进行商议,讨论几个方案。

第一个方案,继续攻击眼前的防线,直接把苏曳的北伐军彻底击败,彻底击溃之后,再进攻京城。

第二个方案,直接绕过眼前的防线,从背后攻打北伐军。

第三个方案,彻底绕过防线,不管北伐军,直接南下攻打清国的京城。

第四个方案,留下一半军队,继续进攻北伐军,剩下一半军队绕过防线,去攻打清国的京城。

然后,关于这四个方案,高层争论不休。

其实,几乎所有人都倾向于最后一个方案。

但摆在面前的有一个问题,弹药量不够。

如果分兵的话,对物资补给要求就更高了,这里距离清国的京城足足好几千里。

当时英法联军进攻京城,也是先攻占了大连湾和烟台,囤积了足够的物资。

之后,又占领了天津城,作为进攻基地。

如果分兵三万去打京城的话,物资补给实在是太难了。

关键是俄国海军没有掌握制海权。

“那群海军,简直是伟大俄国的耻辱,竟然打不过中国孱弱可笑的海军,哪怕这支海军其实是大英帝国海盗伪装起来的。”

“我们应该让圣彼得堡去向伦敦强烈抗议的,英国完全打破了平衡,竟然把自己的海盗军队直接变成了中国的海军。”

东西伯利亚总督心中冷笑,当苏曳胆敢否认瑷珲条约,敢直接向沙俄动武的时候,中国在大英帝国的眼中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半盟友了。

“诸位,我们的外交正处于已经非常特殊的时刻,现在英国还没有表现出彻底的倾向性,而一旦我们无法打赢这场战争,那就麻烦了,到那个时候,英国在远东的外交政策真的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他们真的会彻底武装扶持中国了,甚至……会直接打破欧洲的战略平衡。”

上一次克里米亚战争,不尴不尬地结束了,欧洲达成了某种脆弱的平衡。

那也是因为英法一方,沙俄一方打得都精疲力尽了。

如果中国在东边获得了巨大的胜利,那么说不定英国在欧洲又要蠢蠢欲动了。

“言归正传,我们需要尽快做出决定了,要不要分兵?”沙俄统帅道:“如今清国的京城是最脆弱的时刻,根据情报,只有四万左右的军队,而且绝大部分都是二线军队,真正的主力只有一个旅,也就是六千多人。”

“如果分兵三万多人去攻打中国的京城,毫无疑问是一定能够在最快速度拿下的。”

西伯利亚总督道:“最快,是多快?”

沙俄军统帅道:“两天之内。”

西伯利亚总督道:“那还要考虑一个问题,现在苏曳的三个师主力正在和南方的湘军大战。而一旦我们南下进攻京城,他们是不是会立刻停战,北上支援京城?要知道,在中国是有所谓的大义的。”

因为距离得实在太远太远了,所以南方的战报是没有传到黑龙江战场的,甚至要很久还会传来。

根据纸面数据,苏曳南征军四万多人,湘军却有二三十万,双方的矛盾又完全无法调和,根据以往中国的战例,这一战起码要打好几个月的。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有这样的紧迫性?”西伯利亚总督道:“中国的西北叛乱,愈演愈烈,左宗棠的西征军不知道还要打多久,至少两三年左右。”

关于这一点,苏曳的参谋部,也有一定的计算。

甚至,开会讨论过很多次。

按照历史上,左宗棠先是平叛陕甘,而后就再也没有余力了,而且西北那些军阀选择了投降,并且为清廷拱卫西北,阻挡疆域的叛军。

之后足足过了许多年,左宗棠才再一次去平叛疆域。

而这一次不一样,左宗棠不接受军阀保持完整性,所以也基本上意味着不受降。

那么光平息陕甘就不够了,还需要杀入疆域,将那里的叛乱彻底平息。

彻底一劳永逸。

所以,两三年真的是需要的。

相较于历史,左宗棠真是幸福太多了,强大得多的军队,三倍的西征军,绝对的中枢支持,充裕的军费。

“而苏曳南征军和湘军,恐怕会是两败俱伤的局面,所以就算打赢了南方大战,苏曳军队也无力北上支援黑龙江战场了,所以完全可以不必冒险,不必着急。”西伯利亚总督道:“完全可以打持久战。”

“持久战?”沙俄统帅道:“我们整个西伯利亚的人口只有区区二三百万,供应大军的粮食都已经非常勉强了,至于弹药等其他物资,都需要从万里之外运过来,我们拼得起这个消耗战吗?”

西伯利亚总督道:“如何拼不起?我们距离核心区很远,难道中国军队就距离得近吗?虽然战场在清国境内,但是距离他们的京城也足足好几千里。清国的直隶行省以北,也是荒无人烟的,也是没有补给的。我们在西伯利亚好歹还有几百万人口,清国在整个关外才有多少人口?不比我们在西伯利亚多多少。”

一个俄国人,当然不会知道清朝在东北的人口,此时大约三百多万左右。而且相当部分人口,都在盛京方向。

黑龙江将军治区,吉林将军治区,人口真的是少。

“而且,论工业能力,我们远远超过了清国,所以拼消耗战的话,我们远远超过清国。”

于是乎,最高层还是出现了完全不同的意见。

西伯利亚总督,觉得应该打持久战。这当然是出自于他自己的利益,越是打持久战,军队就来得越多,物资就运来的越多,那他这个东西伯利亚总督的权力就越大。

而且,如果采取分兵的话,他势必要留下来,带领另外三万人去啃黑龙江防线,很难有具体突破。

而远征军统帅去打下京城,那功劳就大了。

一个代表西伯利亚的本土利益,一个代表圣彼得堡利益。

这一场高层会议,不欢而散。

而接下来,这位圣彼得堡来的统帅和西伯利亚总督进行了密谈。

“总督大人,我们不能小看我们的敌人,你说苏曳的南征军和南方叛军会同归于尽,会两败俱伤,然后无力北上支援黑龙江战场,这实在是太乐观了。”远征军统帅道。

西伯利亚总督道:“悲观者正确,乐观者取得胜利。”

远征军统帅道:“这恰恰证明了我的话,悲观者为何会永远正确?因为他们不敢犯错,不敢出击,不敢冒险,所以当然不会犯错。但只有敢冒险出击,才能获得胜利。”

“内核悲观,行为乐观,才是正确的。”

西伯利亚总督道:“将军,您果然是在欧洲呆得久了,所以已经是半个哲学家了。”

远征军统帅道:“您就别取笑我了,时间宝贵,我们就采用比较直接的交流方式如何?”

总督道:“当然。”

远征军统帅道:“您觉得我们分兵,您率领三万人,能够牵制住中国的五万北伐军吗?”

总督想了一会儿道:“可以。”

远征军统帅道:“那您觉得我率领三万人,绕远路去袭击中国的京城,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攻破京城吗?”

总督想了一会儿道:“也可以。”

远征军统帅道:“那为什么不呢?”

总督道:“你有没有想过,真到那个时候,你们可能会长期被困在中国的京城。”

远征军统帅道:“我们抓住中国的太后和皇帝,进行威胁,不怕苏曳不妥协,我们又不是要占领清国的京城,只是要割让远东的土地,割让旅顺港口而已。”

总督道:“那如果太后带着皇帝逃跑呢?”

远征军统帅道:“那我们就用圆明园,紫禁城来威胁,如果苏曳不答应的话,我们就把圆明园,紫禁城全部烧了,再不妥协,就开始在他们的首都进行屠杀,又或者扶持傀儡政权。”

“总督大人,不要考虑得太过于长远了,而是应该避免最坏的结果。”

“而最快的结果就是,苏曳快速解决了南方的问题,率军北上支援黑龙江战场,届时我们才是真正麻烦了。”

“或者再退一步说,我们还可以占领他们的盛京,占领他们的旅顺,对于整个关外重要城池,我们强行进行武装占领。”

总督道:“如果那样的话,就会彻底激怒英国,他们说不定会直接派兵帮助清国作战。”

远征军统帅道:“那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吗?总督大人?那是圣彼得堡的任务,而不是我们的任务。我们的任务,就是眼前这一场战役的胜利。”

“我答应您,我率军拿下劫掠清国京城后,至少分给您的总督府不少于二百万两银子的缴获。另外,未来真的割让了清国的领土,成立远东辖区,我在圣彼得堡支持您作为东西伯利亚兼远东总督。”

东西伯利亚总督道:“给我一点时间,我需要再考虑一下。”

远征军主帅道:“您还考虑什么呢?”

东西伯利亚总督道:“您放心,我这次真的不是讨价还价,而是站在俄皇的利益上,深邃地思考这个行动的正确性,两天之内,我一定给伱答案。因为这里面的挑战实在太大了,其中光补给就非常麻烦。”

远征军主帅道:“我等待您的好消息。”

但是,仅仅一天之后,东西伯利亚总督就给了远征军主帅回复。

愿意分兵!

然后,俄国军队开始积极准备。

足够多的马车,足够多物资,而且想办法让俄国剩余海军隔着一定距离,在海面上支援南下的分兵。

…………………………

武昌!

曾国藩是万万不愿意见赵烈文的。

他在腹内打了很多草稿,想要对赵烈文说的话。

甚至,还把它写在了纸上。

因为赵烈文回到苏曳身边后,肯定会得到重用的,这个香火情就很重要了。

结果翻来覆去写了很多遍,最终还是一把火烧了。

“去把赵烈文放了,送他回九江。”曾国藩下令道。

他的儿子微微一愕,然后躬身道:“是。”

然后,他直接就要出去了。

曾国藩又道:“曾纪泽,如果不考虑其他任何缘由,你想要从事何等差事?”

曾纪泽道:“想要出国,到外面看看。”

曾国藩道:“这样啊。”

然后,他挥了挥手道:“去吧。”

“对了,释放赵烈文的时候,什么都不要说,更不要说求情的言语,别让人看轻了。”

曾纪泽道:“是!”

曾纪泽带着令牌和手书,前往某个秘密监狱。

“奉大帅之命,释放赵烈文。”

看管赵烈文的将领不由得一愕,大帅不是说过,要将赵烈文战前斩首祭旗的吗?

不过,他什么都没有说,而是认真检查曾国藩的手令,还有令牌。

当然,最关键的是眼前此人是曾国藩之子。

“是!”

然后,赵烈文被秘密释放,在某个小码头,登上船前往九江。

临别的时候,曾纪泽确实一句话都没有说,而赵烈文也一句话都没说。

心中,确实稍稍有些复杂的。

一方面觉得,曾国藩真是虚伪。

主动释放他赵烈文,就代表妥协,但是不说半句软话,又代表他端着架子。

此人,真的是抗争不彻底。

妥协,也不彻底。

但是嘛!

如果一个人就这样端着,一直到死。

那……那也有一点点了不起。

……………………

李鸿章,李瀚章兄弟,在书房内静静对视。

接下来,该何去何从?

“兄长,你可知道,我为何一直反对投降苏曳吗?”李鸿章道:“尽管苏曳当时罢免我江苏巡抚的时候,是想要让我进入招商局的。”

李瀚章道:“为何?”

李鸿章道:“苏曳不喜欢我,他甚至很反感我,尽管他没有说出口,但我却能感觉得出来。如果他进京只是内阁首相的话,那他不喜欢我也不是很要紧。但是……这个架势,他显然不仅仅只是一个内阁首相啊。他让我进招商局的时候,我能感觉到,他又厌恶我,又稍稍肯定的我才华,想要一定程度上用我。”

李瀚章道:“苏曳一开始也讨厌沈葆桢啊,现在却成为了苏曳的第一心腹。”

“不一样。”李鸿章道:“我感觉苏曳讨厌我更加深邃,而且我完全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而且,我做不到像沈葆桢这样。”

李瀚章道:“当时沈葆桢面临绝路,而我们当时没有面临绝路。当时苏曳还弱小,沈葆桢作为一省大员投靠,那是雪中送炭。而我们现在,连锦上添花都算不上。”

接着,他又道:“曾大帅召彭玉麟去了黄鹤楼谈话,接着又私下见了李续宾和曾国荃等人。”

李鸿章点了点头道:“嗯。”

李瀚章道:“没有找我们说话,要主动去见他,探一探风声吗?”

李鸿章想了想,摇头道:“还是不要了,这个时候离得远一些,更加主动。”

“我们兄弟二人,本就不是湘军的真正嫡系,顶多是半路夫妻。”

李瀚章痛苦地皱眉,发出了长长的一声叹息。

…………………………

不管如何。

苏曳的军队,还是浩浩荡荡前往了武昌。

首先,爆发的是水师之战。

因为湘军水师残部,全部集中到了武昌周围的长江区域。

这大概是最坚决,最忠诚的湘军队伍之一了。

这一场大战,打得非常坚决。

极其惨烈。

当然,几乎是单方面的惨烈。

因为势力相差得太悬殊了。

整整激战了一天一夜之后,湘军水师全军覆灭。

六成水师战死,剩下的逃亡或者被俘。

哪怕是太平军出身的曾天养,也无比可惜,这群战死的湘军水师官兵太可惜了。

如此勇敢,完全是海军的好料子。

而尤根伯爵道:“这样的战斗多了,不要为敌人而怜惜,因为这种激烈的战斗,这种勇敢的敌人,也能训练我们的海军。”

“战场之上,没有人无辜。”

接下来,在强大海军的掩护下,三万五千人大军开始登陆。

并且在湘军的眼皮底下,开始修建防线。

尽管在安庆获得了辉煌的胜利,但是高级军官层,依旧不骄不躁。

反而不急于求成了,而是稍稍的稳扎稳打。

掌握了整个长江航道权之后,不计其数的物资从源源不断运到武昌战场。

无数的工兵快速地修建防线,修建堡垒。

尽管已经见识过了,但很多湘军见到这一幕,心中还是感觉到一种绝望。

苏曳的工业实力太强了。

这些堡垒交给湘军,不知道要多少天才能修建完毕。

而苏曳的工兵,速度无比之快。

水泥加砖头,一个坚固的堡垒,甚至一天时间都不需要。

几乎短短十来天时间内,上百个堡垒就出现了。

然后,就是炮兵阵地。

在很短时间内,简单而又完整的阵地,修建完毕。

然后,随着一声令下。

陈玉成,王天扬,赖文光的军队,发起了进攻。

依旧是疯狂的炮轰。

无穷无尽的炮击。

整个战术和安庆大体相似。

只不过,要稍稍艰难一些。

因为安庆的防线是太平军建造的,里面的破绽知道得一清二楚。

而武昌防线是湘军建造的。

而且,武昌城的湘军可是比安庆抵抗要坚决多了。

甚至,毫不畏死的气质,又出现了。

这是最嫡系的湘军,曾国藩带领他们已经十来年了。

而曾国荃,李续宾等将领,也是对苏曳敌意最最坚决的。

但就算这样!

战局和安庆战场,也没有什么区别。

湘军的外围防线,依旧是被切割成一块一块,互相无法支援。

然后,苏曳军队击中优势兵力,一块一块阵地啃下来。

这些防线,真称得上是固若金汤了,完全是武装到牙齿了。

但……还是成片成片地沦陷。

根本挡不住。

这一战,苏曳一方将领对这座城市,真的是手下留情的。

因为西边沿江,苏曳的舰队完全可以对着城内狂轰滥炸。但是没有这样做,甚至还避免炮弹落入城内。

黄鹤楼就在汉阳门附近,更是一再强调,炮火前往不要落在黄鹤楼旁边。

其实,苏曳对黄鹤楼没有那么看中,因为不管是黄鹤楼还是滕王阁,都是重建过的,但能不损坏,就尽量不要损坏好了。

按照正常防御,湘军应该派遣大军防守汉阳的,毕竟和武昌就隔江相望。

但是,他们完全放弃汉阳。

李续宾坚守城北武胜门外的阵地防线,曾国荃率领镇守南边的保安门外防线。

李鸿章率军防守东边宾阳门,迎湘门外的防线。

整个湘军主力,甚至把大部分兵力都部署在城外防线上。

而根据参谋部的分析,只打南北李续宾部和曾国荃部,东边的李鸿章部不管。

这是赵烈文的提议,返回九江之后,他先找黑弓办理归队手续。

然后,苏曳接见了他,将他调离情报处,至此意味着他的卧底任务彻底结束。

接着,将他调到陆军参谋处,中校军衔,直接进入战场。

之所以不攻打李鸿章部,不是对他的宽容,而是看出来关键时刻,李鸿章、李瀚章兄弟和湘军集团的某种疏离。

果然,当苏曳军队重点攻打李续宾和曾国荃部的时候,李鸿章部并没有前去援助,而是依旧坚守自己的阵地。

…………………………

没有奇谋,这是一场猛烈,而又常规的战斗。

甚至都无法用多少笔墨描述。

五天之后!

尽管李续宾部非常勇敢,而且麾下足足有四万多人,而王天扬进攻的军队,只有一万五千人。

但是,也仅仅只坚持了五天。

李续宾部的北部防线,就几乎全部沦陷了。

他坐在轮椅上,坚守最后的堡垒。

“大人,守不住了,进城吧,进城防守吧。”部下苦苦哀求。

此时,王天扬的军队距离他,仅仅只有几百米了。

“进城?进城做什么?”李续宾道:“我出城之后,就没有想着再进城了。”

“儿郎们,跟着我战斗到最后!”

“让苏曳看看,我们湘军都不是孬种!”

“打,打,打!”

而回答他的是震耳欲聋的火炮。

不计其数的炮弹砸下来。

“轰轰轰轰轰……”

不知道过了多久,这个最后的堡垒,直接被爆破了。

然后,又是一阵炮火。

无比密集的子弹,如同暴雨一般洒来。

而后,北部防线战斗结束了。

王天扬下令军队,清理战场,最终在某个残垣断壁中,发现了李续宾的尸体。

他不是被炸死的,而是被某块巨石砸死的。

他想象中轰轰烈烈的牺牲,没有出现。

战死得非常随机。

李续宾甚至想了很久,在临死之前要高呼,苏曳,我李续宾绝不欠你。

但是没有这个机会,他连展示勇敢的机会都没有,便死了。

……………………

武昌城南边防线的曾国荃。

他的近况,好不了多少。

他手中也有四万军队,陈玉成率领一万五千人攻打。

进度稍稍慢一些。

因为,王天扬率领的第一师,是苏曳最最精锐的部队,战斗力还是超过陈玉成第九师不少的。

陈玉成稍稍有点急,但是也不太懊恼,毕竟输给王天扬的第一师也不是多丢人的事情。

反而赖文光在边上取笑道:“四眼,英王,这是在九江泻火太狠了吗?这股火气没了,竟然落后了兄弟部队这么多?”

“弟妹虽美,还是要节制啊。”

陈玉成双眼下面有两道紫色疤痕,所以看上去如同四只眼睛一般。放在之前太平天国的时候,他自尊心极高,是没有人敢当面这样喊他的,更何况是有过节的赖文光。

但是现在,他只是回骂了一句,日你妹。

“落后给第一师,不丢人。”

赖文光道:“哟,之前争强好胜的英王哪里去了啊。”

陈玉成道:“赖文光,你可知道,你媳妇丢人了吗?这次王妃举办宴会,招待英国贵夫人,准备了漱口水,结果你媳妇一口气之下咽下去了,还说这水蛮好喝,就是有点辣嘴。”

赖文光脸顿时夸了下来,道:“丢人的娘们,早晚休了她,娶一个知书达理的千金小姐。”

陈玉成道:“你也要有这个胆子,现在你家媳妇可是有王妃做靠山的,你要是敢休了他,王爷饶不了你,糟糠之妻不可弃啊。”

赖文光道:“那你呢?你呢?你娶了一个娇滴滴的大美人,现在却在调笑我。”

陈玉成道:“我家那个女人也不行,不争气。宴会上呆呆的,还不如你媳妇,啥也不懂,啥也不怕,就往王妃面前凑,根本不怕闹笑话,结果王妃反而很喜欢她。我那女人端什么架子啊,在我面前端架子也就算了,在王妃面前也端。”

其实,真不是吕氏端架子,她就纯粹是社恐。

赖文光道:“王妃,毕竟是爱新觉罗的人啊,希望未来不要让人难做。”

陈玉成冷道:“她首先是王爷的妻子,再是爱新觉罗的女儿。”

南边战场的两个统帅,言语间都在谈论自家媳妇,可见完全不把敌人当一回事了。

就等着最后的进攻了。

……………………

城南防线的主帅曾国荃。

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仿佛豪迈之极。

整个湘军阵营之中,哪怕李续宾,都曾经有一瞬间想要投降苏曳。

唯独曾国荃,从头到尾的敌视。

经过了几天的激战,他手中的四万人,也就剩下了一万多人了。

大战之前,是不能喝酒的。

但是现在,他却把自己喝得醉意滔天。

很快!

外面响起了战斗的号角。

“大人,敌人进攻了。”

曾国荃道:“知道了。”

吃完最后一口肉,喝完最后一口酒,曾国荃戴上头盔,朝着外面走了出来。

刚刚晨起的骄阳,竟然就如此猛烈,让人几乎睁不开眼睛。

江边常年大雾的,偏偏这几日,都没有雾,战场非常清晰。

“轰轰轰轰轰轰……”

又是猛烈的炮击。

不计其数的炮弹,落在最后的防线上。

就仿佛把整个阵地犁过一般。

过去几天时间,苏曳军队打出的炮弹,比湘军两年时间打得还要多。

有了美、俄两国的支援,湘军比起几年前已经是阔气了许多,但是和苏曳相比,还是差得很远。

曾国荃知道,此时苏曳的江南制造局已经源源不断制造炮弹了。

“这或许,就是厚积薄发吧。”

苏曳前面走过了最艰难的七八年,现在却来越顺,越来越猛了。

伴随着这轮疯狂的炮击之后。

不知道多少人,再也起不来了。

紧接着,冲锋号响起。

苏曳的军队冲锋了。

曾国荃猛地一抖,因为他几乎要被尘土掩埋了,整个人冲了出来,几乎成为了土人。

苏曳军队,极少进行这样密集冲锋的。

但此时,一万多人冲过来,仿佛惊涛骇浪一般,汹涌袭来。

“杀,杀,杀,杀……”

而曾国荃的湘军这边,气势完全被夺了,被眼前这个阵势震慑住了。

曾国荃朝着边上的一个军官狠狠扇了一个耳光,怒吼道:“呆着做什么?打,打,打!”

打什么打?

湘军的防线体系,几乎全部被炮火摧毁了。

苏曳的军队,全部都是连发步枪。

曾国荃只看到苏曳的军队,一片一片淹没过来。

最后的防线,成片成片的沦陷。

他手下的湘军,成片成片的跪下投降。

不是他们不忠诚,不勇敢,能够坚持到现在,已经很不错了。

明明喝醉了酒,却一点都不兴奋,只有浑身冰冷,满心的沮丧,也不知道是不是头上了,头上的血不断往下流,而且带着头盔,湿漉漉的。

鲜血染红了整个视野。

所以一眼看过去,一片血红。

而且,眼前的视野越来越红,越来越红。

曾国荃忍不住满心的悲愤,一声怒吼道:“兄弟们,跟我上,跟我上。”

“杀,杀,杀!”

接着,他挥舞着指挥刀,拼命地往前冲。

身后有没有人跟随不知道。

甚至因为眼睛里面都是血,几乎什么都看不清楚了。

就只是拼命往前冲,往前冲。

忽然……

“哒哒哒哒哒……”一阵密集的子弹。

瞬间,他的身上被击出不知道多少口子。

这,这铠甲,也不太顶事啊。

不过,又有一定的防御力,所以他躺在地上,还没有死。

只觉得鲜血不断地流,不断地流。

但是,却感觉不到疼痛,只是越来越冷,呼吸越来越艰难。

身边,密集的脚步声不绝于耳,苏曳的军队不断从两边冲过去。

接着,耳边传来了声音,应该是苏曳部队的士兵。

“这,这是谁啊?”

“不知道啊。”

“穿着铠甲,应该是个军官。”

“要不要呼叫军医?”

“应该不用了,胸口中弹十几发,颈动脉也被击破,没救了。”

“送他上路吧,免得痛苦。”

接着,这个新军士兵来到曾国荃的耳边道:“湘军兄弟,不是我们残忍,而是你这样更痛苦的,我动手了啊。”

他拿出军刀,对准曾国荃的心脏部位,猛地刺下。

瞬间,曾国荃痛苦的呼吸停了。

彻底死去。

……………………

仅仅半天时间,南边防线的战斗也结束了。

最后打扫战场的时候,才发现了曾国荃的尸体。

把李续宾和曾国荃的尸体洗干净,穿上体面的衣衫。

苏曳依旧没有在战场。

现在战场的最高官职是闽浙总督、海军部大臣徐有壬。

“把这两具尸体,送进武昌城,送给曾国藩吧。”

“是!”

片刻后,一辆牛车,拖着两具尸体,来到武昌城门下。

足足好一会儿,武昌城门开启,把两具尸体接了过去。

前总督府衙门内,曾国藩看着两具尸体,静静无声。

甚至,没有多少悲伤。

“准备桐油,准备柴火。”曾国藩道。

曾纪泽微微一愕,这两个叔父,难道不应该送回家乡,入土为安吗?

曾国藩道:“接下来,死去的大人,都这样处理,烧完之后,随便在哪里洒掉。”

曾纪泽道:“为何啊,应该要落叶归根的啊,应该要送回湖南老家的啊。”

曾国藩道:“都已经是乱臣贼子了,还有面目落叶归根,等哪一日恢复了名誉,再祭奠祖先吧。”

很快,总督府外面已经准备好了柴禾,两具尸体躺在上面,并且浇满了桐油。

曾国藩一个火把扔下去。

顿时,熊熊燃烧。

很快,曾国荃和李续宾的尸体,化为了灰烬。

而后!

曾国藩再一次登上了黄鹤楼,望着长江之水。

一整个晚上,他都闭目听潮。

只不过这个时候,没有已经没有感慨了,内心甚至一片寂静。

但是,天快亮的时候。

曾国藩忍不住问道:“彭玉麟,苏曳来了吗?”

外面的彭玉麟道:“不知道,应该没来,对方军中没有看到王旗。”

又过了好一会儿。

曾国藩又问道:“苏曳来了吗?”

“还……还没有。”

又过了一会儿,他又问,但苏曳的王旗,还是没有来。

“大帅,对方打算攻城了,军队已经集结完毕了。”

“我们的七万守军,也已经集结完毕了,李鸿章部已经全部进城据守了。”

此时,整个武昌城。

七万最后的湘军,布满了整个城墙。

武昌城,还是那么雄伟。

城墙,依旧是那么高大,浑厚,宽阔。

几万湘军布防在上面,密密麻麻,延绵不绝,如同钉子一般。

城外,南北三万多新军,也完成最后的集结,准备攻城。

曾国藩站在黄鹤楼高处,一切尽收眼底。

苏曳的王旗,还没有出现。

曾国藩内心悲凉,你还是这般看不上我吗?

最后时刻,都吝啬来见我一次?

曾国藩走下了黄鹤楼,在万众瞩目中,走上了保安门。

此时,他身上没有穿任何官服,也没有戴双眼花翎的官帽,就是一幅书生打扮。

城门之外。

苏曳军队的炮兵阵地,已经完成了最后的装填,随时可以开火。

陈玉成,赖文光手中掏出了怀表。

再过十分钟,就攻城。

陈玉成抬头望着城门上的曾国藩,他知道对方在等什么。

对不住了曾国藩,我愿意怜悯你,但是王爷不来见你,我也不可能为你推迟攻城时间。

就看王爷愿不愿意给你最后的体面了。

这个时候,陈玉成对曾国藩的恨意,也已经全部消失了。

还有五分钟。

还有三分钟。

陈玉成朝着边上的赖文光看了一眼,忍不住道:“曾经的我们,也这样穷途末路吧,但王爷怜悯,给了我们机会。”

赖文光道:“大概,曾国藩是得不到最后的体面了,王爷不会来了。”

“准备开火,准备炮击吧。”

而就在这个时候,后面响起了一阵马蹄声。

接着,一阵阵高呼。

“王爷驾到!”

“王爷驾到!”

全场大军,齐声高呼。

苏曳的王旗出现了。

一支华丽的骑兵,拱卫着懿郡王苏曳出现在战场之上。

随着他战马所过之处。

一万多大军,整齐敬礼。

随着他身影所过之处,全场几万人的目光都盯在他的脸上。

狂热。

膜拜!

“王爷千岁!”

“王爷千岁!”

苏曳穿过整个军阵,单人单骑,来到保安门前六百米处。

城门上的曾国藩此时再也忍不住,泪水狂涌而出。

他朝着苏曳深深拜下,大声高呼道:“曾国藩多谢王爷隆恩,成全曾某人最后的体面。”

“多谢王爷隆恩。”

“曾国藩愿降!”

“曾某人愿王爷成就不朽功业。”

“王爷,曾某去也!”

然后,曾国藩拔出宝剑,当着所有人的面,横剑自刎。

成全最后的荣誉。

……………………

注:万字更新送上,恩公们,您可还有月票吗?谢谢您了。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