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篡清:我初恋是慈禧

作者:沉默的糕点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49章:叛变!命运!圣战!

书名:篡清:我初恋是慈禧 作者:沉默的糕点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9

整个朝堂陷入寂静之中。

怎么忽然之间,局势变化得如此之快?

而且最最关键的是,苏曳并不率军回京啊。

现在摆在所有人面前,就有一个问题。

兄弟登山,各自努力。

如果这是间接的战争,那苏曳是不是赢了啊?

僧格林沁和胜保护带着大军收复了山东几府,剿灭了近十万捻军。

而苏曳收复了嘉兴,湖州,苏州,常州,丹阳,无锡,而且击败了发逆近二十万大军。

这个功劳是不是比僧格林沁和胜保更大啊。

当然,苏曳收复整个苏南太过于顺利了,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鬼。

但这重要吗?

收复,就是收复了。

偏偏曾国藩这个时候,也来凑了热闹,拖了好几年的安庆之战,忽然之间就收复了。

两宫太后这个时候,甚至都不太伪装了。

表情凝重。

“恭喜太后,恭喜皇上。”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象征性地叩拜之后,就散朝了。

……………………

回到长春宫之后。

叶赫那拉氏静静地坐在那里,足足好一会儿道:“去把桂儿叫过来。”

片刻后,小太监桂儿走了进来,跪下行礼:“奴婢桂儿,叩见太后娘娘。”

叶赫那拉氏挥了挥手,朱三娘就带着所有人退了出去。

她眼圈发红,道:“你这个主子,把哀家当成了什么?”

“东宫的那个太后,给僧格林沁下旨,人家二话不说直接就奉旨了,率军回京。”叶赫那拉氏道:“而你这个主子呢?我给他下旨,他就当没有看见,直接率军去收复了苏南去了。”

“是哀家重要,还是苏南重要?”

“是……”她本能地捂了捂肚子。

我还怀了你的骨肉啊,僧格林沁和胜保都已经率军进京了啊。

伱苏曳却不率军回京,这是要把本宫和孩子置于险境吗?

什么甜言蜜语,都是骗人的。

小太监桂儿道:“太后娘娘,主子应该有亲笔信给您吧。”

“呵呵……”叶赫那拉氏道:“对,有亲笔信。”

“但是,他当哀家是十几岁的小女孩吗?我不看他是怎么说的,就看他是怎么做的。”

“在他心目中,我可……还有分量?”

“当日他屠杀八旗兵的时候,哀家二话不说直接下旨,把责任替担了过来,现在……他就是这样对我的吗?”

桂儿陷入沉默。

这个时候,说什么都不如沉默。

这里面的道理,眼前这个太后当然是知道的。

但她毕竟是一个女人,而且这段时间她和苏曳算是蜜恋期,

这种蜜恋期,让她心中的情感是大过于权势之心的。

她口口声声矜持,欲拒还迎,但实际上是很上头的。

所以她现在脑海里面最在意的两个事情,苏曳抗旨了,而且苏曳不率军回京保护她和孩子。

……………………

而这个时候,东宫的慈安太后,却是另外一种心境了。

她感觉脸上火辣辣的疼。

当时她不想激化矛盾,不想爆发内战,所以压根就不想把僧格林沁和胜保军队招进京。

但是端华、肃顺等人一直逼她。

而且还在吓她。

所以,她下旨让僧格林沁和胜保进京了。

结果,人家苏曳根本就没有率军回京。

她……她是不是枉作小人了?

而此时,大太监增禄在外面道:“太后娘娘。”

慈安太后道:“怎么了?”

增禄道:“寿安公主求见。”

“四姐?”慈安太后微微一愕,这个时候四姐进宫了,她不是回九江了吗?

片刻之后,寿安公主走了进来。

两个女人静静无言。

“婉儿,你可知道你差点引发朝廷中枢内战吗?”寿安公主道:“你含含糊糊,犹豫不决,让很多人以为找到了主心骨,纷纷举着你的旗帜,反对苏曳。”

慈安太后道:“可是,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八旗就这么没了吧,看着八旗根基就这么没了吧。”

寿安公主道:“你再这样下去的话,八旗真的要没了。”

慈安太后颤声道:“怎么可能?”

寿安公主道:“西边那个太后传旨给苏曳,让他率军回京,苏曳没有答应,你觉得她会怎么做?”

“僧格林沁和胜保率军回京,肃顺、端华等人会不会铤而走险?”

“现在这个架势,比功劳的话,八旗王公派系已经输了,毫无疑问是苏曳那边立功更大。”

“如果按照之前的君子协定,应该怎么做?”

慈安太后道:“兄弟登山,各自努力。”

寿安公主道:“对,山东捻军是消灭了,但是河南呢?发逆伪王赖文光和捻军合流,攻陷了河南多少州县?僧王和胜保难道不应该去河南剿捻吗?为何偏偏进京,这是想要做什么?”

“利刃在手,杀心顿起。这支强大的军队进京后,肃顺和端华会没有想法吗?”

“最关键的是,这支军队进京后,西边那个太后难道不惶恐吗?她为了自保,会怎么做?”

慈安太后道:“召荣禄进京。”

寿安公主道:“对,召荣禄进京,然后呢?”

然后,就是两宫对立。

就算不想对立,也很有可能被迫走向对立。

寿安公主道:“苏曳千方百计避免中枢内战,而你却稀里糊涂地把局面往内战上推。”

“苏曳抗了西边太后的旨意,不率军回京,就是努力想要维持最后的平衡。”

“僧格林沁麾下这一万多旗人军队,是八旗最精锐的力量了,不管是不是冠于八旗之名,他们都是旗人。”

“你把他们召进京,就是要彻底毁掉他们。”

慈安太后俏丽秀美的脸蛋陷入了纠结。

“这群八旗王公为了自保,会不会利用这支军队,发动某些兵变,彻底幽禁西边那个太后,让苏曳失去中枢的支持。”寿安公主问道。

慈安太后道:“没有本宫的旨意,他们不能这样做,而本宫肯定不会下这样的旨意。”

寿安公主幽幽道:“那你之前下过的那些旨意呢?苏曳一再说,不要和俄国人谈判,他有法子让俄国人退兵,但你不还是下旨让端华去和俄国公使谈判妥协了吗?”

慈安太后面红耳赤,内心直高呼,别骂了,别骂了。

寿安公主道:“我就问你,一旦僧王和胜保的军队进京,肃顺和端华会不会起兵变的念头?”

当然会。

慈安太后最了解这两个舅舅了。

苏曳不进京,端华等人更加看到胜利的希望,兵变的冲动只怕更大。

寿安公主道:“届时,中枢依旧内战。张国梁和荣禄联手,对战僧格林沁和胜保,景寿的军队可能也会站在你们这边。这样的内战,是你想要看到的吗?”

“苏曳可能违抗西边那个太后的旨意,你觉得荣禄会违抗吗?”

慈安太后摇头。

寿安公主道:“你们要赢,就堂堂正正地赢苏曳。”

“苏曳不是收复了苏州、常州,丹阳,无锡吗?那就让僧格林沁和胜保去收复河南沦陷的州县啊。”

慈安太后道:“让我想一想,让我想一想。”

寿安公主道:“我的话已经说到这里了,你自己做决定吧。”

然后,她果断离去。

片刻后,增禄道:“太后娘娘,苏相有一份信,委托我转交。”

慈安太后脸蛋微微一红,道:“给我吧。”

接过苏曳的信打开。

里面也没有任何表白倾慕之词,就只是分析局势。

请慈安太后万万不要让僧格林沁和胜保入京,继续之前的君子之争。

虽然他收复了苏南几府,但依旧算是平局。

僧格林沁和胜保率军去河南,剿灭赖文光和捻军。

而苏曳率军去收复天京。

继续君子之争。

若是僧王先收复河南失地,剿灭赖文光和捻军合流,那这一局就算是僧王和胜保赢。

如果是苏曳先收复南京,彻底剿灭发逆,那就算是苏曳赢。

看完苏曳的信后,慈安太后沉吟良久。

……………………

次日!

又一份六百里加急。

“开封府沦陷!”

这一天终于来了,赖文光和捻军合流十几万大军,围攻开封府许久。

如今终于攻破了。

田雨公出列道:“启禀太后,当务之急,应该立刻下旨僧格林沁和胜保大军,前去收复开封。”

左宗棠道:“臣附议。”

崇恩道:“臣附议。”

端华道:“如今湘军已经攻陷安庆,发逆就剩下一个南京城,湘军正在集结二十万大军,准备围攻南京。赖文光是发逆伪遵王,手中兵马不算多,如今发逆伪都岌岌可危,所以赖文光部已经势弱。而僧王率军鏖战已久,伤亡巨大,将士们正需要休整。”

田雨公道:“郑亲王,按照您的意思,开封府就不救了?”

“救,当然要救。”端华道:“但是山东一战,几乎都是僧格林沁部在打,胜保部打仗不多,所以就让胜保率军去收复开封,僧格林沁依旧率军回京休整。”

这意思很明白了。

僧格林沁手中这一万多人战斗力强横,是八旗之根本,所以一定要召进京。

然后,双方继续争论不休。

再一次散朝,没有定论。

………………

散朝之后,端华、肃顺等人再一次齐聚在钟粹宫。

拼命劝说慈安太后,一定要让僧格林沁率军回京。

“那开封呢?难道不救了?”慈安太后道。

端华道:“不是让胜保去救吗?”

慈安太后道:“胜保军队的战斗力不够。”

而这一次,慈安太后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妥协了。

依旧不欢而散。

夜晚时分。

肃顺府来了一个客人。

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张玉钊之后,他算是曾国藩的第一幕僚。但是和历史少有出入,他比历史上晚了一年进入曾国藩幕府。

他是秘密来访。

“拜见肃中堂。”

肃顺道:“何事?”

赵烈文道:“两件事情,第一件事,伪天京大战,即将爆发。”

“我们集结二十万大军,打算一劳永逸,彻底消灭发逆。”

肃顺道:“苏曳的军队也准备好了,打算和你们争夺这个收复天京的功劳。”

赵烈文道:“不,苏曳打算坐山观虎斗,他的大军原本已经逼近了伪天京,但现在又全部撤退回苏州了。”

肃顺道:“为何?”

赵烈文道:“因为,是我们的军队先赶到天京的,李鸿章部在杭州大捷之后,就已经判断出苏曳不会率军回京,并且率军逼近南京。而曾大帅在扬州的军队距离得更近,直接拿下了瓜洲,并且用最快速度向天京进发了。”

“苏曳的速度尽管已经非常非常快了,但还是快不过我们。”

“我们的军队,比苏曳军队早了四天,包围天京城。”

“李世贤、林启荣部得知天京危急后,立刻率军回援天京,所以放弃了苏州、常州等城池。”

肃顺道:“那安庆是怎么回事?”

赵烈文道:“杭州大败之后,发逆主力损失超过大半,安庆的兵力严重不足,我们在安徽的所有军队开始猛烈攻打安庆,而且天京危急,所以李秀成、吴汝孝等人,稍作抵抗后,便放弃了安庆,回师伪天京。”

肃顺道:“也就是说,发逆现在剩余所有的军队,都全部集结到了天京,打算打一场天京保卫战?”

赵烈文道:“对,杭州这一战,发逆损失了十几万大军。所以天京守军,充其量只有十来万。所以洪秀全已经下诏,让河南的赖文光部回师天京。”

“肃中堂,如今占领河南开封等州府的军队分为几股,发逆的赖文光部,马融和部,捻匪的张宗禹部,苗沛霖部!”

马融和,曾经英王陈玉成之心腹,后来发生不和,害怕被陈玉成报复,所以率军北上和捻军、赖文光部汇合。

历史上,此人最后投降了清军。

张宗禹是捻军首领张乐行之侄。

张乐行,捻军大首领,历史上是被僧格林沁剿灭的。

而在这个世界上,上一次济南府之战,同样是败给了僧格林沁,被斩首了。

所以,僧格林沁这次收复山东之战,确实打得非常华丽,把捻军大头目都给杀了。

只不过,苏曳这边的战绩更华丽而已,消灭了十几万发逆主力,而且还杀了石达开。

赵烈文道:“南边战场,我们已经把苏曳排挤出去了,我们夺得了天京的主攻权。所以短时间苏曳无法再立功了,他想要快速谋夺天京的计划破产了。”

“而北边,僧王和胜保大人,却依旧可能在河南获胜,而且可能是快速,不费吹灰之力获胜。”

肃顺道:“你说。”

赵烈文道:“洪秀全已经下诏,让赖文光率军回援伪天京。所以河南的叛军就剩下发逆马融和部,捻匪张宗禹部,苗沛霖部。”

“马融和部,我们已经提前接触过了,此人投降意愿非常强烈,所以肃中堂如果能够拿到太后的圣旨,封他做一个总兵,此人必降。”

“而苗沛霖就是一个典型的军阀,胜保大人就曾经招降过他,这次山东捻军覆灭,发逆伪天京危急,此人最是狡猾,肯定再一次动摇了。”

“此人想要的就是保住自己的军队,所以完全也可以招降,同样给一个总兵之位,继续领他自己的军队。”

“只要招降了苗沛霖和马融和,那张宗禹这个年轻人就翻不了大浪,正好可以作为这两人投降大清的投名状。”

“届时,收复河南轻而易举。”

“到了那个时候,我们攻克天京,彻底剿灭发逆,立下大功。”

“而僧王在北边,收复河南开封、汝宁等府,同样立下了大功。”

“而后,我们南北联手,足够可以压制苏曳。”

肃顺望着赵烈文道:“你们,定能攻克伪天京吗?”

赵烈文道:“能。”

肃顺道:“为何如此坚定?”

赵烈文手蘸茶水,在桌面上写了一个字。

…………………………

次日朝会。

双方再一次争论不休。

田雨公、左宗棠等人再一次奏请,请僧格林沁和胜保立刻支援河南,收复失地。

载龄忽然道:“事到如今,我们打开天窗说亮话,可以吗?”

田雨公道:“请。”

兵部尚书载龄道:“苏相写信给太后娘娘,让僧王和胜保率军去河南剿叛军,并且说之前就算作平局,可算数?”

田雨公道:“兄弟登山,各自努力。苏相战绩很辉煌,但僧王不但收复山东全境,而且杀了捻军大头目张乐行,确实功劳很大,所以算是平局。”

左宗棠道:“苏相也写信给我们说,算作平局。”

端华道:“据我们所知,苏相收复苏州、常州、丹阳等地,都没有经历任何战事,全部都是发逆丢弃的。原因是因为曾国藩等大军正朝着伪都天京进发,李世贤、林启荣等人是为了救天京,这才放弃苏州、常州等府,苏曳这才收复这些失地的。”

左宗棠道:“对,所以苏相说,之前算是平局。”

兵部尚书载龄道:“如今在河南,发逆和捻匪合流,足足十几万大军。占领了开封,许州,汝宁等州府,势力非常庞大,战局完全不亚于原本之山东对吗?”

左宗棠道:“对。”

端华道:“所以,若僧格林沁和胜保能够快速收复河南失地,是不是能证明我八旗之战力?”

田雨公道:“不能这么说,这支军队也是苏相练出来的……“

左宗棠挥手道:“对,能够证明。”

端华道:“那到时候,我们就要恢复八旗之名了。”

话讲到这里,就非常透彻了。

虽然只是说恢复八旗之名,但就是复辟。

一旦八旗复辟,那苏曳彻底裁撤八旗就是错误的。

端华道:“你们认这个结果吗?”

然后,他目光望向了慈禧太后。

太后不言。

……………………

叶赫那拉氏召见田雨公、崇恩、左宗棠三人。

“你们是苏曳党羽,怎么个说法,做个决策吧。”叶赫那拉氏道:“现在这个局面,人家胸有成竹能赢。听说苏曳军队撤到苏州了,就是要把天京之战完全交给曾国藩的湘军了?”

左宗棠道:“是的。”

叶赫那拉氏道:“南边,湘军要抢天京之功。北边他们对收复河南信心十足,如果我们认了这一局,你知道什么后果吗?”

左宗棠道:“肃顺、端华等人重新执掌中枢,我们全部出局,返回九江。”

叶赫那拉氏道:“你们还可以返回九江,那哀家呢?”

左宗棠道:“太后娘娘,大不了也回九江。”

叶赫那拉氏道:“返回九江的太后,还是太后吗?”

左宗棠沉默。

叶赫那拉氏颤抖道:“当时本宫召他率军回京,他如果听从了,那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

这个时候说气话,完全没用了。

她终极还是要做抉择。

如果她承认这一局,那这个权力的游戏还能按照规则玩下去。

如果她不承认这一局,那规则完全推翻。

叶赫那拉氏道:“苏曳那边,怎么说法?”

左宗棠道:“苏相说,这一局能赢。”

叶赫那拉氏当然也受到了苏曳的密信,情意绵绵的密信。

但是在这些甜言蜜语的背后,也只有一个主题,这一局能赢,而且是前所未有之大胜。

叶赫那拉氏道:“曾国藩这一次决心如此大,仿佛对收复天京,剿灭发逆势在必得,你们觉得是何原因?”

左宗棠道:“大概是他和发逆的某些人,有了一些默契。”

叶赫那拉氏道:“怕就怕这个,不仅仅是曾国藩和发逆的高层有了默契,所以对拿下天京势在必得。更可怕的是他们与河南的那些叛逆,也有了默契,届时可能轻而易举收复河南失地。”

“真到了那个时候,怎么办?”

“现在这个局面,只要僧格林沁和胜保快速顺利收复河南失地,我们这方就算是输。”

“因为现在主攻天京的是湘军,苏曳军队就算参与作战,那也是附属之功。”

“所以我们这边想要赢,必须湘军失败,僧格林沁和胜保也失败。”

“然而现在,湘军和僧格林沁一方都胸有成竹,他们一南一北,已经联合起来了。”

“本宫现在就代表你们,如果真的认了这一局,输掉我们就全完了。”

所以,现在叶赫那拉氏又要面临一个抉择。

要不要相信苏曳。

旁观许久的湘军,这个时候果断出手,和肃顺等八旗王公派系联手谋划。

这瞬间就是一比二。

人家处于主动局面。

苏曳说能赢,那究竟能不能赢。

偏偏不久之前,苏曳抗旨不遵,没有率军回京。

左宗棠道:“苏相答应之事,从未失手。”

叶赫那拉氏闭上眼睛挥手道:“你们出去吧,本宫再做权衡。”

左宗棠等人离开之后,叶赫那拉氏再一次拿出苏曳的密信。

看了一遍又一遍。

天杀的冤孽。

每一次都要逼我。

为何就专门盯着我欺负?

而后,她唤道:“朱三娘。”

朱三娘进来,道:“奴婢在。”

叶赫那拉氏道:“我总有一日会被你家主子害死,本宫就再相信他一次。”

“你们做准备,本宫一声令下,你们就立刻带着本宫离京,前往九江。”

朱三娘道:“是。”

……………………

次日朝会上。

所有人都等着西太后的话。

端华道:“太后娘娘,您认奴才昨日说的话吗?”

慈禧太后道:“僧格林沁和胜保离得近,就让他们去河南平叛,收复失地吧。”

端华道:“如果收复了失地,那是不是我八旗之功?”

慈禧太后道:“对。”

行,你认就好。

那就依旧按照之前的规则来。

而后,政事堂拟定圣旨。

两宫太后用印,让僧格林沁和胜保大军停止进京,前往河南,剿灭逆贼,收复失地。

很快。

一队钦使,快速出宫南下,前往僧格林沁处宣旨。

……………………

两日后!

钦使就来到僧格林沁和胜保的大军中,宣读了两宫太后的旨意。

大军停止进京,转向河南平叛。

僧格林沁看到这封圣旨上,不但有御赏,还有同道堂大印。

顿时,长长呼了一口气。

这样……最好。

僧格林沁内心深处,不愿意内战。

之前的君子之争,就很好。

“大军掉头,朝着河南开封进发。”

随着一声令下。

几万人的大军,开始调转方向。

一个多时辰后,大军浩浩荡荡朝着河南方向而去。

………………

整个天下,都屏住呼吸。

看着一南一北,最后一战。

谁赢谁输。

原本苏曳几乎都已经赢了,关键时刻湘军冲出来,把局面拉回了平局。

如今,苏曳以一对二。

可以这么说,这一次曾国藩的果断,远超任何人想象。

湘军速度之迅猛,也远超所有人想象。

苏曳杭州大胜之后,湘军这边立刻有了大动作。

毫不拖泥带水。

李鸿章撤退苏州,李续宾,李旭宜,罗泽南狂攻安庆。

曾国藩贡献瓜洲,渡江南下。

用最快速度对天京开始了包围态势。

苏曳这边,用最快速度收复了苏州、常州、丹阳之后,王世清率领四千骑兵冲到天京城周围的时候。

密密麻麻麻的湘军,已经在天京周围构建阵地了。

苏曳杭州大战一赢,他们这边就动手了。

所以,赶在苏曳之前,围攻天京。

但是,苏曳对这一切却不意外。

甚至在杭州之战前,他的特务处如同雨点一般四处出击。

在天京,在开封,在安庆,在扬州等各处活动。

………………

前几日,苏曳派遣王有龄去面见曾国藩,询问此战是否需要支援?

曾国藩说多谢苏相,并说苏曳连战连捷,鏖战数月,军队疲弊,所以这次伪天京之战,他曾国藩愿意竭尽全力,请苏相坐镇监督。

这意思很清楚了。

这个时候,苏曳麾下将领极其震怒。

好你个曾国藩,之前安庆之战拖拖拉拉几年都没有打完,甚至直接停战了。

如今我们在杭州刚刚消灭了发逆主力,你就迫不及待杀出来,要收复天京了?

不过,站在曾国藩等人的角度。

他们也别无选择啊。

眼看着苏曳就要大获全胜了,难道他们坐以待毙吗?

苏曳裁撤八旗之后,就轮到他们湘军了。

而这是他们最后,也是最佳的出手时机了。

而且这一次曾国藩之所以志在必得,还要从某一天说起。

杭州之战后,发逆主力大败,石达开和陈玉成率领六万人朝着安徽境内逃窜。

结果被王世清的骑兵切割成了好几段,石达开运气不好,被苏曳抓获了。

而陈玉成也逃得非常狼狈,不能带着大股军队跑,否则目标太大。

所以,他最终也就带着一二百人,假扮士兵逃窜。

结果,确实逃到了安徽境内,没有被苏曳俘获。

但是……他却撞上了湘军的大股部队。

被湘军秘密俘获了。

而后,曾国藩和陈玉成彻夜长谈。

历史上,陈玉成被部下苗沛霖出卖,交给了胜保,被押往京师。胜保担心中途生变,所以将其在半路斩杀。

而在漫长的对战生涯中,曾国藩不知道多少次劝降陈玉成,都被拒绝了。

反而陈玉成屡次劝说曾国藩反清自立,不要为满清卖命。

但在这个世界,或许就不一样了。

但总之,湘军秘密俘虏陈玉成后,又秘密释放。

而后,陈玉成几经辗转,率领溃军,返回了天京。

……………………

随着洪秀全的诏令,各地的太平军不断回师。

最后,除了赖文光部距离太远,剩下所有的太平军都返回了天京。

浙江一战,太平军确实损失太大了。

以至于最后在天京所有太平军加起来,也只有十五万而已。

但哪怕这个数字,也足够多了。

曾国藩的湘军从各省,源源不断赶赴天京战场。

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的湘军,甚至当地的绿营,也几乎被抽调一空。

进入天京战场的军队越来越多。

整个长江,船只不息。

不计其数的运兵船,运粮船,运输军火弹药的船,在南京周围登陆。

无数的军队在周围挖凿壕沟,修建工事。

一个接着一个兵营,拔地而起。

天京大决战,一触即发。

……………………

天京城内!

气氛压抑,悲观。

杭州一败,后果太严重。

整个太平天国的军队失去了一半,而且面临的是毫无抵抗的失败。

但是,李秀成、林启荣,李世贤、黄文金、谭绍光等人,依旧是战意冲天。

之前病榻上缠绵的曾天养,此时甚至奇迹一般地好转了。

变得精神奕奕。

林启荣和曾天养正在密谈。

“我一直都在想着,天国会是何等之结局。”曾天养道:“我们心向苏曳,身在天国。每一次想到苏曳率军前来攻打天京,我们何去何从,真是让人内心如焚。”

这不仅仅是曾天养的想法,也是林启荣的痛苦。

他们想过无数次,苏曳大军来攻天京,他们应该怎么办?

直接投降?

那对不起天国无数的弟兄们。

和苏曳对战?那也做不到。

他们的女儿,孙女,都苏曳那边。

曾婉儿许配给了苏曳的弟子王正谊。

林裳儿更是嫁给了苏曳,都是一家人了。

林启荣和曾天养如此,就更别说李秀成,李世贤等人了。

而现在这个局面,或许是最完美的了。

天国哪怕要落幕,也一定要以最华丽的方式。

现在就很好。

湘军那边,名将全出。

曾国藩,彭玉麟,罗泽南,李续宾,李续宜,李鸿章,曾国荃等人全在。

甚至连满洲名将多隆阿也在。

天国这边,也名将荟萃。

轰轰烈烈地打赢最后的圣战,给天国一个体面的结局。

而后,大家找到全新的道路。

……………………

哪怕遭遇了杭州之战大败。

陈玉成也依旧是太平天国这边的顶级名将,近十五万大军他手中就有四万人,把守最重要的几个城门。

但是这十五万大军里面,是什么成色,他心中也知道。

最最精锐的军队,伤亡大半了。

这十五万人中,起码有四五万都是新招的兵。

被湘军俘虏一事,目前没有人知道。

因为被俘之时,他身边的卫队几乎都被战死了。

这段时间,他的脑海之内,仿佛无时无刻不在浮现那天晚上他和曾国藩之间的密谈。

一字一句,不断回响。

这段时间,他也在一次又一次拷问自己的内心。

一次又一次重现杭州大战的画面。

忽然,心腹来报:“英王,有人求见。”

陈玉成道:“谁。”

心腹道:“不知道,只说是故人,并且送来了拜帖。”

陈玉成接过拜帖,上面只有一个离字。

顿时,他面孔微微一颤。

足足好一会儿,他才开口道:“让她进来。”

片刻后,一个浑身黑斗篷的人进入。

陈玉成清退了所有人,缓缓道:“这个时候,你敢来见我?”

来人掀开斗篷,露出了艳丽的面孔,正是洪人离。

“丕成。”洪人离道:“我原本不该来,但还是来了。”

听到这个小时的名字,陈玉成觉得特别久远。

陈玉成,李秀成这些好听的名字,都不是原名,都是后来改的。

“苏曳非常非常看重你,在赠书名单中,你一直排名第一。”洪人离道:“上一次在杭州,他对你和石达开做出最后的劝降,你们决绝了。杭州之战后,石达开被俘,他最后算是慷慨赴死。但是……他其实是想要投降的,但苏曳就是不愿意开口,石达开找不到台阶下,唯有自杀。”

陈玉成寒声道:“那又如何?”

洪人离道:“在苏曳心中,石达开大节有亏,所以在苏曳那边,也没有石达开位置。”

“但是你,虽然一直和苏曳作对,但对于天国来说,大节无亏。”

陈玉成道:“你好意思说这样的话,你对天国呢?大节有亏吗?”

洪人离道:“当然有亏,我是天国的叛徒。”

然后,双方陷入了平静。

洪人离道:“陈玉成,你在安徽的时候,是不是被湘军俘虏,你是不是和曾国藩密谈过?”

这话一出,陈玉成脸色剧变。

几乎本能地拔刀。

洪人离道:“所以你知道,我一个人来见你,是冒着生命的危险吧。”

“我揭露了你这件密事,很有可能被你乱刀砍死。”

陈玉成握着剑柄道:“你大可以去向天王告密,看他是否信你?”

洪人离道:“我不去。”

接着,洪人离拿出厚厚的一叠书信道:“你要不要看一看?”

陈玉成道:“劝降信吗?”

洪人离道:“不,当时你给洪仁玕,林绍章上的书,请求推动天国立法,还有你对天国腐败,弊病提出的间接,都在这里了对吗?”

陈玉成一愕,他确实想法很多,对天国现状无比痛心。

所以写了很多很多,想要改变时局。

接过来一看,发现上面密密麻麻都有了批注,红笔批注。

他的这些看法,这些方针政策,写得很不错,但比较幼稚。

而被这些红笔批注之后,顿时变得透彻多了。

厚厚上百页,整整几万字,都被详细批注过。

洪人离道:“这是谁批注的,你心中大概有数,就是苏曳。”

陈玉成嘶声道:“你是来劝降的吗?”

洪人离道:“不,不是。”

“苏曳赠书,写信,你永远是第一个,但每一次你都把书信烧了。”洪人离道:“但是这也没什么。”

“这是他最后一次给你送兵书,还有关于杭州之战的详细分析。”

“你可以看,也可以烧掉。”

“但是,作为你曾经的前辈,想要告诉你一句话。少年人不要因为负气,而折损了自己的骄傲。”

“你是陈玉成,你是英王,不要玷污了自己。”

“你的敌人或许是苏曳,但敌人的敌人曾国藩,他不是你的盟友。”

接着,洪人离把一大堆书信放在桌子上,道:“如果你不杀我的话,我就要走了。”

陈玉成道:“你,你不告密?不向天王告密?”

洪人离道:“我不向天王告密。”

然后,洪人离离去。

她确实没有向洪秀全告密,但是却告知了林启荣和曾天养,注意陈玉成,一旦发现有叛变迹象,立刻动手。

…………………………

经过了整整一个多月的准备。

无数湘军,无数绿营兵,把整个天京城包围得水泄不通。

1863年二月初二。

龙抬头!

随着一声令下。

无数火炮疯狂轰击。

天京大决战,正式爆发。

……………………

注:又写到十一点,对不起恩公,明天争取提前半个小时完成。

接下来战争戏不会多写,会很爽!我……我还可以求月票吗?向恩公叩首,谢谢您!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