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篡清:我初恋是慈禧

作者:沉默的糕点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25章:苏曳占领京城!最后通牒!

书名:篡清:我初恋是慈禧 作者:沉默的糕点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9

承德行宫内,僧格林沁跪在了慈禧太后的面前。

“太后娘娘,奴才管教管教无方,请主子降罪。”

一旦想通了之后,僧格林沁还是聪明的,绝不辩解半句,甚至也不说这是有人使离间计之类。

直接就是认错。

慈禧要的,也就是这个态度。

慈禧道:“僧王,你是冤枉的,这是有人在使离间计。其实本宫也有点害怕,差一点点这离间计就成功了。”

“当时本宫不愿意见你,晾了你一段时间,也实在是心中有气,如今看来,完全是落入奸人陷阱啊。”

“在这里本宫也要给你赔个不是,你也是受了无妄之灾,实在不能迁怒于你。”

这一句句,说得僧格林沁内心暖洋洋的。

顿时,他不断叩首道:“主子,万万不敢这样说啊,千错万错都是奴才的错。”

慈禧道:“旁人为何不离间别人,偏偏离间我们两人。一是因为你僧格林沁是我大清的擎天玉柱,二是我们两人生疏了,互相不够了解。”

“更准确地说,是僧王对我不够了解。我对僧王还是了解的,忠肝义胆,一身傲骨。”

“而本宫这个人,僧王往后也就了解了,对于有本事的,有忠心的,不但是宽容,甚至高看好几分。”

僧格林沁道:“奴才惭愧,若非荣禄大人骂醒了奴才,只怕还被坏人蒙在鼓里,奴才愚钝。”

慈禧道:“好了,好了,车轱辘话不说了。听说肃顺那边答应给一个铁帽子王,而且一家双王爵?”

僧格林沁继续拼命跪着叩首道:“奴才是被痰糊住了心,毫无寸功不说,还差点办了糊涂事,什么铁帽子王,就算给奴才,也万万不敢收,不敢想,奴才不配。”

慈禧道:“不,你配!僧格林沁,前几日伱也看到了,大行皇帝才走了没几天,肃顺就公然挥舞拳头,咆哮宫廷,吓得皇上都哆嗦。这是摆明了要欺负我们孤儿寡母啊,先帝尸骨未寒,他就敢这般跋扈,那日后会做出什么事情?”

“都说肃顺要做鳌拜,但是在本宫看来,就算是鳌拜也比不上他肃顺,鳌拜起码还乖巧了好几年。”

“甭忘记了,这肃顺也是爱新觉罗,只怕他要做的可不仅仅是鳌拜。”

僧格林沁大声道:“这江山社稷是大行皇帝留给小主子的,奴才是大清的忠臣,道光皇爷、大行皇帝两人对奴才有天高地厚之恩,若非道光爷奴才只怕还在蒙古放羊,哪有今日?饮水思源,奴才这一二百斤,奴才这几万科尔沁骑兵,就是要为小主子赴死的。谁敢有异心,奴才就杀谁!”

“好,好,好。”慈禧激赏道:“要的就是僧王这句话。”

“肃顺一党,咆哮宫廷,对大行皇帝不敬,恫吓新皇,如同谋逆。”慈禧道:“此人不除,国家不宁,朝廷不正。”

“肃顺答应的那個铁帽子王,他是给不了的。但是本宫却可以给,你家的双王爵,本宫也能给,也只有本宫能给。”

僧格林沁哭道:“这是奴才分内之事,万万不敢,万万不敢。”

慈禧道:“这是匡扶社稷之大功,一定要赏!”

接下来,三人商议结盟。

约定时间,发动政变,打倒肃顺一党。

荣禄道:“太后,僧王忠肝义胆,奴才就敢把性命交在他的手中。接下来奴才就去游说恭亲王,他是道光爷册封的和硕亲王,不管身份德行都清贵,相信一定懂得取舍。”

僧格林沁道:“太后,奴才愿意和荣禄一起去游说恭王!”

慈禧道:“僧王果然侠肝义胆,雍正朝的时候十三爷被称之为侠王,我看本朝也有一个侠王啊。”

僧格林沁叩首道:“奴才不敢当太后夸奖。”

……………………

接下来,荣禄和僧格林沁联袂来密会恭亲王。

“现在?这么快?”恭亲王奕道:“不是要先铲除苏曳吗?怎么变成先铲除肃顺了?”

荣禄道:“六爷,攘外必先安内啊。朝廷这边只有统一了意志,才能对付得了苏曳这个外敌。否则让肃顺一党和两宫太后这么对立下去,只怕就被苏曳钻了空子。万一两宫太后感觉到危险,直接把苏曳引入中枢对付肃顺,那就一切晚矣!”

“先铲除肃顺一党,让两宫垂帘听政,掌握大权,这样两宫太后就容不得其他强势者了,苏曳这才失去了所有的空间。”

“所以,想要铲除苏曳,必先铲除肃顺,让两宫垂帘听政。“

“两宫没有掌握大权,苏曳看着就像是强援。而两宫一旦掌握权力,就本能觉得苏曳是威胁。”

“这就是权力之霸道性。”

恭亲王沉吟不语,他此时的内心有些不愉快的。

在他看来,两宫太后就算要对付肃顺一党,也应该先找自己的,自己才是他们最大的臂助。

结果,竟然先找荣禄和僧格林沁。

荣禄道:“太后说了,在这桩大事中,六爷是最最重要的,定乾坤的角色。一旦消灭了肃顺一党,今后的朝政就都要仰仗六爷了,原本奴才说要去南下请文祥、宝鋆、胜保大人的,结果太后说,这三位大人哪里轮得到你荣仲华去请啊,这是要六爷招揽的。”

很显然,慈禧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但是荣禄明显看出来,肃顺一党倒台后,就会空出很多位置,肯定是恭亲王一党填补。

所以,明明是提条件,但是听上去却显得那么妥帖。

接着,荣禄躬身道:“这桩大事,我等唯恭王马首是瞻。”

旁边的僧格林沁也躬身道:“唯六爷马首是瞻。”

此时的僧格林沁内心是无比敬佩的,从头到尾这件事情的组织者,策划者全部都是荣禄一人。

他给僧格林沁争取铁帽子王,一家双王爵。

给恭亲王争取了执政亲王,而且帮助恭亲王的嫡系进入顾命大臣行列。

但是从头到尾,他都没有给自己谋取任何官职。

如此,何愁大事不成?

恭亲王眯起眼睛,握拳道:“为了江山社稷,干了!”

顿时,三巨头彻底定调。

即将发动政变。

所以某种时候,历史的惯性还真是强大。

这个世界哪怕局面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辛酉政变依旧会发生。

而且还真不能小觑了这些历史上的政治人物。

就比如说这一次的荣禄,历史上原本没有他什么事情的,但是咸丰皇帝提前把他拽进了历史舞台,他也立刻舞动乾坤,成为了这一场政变的你主角。

而且他深深知道,自己取代的是苏曳的角色。

原本最适合发动这一场政变的是苏曳,但是荣禄当机立断,横刀杀出,立刻用最快的速度抢走了这个角色。

先灭肃顺,再打苏曳。

光看他定下的这个策略,就能看出此人的政斗水平还是很高的。

……………………

但是,苏曳不是咸丰帝。

他完全是另外一个层级的对手了。

咸丰皇帝面对这等局面的时候,是没有不破不立的决心和勇气的,他只会竭尽全力去谋划一个看上去完美无缺的布局。

但苏曳不一样,当他看到这种趋势形成的时候。

甚至事情还没有真正发生,仅仅只是趋势,他就会果断出击。甚至荣禄开没有开始布置政变的时候,他就已经出手。

而且,直接就是雷霆一击。

这段时间,两宫太后和肃顺一党,其中围绕的一个斗争议题,就是圣驾回京!

两宫太后提出,应该及早回京。

不可弃天下臣民太久。

承德最好,京城虽重,但新皇早日入中枢,才能安定人心。

大行皇帝的尸骨,也不可久置承德。

总之,让新皇回宫,才是真正名正言顺。

毕竟,新皇是登基了,但登基大典还没有办呢。

承德行宫才有多少官员?

大部分的朝臣都在京城,都还没有见过新皇呢。

不入紫禁城,不祭祀天地祖宗,那就无法成为真正之皇帝。

总之,两宫太后把新皇回京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

而肃顺一党,却不想那么早回京。

因为他们觉得,两宫太后觉得在承德势弱,斗不过他们。

京城官员多,而且恭亲王一系的大臣,也都在京城。

肃顺觉得,承德行宫才是他们的主场。

而一旦回京,可能就会成为两宫太后的主场了。

所以肃顺一党坚决认为,很多斗争一定要在承德完成,比如铲除异己,比如从两宫太后手中夺走主动权。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圣驾回京的日子才一拖再拖。

在这个议题上,两宫太后确实掌握大义,皇上不回京,不受朝臣拜见,不受万民拜见,算是怎么回事?

不举行登基大典,不祭天又算怎么回事?

九月初九回京,九月十五进行祭天大典。

就是在双方剧烈斗争中,定下来的日子。

肃顺一党尽管还没有完成铲除异己的斗争,但是京城的所有官员纷纷上奏,请求新皇回京祭天,承办大典,这压力真如同排山倒海而来一般。,

肃顺一党,不得不同意。

定下来之后,两宫太后立刻昭告天下。

九月初九,新皇到京,接受百官和万民跪拜。

九月十五,祭天大典。

这两个日子,顿时变得无比神圣。

然而,距离这个日子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候。

英、法、俄、美,四国公使正式入京。

这当然没什么,早就定好的事情,而且四国公使入京,正好接下来可以向新皇帝递交国书,正式拜见清国大皇帝。

但是……

他们是带兵入京的。

没有任何通知,四国的舰船再一次出现在天津外海。

然后,超过三千的军队,沿着白河进入,在北塘登陆,先占领了塘沽。

这一次,没有丝毫阻挡。天津和大沽口的军队,本就很少,瞬间就彻底慌了。

紧接着,洋人军队完全不管大沽口,直接朝着京城而来。

顿时,京城惶恐。

驻扎朝廷的官员立刻去质问英法外交官员,明明已经撤军了,为何还要派遣大量军队进入京城?

大英帝国驻扎清国的新公使,卜鲁斯爵士宣称,这是为了四国公使的安全。

因为不久之前,在印度加尔各答发生了惨案,印度总督惨遭杀害。

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四国觉得非常有必要派遣足够多的军队进驻清国的京城,保护四国公使的安全。

之前文祥就跟着恭亲王一起和英法谈判,所以他再一次出动,质问英法当局,在《北京条约》中规定四国公使进京,绝大部分的安全由清国军队提供,四国公使只允许保留少部分的军事人员,维持公使馆秩序。

军事人员总数,不能超过三百人。

为何一下子来了三千人?

文祥和宝鋆,代表清廷提出了无比强烈的抗议。

但是,二人的抗议被当成了放屁。

四国公使坚决要率领三千人进京。

顿时间,整个京城无数人再一次陷入了惶恐。

天哪!

英法联军又要打进来了吗?

去年的惨状依旧历历在目啊。

不知道多少皇家园林被烧被抢,不知道多少人家被劫掠被杀害。

不知道多少女眷受辱。

这一次英法联军再入北京的话,甚至常驻京城的话,那京城岂不是要成为地狱?

上一次苏曳率军激战,保住了圆明园,保住了皇宫。

那这一次,还能保住吗?

军机大臣文祥悲愤无比道:“你们难道要毁约吗?”

英国新公使卜鲁斯爵士寒声道:“这完全是为了保卫四国公使的安全,你们想要阻止也可以,用军事说话,用军队来拦截我们。”

文祥遍体冰寒。

现在最精锐的部队在承德,哪里有军队拦截你们啊?

就算有,上一次八里桥之战还不够惨烈吗?谁还有勇气拦你们?

就在京城惶恐,直隶惶恐,甚至无数民众纷纷出逃的时候。

那位英雄,挺身而出。

苏曳率军北上!

并且派遣特使沈葆桢,去见四国公使。

“苏曳大人说了,四国公使的守卫军事力量,绝对不能超过三百人。”

“如果真的要率领三千军队进京,那就意味着战争!”

几日之后!

苏曳新军四千精锐,再一次出现在京城之外。

顿时间!

京城万众欢呼!

无数民众走上街头。

大救星来了。

京城有救了。

万民有救了。

而这个时候,四国公使态度也无比强硬。

双方的战斗,仿佛再一次一触即发。

两支最强大的军事力量,直接在距离京城几十里处,开始对峙!

……………………

顿时间,整个承德行宫,陷入了死寂一般的安静。

原本这个时候,恭亲王、荣禄、僧格林沁三人党羽,应该就要发动政变了。

其实,政变的信号都已经启动了。

御史董元醇已经上奏,请求两宫太后垂帘听政。

这个建议,立刻引起了肃顺一党疯狂的压制。

而恭亲王、僧格林沁、荣禄等人,也纷纷上奏,请求两宫太后垂帘听政。

肃顺一党,再一次强烈反扑。

紧接着,僧格林沁、荣禄的军队开始调动。

而肃顺一党手中掌握的军队,也开始调动。

双方的斗争,瞬间就要进入白日化。

而且,就算在承德,一旦演变成为武装冲突,两宫太后是占据上风的。

因为僧格林沁、荣禄都站在太后一边,掌握着这边的最强武力。

就在政变要分出胜负,武装冲突要爆发的时候。

京城这边的消息,立刻将这场政变,瞬间压住。

印度总督额尔金伯爵在加尔各答被暗杀,为了自身安全,所以四国公使要率军入京。

任何人阻拦,都会面临战争。

文祥交涉失败。

这个时候,承德行宫这边,不论是肃顺,还是两宫太后,都没有勇气再率军去阻挡英法联军的,哪怕只有三千人。

但,万一再一次爆发大战怎么办?

政斗水平极高,杀伐果断的荣禄,还有杜翰,也短暂失声。

率军南下,阻挡联军?

你行,你上啊!

就这样,承德行宫所有的斗争都瞬间定格,就仿佛被按了暂停键一般。

紧接着,另外一个惊天的消息传来。

苏曳,再一次率军北上了。

刹那间,荣禄脸色苍白,如同被雷击了一般。

“阴谋,这是一场巨大的阴谋。”

“苏曳和洋人勾结,制造大军进京的大义。”

“否则,苏曳的新军怎么可能这么快?短短几日,就出现在京城之外了?”

“就算走运河,也太快了。”

“曾国藩,李鸿章,山东巡抚,河南巡抚等人是做什么吃的?漕运总督是做什么吃的,就任由苏曳军队大摇大摆,再一次进京?”

荣禄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面,整整几个时辰。

真的叹为观止。

苏曳的动作,太快了,太果断了,太大了。

他仅仅只是派人来和太后谈了一下,仅仅只是感知到承德这边的发展趋势,就立刻果断出击了。

而且一出手,就是这样的大招。

怎么办?怎么办?

去和太后谈?

不行,不能和太后谈,要去先和肃顺谈。

……………………

荣禄果断来见肃顺。

“肃中堂,苏曳才是大老虎,绝对不能让他率军入京,必须阻止他。”荣禄道。

肃顺寒声道:“真是笑话,你们要出手对付我的时候,怎么没有想到苏曳这个大老虎啊。”

如何没有想到,就是因为苏曳太厉害,所以才需要先灭你肃顺,再打苏曳啊。

谁曾想到,苏曳这样杀伐果断?

荣禄道:“肃中堂,这等时刻,还需要算一下旧账吗?十万火急了,我们都知道,苏曳一旦动手,就是雷厉风行,非常快的。”

杜翰在边上道:“对,荣禄说得有理。我们之间斗争,再怎么也是兄弟之争。而一旦苏曳进来,那大家都没有好日子过了。”

端华道:“现在人家掌握大义,为了抵抗洋人,为了保护京城万民进京的,你该怎么办?”

荣禄道:“那就抢走他的大义,我们主力大军抢先进京。”

肃顺道:“那好啊,僧格林沁的马队,还有你们天津新军最厉害,你们率军南下进京吧。”

艹!

要命就在这里了。

你们肃顺一党,也是有人掌握了部分兵权的。

端华,尤其是景寿,手中也是有兵的。

我和僧格林沁,如果率军南下进京,那在承德这边,岂不是会被你们一锅端?

荣禄道:“肃中堂,这等十万火急的时刻,还要说这些气话做什么?”

“这样如何,我们双方各自出兵一万,总共两万,立刻南下,进入京城,阻止苏曳入京。”

肃顺道:“你确定洋人是真和苏曳勾结演戏?如果不是演戏,我们赶走了苏曳的军队,率领主力入京,那洋人又打过来,承受得了这等后果吗?”

一旦到了那个时候。

这两万人,又要折损多少?

关键是承担不起再一次开战的后果。

荣禄道:“我用性命担保如何?肃中堂,暂时罢斗吧!”

杜翰点了点头道:“肃中堂,当务之急,是对付苏曳。”

……………………

次日朝堂。

荣禄奏请两宫太后,说洋人毁约,为了朝廷威严,为了京城万民,有必要派军南下,驻守京城,阻止洋人军队进京。

另外,苏曳军队北上援助,忠肝义胆,值得褒奖。

但是地方军队,不得入京,请苏曳军队在城外驻防,不得进京。

这一次,九大顾命大臣,统一了意志。

荣禄的奏请,被通过。

很快,就形成圣旨,两宫太后用印。

这边僧格林沁,荣禄,肃顺一党,双方集合了两万大军,由伯彦讷谟祜作为主帅,只要一切到位后,便立刻南下。

而且用最快速度传旨给京城留守大臣,留守军队,务必,务必不许让苏曳军队进京。

但是……晚了!

……………………

“轰轰轰轰……”

京城之外,苏曳军队和洋人的军队,直接爆发了武装冲突。

苏曳一方坚决表示,请四国遵守条约,进京军事人员,不得超过三百人。

否则,将用任何手段,阻止四国任何人进京。

四国公使也非常强硬,表示这三千人根本不是军队,而是保安。

完全不针对任何人,仅仅只是为了保护四国外交人员的安全。

任何人阻挡,就意味着战争。

双方都非常强硬,不愿意做任何对方。

于是,冲突爆发。

京城万民,再一次陷入惶恐之中。

此时,京城守卫军队其实还有不少,都是八旗京营。

但是……这群货色的战斗力,也完全不必说了。

“嗖嗖嗖嗖嗖……”

很多炮弹,直接落在了京城的城门之外。

城头之上。

“苏曳大败了!”

“苏曳输了!”

“洋人军队要杀进城了。”

接着,猛烈的炮火,又一次狠狠砸在城门周围。

顿时间,守城门的八旗京营士兵纷纷溃逃。

一个时辰后!

苏曳军队,进京!

接管几处城门。

万民欢呼!

这个时候,京城万民得到了巨大的安全感。

甚至诡异的是就连八旗京营的士兵,也莫名其妙觉得安全了许多。

…………………………

文祥和宝鋆,来见苏曳,怒斥道:“苏曳,你这是要造反吗?”

“没有旨意,直接率兵进京?”

苏曳淡淡道:“文大人,上一次英法联军要焚烧圆明园,要焚烧皇宫,所有军队全部逃亡,你们也逃亡了,那个时候我率军进京,也没有旨意!”

“难道我要眼睁睁看着京城万民,再一次被洋人劫掠吗?我要看着圆明园,甚至皇宫被洋人焚毁吗?”

“文祥大人,你看看外面,几万人,十几万人?”

文祥朝着外面看去,密密麻麻都是京城民众。

他们在欢迎苏曳新军入城。

“这就是最大的大义。”苏曳道。

文祥怒吼道:“总之,你没有旨意率军入城,就是不行!”

接着,胜保怒气冲冲了走了进来。

“苏曳,你没有旨意就率军入京,这是要谋反吗?”

这一次,苏曳也不解释了,就静静地坐在这里。

紧接着,另外有大臣冲了进来。

一个接着一个大臣,冲进来,指责苏曳是不是要谋反?

苏曳一声令下,将所有冲进来指责的大臣,全部拿下!

然后,对外放出风声。

在上一次的谈判中,有人收受的洋人的贿赂,指使签订了一些丧权辱国的条约。

不只如此,上一次英法联军劫掠京城的时候,还有人向洋人提供了地图。

而且有些官员,为了打击政敌,还专门向洋人通风报信,说哪个大臣里面有什么宝贝。

有些官员对朝廷充满怨恨,主动带路皇家园林,进行精准劫掠。

当下时刻,为了京城安危,定要杀一儆百。

然后,苏曳的军队如狼似虎冲入几个官员家中,将人逮捕,关押进入大牢。

接下来,他会写成奏章,请两宫太后和皇上处置。

顿时间!

留京官员,彻底一片安静。

只敢躲在家中咒骂,不敢再冲到苏曳面前指着他谋反之类。

紧接着!

韦俊率领江西绿营军五千人,进京支援。

又过了几日。

徐有壬率领五千人,进京支援,抵抗洋夷。

又过了几日。

张国梁、冯子材率领浙江绿营军五千人,在通州登陆。

又过了几日!

闽浙总督田雨公,率军六千,北上支援,抵抗洋夷。

京城民众振奋!

上一次如果有这么多军队进京勤王,说不定就不会有后面的那些惨事了。

至此!

南方七省联盟在京城的军队,达到两万五千人。

…………………………

承德行宫,再一次陷入了寂静。

原本僧格林沁、肃顺、荣禄几人,已经集结了两万军队南下。

但是……走到中途,直接就停下来了。

不敢再往前走了。

“阴谋,阴谋,天大的阴谋。”

“集结军队要多久,大军北上不管走海路,还是走运河,需要多久?”

“徐有壬的军队,王有龄的军队,田雨公的军队,都是会飞的吗?”

“不到一个月,他们就都纷纷挥师进京了?”

“苏曳和洋人,一定有勾结,一定有勾结。”

“否则,洋人军队怎么来的如此之巧?”

这不说话还好,这一说,就更加让人惶恐了。

如此一来,伯彦率领的两万大军还要不要南下?

一旦南下,如果真的如同荣禄说的那样,苏曳和洋人有勾结。

那……洋人军队调转枪口,直接来打朝廷的军队怎么办?

“洋人的军队在哪里?”肃顺问道。

“大概,退回到塘沽了。”

肃顺道:“天津的军队呢?大沽口的守军呢?为何就这么让人长驱直入了?”

“洋人是以使团的名义,沿着白河,进入永定河而来,大沽口守军和天津守军,无人敢阻挡。”

去年大战,清廷军队闻风丧胆。

而且一连串大事,使得大沽口和天津,乃至通州的守军力量都没有完全恢复。

没有朝廷旨意,洋人使团这么突然而来,谁敢阻挡?

…………………………

与此同时!

塘沽。

俄国公使、美国公使,法国公使正在密会。

“先生们,我们好像被利用了,我们被卷入了一场阴谋。”

“我们本来是想要借机讹诈清廷,造成既定事实,使得我们的军队能够常驻清国京城,不但保护公使馆的安全,也能维持在清国首都的军事存在。”

“但是,我们仿佛给了苏曳一个理由。”

“这一切,太凑巧了。”

美国公使道:“我们这支军队,只有三分之一是英国殖民地军队,剩下都是雇佣军,而且是卜鲁斯公使雇佣的。”

法国公使道:“卜鲁斯爵士是额尔金伯爵的弟弟,完全是和苏曳势不两立的,他不可能和苏曳勾结吧。”

“我们非常有必要和清廷高层取得联系,苏曳上位,或许有利于大英帝国,但是对我们美、俄、法三国,是非常不利的。”

三国公使秘议之后,决定派遣两人,秘密前往承德行宫。

而另外一方。

大英帝国新公使卜鲁斯爵士,缓缓道:“巴厦礼,我已经完成了我的承诺。”

巴厦礼道:“不,这还不够。爵士阁下,你别忘记了,你的兄长额尔金伯爵在印度丑闻的爆发,他卖给大英帝国博物馆的巴特农神庙雕像是假的,他讹诈了国库整整几万英镑。”

“之前你和威妥玛爵士竞争中国公使的位置,就完全落入下风,你们竞争了几个月时间,这个位置都悬而未决,最终还是阿尔伯特亲王出手,帮助你获得了这个位置。”

“但是现在,你的哥哥额尔金伯爵连番的丑闻,会给你的政治地位带来巨大的被动。”

“你需要我们,远远大过于我们需要你。”

卜鲁斯爵士道:“但是,我现在正在率领帝国的军队,配合清国的一个军阀,这难道不可笑吗?俄国公使,法国公使,美国公使很快就会看穿的,他们立刻会向我施压,立刻会向伦敦汇报,届时我会面临更大的压力。”

巴厦礼冷笑道:“我们的公使听到额尔金伯爵被杀身亡的消息,于是心生恐惧,临时雇用军队保护自己。而且试图造成既定事实,未来让帝国在清国京城驻军,哪一条不是为了帝国利益考虑。”

卜鲁斯爵士道:“但关键是,无法真的完成驻军事实,按照你们的要求,我们需要被逼退。”

巴厦礼道:“那至少我们努力了不是吗?伦敦又任何资格指责我们吗?”

然后,巴厦礼朝着旁边的一名上校道:“尤根子爵,您觉得呢?”

曾经的海盗头子尤根,被册封子爵后,又晋升成为上校,摇身一变,成为了大英帝国在远东的一个高级武官。

这次威胁京城的雇佣军,绝大部分都是他的手笔。

尤根子爵道:“我觉得您说的非常有道理。”

接着,他朝着卜鲁斯公使道:“爵士,扶持苏曳爵士上位,对我们都有巨大的利益。您的兄长额尔金伯爵,曾经是我们的政敌。但他是他,你是你,他已经死了。我们这艘大船,运载着海量的利益,您这个时候上船,完全来得及。”

卜鲁斯爵士道:“巴厦礼爵士,这一次风波,威妥玛那边肯定不会放过我的,一定会在伦敦拼命攻讦我,你确定能够帮我挡住这一次风波,能够保住我的位置,不被他夺走?”

巴厦礼道:“我确定,完全确定!”

尤根子爵道:“听说包令爵士,已经成功晋升为邮政大臣了是吗?”

卜鲁斯爵士道:“是的,虽然和他想要的位置有点差距。”

巴厦礼道:“为包令爵士干杯。”

尤根子爵道:“巴厦礼爵士,您不但晋升了爵位,而且还成为了天津领事,甚至还会兼任公使馆参赞,同样要为您道贺。”

巴厦礼道:“也要为您道贺,尤根子爵,您现在已经是远东的大人物了。”

尤根子爵道:“那我这些雇佣军的费用,是不是可以找您报销呢?”

巴厦礼道:“当然,经过一道非常复杂的程序,这笔钱会重新回到您在伦敦的账户。”

“为苏曳大人,干杯!”

“祝他早日进入清国中枢!”

接着,巴厦礼朝着卜鲁斯爵士道:“公使大人,所以接下来不管其他三国公使如何表态,您对清廷的态度,都要无比严厉好吗?您放心,在清国朝廷眼中,美俄法三国加起来的分量,都不如半个大英帝国,您的威胁,他们会感知到的。”

………………………………

接下来!

整个局面,就陷入了对峙。

洋人的三千军队,盘踞在塘沽不走。

英国公使卜鲁斯一再向清廷表示,为了四国公使的安全,一定要带领保安队进京。

为此,大英帝国不惜任何代价。

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再一次增兵。

这个威胁,当然是卜鲁斯个人的。

此时的伦敦,已经完全没有对清国动武的兴趣了。

但对于清廷来说,这个战争威胁确实实打实的。

毕竟过去短短四年时间内,英国就对大清发动了三次战争,增兵,出兵仿佛成为了家常便饭。

而南方七省联盟的两万五千大军,以保护京城的名义,彻底驻扎了下来。

京城万民满意,无数中低层官员满意,甚至八旗京营的官兵们更加满意,我们终于不用面对洋夷的威胁了。

有人帮我们守京城,再好不过了啊。

而后!

闽浙总督田雨公上奏,请两宫太后和皇上回銮。

……………………

“绝对不能让两宫太后和皇上回銮!”

“绝对不行!”

肃顺、荣禄、僧格林沁、恭亲王等人,此时仿佛已经完全抛弃前嫌。

苏曳大军,已经完全占领了京城。

这个时候还回銮个屁啊。

“荣禄,两宫太后,母后皇太后是不喜欢拿主意的,关键是圣母皇太后,你要让她抗住压力。”

“这个时候,就要靠你了。”

“如果这个时候,圣母皇太后决定站在苏曳这边,决定带着皇上回銮的话,那我们大家都完了。”

“只要两宫太后和皇上在我们这边,我们就掌握了大义。洋人的军队,要么和苏曳大大特打,要么就退兵,总不能长期盘踞在塘沽吧。”

“一旦洋人军队不在,苏曳就失去了占据京城的大义了。”

“他再占领下去,那谋逆之心,就昭然若揭。”

僧格林沁猛地一砸桌面,道:“要不然,打!”

“我们的军队数量是他两倍,他也就是四千新军厉害,剩下的队伍也都是草包,不愁打不过。”

荣禄道:“不可能打的。”

杜翰也叹息道:“对,不可能打的。”

荣禄道:“关键是洋人,恭亲王,您对这个新的英国公使卜鲁斯爵士有所了解吗?”

奕道:“完全不了解。”

对于这个新公使,因为还没有递交国书,所以他和额尔金伯爵之间的关系,朝廷也不知道。

荣禄道:“派人去上海,先弄清楚虚实再说。至少上海领事麦华佗,还有威妥玛爵士是苏曳的政敌,他不会对我们有保留的。”

“关键症结在洋人,只要洋人退兵,一切就好办,就能把苏曳军队赶出京城。”

“一定要快,否则……我怕!”

怕什么?当然是怕两宫太后意志薄弱,选择抛弃承德这群人,带着皇帝进京。

那个时候,苏曳那边就成中枢了。

恭亲王道:“好,我立刻派人去上海,联系麦华佗和威妥玛。”

这边,随着恭亲王一声令下,立刻有一支队伍冲出了承德南下。

…………………………

而此时!

一个出其不意的使者来到了承德行宫,久违的大太监,增禄。

此人曾经是皇帝的最心腹太监,苏曳的密友。

但是因为和苏曳走的太近,而且每一次有坏消息,别人不愿意禀报,唯独他想着和皇帝同悲,都是他去禀报,遭到皇帝的厌弃。

当苏曳和皇帝决裂的时候,这位大太监增禄,也被打入了冷宫。

“奴婢增禄,叩见太后娘娘,娘娘福寿金安。”

太监增禄,恭恭敬敬地叩首。

慈禧太后目光复杂地望着增禄,缓缓道:“是苏曳让你来的吗?”

太监增禄道:“是的。”

接着,增禄道:“原本也轮不到奴婢来,是奴婢请求的这个差事。”

慈禧道:“你说吧。”

太监增禄道:“太后娘娘,上一次桂儿来见您。如果当时您坦诚相告,然后直接下旨召苏曳大人进入中枢相助,那现在早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

慈禧没有回应。

太监增禄道:“太后娘娘,现在这一切还来得及。”

慈禧道:“还来得及吗?”

增禄道:“当然来得及,只要两宫太后带着皇上回京,那就没有任何风波。您依旧是至高无上的皇太后,而且苏曳大人也会奏请朝廷,请两宫太后垂帘听政。”

慈禧足足想了好一会儿道:“增禄,你也是宫里的老人了,是曾经皇上最信任的心腹,你抛开苏曳使者的立场,哀家问你一句话,你能否老实回答我。”

增禄道:“太后,您请说。”

慈禧道:“你觉得苏曳会谋反吗?”

增禄道:“当然不会,苏曳大人怎么可能会谋反?太后娘娘多虑了。”

接着,他惆怅道:“但是,苏曳大人倒是让我转告一句话。”

慈禧道:“你说。”

增禄道:“朝廷当时可是昭告天下,说九月初九要回京,九月十五新皇要进行祭天大典的。京城万民期盼,天下期盼,如果这个时候皇上不到,岂不是触怒了祖宗,触怒了上天?”

“答应了祭天,却不祭天,如何得了啊!”

“太后娘娘,时间越来越紧迫了,如果要赶上祭天大典的话,就要准备动身南下了。”

慈禧道:“增禄,这……其实算是苏曳对我们的最后通牒是吗?让我们必须在九月初九之前回京对吗?”

增禄沉默了好一会儿,因为他身为皇室家奴,真是半点强硬的话都不想说,也不敢说的。

但是,这个时候传达的意志要非常坚决。

于是,他点了点头道:“苏曳大人没有这么说,但我想应该是的。”

“这,应该是最后通牒!”

慈禧太后冷艳的面孔,猛然一变。

这个词语,显得太刺耳了。

最后通牒?!

苏曳竟然这般强硬吗?

…………………………

注:终于在十点半写完了,恩公们,保底月票给我好吗?明天争取更早一些。

看着月票名次下滑,有点心焦呢,拜托大家了!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