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篡清:我初恋是慈禧

作者:沉默的糕点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04章:苏曳炮轰朝廷!凶猛一击!(春节好)

书名:篡清:我初恋是慈禧 作者:沉默的糕点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9

“叫太医,叫太医!”

整个三希堂内,响彻着王承贵的尖叫声。

但如果是一个成熟皇帝下的总管太监,应该静悄悄地找太医,而不是弄得满城风雨。

但是这个皇帝,就是喜欢这种浮于表面的情绪关爱,仿佛不这样不足以表达对皇帝的关心。

所以导致太监和大臣们都表现得过火。

一个多时辰后,在太医的施针之后,皇帝幽幽地醒了过来。

而此时,肃顺等重臣已经簇拥在皇帝的身边了。

“诸位大人,皇上没事,就是一下子气急攻心而已。”太医道。

皇帝挥了挥手,几個太医退了下去。

太监王承贵端来了参汤,皇帝喝了一口,脸色稍稍红润了些许。

所有人都知道,这大概是这些年来最大的执政危机了。

哪怕发逆攻陷了南京,哪怕洋夷要攻打天津,都不及这一次。

因为那都颠覆不了皇权,而这一次,是真的对朝廷的权力产生了巨大的颠覆。

南方七省,另立秩序了。

还有比这更加恐怖的事情吗?

苏曳是怎么做到的啊?王有龄,田雨公,曾国藩,徐有壬等人为何要上他的贼船啊。

这是疯了吗?

这件事情往严重的说,就是分裂朝廷,你们怎么敢啊?

皇帝沉默了好一会儿,缓缓道:“朝廷能否出兵江西,直接拿下苏曳,摧毁他的那些工厂?”

在场所有重臣沉默。

出兵?

怎么出兵?

现在苏曳周围,都是盟友了,你让谁出兵?

南方最能打的几个人,徐有壬,王有龄,曾国藩,现在都是南方七省盟约之一。

你让荣禄出兵吗?你让桂良出兵吗?

就算你集结了六七万大军去攻打江西,那朝廷这边就要宣布苏曳为叛逆。

这太突然了。

朝廷和苏曳虽然闹翻了,但是却还没有失去体面。

苏曳表面上还敬着朝廷,也没有公开抗旨过。而朝廷这边,也口口声声苏曳劳苦功高。

你忽然直接把苏曳定为叛逆,天下民众受不了这个冲击的。

苏曳是功臣,是英雄。

就算要否定他,是需要漫长的政治铺垫的。

匡源道:“就算发兵攻打江西,一定要先把苏曳定为叛逆,但这需要强大的政治名义,否则会非常被动。”

匡源说得算是非常保守客气的了。

如果这个时候,朝廷直接昭告停下,说苏曳是叛逆。

下旨当然容易。

但是万一南方七省那边直接说,苏曳大人不是叛逆,是忠臣,是大清的功臣。

那怎么办?

这是很有可能的,因为人家七省结盟了。

届时,你朝廷再一次昭告天下,南方七省巡抚都是叛逆吗?

那啥也不用做了,就等着南北分裂吧。

这个时候,你敢宣布苏曳为叛逆,南方七省那边可能就会喊出朝中有奸臣,蒙蔽圣上,我们南方七省,诛奸臣清君侧。

“这个时候,不能激化矛盾。”郑亲王端华道:“要留有政治余地,否则只怕真的会把七省彻底推到苏曳那边,要给他们含糊的空间,然后分而治之。”

皇帝道:“那就撤掉一两个巡抚,杀鸡儆猴!”

肃顺道:“撤掉谁呢?”

皇帝咬牙切齿道:“田雨公,王有龄,徐有壬,随便。”

对这三个人,皇帝痛恨至极。

王有龄,伱不是苏曳政敌吗?怎么跑着苏曳那边去了?

田雨公,你是朕的孤臣,也跟着苏曳搅合到一起了。

奸臣,奸臣!逆臣!

载垣道:“田雨公,刚刚厦门教案中立下大功,传颂天下,这个时候罢免他的职位,很难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皇帝道:“那就把徐有壬调到京城升官。”

杜翰道:“那样的话,发逆再攻苏州呢?”

所有人陷入了沉默。

这种事情能发生吗?

当然能,而且很有可能。届时不是苏州是否危急的事情了,而是徐有壬有一百个理由不进京。

而且还有一个更吓人的可能性,再一次出现劫杀钦差。

朝廷这边罢免徐有壬,或者王有龄,总要派遣新的巡抚吧。

那如果这个新的巡抚,半路上遭到发逆的劫杀呢?

此一时,彼一时了。

在南方七省盟约之前,朝廷罢免沈葆桢,派新的巡抚去江西,苏曳是绝对不能劫杀钦差的,否则那就是公开叛逆。

因为天下人看得清清楚楚,就是你苏曳杀的。

只要苏曳公开叛逆,那政治名誉就破产了。

天下群而攻之。

但如果是浙江巡抚,或者江苏巡抚,新的巡抚被劫杀了。

那罪名就落在王有龄,或者徐有壬头上了。

甚至更恐怖的话,南方七省巡抚互保。

朝廷不管派谁来,苏曳都负责弄死。

并且,所有的后果,七省共同承担。所有叛逆之名,七省共同承担。

朝廷能够担当苏曳叛逆的结果,能够承担七省叛逆吗?

那样的结局,依旧是南北分裂。

杜翰道:“就怕他们之间有密约,七省巡抚也互保,谁敢来抢位,就杀谁。”

其实,没有这个密约。

但是在朝廷眼中,完全可能会有。

匡源道:“而且接下来一个多月,南方七省共同军事演练,船只三百艘,军队三万人,这是最危险的时刻。”

杜翰道:“我们需要把敌人想到最坏,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派兵南下,如果有军事行动,那苏曳直接激化矛盾,演变南北内战,直接把南方七省拉上战车,逼迫他们彻底反抗朝廷。”

皇帝嘶声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就眼睁睁看着苏曳这个叛逆得逞吗?”

杜翰道:“接下来,耆龄率兵前往江西一事,把沈葆桢调离江西一事,都要延后了。”

这个时候,耆龄真的率领两万大军南下,迎面撞上南方七省军事演练,怎么办?

一旦直接爆发军事冲突。

那可能直接把南方七省彻底推到苏曳的怀中。

肃顺道:“皇帝,现在最最重要的情形,就是确定这七省盟约的牢靠程度。”

杜翰道:“对!我们原本只对付苏曳一个人,朝廷大义,他扛不住,而且他也不能公开叛逆。而现在他把七省当成了护城河,当成了他的城墙。我们必须把他这个城墙拆掉,然后再对付他。”

皇帝道:“你有何计策?”

杜翰道:“试探,并且一桃杀三士!”

皇帝道:“说说看。”

杜翰道:“皇上先下旨,免去桂良大人两江总督之职,让这个职位空出来。然后用这个职位,去试探、分化南方三省!”

匡源道:“对,曾国藩对这个两江总督志在必得。朝廷可以遣使南下,先对曾国藩、徐有壬、王有龄进行试探,只要对朝廷忠心,就可以担任这个职位。”

杜翰道:“甚至不需要他们宣布退出七省盟约,只要奏请朝廷派遣一个钦差大臣,去主导南方经济合作体就可以。”

肃顺道:“索性成立南方通商衙门,专门派遣一个钦差大臣。变被动为主动,我们去主导这个南方经济合作体,夺取权力。”

杜翰道:“如此一来,他们答应效忠朝廷的大臣也不算背信弃义,没有背弃七省盟约,他们也没有心理负担。”

不得不说,皇帝身边的顶级政客在这方面,还是非常老练的。

短短时间,立刻拿出了最稳妥的处置方案。

“行,就这么办。”皇帝道。

肃顺道:“还有一件事情,明日就要大朝会了,对南方七省盟约,如何表态?”

是啊。

是否定?还是肯定?又或者是低调处理?

都很难。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暗中拆解七省盟约,朝廷派遣钦差大臣,直接主导南方经济合作体,夺走大权,从内部瓦解。

但那样的话,就不能先否定南方经济合作体。

杜翰道:“而且,他们的政治大义太高了,朝廷若是否定的话,只怕会被群而攻之。”

南方七省盟约的成立理由,保护长江航道,保护南方七省民众不被洋人传教迫害,让厦门教案不再重演。

这潜台词是什么?

朝廷签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害得无数商人的利益受损,害得无数百姓受到迫害。

而天津条约里面涉及的内容,大多关乎南方七省。

你朝廷保护不了南方的百姓,我们缔结盟约自保还不行吗?

那肯定这七省盟约也是不行。万一未来要否定的话?怎么办?

几个重臣叹息,苏曳这一招太狠了,太毒了。

直接打在了朝廷的七寸上了。

天津条约总是你朝廷派人签的吧。

厦门惨案的源头,就是朝廷签定的《南京条约》吧。

朝廷无能,逼迫我们只能自保。

而且,可以想象的是几乎所有南方商人,都会站在苏曳这边。

因为,他们是最大的受益者。

一旦天津条约正式生效,那无数的洋人商品潮水一般涌入进来,而且还不需要纳税,谁打得过?

届时,会有多少商人破产?

而且南方经济共同体规定了,七省之间的定死了一个税率,更加适合商品流通。

当然,有受益者,自然也就有受害者。

那就是中低层官僚,靠着乱收厘金发财的官僚。

但是,他们的反抗是有延后性的。

肃顺道:“冷处理,不赞同,不否定,不讨论。”

杜翰道:“暗中下令任何官员,不得谈论任何关于南方七省盟约一事,也不得谈论南方经济合作体一事。”

………………………………

接下来,朝廷就下了禁口令。

但,越是不让讨论,就越是讨论得厉害。

朝野之间,都议论纷纷。

而且绝大多数人意见,都是夸赞。

“我瞧就好得很,听说厦门教案惨得很,那群洋人传教士拐走了几千名孩童,带到洋人教堂里面做妖法,要炼丹什么的,一天要死几十上百个。”

“可不是吗?厦门那边,家家户户都丢孩子。”

“还不止这些,这些洋人传教士还练采阴补阳,不知道弄死了多少女人。”

“有人去洋人教堂旁边挖地,一锄头下去你猜怎么着?全部都是骨头啊,埋了几千具尸体都不止。”

“还不止这样,隔着洋人教堂几十里地的人要挖井,一开始冒出来的还是水,到后面冒出来的,就全部都是血了。”

这真不是苏曳派人传播的。

但民间就是这样,越传越离谱,越传越惊悚。

“总之,谁要是敢让传教士进京城,我直接拿起刀子,第一个冲进洋人教堂拼命。”

“算我一个,算我一个,我可不想娃和媳妇被洋人抓到教堂里面祸害了。”

“朝廷里面有奸臣啊,签订了天津条约,让越来越多的洋人到我大清地面上开教堂,这还了得。”

“苏曳大帅好样的!”

这些舆论当然都不敢汇报给皇帝,但是肃顺和杜翰等人却知道得清清楚楚,心中顿时觉得更加不妙。

苏曳这个政治大义找得太好了,而且时间也太巧了。

刚好是厦门教案之后,天津条约之后。

大沽口之败,实在是对朝廷的威严损害太大了。

………………………………

接下来,朝廷很快有了动作。

内阁大学士桂良,担任礼部尚书,专注负责外交事务。不宜再兼两江总督一职,所以暂先免去。

然后,朝廷派遣密使南下,先到了武昌,拜会了曾国藩。

皇帝和朝廷都觉得,这个七省盟约,最大的突破口就是在曾国藩。

他代表了三个省。

只要曾国藩转变了立场,那七省盟约就不攻自破。

而且苏曳的九江,完全在湘军的包围之中,只要曾国藩配合,朝廷灭掉苏曳就轻而易举。

这一次朝廷密使的级别就很高了,皇叔惠亲王绵愉。

绵愉先是大大夸奖了曾国藩,说他是朝廷在南方的擎天玉柱。

接下来,说皇帝对曾国藩何等器重。

述说在收复庐州之战中,曾国藩军队何等勇猛等等。

中途,半个字都没有提到苏曳。

接着,绵愉道:“涤生啊,桂良做了礼部尚书,所以主动请辞了两江总督兼五口通商大臣,但这个位置至关重要,不可一日却之,你有什么看法?”

曾国藩道:“此事朝廷自有打算,下官不敢枉论。”

绵愉道:“朝廷的意思,想要让你来做这个两江总督。”

曾国藩内心冷笑,早干嘛去了?

当时何桂清死了之后,这个位置就应该给我。

如果当时给我,我身负皇恩,怎么可能跟着苏曳加入这七省盟约。

结果现在倒好,你们朝廷被苏曳打痛了,现在肯把两江总督给我?

晚了!

而且你们朝廷把我曾国藩当成了什么?青楼里面的娼妓吗?

给我一个两江总督,我立刻就出卖苏曳?

真是可笑之至。

顿时间,曾国藩连连推辞道:“不可,不可,万万不可。我才疏学浅,万万不可担此大任。”

绵愉道:“涤生万万不可妄自菲薄,论资历,论德行,论才华,你都当仁不让!”

按照朝廷的意思,是先提条件,再给两江总督。

但绵愉觉得这完全不可行,你把别人的尊严当成了什么?

所以,先直接封官许愿,再谈条件。

结果,人家直接就拒绝了。

曾国藩斩钉截铁道:“惠亲王,此事万万不行,下官实在不敢受命。”

绵愉心中不快,道:“那曾涤生你推荐一个人。”

曾国藩道:“此乃朝廷大事,请朝堂诸公斟酌。”

绵愉道:“徐有壬和王有龄二人,你推荐一个。”

曾国藩一愕,这般图穷匕见吗?

但是,他心绪也是复杂。

他对两江总督的迫切之心,确实难以言表。但是这个时候,他知道自己万万不能接,否则名声会彻底坏掉。

所以对他来说,最好的结果就是先让桂良兼着,日后等到时机合适了,再给他曾国藩。

但是现在绵愉说要给徐有壬和王有龄,他心中又是不舒服的。

他曾国藩近十年前,就是侍郎了。

而徐有壬不久之前,还只是布政使而已,此时一下子就升到两江总督。

当然了,徐有壬资历也是足够老的,而且也是进士出身,年纪也足够大了,做这个两江总督勉强可以。

但是王有龄连秀才都不是,捐官出身,甚至在几年前才真正进入官场。

如果让他做了两江总督?那真是让人不忿的。

当然,曾国藩这些心思仅仅只是一闪而过。

绵愉继续道:“这两人,如果硬要让你推举一个,你推荐谁呢?”

曾国藩道:“惠亲王就不要为难我了,这二位才华德行都远超于我,不管是谁,下官都心悦诚服。”

不管曾国藩如何想,但是都没有让朝廷得到想要的东西。

朝廷试图在他这里撬开一道缝隙,完全无功而返。

………………………………

接下来,绵愉去见了徐有壬。

整个过程中,徐有壬完全面无表情,而且一直在抽烟。

这个态度,可是比曾国藩恶劣得多。

就在烟雾缭绕中,绵愉说完了,他一个人整整说了一刻钟。

从头到尾,徐有壬都没有回答一个字。

“让我在曾国藩和王有龄之间推荐一个担任两江总督?”徐有壬问道。

绵愉道:“是的。”

徐有壬道:“我可以推荐其他人吗?”

绵愉道:“毛遂自荐,也是可以的。”

徐有壬道:“我推荐苏曳大人,担任这个两江总督。”

这话一出,绵愉脸色立刻变了。

这徐有壬,当真是要和朝廷对抗到底吗?你难道不知道我来的目的吗?

绵愉冷道:“钧卿,何以至此?你这般对得起朝廷?对得起皇上吗?”

徐有壬缓缓道:“惠亲王,你知道当时苏州之战情形吗?”

绵愉道:“苏曳关键时刻出兵,挽救了你全家的性命。但这也能让你公私不分吗?你读的圣贤书呢?”

徐有壬道:“不,不是这个。当日发逆攻城之时,我没有想过赢,也没有想过能守住。在城墙被炸开那一霎那,苏曳出兵,我也觉得他这是在找死。我儿子徐震翼是读书人,根本不会作战,我也把他逼上战场,最终死于发逆之手。临战之前,我给妻妾都发放了砒霜和匕首,城破的时候自杀。”

“当然,最终苏州城没有破,我们全家人都苟活了下来。倒不是要记住谁的恩情,而是因为我随时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多活一天,都仿佛是赚来的。”

徐有壬说这话的时候,非常平淡。

但是却说明了一切,我徐有壬连死都不怕,还怕什么?

另外,我全家都准备和苏州城共存亡了,你有什么资格说我对不起朝廷?对不起皇上?

绵愉道:“你就不担心身后之名吗?”

徐有壬道:“想过了,就算我们倾覆完蛋了,十年内之名,或许是臭的。三十年,五十年之后,我们应该还是会有好名声的。”

接下来,完全不必谈了。

这话就完全证明,他会一条路走到黑。甚至连失败倾覆的后果,都已经想好了。

一个不怕死,不怕身后名被玷污的人,你拿什么跟他谈?

顿时,绵愉愤愤离去。

……………………

杭州。

惠亲王绵愉和浙江巡抚王有龄见面。

“你糊涂啊,糊涂啊!”此时,绵愉也不藏着掖着了,道:“朝廷对你恩重如山,你却做出此等之事,对得起何桂清大人,对得起朝廷,对得起皇上吗?”

某种程度上,朝廷确实对王有龄恩重如山。

你连秀才都没有考上,但是朝廷却提拔你做了浙江巡抚。

“有龄惭愧!”王有龄躬身道。

绵愉道:“不过你放心,皇上还是器重你的。你虽然是捐官出身,但是才干德行却超过那些饱读诗书之人,现在两江总督空缺了出来,朝廷想要让你担这个重任,如何?”

王有龄道:“万万不可,万万不可!”

绵愉道:“此时这等重担,你不可推拒。这是朝廷的信任,更是为臣的责任。”

王有龄朝着北边跪下道:“臣王有龄,万万不敢担任此职!”

绵愉越发勉励,王有龄越发磕头,甚至是诚惶诚恐。

至此,惠亲王绵愉和三人谈判完毕,返回京城之中。

…………………………

京城,三希堂!

“皇上,奴才这次去南方和三人谈判,不能算毫无收获。”绵愉道:“首先,曾国藩并非是完全跟苏曳一条心,他内心对这个两江总督是渴望的,但这个时候绝对不会接下这个官职。”

“徐有壬已经一门心思,跟着苏曳走到黑,哪怕粉身碎骨也不在乎。”

“王有龄对苏曳的追随之心,也是很坚定的,但是他此时也心生惶恐,害怕自己成为众矢之的,因为他是捐官出身,本就自卑。”

皇帝道:“所以呢?”

惠亲王绵愉道:“所以,臣有一计。”

皇帝道:“怎么说?”

绵愉道:“册封王有龄为两江总督。”

这话一出,几位重臣吓了一跳。

疯了吗?

王有龄捐官出身且就不说了,关键几年前他才正式步入官场。

甚至三年前,他只是知府而已。

匡源道:“让王有龄担任这个两江总督,最不忿最愤怒的就是曾国藩了,这会离间他们之间的关系。”

杜翰道:“但是,这也会彻底激怒曾国藩。七省盟约之中,分量最重的就是曾国藩。尽管册封王有龄为两江总督有离间效果,但是也会让曾国藩和朝廷彻底离心离德。”

肃顺想了一会儿,道:“此事,并无不可。”

皇帝顿时朝他望去。

肃顺道:“先在朝廷放风,说要在曾国藩,徐有壬,王有龄三人中挑选一人担任两江总督。”

“然而,惠亲王在朝堂上当众说,曾国藩和徐有壬都推举王有龄。然而隐藏意思透露出,王有龄并没有推举任何人。”

“然后,皇上说既然曾国藩和徐有壬都推举王有龄,而王有龄也没有多少推辞,那就让他做这个两江总督吧。”

“如此一来,在天下人眼中,王有龄就成为了小人。别人推荐他,他却不推荐别人,反而以最低的资历,不知廉耻,谋求高位。”

“而后,朝廷正式宣布让王有龄做这个两江总督,另外派人去调查王有龄,去两江官场询问百官的意见,届时王有龄肯定会拼命推辞。”

“于是,惠亲王说当时在杭州的时候王有龄明明没有推辞,明明愿意担任这个两江总督,这个时候却又出来推辞,这是何意?把朝廷重任当成儿戏吗?呵斥王有龄。”

“所以,我们一边诋毁其名,一边册封他为两江总督,将他逼入绝境”

杜翰道:“妙哉,这个时候,王有龄为了自证清白,只能请辞浙江巡抚之职。于是,苏曳追随者,去其一也!”

匡源道:“对,关键是逼王有龄主动请辞,而不是朝廷罢免。”

杜翰道:“七省巡抚中,王有龄根基最浅,完全可以作为最薄弱的地方进行攻击。七根柱子,先拆掉一根。”

肃顺道:“准确说,苏曳只有四根柱子。田雨公,王有龄,徐有壬,沈葆桢。曾国藩一党和苏曳不是完全一条心。”

皇帝道:“行,那就这么办。”

此时,朝廷诸公依旧表现出来强大的政斗之术。

惠亲王南下摸底了一番后,立刻找到了七省联盟最薄弱之处,并且给予致命一击。

而且,这个致命一击是无解的。

真到了那一步,王有龄唯有请辞浙江巡抚,才能保住清白和名声。

…………………………

九江!

七省巡抚正在秘议,当然只来了五个人。

湘军的三个巡抚,派遣胡林翼作为代表。

苏曳道:“接下来,朝廷就会对我们七省盟约最薄弱的地方,发起猛攻!”

“如果,朝廷册封王有龄大人作为两江总督,那会是什么结果?”

徐有壬道:“那我倒是宁愿将错就错,让王有龄大人拿下这个关键一职。”

但是,湘军会很不痛快。

而且,浙江巡抚这个关键位置会丢掉。

对于苏曳而言,现在浙江巡抚比两江总督还要重要。

苏曳道:“如果朝廷说,曾国藩大人和徐有壬大人都推举王有龄做两江总督,而王有龄大人却没有推拒,那又该怎么办?”

王有龄脸色一变。

他是捐官出身,如果朝廷真的这样说,那他王有龄就身败名裂了。

你有什么资格做这个两江总督?而且曾国藩和徐有壬推举你,你却不推举他们?

到那个时候,为了自证清白,只有请辞浙江巡抚。

可以说,完全是无解的。

田雨公道:“王有龄大人是我们当中最薄弱的一根柱子,我们必须要保护王大人。”

呃?!

田大人,你说话太直了。

但这个时候,王有龄不会太在意的,因为对方拳拳之心。

现在这个七省盟约,就如同一个桶。

曾国藩的湘军系,势力最大,不太坚定。

但是短时间内,他决定不能离开,否则就是叛徒。

王有龄最脆弱,偏偏他的浙江省最重要,一旦他这块木板碎裂,那桶里面的水就全部流出来了。

田雨公道:“不能被动防守,朝廷一旦对王有龄大人出手,那就挡不住,所以要主动出击!”

胡林翼面孔微微一抽搐,他现在就害怕听到这个主动出击。

一旦主动出击,就代表着更加和朝廷决裂,在苏曳的战车上越走越远。

到时候,想要回头都来不及了。

苏曳道:“对,要主动出击。”

“届时,请田雨公大人领衔上奏章!”

“说桂良和洋人谈判,丧权辱国。说桂良在厦门教案上,勾结洋人,残害国民,草菅人命,指鹿为马,请皇上杀桂良!尤其点出,桂良赔款二十万两银子给几个洋人凶手。这些传教士残害我国民几十人,朝廷竟然要赔钱给他们。”

“弹劾黑龙江将军奕山和沙俄签订瑷珲条约,割让领土几千里,相当于三个直隶行省,请杀奕山!”

“弹劾的同时,把这两件事情,传遍天下!”

“明着弹劾桂良和奕山,实则隐射皇帝,逼迫皇帝。”

“田雨公大人先上,接着王有龄大人,徐有壬大人,沈葆桢大人!”

苏曳的话没有说完,那就是让七省巡抚一起上。

某种意义上。

这是七省联盟之后的第一战!

这同样是致命一击。

而且,占领了绝对的大义。

而且,这一剑直接刺向皇帝,他不得不接。

因为,这些丧权辱国之事都是皇帝暗中授意的,至少是你允许的。

胡林翼浑身哆嗦。

他无法想象,一旦七省巡抚一起上这个奏章,朝廷会何等之被动。

届时,朝廷哪里有余力对付王有龄?

而且,王有龄也上了奏章,请杀桂良和奕山。你朝廷还会封他做两江总督?

这不是扯淡吗?

你这离间计,捧杀之计,就彻底瓦解了。

但是,最关键的一环。

七省巡抚要一起上奏章,一起发动这致命一击。

如果曾国藩等三个湘军巡抚不参与,那这一场政治秀也就失败了一半。

不是七省联盟吗?

怎么只有四个省上啊?

你们一点都不团结啊。

田雨公道:“我同意,我愿意领衔上奏章弹劾。”

徐有壬道:“我也愿意。“

王有龄道:“我也愿意。”

沈葆桢道:“我也愿意。”

然后,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了胡林翼。

胡林翼颤抖道:“我,我需要去汇报给曾大帅。这件事情太大,我无法做主。”

……………………

然后,胡林翼连夜乘船离开九江,前往武昌,汇报给了曾国藩。

曾国藩大怒。

苏曳,这是什么意思?

原本进入这个七省盟约,就已经非常勉强了,现在又要进一步炮轰朝廷?

这是要进一步决裂,如此一来,让他湘军和朝廷之间,再也缓和的可能性吗?

只能跟着他苏曳一条路走到黑吗?

不同意,他怎么都不会同意的!

这边,因为曾国藩不同意。

所以,苏曳对朝廷的攻击,只能暂缓。

七省联盟的第一枪,面临着可能哑火的境地。

…………………………

而这边七省联盟的第一击被暂缓了,朝廷那边的攻击可不会结束。

朝堂之上。

皇帝再一次问起两江总督空缺已久,不能久悬。

谁人能担此大任?

惠亲王出列说:“曾国藩和徐有壬,皆推举王有龄。”

皇帝道:“王有龄?”

说这话的时候,他微微皱眉。

朝堂众人,也纷纷议论。

王有龄?此人捐官出身,而且资历浅薄,如何能够担此大任?

接着,皇帝道:“王有龄自己怎么说?”

惠亲王道:“他只是说自己德行浅,资历浅,其他倒也没有说什么。”

众人惊愕,你王有龄这般不要脸吗?

你难道不会推荐曾国藩和徐有壬吗?

皇帝道:“要不然,就让王有龄试试看?”

惠亲王道:“奴才在和王有龄说起这事的时候,他倒是谈起在上海和洋人多次打交道一事,看上去颇有心得,仿佛对担任这个两江总督,也算胸有成竹!”

朝堂这边,对七省联盟的攻击,不可谓不急切犀利。

甚至两步并作一步走了。

按照这样的步骤下去,最多不超过一个半月,王有龄唯有自动请辞一条路。

否则,就是身败名裂。

届时,七省盟约最薄弱的一根柱子直接被拆解。

…………………………

苏曳再一次来见曾国藩。

七省盟约之后的第一炮,必须打响。

“苏曳大人,如此一而再再而三,不好吧?”曾国藩道:“未来朝廷再发动攻击,那又如何?”

“到那个时候,你又裹挟我们几人,再一次向朝廷发出更致命的攻击吗?”

“这一次,我们掌握大义,向朝廷发起攻击,能够让朝廷震动,瞬间陷入被动。”

“那下一次呢?这一次把牌用掉了,那下一次是不是公开谋逆?真到了那一步,我们就身败名裂了。”

曾国藩显得非常愤怒。

苏曳缓缓道:“曾大人,你现在退出,皇上就能饶你吗?朝廷就能饶你吗?”

“当然,我们这次四省上奏请杀桂良和奕山,你湘军三省不参加,立刻让朝廷看出我们不团结,会立刻对你们示恩退让,但是等到朝廷灭掉我们之后,是不是就轮到你们了?”

曾国藩道:“我们军队在手,发逆又未剿灭,朝廷无法对我们奈何。”

苏曳冷笑道:“朝廷不会明着对你怎么样?但是朝廷借洋人对付你呢?朝廷像对王有龄这样的手段对付你呢?你挡得住吗?”

“扪心自问,当时朝廷要消灭我长江舰队,同等手段用在你曾国藩身上,你挡得住吗?”

曾国藩沉默,湘军挡不住。

历史上,朝廷也就是用软刀子杀人,最终彻底瓦解了湘军。

苏曳道:“曾大人,忘记我说的话了吗?皇上不久就要死了!”

“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是什么?”

“皇上不死,你我就没有出路。”

“除非公开谋反,否则他永远掌握至高无上的权力。”

“你和皇帝之间,有妥协的余地吗?”

曾国藩又陷入了沉默。

经过这段时间打交道,苏曳算是对曾国藩看得清清楚楚了。

“你我唯一的出路,就是皇帝之死!”

“但是皇帝今年才二十几岁,正常情况下,他怎么会死?”

苏曳道:“我们这一次炮轰朝廷,明面上是请杀桂良和奕山,但是暗地里是指皇上丧权辱国,以他的性格会怎么做?朝廷为了和我们争大义,会怎么做?”

“需要我说得这么明白吗?曾国藩大人。”

“墙不去推,是不会倒的!”

“人不去逼,是不会死的!”

顿时间,曾国藩猛地一震,望向了苏曳。

他瞬间明白了。

苏曳这一步,根本不是被动反击,而原本就是在计划之中。

就是赶绝皇帝的关键一步。

华山那一条绝路,危险至极,若不驱赶,如何会去走?

苏曳道:“真到了那一步,真到了天崩地裂的那一天,获得利益最大的人是谁?未必是我,而是你曾国藩!”

“你湘军拥有近四省之地,真到了那一天,你就彻底脱困了。”

“你们就算要脱身,也不是在这个时候,可以是未来的任何一个时间,但若是在这个时候脱身,那就愚蠢至极。”

曾国藩陷入了沉默。

苏曳一点破,他立刻就明白了,开始在脑子里面推演这一步攻击之后,朝廷的反应,皇帝的反应。

然后他发现,真就是如此!

走出这一步,皇帝和朝廷基本上真的会被逼上绝路。

而不走这一步,朝廷就会对七省联盟各个击破。

而一旦朝廷和皇帝走上那条绝路,那……最大的受益者,真就是他湘军。

苏曳道:“再说这一击,我们掌握大义,对你曾国藩的名声有任何损毁吗?”

“他们不走上绝路,我们就都无出路。”

“这么清晰的事情,你曾国藩看不清楚,还在这里瞻前顾后?”

足足好一会儿,曾国藩道:“行!”

“我们做!”

至此,七省联盟统一战线!

………………………………

此时,朝堂那边的攻击,酝酿到了一半!

就要派遣钦使南下,册封王有龄为两江总督。但是偏偏又派遣许多官员南下,询问各个知府,是否同意王有龄做这个两江总督。

一边诋毁,一边册封。

这不是软刀子杀人,而是用锯子杀人。

就是要在最大程度,赶绝王有龄,拆毁七省盟约。

然而……

就在这个时候,七省联盟发出猛烈一击!

炮轰朝廷!

宣扬天下。

黑龙江将军奕山,丧权辱国,割让几千里国土给沙俄,相当于三个直隶行省。

内阁大学士桂良在厦门教案中,指鹿为马,迫害百姓。杀人者明明是洋人传教士,而且互相残杀,但桂良却亲严刑逼供将无辜百姓污蔑成凶犯,而且还向洋人凶手赔款二十万两银子,辱没祖宗。

桂良和洋人签的天津条约,丧权辱国。

南方七省请奏朝廷,杀桂良,杀奕山!

没有一个字提皇帝,但字字不离皇帝。

七省巡抚发力,舆论风暴,快速席卷天下。

几乎瞬间,将朝廷酝酿到一半的攻击,彻底击碎!

紧接着,七省巡抚署名的奏章,进入朝堂。

如同血淋淋的战书!

……………………

注:一万多字大章,从中午开始写,总算写完了!明天依旧超万字,争取比今天早更新。

大家春节好!小声求一下月票,给大家鞠躬,拜年了!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