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篡清:我初恋是慈禧

作者:沉默的糕点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63章:血染京城!屠杀再起!

书名:篡清:我初恋是慈禧 作者:沉默的糕点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9

第264章 血染京城!屠杀再起!

皇宫之内,慈安太后又陷入了不安之中。

一边不安,一边责怪,一边思念。

她还没有单独面对过这样的情形,上一次几万八旗兵来围堵皇宫,起码还有叶赫那拉氏在前面顶着。

而且苏曳进行大屠杀的时候,她也只是被动接受而已。

但这一次不一样啊,所有的压力全部在她一个人身上。

偏偏这个时候,苏曳还不在。

这个混蛋,偏偏在她真正有了恋爱感觉之后,就直接跑了。

让她的内心悬在了空中。

所以这段时间,她经常长时间地陷入了想入非非之中。

相较于叶赫那拉氏,她还真是典型的恋爱脑。

“太后娘娘,本朝以孝治国,哪怕是圣祖爷,世宗皇帝也对长者多有优待,如今有超过千人老者绝食,亘古未有,稍有不慎的话,酿成大祸,成为千古丑闻啊。”

“本朝圣祖爷,世宗皇帝,高宗皇帝都曾经举办过千叟宴,被传位千古美谈。而如今苏曳要彻底改革旗务,断了几百万旗人的生计,就是要逼死这上千名老叟。”

“这些老叟,年迈体弱,一旦真的绝食饿死,那真是骇人听闻,届时太后娘娘只怕留下千古骂名啊。“

小太后听到这话之后,顿时有些被吓住了。

一开始,她脑子里面还在胡思乱想来着,很难集中精力。

但听到这个话,顿时陷入了慌乱之中。

慈安太后道:“那,那你们觉得应该怎么办?”

惠亲王绵愉道:“只要太后娘娘下旨,对旗务改革进行暂缓,便可以安抚人心。”

听到这里,慈安太后立刻闭口不言。

接着,恭亲王奕道:“启禀太后娘娘,还有一件事情,需要娘娘决断。”

慈安太后道:“什么?”

宝鋆道:“苏相在上海的招商局大会,没有募集到计划中的资金。但是全面洋务运动又是定下来的国策,所以南方几个督抚联合上奏,希望主动为朝廷分忧,在十月十五日举办新的招商大会,继续贯彻朝廷的决策。”

哪怕慈安太后对政治不太敏感,此时也感觉到了强烈的不对劲。

这是什么意思?

苏曳那边招商局大会失败了,所以就把洋务运动的权力交给曾国藩?

这怎么可以?

他回来之后,会非常生气的。

宝鋆道:“美国公使,法国公使,以及洋人多个国家的公使,都已经准备参加十月十五日的招商大会,曾国藩上奏朝廷,希望能够派遣有关中枢大臣前往坐镇。”

慈安太后此时听明白了。

“就是说,他们这个招商大会,已经决定要开了,奏请的只是请朝廷派遣中枢大臣前去坐镇是吗?”

军机大臣宝鋆道:“是这个意思。”

慈安太后道:“本宫忽感身体不适,就先散了吧。”

然后,她直接就离开,返回了钟粹宫。

在场几个大臣面面相觑。

太后娘娘,你怎么总用这一招啊?

眼下这个问题,完全是无法逃避的啊。

外面那一千多个旗人老者能扛得住多久?

他们年老体弱,顶多再支撑个几天,就会不断倒下了。

难道真的眼睁睁看着他们饿死吗?

而且,曾国藩那边的招商大会,不管朝廷是否答应,都会召开。

如果朝廷不派中枢大臣前去坐镇,到时候场面岂不是更加难看?

……………………………………

此时,在满朝文武看来。

苏曳遇到了巨大困局,南边招商局大会失败,曾国藩那边要另起炉灶搞洋务。

京城这边,八旗王公祭出了大杀招。

而且是酝酿已久的大杀招。

在以孝治国的大背景之下,上千个老叟绝食,你能怎么办?

而且眼前这一幕,还有些类似啊。

当时苏曳创建了南方七省联盟,而且不顾朝廷的反对大搞洋务,并且在九江举办招商大会。

而朝廷这边,用尽了一切办法,也没能阻止招商大会的成功举行。

现在,仿佛一切反了过来。

苏曳变成了中枢,却被人用同样的招术对付。

还真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现在伱总该知道,中枢难做了吧。

你终于知道,当时的先帝被你逼得有多惨了吧。

……………………………

整个京城的气氛,越来越肃杀。

上千名老叟的绝食,已经进入了第三天。

这个压力慈安太后,真的有些扛不住了。

这几天几夜,她再一次夜不能寐,吃不下,睡不着,精神恍惚。

之前叶赫那拉氏在的时候,都是她顶在前面,现在一切全部都要她做主,这可如何是好。

慈安太后终究扛不住压力,再一次召见了惠亲王绵愉,希望他作为皇室长者,能够前去和这些旗人老者进行谈心。

绵愉再一次提出,其实旗务改革不是不可以,但是不能这么剧烈,需要一张一弛,需要长时间的缓冲。

惠亲王希望太后下旨,下令旗务改革大臣载垣和崇恩,正式出面,公开宣布,有些改革条款有待商榷。

说白了,就是希望载垣和崇恩代表旗务改革衙门,表示一种退让的态度。

绵愉道:“苏曳不在,让载垣和崇恩出面表示退让,并不会丢了苏曳的面子。”

“而且相较于苏曳的面子,大清的江山社稷更重要,太后娘娘的名声更加重要啊。”

慈安太后心中摇头,要是这样做的话,他回来肯定会怪我的。

不行,我不能下这样的旨意。

接着,慈安太后道:“惠亲王,要不然,你去和崇恩,去和田雨公谈一谈啊。苏曳不在京城,这两人应该能够代表苏曳的啊。”

………………

苏曳的懿王府内。

田雨公,崇恩,兆布,张国梁,冯子材五个人在商议。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这样耗下去,太被动了。”田雨公道:“这是对我们的一场考验,王爷不在的话,我们在京城就束手无策了吗?就任由对方为所欲为了吗?”

张国梁道:“对方手段太下作了,竟然找了一千多名老叟来绝食。”

冯子材道:“是啊,历朝历代以孝治国,谁能承担害死上千名老叟的后果。”

崇恩道:“王爷说的南北合流,南北合流,竟然是这么个合流法啊。”

田雨公道:“太后性子软,不能让她承受这么大的压力。”

忽然,兆布猛地起身道:“我来做,我来下令。”

田雨公道:“兆布将军,你来做什么?”

兆布道:“王爷不在京城,我就是京中的最高将领,面对这种局面,如此坐蜡,只会让王爷逐步陷入被动,只会让人觉得王爷软弱好欺。”

“有些事情,王爷不能做,但是我这个莽夫,无所谓。”

“我跟王爷这么多年了,我心中知道,我领兵本事不如王世清,甚至不如王天扬,我思想工作,我远不如林厉,我本没有资格做这个师长。”

“我曾经是王爷的敌人,中途才追随王爷,所以就要付出更多的忠诚。”

“这一次,我做事,就是要向天下证明,我兆布本事虽然不大,但是论对王爷的忠诚,此时大概也没有几个人比得上我。”

“我要让王爷知道,旗人中也有我这样的英雄好汉。”

然后,兆布直接就朝着外面走去。

田雨公道:“兆布将军,你,您要做什么?”

兆布道:“率军,下令,镇压。”

“一人做事一人当,大不了我杀光了他们之后,王爷回来,对我挥泪斩马谡,我何吝一死。”

顿时间,全场几人望向兆布的目光充满了敬佩。

关键时刻,就是能够看出忠诚。

一旦动了屠刀,那就要面对前所未有的道德谴责,后果不堪设想。

兆布的妹妹是太妃,自己也是旗人勋贵,他一旦下了这样的命令,那何止身败名裂?甚至可能粉身碎骨。

而此时,外面传来声音。

“几位大人,惠亲王来访。”

田雨公和崇恩拉住兆布道:“兆布将军,再等一等,再等一等。”

“先看看,对方说什么,提什么条件。“

……………………………………

惠亲王绵愉来到书房,来和田雨公、崇恩谈判。

崇恩怒道:“惠亲王,手段至于这么脏吗?”

绵愉道:“都关乎旗人的生死存亡了,还说这些做什么?”

崇恩道:“你之前一直做缩头乌龟,为何不索性缩到底,为何偏偏这个时候,又要钻出来?”

绵愉道:“我时日无多了,总不能眼睁睁看着祖宗的八旗根基,一点一点被拆掉。”

他一直都在躲,关键时刻忍不住站出来,但是内心却又无比害怕矛盾彻底计划,始终抱有幻想,希望苏曳这边能稍稍妥协。

只要他内心对列祖列宗有一个交代,就可以了啊。

崇恩还要再争吵,证明旗务改革不改不行。

田雨公却一挥手,阻止了双方的进一步辩论。

都到这个时候了,再争辩是非对错没有任何意义了,双方的立场都不会有任何改变。

“惠亲王,什么条件,说。”田雨公道:“但是请记住懿郡王的风格,不要想着漫天要价,坐地还钱。”

绵愉道:“第一,内务府可以改革,但是依旧要从上三旗的包衣中挑选,但可以取消世袭。”

“这一点重中之重,因为这是皇室和八旗的默契。内务府是皇上一人之产业,现在皇上还小,我一定要为他保住这份产业。”

“我知道内务府中有贪腐,但是对于皇上而言,忠诚远远比廉洁更加重要。”

曹家,李家都是内务府包衣,长期在江南制造局办差,虽然只是四品官,却要为满清皇帝盯住南方官场,哪怕督抚也要平礼相待。

因为他们是皇帝家奴,耳目。

但是现在?一切都是扯淡。

“第二点,全面的旗务改革可以进行,我也赞同成立旗务改革衙门,但是先用五年时间制定政策,再用五年时间进行小规模推广,最后再用十年全面推广,如此才是老诚谋国之策。”

“只要你们答应这两点,我们立刻竭尽全力去劝说,这些旗人老者返回家中。”

“另外,军机处那边也会驳回曾国藩的折子,朝廷这边也不会派遣中枢大臣,前去参加十月十五日的招商大会。”

听到绵愉的话后,田雨公和崇恩陷入了沉默。

足足好一会儿,崇恩道:“惠亲王,您回家吧。”

绵愉颤抖道:“你算打算做什么?你们打算做什么?”

崇恩道:“任何事情,在做出决定之前,一定要想好,是否能够承担得起后果。”

绵愉脸色苍白道:“崇恩,你也是宗室,你不要成为千古罪人。”

崇恩缓缓道:“送客。”

…………………………

崇恩,田雨公,兆布,张国梁,冯子材再一次进行最后的商议。

“我同意动手。”崇恩直截了当道。

田雨公道:“动手,一定要动手。”

“否则这一步退让,倒是让人觉得我们软弱可欺了。”

“我们这个队伍,有一个巨大的缺陷,那就是一切都太依赖王爷了。”

“不管什么决策,都需要王爷来做,这是不可以的。”

“这群六七十岁的老叟觉得自己活够了,不怕死了,但是他们有儿子,有孙子。”

“兆布将军,你派遣军队,把这些老叟的儿子孙子,全部抓捕。”

崇恩道:“十八岁以上,全部抓捕。”

“然后,给出最后通牒,三日之内,这些老叟若还不退散,就开始斩杀他们的儿子,孙子!”

“朝廷本来就有律法,任何人不得再到皇宫面前非常聚集。”

“这些老叟触犯律法,那就是他们儿女的罪过,罪当处死!”

兆布躬身道:“是,末将领命。”

张国梁和冯子材道:“大人,我们也一起出兵,一起抓人。”

崇恩道:“不,你们是汉人,由你们抓人的话,容易引起更剧烈的满汉对立,就让兆布去做。”

田雨公道:“你们两人的军队,要预防景寿。一旦他的军队胆敢出面干预的话,你们要表示出绝对的镇压意志。“

“在王爷回来之前,我们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张国梁和冯子材躬身道:“是!”

…………………………

兆布难得一次,递牌子请求进宫。

之前的他是非常避嫌的,尽管莲太妃是他的亲妹妹,但他基本上不会去私下拜见自己的妹妹。

而接下来,他要独自为王爷做一件大事。

稍有不慎,就是粉身碎骨,所以要来见一见。

“兄长你也真是的,这么多年,也不来看我一眼。”冰冰埋怨道。

并且亲自做了一碗银耳莲子羹端了上来。

她还是这般让人炫目的美艳,甚至几丝妖娆。

当年也就是太后崩了,她才能进宫,否则这样红颜祸水哪能成为嫔妃。

兆布吃完之后,道:“我们家的二阿哥呢?”

很快,宫女把二阿哥抱了上来。

此时,二阿哥已经快五岁了,此时正在闹困。

懒洋洋地躺在兆布的怀中打呵欠。

“我们的二阿哥,长得真是俊啊,比皇上俊多了。”兆布忍不住道。

“可不是嘛。”莲太妃道:“不过这话,可不兴说。”

接着,冰冰道:“兄长,你在苏曳那边怎么样?”

兆布道:“好得很。”

冰冰又道:“现在这个局面,可如何是好?”

兆布没有回答,而是依依不舍地把二阿哥还给了嬷嬷,道:“娘娘,我有几句话想要和您说。”

冰冰挥了挥手,让所有人退开。

足足好一会儿,兆布道:“娘娘,二阿哥是王爷的儿子吧。”

这话一出,冰冰脸色一变。

这件事情,她和母亲真是连兆布都没有说过。

当然,她倒不是害怕被兄长知道了,毕竟这是自己的亲人,就算知道了也不打紧。

“这么明显了吗?”冰冰颤抖道:“你单从外表上看,都已经能看出来了吗?”

兆布摇头道:“倒不是,是因为我总是朝着这方面想,而且额涅有些时候说话也怪怪的,我就忍不住朝着那边猜了。今天实在忍不住,就想要过来验证一下。”

冰冰长呼了一口气道:“那就好,那就好。我真害怕有人能看出来。”

兆布想了一会儿,道:“娘娘,未来万一关键时刻发生了剧变,有人要推二阿哥上位,你打算怎么办?”

冰冰脸色煞白道:“说这些话做什么啊?”

兆布道:“我们兄妹二人,有些话要聊透一点。”

冰冰道:“我现在不想了,一点都不想了。”

兆布点头道:“对,不要想。一点点这样的念头都不要有,未来万一真的发生了剧变。二阿哥上位看似仿佛帮助了王爷,其实反而是挡了路。”

冰冰摇头道:“你尽说一些我听不懂的话。”

兆布道:“听不懂不要紧,拿定主意就好。”

然后,兆布起身就要离开。

冰冰道:“你好不容易来一趟,为何不多呆一会儿啊?要不要我带着你去见太后?”

兆布摇头道:“不用了!”

然后,他离开皇宫,直接前往军营。

…………………………

此时,帝国新式陆军的第二师整整一万六千人,已经全部集结完毕。

“出发!”兆布一声令下。

但是,麾下的几个团长,却坚持道:“将军,我们要见到兵符,王爷的兵符。”

兆布拿出箱子,恭恭敬敬地拿出了一个完整的兵符。

“王爷离京之前,便已经把兵符交给了我,这是对我兆布莫大的信任,哪怕粉身碎骨,也难报大恩。”

“这一次做事,可能面临重大后果,甚至可能被清算。”

“你们可还愿意随我去做这件大事?”

两个旅长,六个团长道:“愿追随将军。”

兆布再一次下令:“出发。”

顿时,第二师一万多人,再一次冲出。

与此同时,张国梁和冯子材的守备师,也全员出动。

把守京城九门。

开始封锁所有的关键街道,关键胡同。

京城所有人骇然。

疯了吗?

又要重演当时镇压八旗兵那一幕了吗?

又要开始屠杀了吗?

当时杀那些八旗兵痞,勉强还说得过去。

这一次,你们面对的可都是手无寸铁,风烛残年的老叟。

况且,他们活到这个岁数,已经完全活够了,难道还怕死吗?

结果发现这些军队并没有朝着皇宫门口而去,不是直接镇压这些绝食的八旗老叟。

而是直接冲入许多旗人宅子之中。

先拿出名单,直接询问你叫什么名字?你的父亲叫什么名字?你的爷爷叫什么名字?

核对名单之后,直接抓捕。

顿时间,整个内城陷入了惶恐。

这一千多名旗人老叟,儿子孙子加起来,可是长长一串。

这一抓,就是几千近万人。

而且,任何人都不例外。

只要是老叟在皇宫面前非法集结的,不管他的儿子官职有多大,地位有多高,全部抓捕。

其中不乏,二,三品大员。

…………………………

惠亲王绵愉等人惶恐,再一次进入皇宫,求见慈安太后。

想要请太后下旨,立刻阻止这一切。

“哀家身体不舒服,不见人。”慈安太后尽管内心也无比惶恐,但还是下定了决心。

甚至,她担心小皇帝被人利用了,直接下令把小皇帝带到了自己的钟粹宫中,好好读书写字,不见外臣。

绵愉等王公大臣见到太后这边的路子走不通,忍不住泣声大呼:“太后娘娘,这就是兵变啊,没有旨意,军队肆意抓人,这就是兵变啊。”

“这种事情,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

“未来再发生这样的事情,谁能保卫太后,谁能保卫皇上啊。”

冰冰在太后边上冷笑道:“哼,他们话说得好听。规矩也是他们先破的,之前说好的,绝对不允许在集结在皇宫门口,不允许逼宫。”

“结果,趁着苏曳不在,趁着我们几个弱女子压不住场子,让一千多名老叟来绝食逼宫。”

“这就是要陷太后姐姐以不义,就是想要把逼死旗人老叟的罪名压在姐姐的头上。”

接着,冰冰跪下道:“太后姐姐,我兄长兆布不久前来皇宫见过我,我气不过才给他这个主意的,太后如果要责罚,请一并将我责罚,未来关键时刻,饶我兄长一命。”

慈安太后将冰冰搀扶了起来,道:“你就瞎说八道吧,你兄长兆布是领兵大将,岂会因为你一句话而兴兵?”

“是我这个太后无能,才让局面恶化到这个地步的。”

“我这个太后,这边哄,那边哄,还是压不住局面。”

“既然局面都到了这一步,就这么着吧,我们就呆在皇宫中,啥也别管。”

“等到那个……”

他本能说等到那个混蛋,但立刻改口道:“等到懿郡王回来之后,交给他头疼吧。”

…………………………

惠亲王绵愉在太后这边请不到旨意,就立刻去找京中的另外一位统兵大将景寿。

“景寿,让你的军队立刻出动,阻止这一切。”

富察.景寿道:“没有宫中懿旨,我如何能动兵?”

绵愉道:“这都什么时候了啊?那边也没有旨意,就直接出兵抓人了。”

惇亲王奕誴道:“景寿,此乃千钧一发,如今旗人已经被抓了几千人了,其中不乏二三品高官,就连我侧福晋的兄弟也被抓进去了。”

“我们旗人明明掌握了军队,为何不反抗?”

景寿道:“京城中不但有我的军队,也有荣禄的军队,还有僧王的部分军队。大家一起出兵,才更加名正言顺。”

绵愉道:“僧王在绥远,荣禄在成都,如何赶得过来?”

景寿道:“他们不在,但是他们的嫡系心腹却在啊。”

绵愉道:“主力大军,还是在你手中,你动起来最关键。”

景寿道:“动起来,那可就是京城内战,承受得起吗?”

“不要内战,不能内战。”绵愉道:“至少,能够震慑兆布等人,不让他为所欲为。”

景寿道:“我去进宫请旨。”

………………

而后,八旗王公大臣纷纷出动。

前去游说荣禄的心腹将领,游说僧格林沁的心腹将领。

这两人在京城兵马不多,只有小几千人,但只要出兵就是表态,就能压住场面。

但是……

荣禄的心腹拒绝了。

而另外一个,就是留守京城的第四师旅长都兴阿。

他原本是副师长,被苏曳责罚了一百鞭后,降为了旅长。

僧格林沁去绥远和蒙古裁撤八旗军,部分兵权就留给了他。

此时,都兴阿正在一盆一盆往身上浇凉水。

虽然已经开始入秋,但天气还是很炎热。

他全身上下,伤痕累累,显得非常恐怖。

“都兴阿大人,您是满洲之虎,这等关键时刻,就指着您镇住场面,阻止旗人的滔天大祸了啊。”

“你手中有两千骑兵,荣禄这边也留了兵马,景寿那边有两万人,论兵马我们不输的。”

但是,从头到尾都兴阿都充耳不闻。

对方一再说,一再用道德压迫。

你是旗人,你是满洲之虎。

眼下局面,苏曳的第二师要对旗人大开杀戒,你难道不管吗?

你坐视不理吗?

都兴阿终于忍不住了问道:“请问,你们发动这一个大杀招的时候,可有想过这样的后果吗?”

“承担不起后果的事情,为何要做?”

“想要让我出兵,可以啊,请宫中下旨。”

顿时,对方忍不住破口大骂道:“都兴阿,就是因为你们这些旗人统兵大将软弱,才让苏曳这样为所欲为。他日苏曳的屠刀落在你脖子上的时候,也就没有人救你了。”

对方怒而离去。

都兴阿心中烦躁,发出一阵阵怒吼。

“我只想去打仗,去哪里都可以。”

“去西北,歼灭叛军。”

“去北边,杀俄国人。”

“只要别呆在京城焦灼,怎么着都成。”

“这京城,我一天都不想呆了。”

………………………………

最终,僧王部,荣禄部的军队都不动。

景寿象征性地来到皇宫请旨,依旧没有见到皇太后。

于是,他的守备师也不动。

就这样,京中根本无力阻止兆布大肆抓人。

而兆布的母亲,已经离开天津,乘船南下前往九江。

因为这次抓人,接下来杀人的主导者都是兆布,他要把家人全部送走。

兆布母亲跪在外面的甲板上,不断念道:“造孽啊,造孽啊……”

整整抓了一天一夜。

抓了总共六千九百人。

参加逼宫的老叟的子孙,基本上全部都在其中。

次日天亮!

旗人改革衙门大臣崇恩,缓缓地来到皇宫门口。

望着这一千多名老叟。

“道理讲了一千遍,一万遍了。”

“我说累了,你们也听累了。”

“自从上一次八旗兵痞逼宫后,两宫太后就已经有明旨,绝不允许再以任何形式,进行逼宫之事。”

“结果,结果你们来了。”

“你们有的六十几岁,有的七十几岁,甚至有的八十几岁了。”

“见到皇上,都不必行礼了。如果再有千叟宴,你们都会到场。”

“我国历朝历代,以孝治国,确实对你们无可奈何。”

“但是,当子女有效的时候,犯下大错,那就是父母之罪过。当父母年迈犯下大错,那就是子女之罪过。”

“你们年纪大了,不怕死。那真是巧了,我崇恩年纪也大了,也不怕死。”

接着,崇恩一声大吼道:“押上来。”

随着一声令下,几千名士兵压着几千名旗人,都是这些老叟的晚辈。

崇恩缓缓道:“不远处,就是菜市口。”

“不久之前,刚刚杀了一茬。”

“现在,又要杀一茬了。”

“我崇恩不但是旗人,不但是满洲,而且还是红带子。”

“既然要杀人,那就不能白杀。这群人就不能白死,我作为旗务改革大臣,早就已经给自己预备好了棺材。”

“大道理说了无数遍,我就在这里再说一遍。”

“旗务改革,不是要断你们的生路,恰恰相反,而是要给你们新的活路。”

“旗务不改革,每年几百万人趴在大清的江山社稷上吸血。这几百万旗人无所事事,成天提笼遛鸟,这样大清的江山才真的要完,这样旗人才真的要完。”

顿时,忍不住有一个老叟大声高呼道:“崇恩,我当时与你也是至交好友。我就问你,当时太祖以十三副铠甲起兵,为何能够横扫天下,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八旗制度,把无数个没有血脉关联,没有地域乡党的人柔和在了一起。而你现在,却把八旗制度说得一无是处吗?”

崇恩冷笑道:“如果八旗制度这么有效,发逆大乱的时候,为何要让地方搞团练啊?如果八旗制度有效,为何洋人打进进城的时候,会败得如此之惨。”

“好了……”崇恩缓缓道:“果然多说无益,旗务改革,理解要进行,不理解也要进行。”

“只要我崇恩还活着,就一定会把旗务改革推行到底!”

“大不了,一起粉身碎骨,同归于尽。”

“接下来,你们就和生死竞步吧。”

“我那边,开始杀头。”

“会一直杀下去,直到你们全部退散。”

“只要皇宫门口,还有一个旗人老叟在逼宫太后,那边就会一直杀下去。”

“自古没有不流血的改革,这个所谓旗人的千古罪人,我来做,无所谓的。”

“而且我再说一句话,就算我把那边几千人全部杀光了,你们依旧围在皇宫门口绝食逼宫。”

“那也没用,你们要饿死,那就饿死吧。”

“我崇恩,陪着你们饿死。”

“但就算你们全部饿死了,旗务改革,还是要进行。”

“动手!”崇恩一声令下。

那边的处决,正式开始。

而这一次,不再是刽子手砍头,而是枪决。

兆布举手高呼道:“预备!”

“放!”

“砰砰砰砰……”一排枪声响起。

整排的八旗囚犯,直接倒地毙命。

一排,接着一排枪毙。

仅仅枪毙了两排之后,这一千多名旗人老叟直接崩溃。

“别杀了,别杀了……”

“我们走,我们走……”

“求求你们,别杀了……”

“崇恩,兆布,你们不得好死,不得好死……”

但是,崇恩和兆布这边,依旧充耳不闻。

行刑的军队,依旧不断地开火,不断地上子弹,不断地枪毙。

皇宫门口的这些老叟开始溃退,拼命往家跑。

哪怕已经体弱无力的他们,也迸发最后的力气,拼命离开崇恩划定的这个区域。

但是,那边的枪决依旧没有结束。

之前就一次又一次判断过,这些旗人有血气之勇,但是也充满了妥协性和软弱性。

就这样!

整整一刻钟后。

不管以何种方法,互相搀扶也罢,被人搀扶也罢。

这一千多旗人老叟,全部溃逃了。

划定范围内,已经没有一个老叟,只有满地的纸张和瓶子。

所谓绝食,也带了蜂蜜,带了点心,偷偷地吃。

而另外一边,可怕的枪决终于结束了。

但是,就这短短的时间内,已经枪决了不知道多少人。

地面早已经被鲜血染红,尸体已经堆积如山。

…………………………

注:不是卖惨,或许因为失眠,今天头疼,所以只有九千字左右了,谢谢大家。

有月票的恩公,愿意的话,投两张可好。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