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篡清:我初恋是慈禧

作者:沉默的糕点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94章:成功!天才!命运一刻!

书名:篡清:我初恋是慈禧 作者:沉默的糕点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9

安徽战局,清廷一方,显得比较顺利。

胜保大军,也已经杀入安徽,开始剿灭那里的捻军。

另外在此战崛起的,还有另外一个人,李鸿章。

此人这些年一直跟着安徽历任巡抚办团练,曾经立下大功,成为道员,上一次甚至有收复庐州大功,之后又攻克了巢县,和州,被封了按察使衔。

但是好景不长,或许是个人升得太快遭人妒忌,很快就在官场遭人排挤。

连上司安徽巡抚福济都出手对付他了,李鸿章父亲过世之后,福济迫不及待向朝廷为李鸿章报了丁忧,于是这个炙手可热的新贵就回家守孝去了。

按照历史的踪迹,此人应该继续倒霉下去的。

1858年庐州再一次陷落后,历史上的李鸿章是去南昌投靠了兄长李翰章。但是在这个世界苏曳拿下江西巡抚,李翰章没能如同历史那样拿下南昌粮台之职。所以李鸿章也没能去投靠兄长李翰章。

处于困境的他,反而直接奋起,以前团练大臣的身份收拢溃兵,配合湘军一起准备收复庐州之战。(安徽省城,今天的合肥,安庆被太平军占领后迁至此)

李续宾如同历史上一样勇猛,带领着湘军连克潜山、桐城、舒城,连战连捷,收复失地无数。

一直打到距离庐州城南七十里的三河镇。

按照历史上,此时的李续宾就要战死在这里了。

这個镇原本没有城墙,太平军占领该镇后,另外筑造了城墙,另外还造了九个堡垒群。

三河镇防线是太平军庐州最后的防线了。

而陈玉成和李秀成打下安徽之后,立刻火速调兵南下,如同历史一样,率军离开安徽,折返江苏要攻打扬州,再一次攻打江北大营,把庐州和三河镇防线交给了吴定规。

不得不说,太平军的情报工作也是一坨屎。

在历史上,陈玉成和李秀成确实猛得一逼,火速打下安徽后,又用最快的速度攻下了扬州,再一次破了江北大营。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啊。

这一次皇帝发狠了,把胜保,桂良,荣禄三个大将都派来了。

太平军一无所知,仍旧按照原来的计划在那里打。

历史上,李续宾连续攻克四城之后,已经伤亡不小,来到三河镇的时候,出现了犹豫。

不知道该不该打?按说应该休整,等待援军的。但是他见到三河镇防线的太平军主力不在,于是想要投机,趁着援军赶到之前攻下三河镇防线。拼命攻打了好几天,损失了几千人,才勉强攻下三座堡垒,还剩下六座。

而这个时候,陈玉成和李秀成已经攻破江北大营了,率军杀回来,整整十万,把李续宾包围得水泄不通。

然后,李续宾全军覆灭,惨死战场。

湘军遭遇到了几乎最大的一场惨败。李续宾一代名将,成为了陈玉成和李秀成声名鹊起的踏脚石。

在这个世界,苏曳犹豫了很久,要不要救李续宾。

一旦救了他,湘军会继续做大。

但不救他,安徽巡抚的位置会被别人拿走,而且大概率是被朝廷的人拿走,到那个时候,苏曳想要把他拉入七省密约,就千难万难了。

犹豫良久之后,苏曳决定还是救。

所以专门写信一封给李续宾,让他来到三河镇后,不要莽撞,休整完全后,再行攻打。

曾国藩警告,苏曳又警告。

所以李续宾避免了历史上的悲剧,来到三河镇后就非常小心了,没有急于进攻,而是等待湖北的援军。

而这个时候,李鸿章已经收拢了三千多淮军,支援了李续宾。

而陈玉成和李秀成大军,也没有如同历史上那样,轻而易举攻破扬州城,攻破江北大营。

因为扬州城内多了一股强大的力量,荣禄的天津新军。

………………………………………………

朝堂之上。

皇帝看着一份又一份弹劾庆瑞的奏章,气得火冒三丈。

直接将这些弹劾奏章狠狠摔在地上。

他本来心情很好的,因为前线频频捷报。

首先,江苏布政使王有龄收复了淮安,恢复了漕运。

荣禄的天津新军,连战连捷。

三千新军,在三天之内分别击败六千捻军,五千发逆,果然能打。

另外湘军在安徽那边,也打得很好。

李续宾的一万大军,李鸿章的三千大军会师之后,正在有条不紊攻打三河镇防线。

结果,福建这边出了这么天大的乱子。

而且是皇帝最头疼的,关系到了洋人。

不久之前洋人攻打广州其中一个借口,就是法国传教士马赖被打死。

现在闹得这么大,台夏道署衙门都烧了。

庆瑞这个废物,一开始处置不当,激起了民变,现在又逃之夭夭。

“无能,可耻!”

“拟旨,罢免闽浙总督一切职务,押解进京!”

仅仅一句话,一个封疆大吏下台了。

放在之前的苏曳也并不觉得,但是应该特别深有感触。

这就是封建集权的巅峰,一个官僚奋斗一生的终点,皇帝轻轻一句话,就直接打到尘埃。

接着,皇帝道:“诸位臣工,现在这个闽浙总督出现空缺了,派谁填补?”

下面的人,鸦雀无声。

这是一个肥缺,但现在谁也不敢上。

因为那也是一个火药桶,上去可能就是死。

事关洋人的事情,肯定没有好结果。你软弱了,那边民变会愈演愈烈,同僚会弹劾,让你身败名裂。

你对洋人强硬了,很快洋人的炮舰就怼到家门口了,你照样会倒霉。

所以,这个肥缺无人敢上。

皇帝皱眉道:“诸位臣工,难道就没有一个人愿意为朝廷分忧吗?”

“遇到肥缺就冲,遇到危险就躲?”

“就是这样忠于朕,忠于社稷的吗?”

全场一片安静,现在被骂两句不要紧,等到真做了这个闽浙总督,说不定连性命都丢了。

这种麻烦,无人能解。

而这个时候,大理寺卿田雨公上前道:“皇上,臣愿意去。”

顿时,全场寂静。

所有人朝着田雨公望去。

你这么猛吗?

我们知道你很难过,因为被苏曳牵连,可能大理寺卿这个位置都保不住了。

但是也用不着这么饥不择食啊。

你现在请辞,顶多就是丢官,过个一年半载,皇上记起来你的好了,说不定还能起复。

而伱去做了闽浙总督,就是顶雷。

皇帝微微惊愕道:“田雨公,你确定?”

田雨公道:“臣愿意去。”

皇帝内心有些不想让田雨公去,但是现在整个朝堂,无人愿意接这个雷。

皇帝道:“那你去福建,打算如何平息这件事情?”

田雨公道:“安抚乱民,安抚洋人,模糊行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说真的,这不是田雨公的想法。

这个天大的麻烦,很多时候很难模糊。

但是这个回答,却最符合皇帝的期待。

皇帝觉得这样做能行。

让桂良在天津和洋人谈判就是这样的,这些条约可以先签了再说啊。

先把洋人军队糊弄走,这些条约究竟要不要遵守,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但实际上,这样做是不行的。

幸好,苏曳那边已经为田雨公做了稳妥的安排。

让他能够作为封疆大吏破天荒地妥善解决洋教冲突事件,立一大功。

沉思了一会儿,皇帝道:“拟旨,封田雨公为福建巡抚,兼闽浙总督,即刻离京,处理福建乱局。”

田雨公叩首道:“臣,领旨谢恩。”

接着,郑亲王端华出列道:“皇上,发逆石达开大军此时正在围攻苏州,一旦苏州被攻破,那上海和浙江就危了。”

皇帝皱眉,因为苏州战场,就会提到苏曳。

他现在对这个名字,是不想听,也不想提。

端华道:“宴端书为人板正端方,但不擅长兵事,只怕不适合做浙江巡抚。因为接下来,浙江也可能遭遇发逆兵锋。”

皇帝也觉得有理,宴端书此人,纯正读书人出身,确实没有打过仗,无法应对接下来的战局。

“那谁做这个浙江巡抚,比较妥当?”皇帝道。

吏部尚书花沙那道:“奴才举荐江苏布政使王有龄,此人知兵,不久之前刚刚以七千临时招募之军收复了淮安,击败一万多捻匪,恢复了漕运,立下了大功,朝廷正好要封赏。”

杜翰道:“臣也觉得合适。”

在杜翰看来,王有龄是何桂清党羽,所以也是苏曳的政敌,最适合做浙江巡抚。

按照他和皇帝的想法,就是苏曳身边的人,尽量都是政敌,把他包围起来。

端华道:“臣附议。”

在所有人看来,王有龄作浙江巡抚,再合适不过了。

皇帝道:“拟旨,册封王有龄为浙江巡抚,领兵部右侍郎衔。”

至此!

接着,端华道:“原浙江巡抚宴端书,正好接任田雨公,担任大理寺卿。”

肃顺道:“臣也举荐宴端书,此人严肃方正,适合大理寺卿。”

宴端书听了苏曳的话后,真的是半天都没有耽搁,立刻派家人进京,贿赂了整整二十六万两银子。

甚至,连懿贵妃家都有一份。

比别人提前好几步,谋求大理寺卿这个缺。

皇帝道:“此事,朕再斟酌一番。”

话虽这样说,但肃顺了解皇帝,他是故意这样说的。

一下子封三个大员,太过了。

而且下面军机大臣一推荐,皇帝就答应,就显得太顺从了。

所以,他要拿一拿。

其实,宴端书这个大理寺卿的位置,就算是稳了。

至此,苏曳的计划成功了大半。

真是太不容易了。

用一场厦门教案引爆,撬动了三个大臣的职位。

也为自己拿到了两个封疆大吏。

这番布局,因势利导,确实堪称神来之笔。

但某种程度上,也是按照历史的脉络进行的。

只不过是宴端书和王有龄比历史上更早拿到了大理寺卿和浙江巡抚。

…………………………………………

三希堂!

王承贵飞奔而入,道:“皇上,荣禄密奏。”

“拿过来,拿过来!”皇帝充满了期待。

现在的荣禄,已经寄托了皇帝的很多理想,年轻,能干,忠臣。

成为新的宠臣。

荣禄的密奏,写得非常简洁,少有抒情之词。

总共描述了三件事。

第一件,他奉旨率军前往九江,被苏曳的舰队阻止,并且遭到了炮击。他荣禄没有还击,立刻撤退,天津新军对苏曳很失望,表示愤慨。

第二件,他发现苏曳的巡逻舰队,大部分都是洋人,而且是西洋战舰。

第三件,发逆陈玉成李秀成攻下庐州之后,已经率领大军返回,要攻打江北大营,荣禄率领天津新军帮忙托明阿镇守扬州。

看完之后,皇帝面孔微微一抽。

这里面两个信息,深深刺激了他。

苏曳的长江舰队,竟敢炮击朝廷舰队?!

胆大包天。

另外,苏曳的长江舰队,竟然是洋人。

这是不是证明,苏曳和洋人有勾结?

皇帝寒声道:“苏曳开出了一系列条件,折辱朝廷,终于愿意出兵去救苏州了,开打了吗?打得怎么样了?”

杜翰忽然一声叹息道:“皇上,咱们还是急了,被当时的局面惊住了,其实可能都不需要去求苏曳的。”

端华道:“谁说不是呢,淮安那边王有龄打下来了。安徽那边,胜保、李续宾、李鸿章三支大军,怎可能也能全部收复。最关键是荣禄新军,如此能打,连战连胜。”

载垣道:“苏州现在都没有打起来,所以当时让荣禄新军去救苏州,是来得及的。那样的话,也免得看苏曳的嘴脸,让朝廷受他的羞辱。他把自己搞得大救星似的,其实没有他,我们一样能赢。”

杜翰道:“皇上,上一场和洋人的大沽口之战,是主帅谭廷襄太无能了,否则那一战未必赢不了。”

这话,说到皇帝痛处了,事后复盘发现,大沽口之战的战败,谭廷襄要负七成责任。

荣禄新军打得多好啊。

是谭廷襄那个废物,洋人刚刚登陆,他这个主帅就带着中军跑了,引发了发崩溃。

杜翰道:“皇上,如果再来一场大沽口之战,我们全力以赴,未必不能赢!”

皇帝颇为意动,但是能不打,还是不要打,他还是怕洋人。

杜翰目光闪烁道:“不过皇上,这一局也不算吃亏。现在发逆七八万大军包围苏州城,苏曳和徐有壬加起来三万人多人,发逆石达开攻破江南大营之后,一直势如破竹,确实很能打。”

“此战,苏曳若是战败,那自然政治名誉破产,届时朝廷只要一个太监,两个侍卫,就可以将他捉拿进京。”

“此战,苏曳若胜,那他的近万军队也剩不了多少了,伤筋动骨。”

“他手中若没有了军队,我们又彻底平息了安徽和江苏发逆之乱,重新把发逆困死在南京城。”

“到那个时候,我们再对苏曳动手,就十拿九稳了,不会有这样,那样的意外了。”

“光他雇佣洋人的舰队,炮击朝廷舰队,就是重罪,就可以拿下他。”

皇帝目光眯起,缓缓道:“等苏州之战过后再说。”

“若是这一战输了,他还有面目对天下人,朕直接就派人拿了他。”

如果赢了?

那也秋后算账。

大清,还容不下这等逆臣。

……………………………………

扬州战场!

志得意满的陈玉成,率领几万大军,三面包围了扬州。

他打安徽,势如破竹,短短不到一个月,就横扫半省。

如今,带着大胜之势折返,攻打江北大营。

他们之所以急匆匆把大军从安徽带回来打江北大营,两个原因。

一,石达开那边赢得太狠了,风头太劲,陈玉成和李秀成要想办法压过石达开。

二,这两人要压过林启荣和曾天养。

少年人,就是这样意气奋发。

打下庐州和扬州之后,天国内就没有人功劳比得过他们这两个年轻人了。

林启荣和曾天养这样的老人,可以靠到一边去了。

不过,又听说李续宾、李鸿章那边合兵,正在攻打三河镇,而北边清妖头子胜保,也率军南下,三方合打庐州城。

所以,李秀成又率领五万大军重新杀回了安徽。

陈玉成率领五万大军,攻打江北大营。

虽然只有五万,但依旧势如破竹。

几个时辰,就攻破了六合城。

次日,又攻了新城。

又半日,攻破了几十里长的土城,攻破清军营寨十几座。

如今,把扬州城团团包围。

此时,城内有两万左右的清军。

荣禄新军近两千七百人,托明阿的一万七千人。

江北大营主帅托明阿,在陈玉成看来,如同冢中枯骨。

而荣禄?从未听过。

陈玉成眯起眼睛,看了一眼扬州城。

直接一声令下,大吼道:“攻城!”

“踏平扬州!”

顿时,扬州大战爆发!

………………………………………………

苏州战场!

石达开七万多大军,围三阙一。

城内,徐有壬不到两万多大军,其中一部分是江南大营溃兵。

苏曳一万大军,在苏州北部,构建营寨。

当时石达开大军还在攻打无锡的时候,苏曳的军队就已经在这里了。

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修建了坚固的营寨。

周长超过四里的土墙。

防线纵横沟壑,甚至第一次在战场上,用上了铁丝网。

当然,不是真正的铁丝网。

这个时代,铁丝价值太高了,而且也没有倒刺铁丝。

这些铁丝网,是一种非常坚固的藤条,而且一时间还烧不掉,上面缠着各种铁刺。

以此达到类似铁丝网的效果。

在一战战场,要说军队最大的噩梦是什么?

那铁丝网肯定算一个。

在坦克没有发明之前,步兵面对铁丝网,几乎是无解的。

等到苏曳的钢材建起来,大规模生产之后,他就能用上真正的步兵噩梦铁丝网阵了。

此时,苏曳大军和徐有壬苏州城守军,形成犄角之势。

而石达开七八万大军,就夹在中间。

苏曳呼出了一口焦灼之气,不吸烟的他,此时也忍不住抽烟提神。

拿出怀表,看一下时间。

早晨五点半。

天蒙蒙亮了。

距离大战,还有半个多小时左右。

苏曳之前几战,都有投机取巧之嫌疑,没有真正经历恶战。

而这一次,就是真正的恶战。

输了,一切皆休!

什么七省密约,全部泡汤。

苏曳的政治声望,也几乎破产。

而就在这个时候,林厉狂奔而来:“大帅,沈葆桢大人来了。”

苏曳一愕,幼丹先生?

这个时候来?肯定有事,出什么大事了?

他一直在九江主持大局的,这个时候跑来战场,肯定是有十万火急之事。

沈葆桢飞快进入营帐,道:“大人,两件事情。”

“第一件,荣禄新军曾经带着船队,要强闯九江,被我们巡逻舰队拦下,他表现得非常强硬,我们巡逻舰队开火,他又立刻撤退了。”

苏曳道:“没事,他是要让天津新军和我做切割,借我炮击,收服天津新军。”

果然,两个人立刻做出了最正确的判断。

沈葆桢道:“荣禄看到了,我们的巡逻舰队都是洋人,而且都是英国战舰。”

苏曳微微皱眉道:“早晚都会知道的,在朝廷那边,我的罪名多了,也不在乎这一条。”

沈葆桢道:“第二件事,大英帝国远东最高统帅额尔金伯爵,正式向我们九江发来照会,说我们非法雇佣英国的舰队,让我们立刻解除合约,退回舰队。否则他将率领大英帝国海军,前来九江对我们的巡逻舰队进行武装缴械。”

艹!

果然是出大事了。

难怪沈葆桢连夜跑了过来。

沈葆桢聪明绝顶,但是面对这种局面,他还是无解的,需要苏曳拿主意。

额尔金把苏曳视为政敌,一门心思想要毁掉九江经济实验区。

一旦真的让英国海军杀入长江,那苏曳这支巡逻舰队是无法抵挡。

接下来局面混乱,苏曳一定要掌握长江航道的主导权,这支舰队,必不可少。

甚至将来运输货物,运输原材料,都需要有这支舰队护航。

没有长江航道控制权,苏曳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而且额尔金伯爵一旦武装缴械这支舰队后,肯定会得寸进尺,进一步瓦解九江经济实验区。

所以,苏曳在这支雇佣舰队上的事情,就坚决不能有任何让步。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

天越来越亮。

“大帅,太平军那边,已经吃完饭了!”

“大概,快要开战了。”

这边苏曳大军的第一场恶战,命运之战,马上要开始了。

另外一边,一场政治危机,需要苏曳立刻给出方案解决。

苏曳双眼通红,一根烟没有抽完,又接着点燃了另外一根,深深吸一口。

闭上眼睛,大概三分钟,陷入飞快的思考。

然后,就有了方案。

睁开眼睛,苏曳道:“两件事。”

沈葆桢道:“是。”

苏曳道:“第一件事,命令福建那边,把厦门教案闹大,闹得更大,洋人传教士,可以多弄死几个,转移矛盾。这样额尔金的注意力就会被转移到福建那边,我们这边也有了缓冲。”

“第二件事,让巴厦礼或者包令爵士其中一个人用最快速度返回伦敦,邀请阿尔伯特亲王派遣特使来华,爵位一定要超过额尔金伯爵,侯爵甚至是公爵。我们邀请王室特使访问九江,见证我们七省封疆大吏签订密约的过程,也邀请大英帝国的王室特使共同签约,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把这个密约扩大化,让它变得更加权威,把英方也一起拉进来。”

“这样一来,能够让阿尔伯特亲王看到我们的强大政治声势,看到我们和朝廷分庭抗礼,能够给他巨大的声援,让他继续推动我们的和平合作路线,让他继续推动1860年的世界博览会。”

“二来,这个王室特使可以镇住额尔金伯爵,可以让我们合理合法地使用这支英国雇佣舰队。”

“三来,可以进一步拔高我的政治地位,尤其在七省封疆大吏的面前。让这场七省密约,让这个南方经济合作体,更加国际化!”

刹那间,沈葆桢几乎精神恍惚了一下。

心中震惊,无以言表。

他已经算聪明绝顶了,面对额尔金伯爵的军事威胁,也是手足无措。

但是苏曳仅仅用了几分钟,就给出了一个堪称完美的解决办法。

不但能解决这次的政治危机,而且还能因祸得福,一举三得。

刹那间,沈葆桢不由得闪过一个念头。

这样的人,难道将来仅仅只是朝廷执政宰相吗?

沈葆桢强忍着无比激荡的情绪,快速重复苏曳的话。

复述完了之后,沈葆桢道:“那我立刻去办事!”

而就在这个,不远处的几万太平军,发出了阵阵高呼。

声音震天。

显然,翼王石达开,正在做最后的战前动言了。

太平军在这方面很厉害的,毕竟也是有信仰加持的军队。

苏曳道:“派人护送幼丹先生离开战场,一定要确保他安全离开。”

“是!”旁边传来了女人的声音。

洪人离,她全身都笼罩在铠甲之内。

这件事情太重要了,所以尽管她和沈葆桢不对付,但还是亲自护送过来,因为这里是战场。

洪人离目露柔情,想要冲过来,至少吻上一阵。

苏曳摇了摇头。

洪人离带着一支精锐小队,护送着沈葆桢离开。

而此时!

外面高台之上,石达开已经动员完毕。

慷慨激昂。

几万太平军,热血沸腾。

“开战!”

“踏平苏州!”

“杀清妖苏曳!”

“消灭苏曳全军!”

随着一声令下,战鼓惊天。

七八万的太平军,潮水一般狂涌。

无数的火炮,疯狂轰击。

这一场决定苏曳命运,决定七省密约的关键决战,正式爆发。

……………………

注:这场大战最多半章写完,甚至都不需要。

若有月票,恩赐我可好?谢谢大家。那我去睡觉了,祝我好眠。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