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篡清:我初恋是慈禧

作者:沉默的糕点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94章:勾搭长公主!皇帝病倒!

书名:篡清:我初恋是慈禧 作者:沉默的糕点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9

其实,关于杀索罗仁,苏曳是上过请罪折子的。

把当时的情形,还有内里的原因,全部说得清清楚楚了。

但这在咸丰看来,是完全不够的。

此时的苏曳,真的对曾国藩有些感同身受了。

当时曾国藩练兵的时候,领着礼部侍郎衔的。就为了练那几千兵,把整个湖南官场都彻底得罪遍了,弄得人厌鬼憎,而且闹出哗变,还被绿营兵追杀,仓皇逃出家门。

那个时候的曾国藩,为了做事,为了练兵,不惜得罪任何人,不惜杀得人头滚滚。

真要做大事的时候,和和气气是成不了事的。

这就是零和博弈,想要你好我好他也好,怎么可能。

周亚夫练兵的时候,又何尝不是天怒人怨。

这一点苏曳在奏折中,也一再提到。

该说的话,早已经说过一百次了,再说也没有意义。

皇帝望着苏曳,冷道:“苏曳,你说啊,朕听着呢。”

苏曳缓缓拜下道:“为了给皇上练新军,练成大清第一强军。臣不管杀多少人,不管得罪多少人,也决不后悔!”

这话一出,皇帝顿时惊了。

苏曳,你……伱这是和朕在梗脖子吗?

而苏曳表达的意思很清楚,皇上这支新军是你的,我只是在替你练兵而已。

我杀那么多人,我得罪那么多人,是为了谁?

还不是为了你这个皇帝?

思考再三之后,苏曳觉得在这个关键立场上,不能退让。

否则皇帝接下来,皇帝又要有这个想法,那个想法了。

比如,派一个监军去到新军中。

“苏曳,朕当不起,朕当不起。”皇帝怒道:“那是你的新军,你一手练的新军,朕亲封的人,你说杀就杀了,这不是你的新军是什么?”

苏曳抬起头道:“皇上这样说,臣辩无可辩。按说这个时候,臣应该直接请辞,以示没有私心。但臣不会这样做,新军没有练成,臣绝不后退。而等到新军练成之后,真的成为大清第一强军了,臣可以功成身退,拱手让出。”

皇帝道:“你口口声声,第一强军,第一强军,这第一强军在哪里啊?到处都在打败仗,湖北在打败仗,九江也在打败仗,安徽在打败仗,山东对捻匪,也在打败仗。你的第一强军在哪里啊?”

皇帝这也是在发泄而已。

苏曳新军到现在为止,也只是练了三四个月而已。

事实上,现在皇帝对苏曳的新军,充满了无限的希望,但是又不敢高估了。

因为他最近刚刚了解过,苏曳购买的这些西洋枪炮,湘军也买了,而且买得更多。

苏曳聘请了洋人教官,湘军也聘请了。

况且湘军有几万人,苏曳新军只有区区两千来人。

为了这两千来人,得罪了湘军,得罪了绿营,得罪了八旗。

是否值得啊?

但这支新军是他力排众议,顶着朝臣所有人的反对而成立了。

如果新军败了,那他这个皇帝也颜面无存。

“最近山东,河南,捻匪反贼愈演愈烈,席卷州县。”皇帝主动缓和了语气道:“军情如火,朕已经命令桂良,召集八旗和绿营兵马,前去山东剿匪。”

直隶总督桂良,还是苏曳武举考试的主考官,在整个清廷,也算是数得着知兵的。

当时剿灭林凤祥的北伐军,此人功劳就名列前茅,仅次于僧格林沁和胜保几人。

现在桂良要领兵出征了,皇帝算是对他有所求了。

皇帝道:“你杀了桂良的管家,打杀了天津镇的几十上百号人,你去人家府上给人家赔个不是。”

刚才皇帝说,如果你说服不了朕,那你这个新军主帅也就不必当了。

现在他也当没有说过这句话,一时气话嘛。

皇帝依旧很生气,但是也知道此时要忍。

一切等新军练成再说。

而且一直到现在为止,皇帝对苏曳的圣眷还是很浓的。

但从这一方面也看得出来,皇帝这个性格,动不动就说气话,放狠话。

但真正落实的时候,又轻轻放下。

苏曳躬身道:“臣遵旨!”

离开之后,皇帝再也忍不住,再一次激烈的咳嗽。

咳得撕心裂肺。

苏曳知道,此时自己和皇帝之间,已经有一丝芥蒂了。

皇帝之所以没有发作,是为了新军大局,而且皇帝心目中,苏曳的分量还是要超过索罗仁。

但如果将来这支新军不符合皇帝的期待,那就是旧账新账一起算了。

但不要紧的,如果这支新军超乎寻常的强,那所有的芥蒂也灰飞烟灭。

………………………

直隶总督桂良马上就要领兵出征了,所以这段时间不在天津,而是在京城。

苏曳带着礼物前去拜访。

想象中的冷遇没有发生,也没有让他站在府外几个时辰的事情。

几乎是第一时间,桂良就接见了苏曳。

王世清竟然也在场。

苏曳上前,躬身道:“学生拜见老师。”

直隶总督桂良非常亲切,上前挽住苏曳的双臂。

“起来,起来,起来……”桂良大笑道:“老夫的两个得意门生都来了啊,今天晚上不醉不归。”

“摆宴,摆宴!”

接下来,桂良拜上了酒宴。

王世清上前,拱手道:“苏曳阿哥。”

苏曳还礼道;“世清兄。”

接下来,苏曳和王世清陪着桂良吃酒用饭。

“你们两个,都是少年英雄,未来栋梁,要好好亲近啊。”桂良举起酒杯道。

苏曳和王世清赶紧端起杯子,和桂良共饮。

“世清兄,再有两个月,就是武举会试殿试了,兄台肯定志在必得了。”苏曳道。

王世清道:“可惜阿哥不参加了,否则世清只会更加拼命,棋逢对手,才是人生快事。”

苏曳道:“不瞒世清兄,你的力气终究是比我大的。经过上次乡试之后,世清兄已经再晋一步了,所以就算我参加了会试,大概也不是你的对手了。”

他说的确实是真心话。

王世清天生神力,苏曳只怕身真比不了。

王世清道:“文武科举对于苏曳阿哥而言,只不过是一个小水滩而已,已经不需要靠此晋身了。”

桂良道:“好,好!我本以为你们两人会势同水火的,没有想到竟然是英雄相惜。”

王世清道:“之前总觉得被苏曳阿哥暗算了,后来被人指点,方才如梦初醒,是苏曳阿哥成全了我,否则我只怕依旧自高自大,不可自拔。”

苏曳道:“不知道是哪一个高人?”

王世清苦涩道:“已经不知所踪了,或许是我逼迫太过了。”

苏曳道:“看这架势,世清兄是为情所困啊。”

王世清道:“阿哥见笑了。”

桂良道:“大丈夫,何患无妻啊。”

接下来,桂良道:“世清,这一次我出征剿匪,不知道你可有意愿随我一同去啊,等到要会试就放你回来了。”

这其实是很冒险的,万一在战场上受伤了怎么办?

王世清道:“世清迫不及待。”

桂良道:“好,好,那你就随咱走这一遭。”

王世清道:“也是受了苏曳阿哥的影响,在下对会试殿试,也没有那么看重了,男儿还是要做大事,报国恩,报君恩。”

苏曳道:“说得好,祝世清兄此去,旗开得胜,建立功勋。”

酒过三巡,气氛正好。

苏曳离桌,朝着桂良拜下道:“老师,在天津是学生孟浪了,向老师请罪。”

桂良赶紧上前搀扶,道:“哪里,哪里?苏曳啊,老师也要向你道歉啊。我这个直隶总督做的不到位,家里的人也没有管好,让他们给你添乱了。”

“还有你和天津总兵府的冲突,我也有很大的责任,作为总兵府的直属上司,我应该第一时间出来压制乱情,而不是任由发酵,导致碾成惨祸。”桂良道:“但你也要理解老师啊,这段时间为了剿灭捻匪一事,我一直在京中奔走各军,早已经焦头烂额了。”

“要去剿匪了,咱就有求于人了,对于这些兵头,也就不敢多得罪了。”桂良拱手道:“苏曳啊,你也要原谅老师啊。”

苏曳赶紧上前道:“老师,折煞学生了。”

接下来,两人就再也不谈此事了,把这段过节直接揭过去了。

只谈接下来的战事。

…………………………………………

“苏曳阿哥,四公主召见。”

苏曳一愕,寿安公主又要见他?

为啥啊?

上次,没摸够?

苏曳再一次出现在公主府,此时的寿安公主已经完全痊愈了。

比三个月前丰腴迷人了,秀丽,雍容,贵气,柔和。

不过,虽然满洲女子不拘小节,但这频繁召见外臣男子,也不大好吧。

“苏曳,本不该召见你,但事态比较严重,我怕你估计不足。”寿安公主道:“所以,还是要见你一面。”

苏曳道:“您说。”

寿安公主道:“你练新军,杀桂良管家,打杀天津总兵府那么多人,斩杀了二百八旗新兵,已经惹了众怒。”

“偏偏你斩的这二百人,大部分都是勋贵之后,也都是伯彦嫡系,大家都觉得你是在借机铲除异己。”

可以想象,当时坚持到最后依旧没有出营作战的人,肯定都是家世好,背景高的人,所以才有恃无恐。

苏曳将他们全斩了,就等于得罪了二百个八旗家庭,而这二百个八旗家庭,背后不知道是多少勋贵。

但这一斩,也除掉了苏曳新军的很多后患。

伯彦的很多嫡系,都被斩杀了。

“还有六妹的婚事,也有了一点波折。”寿安公主道:“僧格林沁家里好像放出风来,想要为伯彦求亲。”

可以这么说,一旦等僧格林沁开口,那就没有回旋余地了。

皇帝非常依仗这个擎天玉柱,一旦对方真的开口,那只能答应的。

而且公主嫁给蒙古亲王之子,本也是最体面的姻缘了,满蒙联姻,几百年的传统了。

“伯彦在新军中,和你斗得厉害吗?”寿安公主问道。

苏曳道:“很厉害,斩杀桂良管家,和天津总兵府的斗殴惨案,都是他一手造成的。”

寿安公主皱眉道:“那你有法子把他调离吗?”

这话,交浅言深了啊。

寿安公主道:“你终究是觉罗氏,是真正的自家兄弟啊。”

其实,对于寿安公主来说,更大的原因是因为苏曳救了她两次性命,尤其后面一次。

此时,她体内流着苏曳的血。

女人总是要更加感性一些的。

寿安公主忽然想起一事道:“对了,听闻天津出现霍乱,你那边可有事情?”

苏曳道:“我军营早已经制定了严厉的防疫政策,蔓延不进去。而且现在是冬天,零星祸乱一下子也传不开。”

寿安公主道:“那你自己也要小心。”

“我会的。”苏曳问道:“阿姐,你什么时候回蒙古?”

寿安公主皱眉道:“暂时不打算回去。”

顿时间,苏曳嗅出味道了。

苏曳道:“伯彦是皇上亲封的,是用来制衡我的,一旦我将他赶走,那后果非常严重,直接就超过了皇上容忍的底线了。”

寿安公主道:“其实你这一次杀索罗仁,就已经几乎踩到皇上的底线了。”

苏曳道:“我也不想杀索罗仁,甚至我是最不想杀他的。反而伯彦,我杀索罗仁的时候,他心中不知道有多高兴。”

寿安公主道:“但是新军这样也不是办法,伯彦地位太高了,在军方根基太深了,他在新军中跟你唱反调,始终是一个隐患。”

苏曳发现了,寿安公主有些反感蒙古王族。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很多外抚蒙古公主的共同情绪。

苏曳道:“我直接赶走他是不可能的,除非他自己走。”

寿安公主道:“这一次风波看得出来,你在京城的根基太薄弱了,皇上对你圣眷浓厚,但一旦离开的时间长了,这圣眷也就淡了。”

道理是这个道理,长时间不见面,再深的感情也淡了。

寿安公主道:“除了崇恩和瑞麟之外,在京城中可有人为了说话吗?我指的说话,是那种不太公正的话。”

瑞麟和崇恩,都是公事公办的那种,想要时时刻刻向皇帝吹风,他是做不到的。

苏曳道:“没有的,就全指望阿姐了。”

说到动情处,苏曳不由得握住寿安公主的双手。

接着,赶紧又放开,仿佛刚才只是情不自禁。

寿安公主脸蛋一红,斥责道:“你再这样,以后就不许来了,你还想娶六妹吗?再让她看到一次,你的婚事就算彻底泡汤了。”

苏曳低眉顺眼道:“阿姐,我错了。”

“走吧,走吧,我现在看你都有些烦了。”寿安公主挥手道。

苏曳拿出一个盒子道:“阿姐,我这次去上海,看到这个小玩意,就买下来了,给阿姐解解闷。”

取出里面物件,是一个八音盒。

拧了发条之后,会奏响音乐,上面的小人还会跳舞。

寿安公主很喜欢,但是口头却嫌弃道:“却把我当成小孩子了吗?”

接着,她认真道:“我说的事情,你当回事,真挺严重的。”

苏曳道:“谢谢阿姐,你的恩情,我一辈子也报答不完。”

寿安公主道:“你拿这话去哄六妹吧。”

然后,她挥了挥手。

苏曳退了出去。

“对了,皇上病症越来越严重,已经连续咳血好几次了,你可有什么法子吗?”寿安公主忽然道。

接着,又挥了挥手道:“算了,你又不是什么大夫?”

……………………………………………………

次日朝堂,苏曳上朝!

果然如同寿安公主所言,群情汹涌。

苏曳殴打天津总兵府,死几十人,伤几百人。

斩二百名八旗新兵,得罪了无数人。

刚刚一上朝,就有无数人弹劾。

湘军的几个封疆大吏,兵部,都察院,八旗勋贵,分分出列。

言语激烈,情绪愤慨。

“苏曳说口口声声为了新军,为了新军。”

“为了这个新军,就值得杀二百个八旗爷们,那都是祖宗的兄弟血脉。为了这个新军,就把天津总兵府的脸面往地上踩,就打死几十人,打伤几百人。”

“这个新军,就这么值钱吗?这个新军,就这么厉害吗?”

“这个新军就这么招惹不得吗?不管是八旗,还是绿营,都要供着它吗?”

“花了上百万两银子,就练那么两千人,还闹出这么大的是非,值得吗?”

这话一出,众人纷纷赞同。

什么新军?不就是名号好听一些吗?

不就是换了一身衣服吗?

那些枪炮,湘军也有啊,比你还要多得多,有没见有多么厉害啊,还不是被发逆打得满地乱爬?

为了区区这两千新军,皇上您值得把大家的脸面往地上踩吗?

而类似的场面,皇帝已经经历了很多次了。

此时,苏曳也能感受到皇帝之不易了。

说来,这股风波已经闹了很久了,一直都是皇帝强压下来的。

从某种程度看来,皇帝对他的宠信,确实足够深了。

“皇上,臣有奏本。”直隶总督桂良出列。

所有人安静下来,因为苏曳新军这次闹出的风波,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桂良。

而且,他这次要领兵出征,重任在身。

所以,他出面弹劾苏曳的分量,会重的多。

皇帝皱眉道:“说。”

桂良道:“这一次风波,不能全怪苏曳,我总督府管教不严在先。而且这一次械斗,归根结底还是天津总兵府挑衅在先,苏曳回应确实过激了一些,但是年轻人嘛,情有可原。”

这话一出,所有人一愕。

桂良大人,你到底站在哪边的啊?

你这样做可不漂亮啊?

那被苏曳斩杀的二百名八旗兵呢?就全部冤死了吗?

大家可是为了讨公道啊,结果你却做了老好人了。

桂良继续道:“皇上,苏曳年轻气盛,而且练新兵嘛,就需要有这样的气势。所以臣提议,派一个老成持重的将军,在苏曳边上盯着的点,以后再遇到和地方的冲突,和绿营或者八旗驻军的冲突,就由这个协办大臣负责疏通管理。”

“说来这支新军,还真是锐意进取啊,清一色年轻人。苏曳、伯彦、怀塔布、廷忍、兆布都是二十岁出头,所以气盛一些,完全能够理解啊。”

“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稳重的人,去调和一下。”

苏曳一听,顿时心中高呼,厉害!

这才是老奸巨猾啊。

先派伯彦来夺权,结果眼看着斗不过苏曳,所以又想了一个法子。

派一个老成的将军过去镇场子,做苏曳的监军。

听上去很有道理啊,我桂良堂堂直隶总督,受了那么大的委屈,非但没有找你苏曳的麻烦,反而为你说话,最后出的这个建议,也是一心为公啊。

皇帝道:“爱卿,可有什么人选?”

在皇帝看来,这是平息风波的好法子。

对于他而言,这件事情赶紧过去,不要再闹了,给他一个清静。

桂良道:“臣举荐兆麟。”

皇帝沉吟,兆麟?

他原本是步军统领衙门的三品武将,后来因为女儿冰冰选秀成功,受到了皇帝的喜爱,封为了莲嫔,而兆麟也升了一级,成为了右翼总兵,已经升到了二品。

桂良道:“兆麟去了新军,依旧挂着总兵衔,只负责新军对外交接,不干涉苏曳练兵,两全其美。”

皇帝几乎本能要立刻答应,但还是忍住了。

“此事,朕再权衡二三。”

但是大致上,皇帝还是要同意的。

如果这样能平息绿营和八旗的愤怒,那不失为成本最低的一个法子。

而且桂良马上就要出征了,这么一个提议,皇帝不好违逆了他。

………………………………………………

朝会结束后!

皇帝再一次召见了苏曳。

“苏曳,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吧。”皇帝道:“朝堂上,朕给你体面,没有直接答应。”

“这样吧,你主动上奏,让兆麟作为协办大臣,兼天津道员,帮新军解决和地方的矛盾,而你就专心致志练兵。”

“这样一来,八旗和绿营也就不闹了。”

苏曳顿时无奈,你这个皇帝耳根又软,又不懂兵事,一心只想着平息眼前的麻烦,却不顾后面的麻烦。

现在伯彦被苏曳压住了,结果立刻搬来一个二品兆麟。

说是协办大臣,但他品级高出苏曳这么多,怎么可能不夺权?

不行,不但不能让兆麟去新军。

而且,还要把伯彦赶走,这样新军才消停。

顿时,苏曳拜下道:“皇上,臣反对!”

皇帝一愕。

什么?你反对?

你想要做什么?

朕为了你,良苦用心,你这也要反对?

顿时,皇帝怒道:“苏曳,做人不能忘本,朕这样做,完全是为了你考虑。八旗和绿营群情激愤,难道你没看出来吗?”

“苏曳,你是不是觉得新军离开你真的不行啊?”

“苏曳,你是不是觉得,朕离开你真的不行啊?”

“你不要恃宠而骄!”

苏曳道:“臣,不敢!”

皇帝道:“那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

苏曳再一次咬牙道:“但,臣依旧反对。”

皇帝望着苏曳良久道:“既然如此,那你也不用去天津了,回家闭门思过吧,什么时候想通了,什么时候进宫向朕认错请罪,再谈其他。”

“朕乏了!”

苏曳躬身道:“臣告退!”

………………………………………………

接下来时间内,苏曳闭门在家。

兆麟走马上任,前往天津新军上任协办大臣,兼天津道员。

上任之后,他召集所有新军官兵训话。

“你们放心,一切章程依旧按照之前的来,半点不改。”

有人问道:“协办大臣,翼帅什么时候回来?”

“是啊,翼帅什么时候回来?”

这一开始不要紧,越来越多的人问。

不仅仅是农民出身的新军,还有很多八旗出身的新军,尤其是刚刚提拔不久的军官。

顿时间,兆麟的心中大为不快,脸色瞬间难看,但是又立刻恢复笑容满面。

“皇上想念你们的翼帅,所以留他在京中多住一段时间,但是你们放心,他很快就会回来的。”

“这段时间,新军的训练,就辛苦伯彦了。”

伯彦出列道:“卑职领命!”

兆麟冷笑,按照苏曳这个性格,只怕是回不来了,这支新军只怕是要归我等了。

…………………………………………

京城内。

苏曳依旧闭门在家思过。

他和皇帝之间,就这么僵持着。

他不进宫认错领命。

皇帝这边,也不搭理他,也没有让他回天津。

但这一次苏曳不会妥协的,否则接下来就没完没了了。

苏曳拿起平板上网。

负八妹道:“苏曳,我们几个人,商议了很多遍,觉得你这个计划是可行的。”

“这一条计策很毒,但是却可以一劳永逸,彻底解决这个麻烦。”

“可以一劳永逸,彻底将伯彦和兆麟,全部赶出新军。”

“而且让皇帝啐面自干,自己把兆麟和伯彦赶出去,把你请回去。”

“甚至可以让兆麟身败名裂,让所有人都看到,新军除了你之外,谁都不行。”

“现在开始投票!”

“赞同!”

“赞同!”

“赞同!”

小群里面,加上苏曳总共五个人了,全部表示同意。

半夜时分!

一直没有露面过的黑弓,出现在苏曳的面前。

“大帅,一切准备就绪!”

苏曳道:“执行计划!”

“是!”黑弓道,然后再一次消失在夜色之中。

而就在这个时候,家里后门进来一道丰腴动人的身影。

竟然是寿安公主。

她怎么来了?出了什么事情?

寿安公主道:“苏曳,皇上病情加重,忽然咳血昏倒了。”

…………………………………………

注:第二更送上,因为构思很久,所以晚了一些。放心节奏一定很快,彻底解决。

恩公们,如果有月票的话,请记得给我好吗?叩谢大家了。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