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篡清:我初恋是慈禧

作者:沉默的糕点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51章:金山银海!蜕变!狂潮

书名:篡清:我初恋是慈禧 作者:沉默的糕点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9

因为站在地上不够高,所以苏曳索性就骑在战马上,然后整个人站在马镫上。

如此一来,既足够高,姿态又足够低。

轻轻催动缰绳,苏曳来到大街中央。

成千上万人,很快就让开了一条道路,让苏曳来到道路中间。

所有人都目光都盯着他。

林立立刻拿着一个直筒喇叭,递给苏曳。

苏曳目光扫视全场,大声道:“诸位父老乡亲,你们是看着我成长起来了。”

“几年前我从南方战场灰溜溜地回来,然后考中了文武双解元,练成了新军,扬州之战,和英国人谈判,收复江西。我这一步步走来,诸位父老乡亲都是亲历者。”

“我是我爹娘的儿子,但我也是京城父老乡亲看着长大的孩子。”

“今日我对着父老乡亲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绝无半句谎言。”

“所以,乡亲们有什么问题,尽管问。”

顿时,有一个人大声道:“苏大帅,听说您最近一直在筹钱,您要办工厂,您为啥要办工厂,这个工厂有啥好处啊?”

这算是一个读书人,只不过没有功名。

这个问题就很难回答了。

你跟他们说工业强国?

你跟他们说只有开工厂,才能不被洋人欺负?

都没有用的,民智未开。

苏曳笑道:“大爷,您身上这件棉布衣衫挺气派的,要多少钱啊?”

这个大爷道:“贵得很,这一身整整一两二钱银子。”

那确实贵,但正常一身棉布的衣衫,也需要六百到九百文左右。

苏曳道:“大爷,多久置办一套新衣衫啊?”

这个大爷道:“季节不一样,衣衫也不一样,但同样的衣衫,终归要好几年才置办一套。”

苏曳道:“等办了工厂之后啊,比您这更好的一套衣衫,可能只需要四百文左右的价格,您说这好不好啊?”

那个大爷道:“这,这当然好了,办了工厂之后,这么好的一身衣衫,价钱能便宜六七成?只需现在三四成价钱?”

苏曳道:“对啊,这样之前三年买一身衣衫,有了工厂之后,每年都能买新衣衫了,这好不好啊?”

“好,好!”

苏曳道:“乡亲们,糖霜知道吗?就是白糖。”

“知道,知道……”

“这白糖贵啊,一斤要超过百文钱,一年都难得吃一回啊,谁舍得吃啊。”

苏曳道:“乡亲们,这糖霜好吗?”

“当然好了。”

“好吃,没有比这更好吃的东西。”

“不仅好吃,对身体也好啊,冬天里浑身发凉,发晕,一碗糖水下去,整个人就好了。”

现代社会对糖没有什么感觉,反而觉得多余,吃多了不健康。

但是在古代,白糖不仅仅是奢侈品,而且还是补品。

因为营养不够,经常会低血糖,引起头昏目眩,喝一碗糖水整个人就好了,所以大家都认为这是难得的补品。

事实上,我们社会在三四十年前,很多农村的孩子也靠糖水治低血糖。

哪怕到现代社会,白糖也是战略物资。

苏曳道:“有了工厂之后呢,这糖霜的价格,可能就连一半都不到了。”

接着,苏曳声音提高道:“当然,有了工厂之后,最大的好处,就是大家能赚钱了。”

“大家都知道,找活干太难了,还赚不到钱。十五六岁的大小伙子,找不到活干,整天就游手好闲,连媳妇都找不到,没有媳妇也就生不了娃,那整个家就断代了啊。”

“有了工厂之后了,大家都有活干了,一个大小伙子,一个月能赚三两银子。”

这话一出,所有人一声惊呼。

一个月,三两银子?

苏曳道:“这还是最低的工钱呢,还包吃包住。赚多少钱,都自己攒下来了啊,有这钱还怕娶不到媳妇。”

“所以大家说,这工厂好不好?”

众人高呼:“这工厂好呀,这工厂太好了。”

苏曳道:“大家也都听到了,我筹集这些银子,就是为了办工厂。就是为了让所有人都吃好,穿好,用好,让所有人有钱赚。”

“但是这工厂还没有办起来啊,我不能空口白牙要银子啊。”

“对于我大清的子民来说,什么东西最珍贵啊,那当然是良田了。大家都知道,江浙是鱼米之乡,那边的农田是最贵的,也之最好的。”

“但是因为发逆之乱,江西惨得很,死了很多很多人,所以很多良田就变成无主之地了。”

“我要办工厂,需要很多很多钱,那怎么办呢?”

“我们巡抚衙门,就把这些无主的田地卖出去。对于江浙一带的良田价格,大家伙都清楚,七两银子一亩。我们要造福万民啊,所以打半价,七两银子二亩地。”

“但是很多父老乡亲人在京城,不能去种地啊,那怎么办呢?”

“我们官府招人种地,种出来的收益,直接分给伱们。”

“当然或许有人说,种田有丰年,有歉年。我们一概不论,一律按照每年两成收益给你们。”

“但是我话也要说清楚啊,每年两成,我们只分五年。五年之后,要么来把这些田地领走。要么我连本带利,全部都给你。”

顿时有很聪明的读书人道:“苏曳大人,其实您每年给我们的分成,是靠办工厂赚的钱对吗?”

苏曳道:“对,我筹钱办工厂,然后从工厂的利润给你们分钱!”

“那如果我的工厂不赚钱,赔钱了,怎么办呢?”

“田你们买到手了,三两半银子一亩良田,你们会不会吃亏?”

“当然有人或许担心,江西战乱,田没有人种了。”

“我的军队就在江西,短短一个月,就击败了发逆几万大军,有我的军队在,谁能打过来。”

“我苏曳军队从开始到现在,可有打过一场败仗吗?”

此时,忽然有一个老者出列,道:“苏曳大人,老朽有几个问题。”

苏曳道:“老先生请讲。”

老者道:“苏曳大人,我家有六个儿子,其中三个都没有找到媳妇,一天到晚无所事事,也找不到活干。我就想知道,如果我拿出棺材本买田,能拿到田吗?我的三个儿子可以去种田吗?”

老者这一句话,戳中了在场很多人的心防。

苏曳顿时想到,在京城有海量的失业人群。

不仅仅是汉人,还有很多旗人。

汉人还好一些,底层旗人还无法自谋生路,想要种田都不行。

苏曳下马,上前握住老汉的手道:“老先生,我用性命保证,只要您买的田,就一定归您家,您的那三个儿子,就可以去安家落户。”

老者道:“可是,我们是顺天府的人,还能去江西吗?”

晚清对旗人的移民,管理很严格。

对于非旗民,命令上也是不许随意迁移的。

但……已经有些名存实亡了。

事实上,这些年规模性移民已经出现了,部分是朝廷和官府组织的,但也有自发性的。

而且苏曳是封疆大吏,这点事情毛毛雨。

苏曳道:“老先生,如果您三个儿子要去江西,我不仅让他们立刻得到良田。而且每一个青壮年发三十六两安家银子,出发之前给一半,到了江西后给另外一半。”

接着,他充满内疚道:“真是惭愧,本来应该给更多安家银,但我要办工厂,银钱确实不多,所以一人只能给三十六两银子。”

“什么?”你老者颤声道:“还给安家银子?三十六两?这……这……这还是官府吗?”

苏曳一愕。

因为他发现,刚才自己说的这句话,威力非常大。

甚至比之前说办工厂有什么好处的威力更大。

老先生这话说得没错,这个年代只有官服压榨百姓的,哪里有官府给这么多银子的啊。

苏曳道:“老先生,我家就在辟才胡同,我是大家伙看着成长起来的。如果我苏曳食言,您直接去我家砸我的门,啐我的脸。”

那个老者跪下道:“青天大老爷啊,青天大老爷啊。”

“我买,我买……”老者道:“我出三百五十两银子,买一百亩!”

苏曳一下子就嗅出了一个家族的衰败史。

这个老者能够拿出三百五十两银子买田,之前家境肯定是可以的,但现在家道中落了,儿子生得多,也找不到活计,爱子心切,所以用棺材本给儿子们寻一个出路。

至于说种田没出息?

那是现代社会,在清朝耕读传家,很清贵的。

而且老者一下子买一百亩,每个儿子三十几亩,也算是小地主了。

“老三,银子,银子……”老者道。

苏曳不由得朝林厉望去,这是不是你找的托?

林厉摇了摇头,这不是他找的托。

一个壮汉领着一大包银子。

老者接过之后,几乎提不动,无比郑重地将银子放在苏曳的手上。

“苏曳大人,我买!”

顿时间,苏曳眼圈微微红了。

这不仅仅是银子了,而是沉甸甸的信任。

这可是老人家一辈子的积蓄了。

而且这完全是出自于对苏曳个人的信任。

苏曳接过银子,握住老先生的手,久久无言。

足足好一会儿,他颤抖道:“定不负老先生托付。”

而老者也算是个读书人,立刻感受到了苏曳的这种情绪感染。

“苏大人,我这三个没有门路的儿子,也跟着您一起去江西了。如果有一点点本事的话,就在您的那个工厂做事,如果没有本事,就让他们种田,耕读传家,开枝散叶。”老者沙哑道。

顿时,三个壮汉来到苏曳面前,直挺挺跪下道:“草民林光祖,拜见苏大帅。”

“草民林光宗,拜见苏大帅。”

“草民林光荣,拜见苏大帅。”

苏曳再一次动容道:“老先生,我一定努力,让您的三个儿子,真正光宗耀祖,定然不能让您白白信任我一遭。”

周围人群看着这一幕。

他们很多人,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却能感受情绪。

甚至不少人,还能感受到真诚。

“苏曳大人,我买十亩,可以吗?”一个汉子举起手,怯生生道:“您还记得我吗?”

苏曳道:“记得,邓建嘛。”

这就是那个苏祥瑞能不能摸一下我命根的那个兄弟。

这个汉子道:“邓建真的是我二弟,我叫邓末。我在京城找不到媳妇,也没有出息,就天天给人帮闲,被人瞧不起。我兄弟邓建在青楼做管事,应该能借我银子买田。”

苏曳道:“可以,别说十亩,一亩都可以。”

紧接着,人群开始汹涌起来。

“苏曳大人,我也买!”

“苏曳大人,我买。“

众人很快就变成了争先恐后。

真就如同红旗插满满清而说,这本来确实是天大的好事。

有半价的良田兜底,还怕什么?

关键就是这个招牌人物,值得信任。

而苏曳,对于京城底层民众来说,从未食言,英雄级人物。

而且,刚才他和民众之间的互动,化学反应太好了。

前面还算是一半,后半部分他自己也真正动情的时候,感染力就太强了。

当然,另外一部分原因。

普通老百姓,太需要一条门路了。

…………………………………………………………

接下来!

就形成了一股风潮。

整个京城,几乎都在谈论到江西买田地。

一开始只是踊跃,后来便是开始哄抢。

不仅仅是汉人民众在买,很多旗人也来买。

一开始,明明只是苏曳在努力筹钱。

但很快就变成了,苏曳带大家发财。

但是有一个小小的麻烦。

苏曳人手不够了,因为来买田的人是在太多太多了。

多的人,买几百几千亩。

少的人,买几亩。

有的人拿银票,有的人拿银子,还有的人拿铜钱。

苏曳新军的文化程度算很不错了,有专门的识字班,所以每个人都识字。

但是,想要让他们去完成这些交易,还是太难了。

不过,嫂子白飞飞麾下有很多账房,掌柜,全部倾巢而出。

紧接着。

有人登门拜访。

就是日升昌的票号掌柜。

“苏曳大人,您的田卖得这么火爆,人手恐有不足,我带来了二百人,您尽管差遣。”

这人,是真的会做人的。

苏曳道:“李掌柜,您真是及时雨啊,那真是劳烦贵属了。”

李掌柜道:“哪里,哪里,能够为苏大人分忧,也是我们的荣幸。”

接下来,这二百个专业人士的进场,顿时让一切变得顺畅起来。

不管是收钱,点钱,出票据,他们都是最专业的。

甚至相关票据,他们的防伪技术也是独一无二的。

李掌柜再一次朝着苏曳拜下道:“我们眼光不足,器量也不足,所以无法和苏曳大人合作,真是非常遗憾。但小人对大人的敬佩之心,无以言表。”

“这十万两银子,是小号孝敬大人的,绝无半点条件,只要大人能收下,那就是对我们莫大的人情了。”

然后,李掌柜恭敬地递上了十万两银子的银票。

“另外,这次您卖田收上来的银子铜钱,零零散散。如果相信鄙号的话,我们可以帮您兑换成银票,您可以拿着我们的汇票,去上海苏州等等地方,换成银子,或者黄金。”

这又是一个大人情了。

苏曳道:“那就多谢李掌柜了。”

他收下了这十万两银子的孝敬。

顿时,李掌柜长长松了一口气。

这就意味着,未来苏曳办的大业和他们日升昌,还是有合作空间的。

李掌柜躬身道:“那您忙,小人告退。”

苏曳道:“我送李掌柜。”

日升昌的李掌柜刚刚离开,大盛魁的王廷相亲自上门拜访。

“非常抱歉,上一次寿安公主设宴,小号德薄,未能帮苏大人办成事儿。”王廷相道:“苏大人要办大业,有用得着大盛魁的地方,尽管开口。”

苏曳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王廷相道:“这点银子,不成敬意,预祝苏大人大功告成。”

递上来,整整五万两银子。

同样也是大手笔了。

苏曳也收下了这笔银子。

不是他想要受贿,而是这银子不收,反而得罪人,说明以后没有合作空间。

接下来苏曳家里,更是门庭若市。

很多旗人里的老亲,纷纷来送银子。

如今整个京城,所有人都知道苏曳要在江西办工厂。

而且是天大的手笔。

而且这种聚众哄抢,一旦成势。

就遏制不住了。

之前是苏曳拼命去筹钱,结果筹不到。

寿安公主亲自请客,人家才勉强每人买了七万两银子,有种化缘的意思。

结果现在,无数人抢着来送钱。

完全如火如荼。

寿安公主甚至说,把那二百一十万两银子还给那些蒙古王公家族,不要他们银子了,反正现在大家抢着要。

苏曳当然不会这样做,这点器量是要有的。

甚至有人劝苏曳,索性卖三百万亩良田,多卖一百万。

但苏曳也拒绝了。

江西无主之田虽然多,但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而且,苏曳的军队直接去抢来的。

还要留下很多田,专门种桑蚕,棉花,亚麻,烟草等等。

苏曳之所以选择在江西办工厂,也是看中了这里经历太平天国之乱,有大片无人区,大片无主田地,可以直接收为官用。

换成其他任何地方,一下子想要弄到这么多田,完全是白日做梦。

…………………………………………………………

四日之后!

苏曳这二百万亩良田,全部卖完了。

这是因为买的人太多了,走流程走了这么久。

事实上,还有很多人没有买到,扼腕不止,感觉自己错失了发财的机会。

现在所有人都知道,苏曳拿着这笔钱是要办工厂的,所谓的分成来自于工厂赚钱。

工厂怎么赚钱他们不懂,但是他们选择相信苏曳。

苏曳之前从来都没有输过,也没有让人失望过。

而且有二百万良田保底,大家的钱不会打水漂。

“大人,总共有十一万六千八百五十四人,购买了我们的良田。”

准确说,这近十二万人是相信苏曳,投资了苏曳的工厂。

“我们预估,总共有两万多青壮年准备跟着我们南下,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加中,这里面有大半是京城人士,剩下一半是直隶人,大部分都是无业青壮年”

要追随苏曳南下的青年人,这么多?

完全超乎苏曳预料之外。

甚至朝廷都会有些震动。

这么多人要离开京城?前往江西?

苏曳竟然有这么大的号召力?

这一方面是因为号召力,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找不到门路的年轻人实在太多了。

这些人是有的去种田。

但更多人是被苏曳描述的前景彻底打动了,希望那个传说中的工厂,真的可以让他们赚钱,娶妻生子,开枝散叶。

沈葆桢道:“这次我们在京城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风暴,很快整个天下都会知道,您要在江西办工厂,搞洋务了,届时就有无双眼睛盯着您和九江了。”

这会有巨大的压力,看他是成功还是失败。

但……终究是好事。

天下瞩目,也就意味着广告效应。

接着,沈葆桢道:“这么多青壮年想要跟着您去江西,光安家银子,就要近百万两,还有朝廷那边,或许也有压力,要不要收?”

苏曳道:“收,当然要收!”

他们既然把希望寄托在苏曳身上,如何不收?

沈葆桢道:“那皇上那边,您终究是要去见他一面,做一个交代的。”

此时,林厉进来道:“大人,这是日升昌的七百万两汇票,可以在上海直接兑换金银。”

日升昌又给了苏曳一个大人情。

因为原本没有那么快的,他们收上来的都是各种各样的银子,还有铜钱。

银子需要清点,熔炼等等,需要时间。

但是对方直接把七百万两汇票送过来了,就是知道苏曳这边急。

苏曳望着前面这厚厚的银票,这是十几万人对他的信任。

这是苏曳之前所有号召力的集中兑现。

办工厂,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接下来,是要进宫见皇帝了。

甚至,算是给此行皇帝最后的交代。

按照历史,以后他和皇帝见面的机会,也不是很多了。

………………………………

两刻钟后,苏曳一丝不苟穿上官服,前往皇宫。

来到养心殿外,苏曳大声道:“启禀皇上,苏曳求见。”

太监增禄立刻进入养心殿道:“皇上,忠勇侯苏曳求见。”

皇帝收起书本,淡淡冷道:“朕乏了,不见。”

太监增禄心脏一抖,这……这还是皇上第一次对苏曳阿哥这样的态度。

破天荒的第一次。

…………………………………

注:第一更送上,这一章写到早上八点半了,无语中。

恩公,月票榜掉了一名,有一些些难受,帮我往前冲一冲吧。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