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宁为长生[重生]

作者:谢亦 | 分类:同人 | 字数:0

293 重返战场

书名:宁为长生[重生] 作者:谢亦 字数:3.1千字 更新时间:01-06 19:27

第二百九十三章

————第三卷·金戈铁马赴边关·始————

贞元三十年,五月峥嵘。

朱振梁收皇帝敕令宣战匈奴,大军压境,鲜卑新军代替朱家军接鲜卑府防御一职,二十万新兵则被挑选送往凉州,协同半数朱家军在内的凉州驻军捍卫西境。

匈奴王措手不及,惊怒之下即刻发诏书往共同签订议和书的羌族和盘越掸国王室,共斥大靖不义之举。随即,大靖皇帝发官邸至此三国,明文叱骂匈奴王族图谋不轨,安插内奸谋害忠良侵吞国本的罪行。羌族和南蛮不约而同地对匈奴的请援沉默,纷纷转入自己国内清查——匈奴王族能往大靖安插这么多人手,同样能对自己的国家动手!

当然,他们也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不会坐视大靖或是匈奴一方做大。

但眼下还远不到他们出手的时候。大靖朱家军的能力他们心中都有数,但大靖这三年大张旗鼓练出的新兵到底有多少能耐,匈奴又是否真如大靖皇帝暗示的那样藏有不可告人的底牌?这些等到大靖和匈奴斗得你死我活的时候,自然都会浮出水面。而他们只需等到最关键的时候出手,好处自然少不了他们的。

一如朱定北所料,在战事最初,羌族等国都选择了隔岸观火。

所谓战事未发粮草先行,但这一次的战争史无前例地由大靖首发,原因还是讨伐敌国安插底细坏大靖国政,因此为了让匈奴和甄飞河一党没有防备,户部和工部都没有事先准备粮草和兵器运抵朱家军。现在战事打响,最要紧的当然是输送粮草之事。

户部工部兵部不等皇帝催促便早早拟定了粮草和军器的奏折,请命皇帝陛下,皇帝却没有他们急促。因为早在年初他与宁衡商议的时候,便让宁家私底下做好准备先将一部分粮草送往边境以备不时之需。两天的时间,户部筹备齐了粮草,随时可以送出。工部也被获准加紧督造军器,但此事需要时间,急不了一时片刻。

在粮草运送往离京之前,宁衡入宫与皇帝一番商讨,出宫后他直接往镇北侯府而来。

他到时,朱定北正在布防图前与老侯爷据此时的战况细细推演,两人时不时争执几句,一旁的古朝安则皱着眉头思索着什么没有参与到二人之中。

“陛下找你,是要钱还是要粮?”

见了宁衡,朱定北索性丢开与老侯爷面红耳赤的争论,端起一杯冷茶灌入口中。

宁衡坐下道:“非也。是我寻陛下有事。”

“哦?”

此话一出,三人都看向宁衡。

宁衡笑了笑,给朱定北续了一杯茶,像是不经意地说道:“我向陛下请命运送粮草,并请镇北侯爷同行。毕竟此番战事事关重大,粮草一事不得马虎,镇北侯亲自出面也能让朱家少一些后顾之忧,显示陛下对朱家的信赖,鼓舞士气,亦能——”

“皇帝应准了?!”

朱定北心中狂喜,没有耐心听宁衡说故事,高声问他。

宁衡凝视着他,在朱定北紧张地屏息的时刻,才缓缓地点了点头。

“太好了!”朱定北狠狠扑上宁衡,“阿衡你真好!哈哈!”

他笑得十分开怀!

自从年前定下要收拾甄飞河党羽的计策,他们便明白战事一触即发无可避免,这些日子以来,朱定北又怎会没有想过向皇帝请命上战场呢?但一来皇帝需要人质在京,二来他一个“久病刚愈”“武功平平”的未弱冠的镇北侯要上战场反倒显得皇帝老儿有意威胁朱家军图谋不轨似得。朱定北顾虑重重,担心若是自己提出此事会惹得圣心猜忌,给远在边疆的父兄叔伯徒增麻烦。因此,他从未表露过自己想要上战场的迫切。

但,他的心事又如何能瞒过宁衡呢?

他想了许多冒险的办法,不过何先义等人的罪状供词反而帮了他一个大忙。这些年来皇帝屡屡对朱家军生出猜忌,还有多次下旨朱家军,这些事情背后的真相都在这些人的罪行中昭然若揭。朱家军没有任何不臣之心,皇帝被这些乱党欺瞒利用而疏远了忠臣中了奸佞的诡计。如此情形之下,就算皇帝对朱家军没有愧疚之心,百官心里也会有一杆秤,因此宁衡提出让朱定北协同运送粮草,给朱家军一个另类恩赐时,皇帝能够拒绝的理由太过单薄,三言两语便让宁衡说服,首肯了他的建议。

见孙儿高兴得没形没状,老侯爷终于忍不住咳了一声。

朱定北这才松开宁衡,满面笑容地对老侯爷道:“阿爷,我和宁衡离京,你可要好好照顾祖母,也不要总去外头喝酒误事。”

“朝安,你瞧瞧,他这还没走呢,就开始教训起老子了。”

老侯爷对朱定北的能耐心知肚明,说实在的,有他去北境给儿子出谋划策他这心里头才算安定。

古朝安笑了一声,没有忍住地试探道:“长生,既然要走,不如我也扮作府兵随你——”

“叔父。”朱定北不忍心地打断他,“这样……太冒险了。”

古朝安叹了一口气,心中也明白利害之处,可到底让他在这种关头窝藏在镇北侯府中,他心有不甘,也担心主帅的安危。

朱定北想了想道:“叔父,我想你留在京中,一是担心你的身份暴露,二也想让你帮衬阿爷处理一些紧急之事。我手中现已能出师的有两千精兵,这些人我都留给你们,若是在京中发生什么预料之外的事情,有你在我才能安心。”

古朝安愣了一下,迟疑道:“长生是说,京中仍有甄飞河的党羽未曾清除?”朱定北和宁衡对视一眼,没有将楼尚书前日遇刺险些丧命的事情说出来,而是道:“甄飞河自宫中自裁之后,我的人找了几处仍然未找出他的尸首。虽然皇帝已经确认他的死,但我心里觉得不安,再没有找到他的尸身之前,我不敢有片刻放松。而且,马源那边也势必要盯着。如果真有甄飞河的同党还在京中,那么肯定不过放过马源。”

他也没料到皇帝竟然在大殿上以情势逼迫马源倒戈,但不管怎么说马源是深知内情又背叛了甄飞河的人,如果甄飞河留有后手绝对不会让他好过。

而甄飞河仍然有同党在京一事,朱定北丝毫不怀疑。

那是因为,在何先义等人罪行揭发当日楼尚书出了宫城回府不久便运到了刺杀。若非朱定北早有准备,恐怕这时候楼敬知已经命丧黄泉了。他们没有对马源动手,反而对楼尚书动手,必然是因为身为甄飞河一族家奴的楼家对他们的底细比马源这个自出生后便被送进远宁侯府的假世子要清楚得多,而且这么多年来楼尚书为匈奴提供军器图纸,匈奴的军事装备放眼全大靖没有一人比他更清楚,所以他们才想要楼尚书永远不能泄露内情。

在甄飞河的尸骨不知去向的时候,仍然有人对楼尚书下手,那便实实在在地说明了,甄飞河仍然有同党,而且是个能够动用甄飞河暗中势力有决策能力和权力的同党。如此一来,他们不得不防。

老侯爷也劝道:“这样一来是要小心才好,朝安啊,有长生到边境去帮他爹,应该出不了什么问题,你就安心留在府里,若是需要逞凶斗狠我拿手,若万一是要和人斗阴谋诡计的,长生不在我这心里实在没底,还得有一个人帮我才行。”

朱定北:“……”

古朝安:“……”

阴谋诡计?老爷子你确定这是在恭维不是在讽刺吗?

不管如何,此时都定下来了。临走前,朱定北还特意去见了董明和与黄煜一面。

“有长生师弟亲自上阵,这场仗的胜算又多了几分。只不过……战事刚起时应对尚可,一旦大靖压过匈奴,羌族绝对不会坐视不理。到时候他们若是联合南蛮,东夷,四方压境,恐怕到时候咱们的处境堪忧,还请师弟早日做准备才是。”

朱定北道:“多谢明和师兄提点,此事我心里已有成算。今日一为道别,而来也有一事要拜托两位兄长。”

黄煜忙道:“若是为了照看老侯爷老夫人,师弟尽管放心,我如今闲来无事,会时常去镇北侯府上看看他们。”

“有黄煜师兄这句话我很放心,不过却还有另外一件事须得明和师兄帮忙照应。”

“请说。”

朱定北将甄飞河死不见尸以及对于他们仍然有党羽在京的猜测向二人说明,末了道:“这些剩下的人,多半都是逆党的死士或是暗卫,如今仍然有人能够操控这些人。我只怕他们会无所不用其极地刺杀皇帝或是朝中大臣,还望师兄不要放松警惕,时时防备。”

董明和闻言,沉肃地点了点头,“此事,我会尽心竭力。”

有了他的承诺,朱定北这才松了一口气,双方喝了饯别酒,互道珍重。

五月十六日,运送粮草去往北境的队伍离京,朱定北回头看了眼巍峨的城门,心中直觉四肢的枷锁在这一刻断裂开去——阔别经年,终于,要回到属于他的战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