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宁为长生[重生]

作者:谢亦 | 分类:同人 | 字数:0

30 判决邸报

书名:宁为长生[重生] 作者:谢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27

第三十章

董明和冠礼之后数日,秦奚几人还对当日的盛况津津乐道。

不等这趟热度消散,一个消息再一次让这位董家二公子跃居洛京世家话题榜首。

董明和不辞而别。

初闻这个消息的时候,秦奚和楼安宁都傻眼了。

贾家铭百思不得其解,楼安康下意识地看向宁衡,却发现不仅宁衡神色淡然,就连朱定北也一副毫不意外的模样。

“你们早猜到了?”

他不由问。

宁衡看朱定北,见他不言语,便说:“洛京格局太小。明和师兄看到的从来不是高坐上的人,而是天下黎民。”

好男儿,有雄心壮志的抱负是不够的。

更重要的是,实现这个抱负的义无反顾和坚持。

董明和能舍下相府二公子的身份,以及相府安排好的康庄仕途,这原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秦奚咬咬牙,他虽心惊于董明和的决定,更多的却是血脉里因为他的不羁而生出的认同感和沸腾的想要追随的心情。

“阿衡说的对。不上战场的士兵不是好将军!”

他祖辈和父辈世代守护着洛京,但他们都是从战场上退下来的将军。洛京的繁华安逸从来不是他们所追求的,因此他们对儿孙说起更多的,都是那辽阔的疆域,血雨腥风却无怨无悔的战场。

秦奚家学如此,对于血战沙场的豪迈有着天然的向往。

楼安康不由得看向朱定北。

没有上过战场的少年尚且如此憧憬,这个从沙场上被迫困守洛京从此注定要碌碌无为的朱家儿郎,大概比谁都……不甘心吧。

贾家铭却是忍不住叹了口气:“明和师兄的做法过于激烈了。我听说,董夫人这些天日日以泪洗面,他这样做,终究还是亏欠了生养的父母。”

秦奚张了张嘴想要替董明和辩护,口拙如他却不知从何说起。

“就连董相也病了一回。”贾家铭对于董明和的做法实在无法理解。

父母在,不远游。

他不是迂腐到要让董明和做到这个地步的学究,他只是不明白,分明董明和可以说服父母,可以正大光明地参军。

为什么偏要选择这样的下策呢?

朱定北呸了一声吐掉口中的衔草,从草地上坐直,道:“没有那么多为什么,迫不得已罢了。”

见他们想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朱定北笑出声来:“看我干什么,我又不是明和师兄肚子里的蛔虫,哪知道那么多弯弯绕绕。等咱们大靖多了一位大将军,到时候,谁还会追究当年。你们啊,就是先吃萝卜淡操心,下午武夫子不是说要测试骑射吗?有这个时间还不如临阵摸一摸佛脚。”

贾家铭料想到今天下午的惨状,果然不再言语了。

几个孩子火烧屁股似得往进学府的骑射场赶,生怕到的晚了,好弓箭好马都被别人抢走。

朱定北看着他们飞奔的背影,贾家铭被秦奚拖着踉踉跄跄,孩子们眼中一片放晴的明朗,哪里还有方才的阴霾和担忧。

很多事情,都会遵循一样的轨迹。

不论是董明和,还是朱家。

他只是无法确定,有他的干预,是否结局会有不同呢。

但愿……这一世,那位海王大将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吧。

宁衡站在他身侧,静静看了一会儿,才拍了拍他的头。

“别担心。”

朱定北知道他会错意以为自己担心董明和的安全和前途,便也笑笑不说。

“长生!快跟上啊,磨磨唧唧地干啥呢?”

秦奚大叫,楼安宁甩开兄长,跑回来拉着朱定北:“快走,不能让秦奚抢先了!”

秦奚见状,心急如焚好似恶犬在追一般地狂奔起来。贾家铭跟在一旁跑的快断了气,竟也没被落下。

宁衡大步跟在几人身后,看朱定北回头对他扬手催促。那明媚的阳光点滴细碎在他眼睛里,似乎也将温暖渗入了那双清透的眸子。

董明和离京的消息沸沸扬扬传了很长时间,在国子学成为第一大轰动事件。

直到,关于丽嫔子嗣毒杀案最终判决的邸报出来,顶替它成为头一件热闻。

历时将近两个月的探查,国子学的学子们未从家中父辈口中得知这件事的进展,在人前也闭口不谈。直到判处的邸报出来,仿佛才让他们想起这件开年来的惊骇事件。

贞元二十一年,三月末。

皇嗣惨遭毒杀,贞元皇帝雷霆一怒。宗人府主审,刑部大理石御史台三司协理,彻查定论。

凶手系为贬为下等宫奴的罪官之女,郑氏。

敕令将郑氏流放交州的三亲九族就地斩首,其沦为女奴的女眷以火刑除秽,不得安葬。藏匿者,同罪。

皇后失职,管理后宫不当,责令罚奉三年,凤令暂封悬,委贵妃淑妃贤妃三妃协理宫务,以观后效。

皇后上呈请罪折,拜谢隆恩。

不论此间事态如何暗潮汹涌,皇嗣毒杀案由贞元皇帝御笔朱批,就此结案。

百官不敢异议,私底下虽有言论但也不敢摆在明面上,就连家族子弟也下了严令,不准妄议朝局。

秦奚也只敢在朱定北几人面前不服,却不是因为皇帝罚得不够重或有所偏颇,而是因为自己外祖。

“丽嫔姨母也是受害人,陛下怎能因为子嗣未保而迁怒姨母呢?我阿娘前日进宫请安,陈妃姨母和丽嫔姨母面容都十分憔悴,陛下……自诞下死胎后就一步也未曾踏入过两位姨母的宫殿。”

他一个未在□□上开窍的少年也明白,不得夫家爱重的女儿家将会是如何凄苦。

何况是捧红踩白的后宫,皇帝的冷落将会是妃嫔的致命之处。

“而且,谁不知道当年郑家九族获罪就是我阿公主审。陛下他……这难道是我陈家咎由自取吗?”

之前说是皇后杀子,秦奚虽然不尽相信,但心里认定是后宫出的鬼祟。

如今罪魁祸首揪出一个郑家,又是皇帝陛下亲自定罪的,竟再无翻案可能。

实在可恨!

他就不信郑家背后没有人,否则一个九族流放,沦为官奴的小女子哪来的能耐在丽嫔临盆的时候动手脚?

秦奚狠狠砸在树干上。定局已成,不消别人说,他也明白。旨意是皇帝陛下说的,别说他,就是自己的祖父和外祖都不可能更改他的旨意,只能认命。

朱定北嘲讽一笑。

那个郑家到底是不是元凶,可还不一定呢。

就算郑家恨陈阁老,当年的陈宰相可也只不过是皇帝的马前驱,这因果也不会落到陈阁老头上,更不该报复在一个闺阁女子身上。

况且那郑家犯的可是株连九族的大罪,当年的郑太妃自刎请罪,依然没能保住郑家。

皇帝恩义,不杀郑家人,只将九族流放,由此赢得仁德名声。

郑家,就是贞元皇帝坐稳帝位点上的第一把火。

如今十年时间都过去了,贞元皇帝仍未曾放过郑家……

朱定北冷笑:恐怕,咱们这位皇帝陛下从一开始就没想放过郑家吧。至于是谋逆大罪还是其他,还不是皇帝说了算?

只不知道,郑家当年与皇帝犯了什么忌讳,怎会被记恨到如此地步。

宁衡若有所觉,将手中医书合上,抬头看他。

朱定北对他露出一个笑容,仿佛刚才泄露的那一丝阴郁只是宁衡的错觉。

贾家铭比秦奚看得要深远些,低声分析道:“这件事罪连三方。”

“一是罪魁郑家。”

“郑太妃育有青州王,是陛下叔父,青州王死后他的子嗣承袭王位安守青州。没想到陛下才登基不久,郑家趁干旱天灾名不聊生时候,以困厄百姓起义的名义造反。事后证明青州王与此事无直接关系,太妃娘娘又自刎谢罪,陛下仁慈才杀了主使人,郑家九族其他子弟流放,女眷充奴,留他们性命。没想到,他们竟然如此辜负皇恩……如今他们是罪有应得,也算告慰小皇子在天之灵了。”

“二是皇后娘娘。”

“之前贵妃娘娘和淑妃娘娘都被牵扯其中,但现在皇帝陛下以治理不力之罪处置皇后娘娘,反而提拔了三妃,这分明是……凤印虽然从太后娘娘手中还给皇后,但被封悬起来,没有凤印的皇后同贵妃娘娘他们相比,又有什么优势呢?何况陛下这么做,是在诛心啊。我听说皇后因此病得不出宫门,连马超都被叫进宫陪侍左右,恐怕会有很长一段时间这心病都无法痊愈了。”

“三,则是陈家。”

贾家铭看了看秦奚,才继续说道:“虽然丽嫔娘娘无错,但圣心难断。就连一国之母都因为陛下的迁怒而获罪,丽嫔娘娘……平安便是福。有陈妃娘娘在宫中,丽嫔娘娘已经是九嫔之一,再往上,怕是锋芒太过。陛下这么做,未尝不是对你姨母的保护。”

他口中有理有据,但其实更多只是为了安慰秦奚。

聪慧如他,心里其实明白,皇帝陛下之所以不喜欢陈家姐妹,是因为陈阁老积威太深。

他与陈阁老有过几次交谈,那位睿智的老人有着让人难以拒绝的魅力,高山仰止,莫过如是。

陛下再给荣宠,那放眼大靖还有谁能和陈府一较高下呢?

外戚,这是大靖立朝以来最忌讳的事。

这一位贞元皇帝也不会例外,因此后宫的陈娘娘注定得不到太多恩宠。

秦奚却信以为真。

他秉性纯善,不会以恶揣测别人,仔细琢磨贾家铭的话越觉得他说的有道理。

他阿公曾经说过,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当时他只以为是告诫他无条件地忠诚于皇帝陛下。如今想来,皇帝陛下再高高在上那也是女人的丈夫,孩子的父亲。天底下怎么可能会有不维护自己妻子,不爱护自己孩子的男人呢?

至少,在秦奚有生之年还从未见识过这样的败类。

皇帝陛下,也有他的苦衷吧。

秦奚叹了一口气:“我阿公倒是没什么,倒是我阿娘看到姨母受苦总是难过。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秦奚为难地挠了挠头。

楼安宁插嘴道:“你还挺能耐的,长辈的事情自己不会解决还靠你不成?你阿娘难过,那不是有你阿爹么。”

秦奚没好气地瞪他一眼。

贾家铭笑起来:“安宁说的也没错。我听说你姑姑要从平州回来了,你阿娘忙起来,自然便会好起来。”

提起姑姑,秦奚不由虎躯一震,汗毛竖起。

秦大统领这唯一的女儿,秦灭胡,可不是一般人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