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宁为长生[重生]

作者:谢亦 | 分类:同人 | 字数:0

54 李氏一族

书名:宁为长生[重生] 作者:谢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27

第五十四章

听到宁衡说司马御棋的女儿在五公主与驸马归宁路上被害的事情还有□□,朱定北不由竖起耳朵。

这样的密辛若是对别人,宁衡一定半个字不提,但不知为何就是对朱定北多一分天然的信任和亲近。见他睁着大眼睛看着自己,他咳了一声,将未说完的话一并告诉他。

“公主殿下虽贵为帝姬,但到底事关女儿清白,太后当日确实有意借称自己不适将公主留在慈宁宫将养。不过,落胎那天晚上五公主惊梦,醒来后深思不属,说了一些……太后娘娘不爱听的话。这其中便有一件,司马小姐腹中也曾有过驸马的子嗣,而她就是用这个孩子的命换了公主殿下保全自己和幼弟的承诺。五公主怕夜长梦多,因此当时看着司马姑娘喝下那晚堕子汤,司马姑娘已有将近三个月的孩子,这一碗汤药下去,留了许多血,惊了公主的神魂。”

朱定北冷嗤一声,自作孽不可活。

“驸马爷恐怕也知道这件事吧?”

宁衡点了点头,“据我所知,司马姑娘那孩子没有公主出手,他也会出手的。只是亡者没想到,他们会背弃诺言。”

“呵,这二人还真是天生一对。”

宁衡摸了摸他的头发,道:“太后娘娘问出了前因后果,气恼之下让人直接送她走,连贵妃娘娘都没通知。”

“太后的病?”

“不碍事,只是伤心惊悸加之夜里受了凉。太后年纪大了,病情才拖了些时日。”

朱定北点头,沉吟片刻道:“这样看来那位司马小姐应该是个非常懂得取舍的人物,当日又为何自投罗网?会不会是她手中还有未出的筹码,才……?”

以宁衡的立场,这些事情他听过就罢,不会去深究。

但朱定北却不得不多想一层,毕竟司马小姐不是别人,而是司马御棋的女儿。她若是手中真的有这样一个筹码,会不会与司马御棋触怒皇帝那个秘密有关?

宁衡轻声道:“逝者已矣。长生,我今天来,还有另一件事要同你说。”

“哦?”

宁衡脸色有些沉郁,言辞严肃:“小王氏身边那婆子的娘家表兄,是一家商铺的掌柜,与京中许多官邸都有接触。调换的药包便是从其中有一家流转出的——司州驻军李捷将军府。”

“姓李?”

朱定北一下子皱起眉头。

这人要是姓李,事情就复杂了。

“阿衡,你该知道,大靖开朝的时候便有朱、李两个异姓王。在当时文不出李,武当属朱,过了两朝之后,朱家和李家退居侯爵之位,且不再世袭。而李家在文宗年间因谋逆罪被株连九族,只有一些微末的分支留存下来。李家此后弃文从武,到如今,朝中李姓武官也有朱姓武官一半那么多。”

若是牵涉李家,朱定北就不能只考虑李捷一府了。

宁家历代家主对大靖朝各大家族的起落兴衰如数家珍,不过宁衡没有多提祖辈的恩怨,转而说起另一件事。

“泰安十七年,有一位李丛将军因刚愎自用延误军机,致使凉州七郡失守——”

“李捷是李丛老儿的子孙?!”

朱定北吃了一惊,随即又否定道:“不可能!李丛的亲族早就死光了,若是李姓旁族没有理由针对我朱家。”

宁衡见他一点就透,也不知道该高兴还是叹息。捏了捏他的肩膀让他稍安勿躁,宁衡接着说道:“凉州七郡沦陷,先帝大怒将李丛满门抄斩。但刑部执刑是按照户部上登记的户籍来办事,这个李捷是李丛最小的儿子,因李丛的族叔膝下无子,出生不久就过继到了他的名下。”

“那他现在想与我朱家如何?”

朱定北低垂的眼眸里全是杀气,语气也无法冷静。

“当年我阿爷年资历尚浅,也不过是朱家军的少将,就是这李老儿不听劝,还将我阿爷扣押不得参与战事。战败后,他倒是一死谢罪,还以为自己能留一个为国捐躯的好名声。哼,真以为别人都是蠢货吗?后来还是我阿爷率军厮杀,才将七郡夺回,将羌族和鲜卑驱逐。”

“先帝判他满门已经是手下留情,比起当年凉州七郡血流成河家破人亡的惨状,他们死有余辜。”

朱定北抬眸,“李捷藏了这么多年,为何现在又对我出手?”

“李捷出手虽有私仇的缘故,但此举背后定有我们还未看破的深意。”

宁衡心中也有疑虑,李捷驻守司州三郡已有几年,从未有大过错。又是朱老侯爷同辈的人,眼看着就要到交棒的时候。这些年他一直没有表露出对朱家的敌意,而且地下儿孙也算成器,当不至于为复仇或泄愤拿晚辈的前程开玩笑。毕竟,有心人都可以查到他和李丛的渊源,这是一个可大可小的污点,一个不好可就不只是晚节不保。

朱定北觉得自己忽略了什么,他直觉这件事不会这么简单,但一时间又说不出是什么缘故。

宁衡见他面色烦恼,不由叹了一口气道:“如今既然已经摸出这条线,要怎么做,还要你自己决定。”

朱定北点头:“我同阿爷商量一下,下一步该怎么走。”

“阿衡……谢谢你。”

朱定北认真道。

他知道宁衡是怎样的人,如果不是因为自己,宁衡不会卷进这些事情来。

历代长信侯爷都是大靖的富贵闲人,从不插手别的世家的事情,也不会和其他世家相交过深。

宁衡为他所做的,已经不止多少次触犯到长信侯府的立身之道。

宁衡笑起来,只摸着他不服顺的头发,没有说话。

朱定北回府之后,等不及吃饭,就到前院书房中。老侯爷正在后院等着他回来用饭,听了朱三的话,忙起身往外走,老夫人喊他也没留意。

“这老的小的!”

老夫人叫住朱三,让他把饭菜端到书房提醒他们爷孙吃饭。

朱定北将宁衡所查之事一五一十地告知老侯爷,后者听罢,沉思良久。

“阿爷,你说他想要做什么?”

朱定北对于老一辈的恩怨只是耳闻,其中是否有什么曲折他却是不知。

老侯爷叹了一口气,道:“当年,东海告急,朱家军受皇命到东海御敌。老头子让我接管在凉州的朱家军,但我当时年轻在军中威信不高。李丛则是驻守凉州的主将,品级最高,父帅带兵离开后,他便主持凉州大局。他原本就不甘屈居人下,朱家军的主军一走,便将朱家军定下的诸多军规废除。”

“后来,我朱家军的斥候察觉到羌族和鲜卑结盟,我第一时间告知于他。他却不信,只说羌族和鲜卑一东一西,他们不可能越过大靖军的耳目牵上线。”

“那场恶战,我如今想起来还是齿寒。死的人,太多了……”

朱定北拧眉:“阿爷,过错在他,虽然与您切身相关,但你对当时的局面也已经尽力而为。李捷难道能将李家的人命算在朱家头上?”

老侯爷摇了摇头,解释道:“李丛死前曾留下一封血书,带着兵众和羌族同归于尽,他望圣上能够看在他尽忠的份上,饶他家小性命。但那份手书不知何人动了手脚,没有随最后的战报一同回京,而等先帝收到手书的时候,李家满门已经问斩。”

“先帝对老臣心有愧疚,之后也没有亏待李家旁族的将士。”

朱定北听后,沉吟道:“李捷以为那封血书延误是朱家动手?”

见老侯爷没有否认,朱定北冷笑一声:“天真,难道他以为一个罪臣的血书能与凉州七郡百姓的认命相抵?依我看,血书延误说不定就是他们李家人下的手。”

“……这样说来,也不是没有可能。”

对于当年旧事,老侯爷一直不得其解,如今听朱定北一说却有种茅塞顿开的感悟。

“阿爷,不是可能,我觉得九成就是了。”

朱定北灌了一口水,“泰安前二十五年,可以说是咱们大靖六朝以来边境最不安定的时期。北境鲜卑,西境羌敌,东海还有夫余之祸,先帝自坐上皇位就没有过过一天安稳日子。凉州地处北境和西境的交界之地,七郡失守,凉州就去了一半,先帝恐怕恨不得把姓李的都杀绝。”

“李丛满门之罪已经无可挽回,不仅如此,李家本来也是历代大靖王的心病,经过李从的战败,明面上不懂李家其他人,可也定不会重用。可先帝在杀了李丛满门之后再收到他的血书,事情就有转机。”

事实正是如此,至少那之后李家无大错的将士,先帝从来没有弃用。

用一门人命,换一族荣耀,李家人会如何取舍,一目了然。

老侯爷:“他娘的,那个王八蛋肯定也早就想好让我们朱家来背这个黑锅了!”

朱定北拍了拍老侯爷的肩膀,安慰道:“死者为大,外面只看到李丛满门祸事,自然不会将血书的事情往李家人身上想——是了,我想到了!”

朱定北醍醐灌顶,激动地拍手道:“我想到了!”

“乖孙儿,你想到什么了?”

老侯爷摸不着头脑。

朱定北凑到他身边,语气不稳道:“阿爷,你觉得有没有可能就是李家搞的鬼!”

“……你刚才不是说是姓李的吗?”

“我不是指这件事。”

朱定北憋住气,深呼吸一口,才说道:“阿爷,我就一直想李捷就算被蒙蔽,朝我下手也是下策,还容易暴露出他。可正是如此,万一他们失手,我中毒的事情东窗事发查到李府,了解到他是为报复的话,岂不更容易让我们就此收手不查下去?”

老侯爷抓耳挠腮,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朱定北知道自己太激动了,可是没办法。

他重生一年半,到此时才算摸到前世朱家灭门的幕后黑手!

李家,肯定是李家!

整个大靖,军方除了朱家之后,下面有几家势力均衡的家族,李家就是其中之一。

有朱家在一日,他们想要成为大靖第一军侯就是奢望,可一旦朱家倒了,他们才有机会。

李家将更有可能性对他们朱家出手!

开国时,李朱两个异姓王,风光不过两世,朱家急流勇退,将兵权和王权都交了出去,沉浮了很长一段时间,还是因为战事原因,大靖皇室不得不起复朱家。

但李氏不同。

李家是文儒世家,当时在朱家抽身之后,他们也迫于情势自请王权废除,可那之后朝局里依然有一片李姓人,和李氏的门生。

在文宗帝时期,正是李家文臣盛极时刻,文宗忍无可忍,将李家连根拔起。

可李家在大靖的根基过于扎实,以他们香火扩散的程度,灭了九族还有一些关系疏远的旁族。这些人若是没有对祖宗的荣耀死心,那必定不会甘心就这样沉寂下去。

而如果,他们想要复兴李氏的荣耀,会怎么做,并不难想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