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宁为长生[重生]

作者:谢亦 | 分类:同人 | 字数:0

105 两百银两

书名:宁为长生[重生] 作者:谢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27

第一百零五章

战事一片大好局势,老侯爷还未从战争的喜悦之中抽身,朱定北却已经将最坏的局面都考虑到了。

他所思所想已不是居安思危,而是过分清醒,过分忧虑。

老侯爷不懂他为何会这般作想,但自己细想之下,也如同一盆冷水兜头而下。

羌族一贯强势,匈奴蛰伏随时可能反扑,让人不能有半点松懈。这是他们军伍之人的宿命,他与儿孙早就做好了准备,尚不为虑。与此相比,皇室的威胁更让人不得不提防。

朱定北和老侯爷都没能想出应对之策,只得修书一封与朱振梁商量,也是提醒他切莫因一时骄傲失了警醒之心。

朱定北静夜沉思,但没有像以前一样辗转反侧,将行军鬼策细细再看了一遍,无需水生催促便十分自觉地睡下了。

李家将零落,他心中郁气去了大半,现在只等着放长线将李家安插在朝局中的爪牙一一拔掉,他也算报了前世的大仇了。他如今信心十足,因此也能稳住心神,静待时机。

至于那些不确定的事,却不是坐在屋中烦忧就能解决的,不论是身在洛京的镇北侯府还是远在边境的朱家军,都只能做好万全的应对准备,随机应变。

国子学上下依旧沉浸在大战高捷的狂欢之中,便是最文弱的学子也因之生出些血性来,这个月的骑射大赛空前鼎盛。

而五月末在春闱武举中崭露头角的新晋武子身价也是水涨船高,许多人甚至等不及八月的秋闱国试已经迫不及待地投军为国效命,一展抱负。

即将到来的武举声势大盛,将科举文试都压住了。

秦奚也是好几天笑脸都没停下过。

他阿爹将将调往青州都面临海寇战事,虽也有几番惊险,却是凭借一战之名在青州驻军中站稳了脚跟!不过他最高兴的自然还是把羌族打得躲回老家还有匈奴赔付之事。他是这么对朱定北说的:“虽然我老子在东海当了二品将军,但是我还是想去凉州,那里才是好男儿该去的地方。待我武有所成,就去凉州投军大展身手。”

他笑嘻嘻地揽着朱定北:“到时候还要和长生讨个好处,让你阿爷给我写一封推荐信呗。”

朱老元帅的推荐信在凉州和鲜卑府的驻军之中,可堪比一道晋升金符!

楼安宁鄙夷地看着他,“你不是不想吃你老子的软饭吗?居然想要朱阿爷保你,要脸不要?”

秦奚可一点都不觉得丢人,那凉州是什么地方?一巴掌打过去都可能打中好几任武状元,他的身份在那里根本不顶事。但真要让他从小兵做起,上战场也只能从后方做起,没个三五年,他连百兵屯长都未必升的上去,有捷径可走,他可不会平白浪费时间。

朱定北揪着他的脸,嗤笑道:“连纸上谈兵你都没这个本事,还是趁早歇了这个心吧。”

秦奚整张脸都皱起来,不是痛的,而是恼的:“你看不起人!”

楼安宁捂嘴大笑,不忘雪上加霜:“你倒是拿出本事让我们看起得起啊。”

秦奚委屈地看向贾家铭,后者忍笑忍得十分辛苦,被他目光一看,更是扭过了头,没忍住笑了起来。

楼安康道:“十一如今是我们洛京最年轻的秀才员外郎,等过了三年,肯定能成为大靖最年轻的状元郎!你呀,比起来还差得远。咦,不若求了你阿爷,让他放你去参加武举,没准还能得到陛下的任命,得偿所愿呢。”

秦奚揉着脸,郁闷道:“哪有那么容易。”

他们这些二品以上大臣的世家嫡系,身上都有皇室萌荫,多数人在国子学中都能受到举荐,无需参加科举也能得到官身。尤其是武举,素来寒门子弟参加得多,他身为秦大统领的嫡孙,父辈又是二品大将,不需要参加武举也能在军中效命,没必要走这条弯路。

此外,参加科举武举的世家子弟只剩下一种情况,那就是文臣子嗣从军或武将子嗣从文。

科举和武举,便是他们的投名状,只有在这里取得好成绩打开局面,才有助于他们之后的官途,少一些非议。

贾家铭则不同。

洛京世家这一代子嗣不兴,因此嫡庶之分并不如先朝一样分明。以贾家铭的天资,若在其他人家定会被百般重视精心培养,但贾府却与这些世家不同。

单只子嗣一项上,多子多孙的贾中书已经兼顾不来,何况贾家铭一向不出风头,在他不得已考取本届春闱之前,他还因为几番忤逆贾中书而受到诸多责罚和冷落。但如今,就算贾中书也不得不将这个素来不吭声的第十一子重视起来。

五月末揭榜,贾家铭让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地,再次考取魁首!

大靖人口较前朝猛增,开疆扩土之下地域也大了一倍不止,因此科举选士多设了一个关节,分了春闱和秋闱,设下四次筛选。春闱考取的虽则是秀才功名,还不够资格选为官身,但三元及第却不容人小视!

况且他年仅十二岁,不能算大靖年纪最小的状元郎,但却是大靖开科举以来,年纪最小的一个三元及第的秀才郎!

便是贞元皇帝都被惊动,听闻他是陈阁老的关门弟子又为中书令子嗣,还特意赐下一柄玉如意,大大赞扬了一番。

贾家铭小小年纪便在文儒之中声名大噪,虽然在国子学复学,为人低调,但在进学府的声望早已超过了之前的太傅嫡孙马超,成为儒生之首。

此等际遇,很难不让人心思浮动。

就连陈阁老都几次教导他切勿骄傲自满,就怕被盛名所累,变成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憾事。

贾家铭自然心中喜悦,但很快就冷静下来。

可以说,这其中朱定北和楼家兄弟还有秦奚的功劳很大。

一朝得志易失本心,此等人最大的问题其实还在于心中的自卑怯懦。自信的人对于自己所能获得的成功早就胸有成竹,就算一时高兴,也不会因此停下前进的步伐,因为他们清楚,他们所能到达的终点,远不止于此。

这原本是贾家铭最大的问题,但这两年与几位挚友相交相知,他心中的卑怯已经渐渐被驱散。

同时,也是因为清醒地认识到比起各有所长的好友,他算不得多出色,好比朱定北和宁衡的低调不显,这让他也很快从狂喜中沉淀下来,没有因为三元及第而浮躁,反而比以前更沉稳下来。

秦奚咋咋呼呼了半晌,贾家铭才停了笑,看着被楼安宁取笑得快要跳脚的秦奚,他安抚道:“那都是你十六岁之后的事了,趁这两年还是抓紧时间习文练武,否则,真让你得偿所愿,难道就凭着一腔热血就能建功立业吗?别生气了。”

秦奚连连点头,“十一说的对。”

楼安宁翻了一个白眼,嘟囔:“这也太好哄了吧。”

朱定北失笑,转而道:“听说秦奚起哄叫你们押了不少钱在武举赌局上,说说看你们都押了谁的宝?”

秦奚提了一次见他不感兴趣,而后就把目光放在楼家兄弟身上,成功策反了楼安宁,一并撺掇着楼安康投了不少钱,就连贾家铭都耐不住他们胡闹,脑子一热押了几两银子。

不等秦奚说,楼安宁便将他们几人一起押注的以为武举状元热门人选说出来,更百般赞誉,直言押他肯定不会错。

“杜辉的武功兵略都十分了得,就连秦阿爷都夸他身手了得,比其他人都厉害,这武状元他要是拿不下,那也被人也没得想头了。”

楼安宁信誓旦旦。

他口中的杜辉正是武举春试中夺得头名的武子,不仅如此,此前他在风云赌场里更是连点了九个牌子,大获全胜,武举未开始之前就已经备受瞩目了。

朱定北啧啧两声,可惜道:“那看来,你们这一次的钱都得送给庄家吃酒喽。”

秦奚大叫:“不可能,这一届武子除了杜辉,我阿爷一个都看不上,他肯定会赢的!”

朱定北嗤笑,不答,反而看向贾家铭:“十一,你说我说的对不对?”

贾家铭摸了摸鼻子,干咳了一声,在秦奚和楼安宁灼热的目光下艰难地点了点头。“陛下今年要大整兵治,已经提拔了好几个寒门武将了。如果要一鼓作气给寒门武子造势的话,此次的武状元应该会点寒门子。”

他虽说应该,但神色分明已经笃定。

他之前还未想到这一层,而是他师父听了他们赌注的事情,玩笑地说他的小外孙这回要赔掉裤子得找点小玩意儿哄哄他。他这才细细深想,在陈阁老的指点之下才想到了这一层要害,事后便当了哑巴,想着让秦奚和楼安宁多高兴几天。

楼安宁一呆,秦奚更是张大嘴巴不敢置信:“不会吧。”

他们投选的这位杜辉武子,可是弃文从武的典型,其父就是在任的梁州州牧,更为嫡次子,身份尊贵。

原本这是一大助力,但在贾家铭的分析之下,杜辉有极大可能反受其害,与武状元失之交臂!

秦奚吞了吞口水,他这个发起人后来可是被楼安宁反过来好一番起哄,投了比预想还多一倍的银钱进去,足足有一百两银子,他这一年的例钱和长辈们的红封都押在这上头啦!

见他们哭丧着脸,朱定北幸灾乐祸地大笑。

楼安康赶忙安抚皱着一张脸不敢和自己对视的胞弟,算啦,那钱投出去他早就当是散财逗他开心,根本就没指望这钱能生钱。

楼安宁底气一回来,顿时扑上去对着秦奚一顿好打。

就是这家伙害他赔了他两百两银子,揍他丫的!

秦奚也是怒从胆边生,就是楼二这蠢货,害他多折了五十两银子!

两人打成一团,旁观几人笑不可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