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宁为长生[重生]

作者:谢亦 | 分类:同人 | 字数:0

179 家人平安

书名:宁为长生[重生] 作者:谢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27

第一百七十九章

朱老元帅在城墙上巡视返回后,回到帅帐第一件事便是嚷嚷着要上烈酒。

这两年被家里婆娘管得严,但鲜卑府的气候与洛京天壤之别,这个天气不喝口酒驱寒,保不定四肢就被冻僵了。他对下面的部将说:“在京城养的一身好肉算是糟蹋喽。”

谁都能看出这位老元帅宝刀未老,沙场的锐意这些年没有被磨损,反而这一次重回战场之后,老元帅一改往日亲下的作风,在军中大肆整顿。

不仅是那些驻军,连朱家军也没有放过。

这一次朱家主帅将军的获罪和意外,让朱家军内部军心动荡,不少人被他人利用煽动,若是老元帅再来吃两日,不说匈奴发不发兵,鲜卑府中的朱家军肯定头一个就把鲜卑府驻军给挑了,造成的结果就算朱家谢罪都无法挽回。

老元帅一入鲜卑停也未停,第一个便将朱家军中触犯军规的人一律军法处置无一豁免。

这些人中有好些都是朱家的家臣,往上数几代都在朱家麾下效力,尽管他们是不忿于皇帝对朱家的处置,被有心人利用而做出过激行为,但朱老元帅一点情面也不讲。对朱家军尚且如此,对那些驻军处置起来更是毫不手软,赏罚分明,用最直接最铁血的手段,在匈奴发兵的危局下最快速度整顿鲜卑的军务,重整旗鼓,率军抗敌。

这场仗说容易不容易,说难打却也不是胜算参半。

大靖在千钧一发之际扭转狂澜,使得匈奴和羌族失去先机,大靖军后发制人,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将北境和西境的战局控制住。

反而是宁州的均势堪忧。

盘越掸国卷土重来,这一次羌族不再做渔翁,反而在第一时间加入战局之中。他们也明白,在朱老元帅重掌朱家军之后能在西境和北境做的手脚就少了,冰雪天气中要打仗彼此都是干耗着,宁州的气候反而让西南转为了第一战场。

大靖上下都关注着战局,在鲜卑府的老元帅也遇到了棘手的难题。

仍是五姓鲜卑。

这些叛民的性质十分特殊,他们犯下的罪行足够株连三族,更是大靖所不能容忍的。但法不责众,这五姓是鲜卑族民中的大姓,占本地人口中的大多数,不管放了多少要血洗他们的狠话,但说到底他们对这些已经纳入大靖籍贯的族民还是要给予宽容,最大限度地劝服安抚他们。

这件事上,朱家军的立场只是协助官府,而不是发号施令。

只要确认州牧印信俱全的凋令,他们只管照办就是,但朱家军和鲜卑官吏的合作却再不能像从前那样亲密无间彼此信任。不论当初州牧高飞扬和郡守们是如何被敌人误导利用,他们送上京城的状告信就是掀起朱家这场劫难的导火线。朱家的惨剧所有人有目共睹,且别说主帅等人重伤,便是朱泉将军的一条性命就足以让这些义气军汉对这些“罪魁祸首”痛恨交加。

混官场的,脑子比肠子更多一道弯,就算对朱家人的智商放心,他们也信不过他们的蛮力,生怕有一天这些人在自己背后捅刀子,报复自己。

心有嫌隙,两方合作便漏洞百出,事倍功半。

几次下来,饶是已经被孙儿打过预防针的老元帅也气得急上火恨不得将这些人坎了清净。他眼下最大的问题却是,身边没有得用的谋士。

老元帅的军师在他荣养回京前就过世了,老元帅指望着古朝安,但没想到自己入驻鲜卑已逾一月,却还是没有见到古朝安和帅府家眷的踪迹。这让老元帅操碎了心,几乎在他要亲自派兵在鲜卑府掘地三尺的时候,古朝安带着一队人马摸了匈奴的兵器库,带着匈奴人最新的甲胄风风光光地回来了。

朱定北见信后,一颗心才算安定下来。

在心中,古朝安还将当日的情形详述了一遍。

那日,朱泉接到乡民的求救信,率军赶到徙民村落,与几名五姓鲜卑民发生冲突,进村中解救这些徙民的时候却发现他们早已死在家中,而后叛贼逆党一把大火将证据烧了干净诬陷朱泉屠村之实。朱泉自知中了敌人的陷阱,第一时间派兵的回府请军师出谋划策,但几乎同时地鲜卑府内三郡被匈奴攻击,朱家的罪行来得触不及防,朱泉还没等回到帅府就被州牧持金令扣押。

古朝安敏锐地察觉不对劲,便安排女眷孩子带着府兵转移以策万全,正是如此才看看躲过了后来入府抢杀的扮作五姓鲜卑人的匈奴军。

虽然只有寥寥数言,但各种情形险峻却让人事后看来仍觉得不寒而栗。

呵,还真是灭门灭上手了,竟然想把凉州黄家的惨剧在鲜卑帅府上重演。

朱定北眯起眼睛,等他查明这些人的身份,便让他们好好体会一下,这种屈辱的“快感”。

宁衡见他脸色不虞,便安抚他,万幸家中的女人孩子都毫发无损,其他事情还需慢慢解决,不能急于一时。

朱定北失笑,这个道理他当然明白,于是便挑了一个让人高兴的话题道:“朱响这两年长进不小,又有朝安阿叔的谋略,他们两方配合之下,他们竟然还能抢了匈奴的兵械库,取得甲胄。哈哈,有这一手,待化雪开战后,匈奴人也讨不了好。”

虽然已经出了年关,但一月末的天气在北境还没开始回暖,战事依旧没有大规模地投入。等到二月中旬,北境化雪的时候,工部也将新的甲胄改造出来了。

“你的人很强。”

宁衡绝非奉承。

不提这些精兵的战力,便是他们能够在鲜卑在宁家朱家之前找到古朝安一行人,就十分不简单。

朱定北笑眯眯地接下了他的夸奖,这是他们应得的。

朱定北不是个藏私的人,对于这些精兵,他可是耗费了心力,要银子给银子,要武器给武器,训练都是按照朱定北前世的习惯和在行军鬼策上琢磨来的排兵布阵训练,以一当百都不是问题。养了这么多年也才两千多人,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他敢说放眼全大靖,就算是在朱家军中也找不到能够同他们抗衡的队伍。

“说起来,前些日子,我还得信说是田益和杜辉这些兵头子解了凉州的危局,这个田益倒是让我刮目相看。”朱定北赞了一声,才道:“阿衡,他现在与家里念旧情,我想在他身上花点功夫。”

第一次在武举擂台上见到田益他就十分欣赏生了招揽之心,现如今这个念头却是一年强过一年了。田益自李家将覆灭之后,便与朱家一直保持来往,情分是有的。他的能力也毋庸置疑,只是朱定北仍只打算试一试,对于田益的忠诚度是否能够为朱家肝脑涂地他并无信心。

而这一次,田益的美名却是从凉州流传回了洛京。

在太庙金令请愿后,皇帝便第一时间对三境发出讯告,但到底还是晚了一步。当时羌族和匈奴的联盟军已经大举入侵,直逼凉州金城。而在此前,以田益为首的几个都尉,在巡防时发觉了蛛丝马迹嗅出了不寻常的意味,竟能在有限的知情之下判断出羌族和匈奴联合的可能性,并劝服了金城驻将朱五将军加紧戒备。

因此,来不及撤退的留在乌孙和车师部落的大靖军首当其冲之后,到了第一要塞金城,羌族匈奴的联盟军便被拒城外,第一时间动员对敌,没有让敌人讨到一点好处。

由此可见,田益等这些年轻一派的将士已经完全能够独当一面了。

宁衡理智地泼了他冷水,道:“田益、杜辉这几人,都是天子门生。”

朱定北顿了下,道:“田益家族坎坷,对造成家破人亡局面的皇室未必有好感。阿衡这么说,莫非是皇帝已经有决定了?”

田益的优秀自然会引来皇帝的注意,这个人深处凉州金城要塞况且还是寒门子弟,这两点上说他比水师里的董明和更得皇帝陛下的心意。皇帝若有心招揽,朱定北想要插一手所要承担的是完全不同的风险。不论是这个人是否会泄密,若是他玩起无间道,两面三刀,这样的人要用起来就太危险了。

更附和两方心意的一点是,田益还年轻,还有好些年可以帮忙培植人手,这其中能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只是,他不能在军事上的和皇帝发生冲突或是交集,暴露的风险提升就意味着无穷尽的麻烦。

“目前还没有。”宁衡摇了摇头,而后勾起一个别有深意的微笑,“长生你若是真想在陛下手中多食,也不是没有办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