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宁为长生[重生]

作者:谢亦 | 分类:同人 | 字数:0

135 宁州之祸

书名:宁为长生[重生] 作者:谢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27

第一百三十五章

镇北侯府得知朱定北落海失踪的消息之后不过一会儿便得信说是虚惊一场。

饶是如此,老侯爷也觉心口砰砰直跳,后怕地对管家朱三道:“就不该听他的,怎么能出门一个人都不带在身边像什么话。”他心里琢磨着这一次定要送些人过去给孙儿防身用,再不济真出了事也不至于让他们闭目塞听后知后觉。

朱三无奈道:“侯爷,小侯爷在长信侯爷身边有人照看,你放心吧。再说,属下以为小侯爷身边也带着自己人,够用了。”

老侯爷听罢虽然放了点心,但还是气呼呼的:小兔崽子,这两年培植了不少自己的人手,连他这个老头子也被抛在身后了!

不多时有小厮来通报说秦统领家的大公子和贾府的十一公子来了,老侯爷这才有了笑脸,去见见这些小辈。朱定北临走前嘱咐他们时常来府里看望二老,替他照顾着,这些孩子牢记在心时时过来走动,倒也让老妻不再寂寞。

楼家两兄弟原先也一道过来,不过在几天前那两个孩子瞒着几人偷偷搭船南下去了,也不知道现在如何。

朱定北此时还不知道他千叮咛万嘱咐不让楼安康和楼安宁独身南下的事情阮了,这时候他正在宁衡书房中看书,待到听到来与宁衡商谈事情的人陆续退出宁衡的卧房后,他才放下手中书本往卧房而去。进来时却不见贴身护卫在宁衡身边的宁叔,朱定北便过问了一声。

宁衡:“蓝州牧到府上来了,宁叔与他有故便跟着去看看。”

朱定北一听是广州州牧蓝鹿,不由低笑出声:“这么快就来交差了?”

他口中的差事,却是宁家人大张旗鼓找上州牧府请他大办海上袭击宁家商队的那队寇匪。原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事情,也不知道这个蓝州牧会拿什么来交差。

“他也不过尽力而为罢了。”

宁衡给他倒了一杯热茶——他深知朱定北的习惯,如果身边没人提醒,他看一天书都不会想起要进食喝水。

朱定北想想也是。

本就是没有结果的查办,蓝州牧只要做到他所能做到的事情就算给了宁家交代。

想到这些日子广州府临海的风波,朱定北丝毫没同情心地对那些被剿匪的海寇幸灾乐祸。南边商船往来频繁,海上的哨所坞口皆有常兵把手,海寇比起北边来反而不算猖獗。

只不过,这几年平州府得了海妖一族的相助那些在北海的海寇被逼得没有生路,才有许多人陆续往南边逃过来另寻生计,因此南海一代的海寇比往年要多了一倍不止。

能因为宁家家主“重伤”一事,让官府临幸一下这些海寇,也算是为百姓造福了。

朱定北与宁衡再说了一会儿话,宁叔便回来了,手中还带着一封信。

那并不是宁衡他们常见的信,上面的官邸印记是沿路驿站的印信,说明这封信是正正当当经过大靖沿途驿站借由官驿之手一路从洛京送到广州宁府上来的。

朱定北拆了信一看是楼安宁的笔迹便是眉心一跳,待看完信更是苦笑不得。

他将信递给宁衡,道:“楼大再这么纵容楼二那崽子,迟早得吃苦头。”

宁衡看过之后却不像他那么担心,只是吩咐宁叔让沿途的商铺船队注意些,尽可能照顾他们,一旦到了广州府的地界立即把兄弟俩接到宁府上。宁叔应声出去通知族人了,朱定北却颇觉头疼地甩了甩手中的信封,口中道:“楼二那小子还是这么让人不省心。”

这几个人里要说任性楼二说不上第一,但要说固执不听劝,这首名楼二少爷当仁不让。

且他总有办法让他那个“耳根子软”的胞兄俯首听耳,替他尽心尽力,这两年真是越发无法无天了。

宁衡见他对那几个人有操不完的心,总有些不是滋味。

这些年,不管是秦奚拜师学艺不改从军志向,还是点灯熬油准备三年后秋闱国试的贾十一,抑或是操劳家业给胞弟败坏的楼大,还有最不让人放心的总倒腾些“神兵利器”的楼二,都没少让朱小侯爷亲力亲为关怀备至。

唯独自己,他极少有主动关心。

宁衡腹诽了两句,但也不得不安于现状:比起给他添麻烦惹他操劳,自己还是做他的后盾等他回头看来,更让他觉得安心吧。

于是便老生常谈地说道:“安康有分寸的。”

朱定北不以为然:“他们两个小兔崽子打小到护国寺都算出远门了,船都没做过几次,我——”

宁衡忍无可忍,他垂了垂眸,漫不经心道:“他们都不是小孩子了,长生。”

被打断的朱定北道:“怎么不是孩子了。诶,阿衡你安排两个时常南北往来的好手跟在他们身边,免得连他们的行踪都不知道,实在让人不放心。”

宁衡“唔”了一声。

办完事在门外听了两句的宁叔忍俊不禁,此时见自家主人已经到了某种忍耐的极限,不由出声相助:“侯爷,小侯爷,方才属下从蓝州牧口中得知,广州海师要从平州府调一批人过来,过两日就到了。”

平州?

朱定北眼睛一亮,忙问:“可知是谁?”

宁叔看了眼神色变得十分温和的家主大人,忍笑道:“是洛京董家的二少爷,听说曾在小侯爷府上借住了几月的钱公子也在其中。”

“妙极!”

朱定北击掌道,而后看向宁衡:“等他们到了,咱们请他二人到宁家见一面如何?”

若不是宁家家主还在“卧床不起”的养伤期间,他也想亲自去海师大营中同阔别多年的董明和和钱悔见面。这些年虽然保持书信往来,但说起来已经好些年不曾见到他们了。

宁衡见他没有撇下自己心中一喜,递给宁叔一个眼色,后者忙说:“小侯爷我这就去安排。”便乐呵呵地走了。

朱定北果然如宁衡所愿地不再替楼家两兄弟没完没了地操心。

他往嘴里丢了一块糕点,又捏起一块往宁衡嘴里塞,笑眯眯地道:“钱悔兄长这几年在平州建树颇丰,明和师兄更不用说。不过他们两个人一个在五品中郎将上坐了两年,一个在三品中郎将上一动不动地呆了四年。如今平州也没有大的战事要立军功不易,他们只能熬岁数才能往上升。现在总算挪了窝,这品级说不得得往上升一品。”

在海上三个月,朱定北和宁衡都忙着谋划朱崖岛上的事情。

除了他关注的鲜卑府和凉州的消息,其他诸如董二少爷的消息便忽略了许多,因此今日才得知他二人调任一事。

宁衡:“陛下年前已令兵部修改布防政令,除了边境五洲和交州之外,其余各州驻军每五年一换防,更迭主将。想必月前已经定议推行。”

朱定北了然。

在鲜卑府布防稳固之后,原本大靖北境雍州至平州此四州已有的大靖边境石碑也被撤下,成为大靖内州,不再履行边塞要职。

如今政令同行,主将每五年一换驻地,监军每三年一换,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军权在领将手中分散,让皇帝更好把控。

“如此也好,省得养着这些蛀虫平白耗空大靖国库。”

对于此项革新,朱定北双手赞成。

说起此事,朱定北随即想起另一件事来:“宁州那边战事可有进展?”

在他们出发之前,宁州府突发战役,西南的盘越掸国连同野人蛮族攻打宁州,宁州驻军力战,在他们入海之前局势一直胶着。这还是羌族人静观其变才能维持住的局面,一旦宁州出现败势,羌族人便会坐收渔翁之利,将战事推入不可挽回的地步。

宁衡未答反而说起后宫一事:“宫中的淑妃娘娘已病了两个月了,大皇子不忍母妃忧思,已经向陛下请命要去宁州讨伐西南蛮族。”

“讨伐?”

朱定北将手中糕点丢开,饶有兴趣地看着宁衡。

宁衡抬手擦了擦他嘴角的糕点碎末,点头道:“两个月前,西南蛮族一队盗匪杀进了阮家主屋在里面大肆屠戮抢掠。阮氏一族几个守在主屋的族老殉难,主屋还被放了一把火烧光,虽然有几个人侥幸逃生,但是祠堂也没保住,被烧毁了。”

朱定北一惊。

盗匪猖獗杀进主宅已经是为人子嗣难容的事情,更何况是放火烧毁人家供奉祖先的祠堂!

大靖重孝,亦重宗亲。

祠堂里供奉的牌位虽是死物,但却是维系一族人的关键所在。这种举动,犹如挖人祖坟,断人子孙血脉,难怪一向以温雅亲和为处世之风的大皇子这一次会亲请上战场。

朱定北没问大皇子是否得了陛下的允准,以贞元皇帝的心性是绝对不会放大皇子去宁州的——宁州本就是淑妃母族所在,又是边塞要地,皇帝不会让自己儿子涉险,也同样不会让他亲母族涨外戚气焰。

皇帝仍旧未立下储君,这两年成年的皇子争锋的势头已经越演越烈,其中以大皇子锐王和四皇子霖王最炙手可热。

皇帝正当盛年,可以容得儿子在眼皮底下蹦跶,却绝不会让他们任何一人跳出自己的手掌心。

他关心的是阮家主屋被蛮族盗匪攻破一事。

“是谁引的路?羌族,盘越,掸国皇室,还是……宁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