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宁为长生[重生]

作者:谢亦 | 分类:同人 | 字数:0

262 此生快活

书名:宁为长生[重生] 作者:谢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27

第二百六十二章

老侯爷对孙儿打算怎么做拿不定主意,他生怕面对老妻的眼泪很是没有气魄地躲出去找人喝酒或是出城打猎。

如此消磨了几天,这日他从秦大统领口中得知他已经递上请辞奏折,虽然皇帝留中未说处置,但他已经察觉到皇帝陛下已经在选定他的接班人选了。他回府欲将这个消息告知朱定北,听说他在长信侯府逗留,便也只能摇摇头,自己去书房打发时间。不过一会儿,老夫人派人来请他。

老侯爷怎么也没想到竟然是为了下去长信侯府的聘礼单子。

他震惊地看着眉眼都泛着喜气的发妻,实在不知道长生这事给她灌了什么迷汤非但没有惹哭她反而对他同宁衡的亲事如此欣喜?

他心想着是不是孙儿对他祖母使了什么手段,便见摸透了他的心思的老夫人瞪了一眼,不快道:“你们爷孙二人往日有什么事都瞒着我,我一贯不同你们计较。只是长生的终身大事我为人祖母,怎么也得头一个知道吧?若非瞒不下去了,我看等我进了棺材,你们也未必想得起要通知我老婆子一声!”

老侯爷赶忙道:“好端端的发脾气做什么,这不是还是你告诉我长生有心上人我才逼问出来的吗?你又不是不知道,那孩子主意正得很,哪里会听我的话?”

老夫人道:“你对孙儿还有不满不成?”

老侯爷:“……这话说得,我不过嘴上抱怨两句罢了,你教训我做什么?”

他实在搞不清楚,这件事上老妻竟然没有和自己站在同一战线上,反而和以前一样处处偏袒孙儿。

老夫人放下礼单,同他解释道:“自从长生从鲜卑回来,便多灾多病,少有快活的时候。这些年,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可这也是他的宿命,我同你作为他的祖父母也无法让他做他想要做的事,反而要他因为你我困在侯府里,施展不了抱负。长生……便是你们都不说,我也知道,他比外头那些名声响当当的同辈人都要强,原本他该比那些人更出色,是我们亏欠了他,让他小小年纪就要背负起整个朱家的安危。”

老夫人很少言语,但她眼清心明。

这些年她对长生的纵容,何尝不是为了补偿这个孩子呢?

“我们能为他做的太少了,也顾惜不了他几年。而宁衡……大约就是长生这辈子最快活最任性的一件事了,如果不能让他如愿,我怕就是我死后也看不到他活得开心。”老夫人眼睛一热,她扭头忍了忍,这才回头再对老侯爷说道:“宁衡这孩子咱们也是从小看在眼里的,是个会照顾人的好孩子。这些年,他就把长生照顾得很好,我同你这个老东西都没有他的功劳大。我相信,往后我们都不在了,阿衡也能把孙儿照顾好。有个人能替他分担,替他操劳,我才敢合上眼,否则就是死了也不甘心。”

老侯爷被触动,他一个大男人终究想不到老夫人所思的细腻之处,此时听来才深觉其中道理。

心中最后一点不满也被发妻抚平,老侯爷叹道:“什么死不死的,总挂在嘴上你也不嫌不吉利……也罢,聘礼的事便由你来定吧,这些事情我不拿手。不过,定情一事还是要越快越好,别拖沓了。那两个孩子十□□岁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没名没分的,若是干出什么——!”

老夫人怒气腾腾地打了他一脑袋瓜子,道:“胡说什么呢,你有做人阿爷的模样吗?”

啐了一句,老夫人也知道他说的在理,于是道:“此事要急也急不得,怎么说也要长生爹娘同意。我已经写好了信,你尽快送过去,与他们通过气这件事才好办。”

老侯爷依言去办了。

镇北侯爷和长信侯爷的议亲大事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进行着,没有惊动任何人,就连为中书令和凉州吏治补缺之事操心的皇帝也没有得到半点风声。

禁军统领请辞的奏折隔了一月,又上了一道,这一次皇帝没有再留中,而是予以批复。

在此之前,贞元皇帝特意与秦大统领长谈了一次,探他口风问他是否有推荐接班的人选。秦大统领也是军中耿直之人,也深知皇帝需要的便是他这份耿直,于是道:“不瞒陛下,我那两个儿子脑筋都缺根筋,给陛下上战场杀敌动刀动枪的还行,旁的却不敢再奢求了。禁军八个副统领,要么家世不显要么……难堪重任,微臣这些年竭尽全力也没能培养出一个得力的人来,还请陛下怪罪。”

“爱卿的用心朕岂会不知,既然如此,此事便由朕来定吧。朕欲让爱卿在军机处一品玄武阁老的位置荣养,不知可否?”

秦大统领连忙跪拜谢恩:“陛下抬举老臣了,臣受之有愧。”

贞元皇帝劝了两句,君臣二人达成共识。

皇帝恩准秦大统领荣养的旨意传下来,自然免不得又是一番热议。

朱定北敲了敲桌子,沉吟道:“这么说,皇帝还没有定好由谁来接秦老的班?”

宁衡点了点头,“陛下近来对禁军有大动作,已经换下了东正、西正两门的副统领,安插上自己的人手,但统领一职仍然空悬,似乎预留给什么人,可也没有对谁过分青睐。”

朱定北的人也探听到一些风声,他道:“反正皇帝肯定会选他自己的人上位,禁军护卫宫城,对我们没什么威胁,不必太过在意。我倒是听说二皇子还替皇帝出了主意,很是想提皇帝老儿分担?”

宁衡听他的幸灾乐祸,笑道:“霖王殿下不过是被人利用罢了,四皇子在朝中经营多年根基不浅,五皇子也不是善与之辈,他自己有有些冒进,自然被人作伐。”

贞元皇帝手中权势拿捏得很稳,几位皇子虽然已经成年多年,但自从大皇子和四皇子因为母族连累渐失恩宠之后,余下几位皇子这几年也没有谁得到皇帝特别的重用了。他们便是想争也争不争不到多少实际的好处。只不过,对于在皇帝面前给对方下眼药的事情他们依然不遗余力乐此不疲。

朱定北道:“大皇子至今都没有被皇帝放出来,已经失势再无翻身之日。三皇子早逝,四皇子这些年羽翼也被剪得七七八八,黄家和李党不清不楚,皇帝也绝对不会让四皇子有化龙之日。余下的,六皇子年纪尚小还未接触朝政,二皇子和五皇子便是如今争储的新宠,争锋之势比当年的大皇子和四皇子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皇帝老儿的心思越发难测了,阿衡,你觉得他是真心有培养这两位皇子的意思吗?”

宁衡道:“陛下仍值盛年,虽然现在身体有所损耗,应当还有许多时间可以细细斟酌。怕是不会这么快对谁表露偏倚。”

朱定北嗤了一声,“储君之位迟迟不立,他倒是不怕哪天这几位皇子想不开效仿他再来一场凤栖山之变。”

从古朝安口中,他知悉了更多往事,当初只是怀疑皇帝是凤栖山事变的背后之手,现在差不多已经能定案就是当年的七皇子在背后神来一笔,成功灭了先帝前六位皇子,得以登基。

宁衡轻笑,“如今除了皇家宴会,诸位皇子和世家人何曾还有聚首之时?便是皇帝不怕,洛京的世家祖辈可是很怕旧事重演。”

朱定北深知这一点,闻言便也笑出了声。

所谓可一不可再,现在大家心里都多了一个心眼,可怕往和谁扎堆,吃一堑长一智,便是谁动了歪脑筋想要赢得贞元皇帝一样的成功,难于上青天。

秦阁老卸职在府,老侯爷还怕他一时清闲下来不习惯时常在秦府走动,吃酒打猎都记得喊上他一道去。过了几日,他便去的不再那么勤快了,自然不是怕讨人嫌,而是秦府迎来了贵客。

秦灭胡早前便得知父亲请辞之意,半个月前便同她的丈夫平州州牧滕慧商量好,送儿女到洛京陪伴老人。

滕秦平,滕秦凉两兄弟每隔两年都会随父亲或者随母亲到洛京拜会外祖父母,秦灭胡的独女滕秦真却是第一次来,而且她也快到了议亲的年纪,看秦灭胡的意思,是想让女儿留下在洛京给她寻夫家,秦阁老和秦老夫人很是喜爱外孙女,在府中宝贝了好一阵子,秦阁老才舍得出门会友。

第一个喊上的自然是朱老侯爷,两人痛快地喝了一顿酒,秦阁老借着酒意半是试探半是认真道:“老弟,我那外孙女真真是个好孩子,孝顺懂事,能文能武,比她阿娘当年还要风采凛然。她如今年纪还小些,不过你府上那宝贝蛋子不是说不宜早婚嘛,正可等上几年,岂不两全其美?”

老侯爷愣了下,喝下手中这杯酒,哈出一口气叹道:“老兄,你若是早两日说起我肯定没二话。只是,前两日,他祖母给他定下了一门亲事,庚帖聘礼都下了。”

“咦,竟有此事?”秦阁老连忙问是哪家的千金。

老侯爷听到千金二字有些不自然地顿了顿,而后道:“你也知道我孙儿身上还有那桩官司,便是定了亲也要等上几年等佛祖说他可以成亲了才可完婚。这时日一久,我也怕有什么变故,因此,这亲事不宣扬也好,没得往后闹得两家不好相处。还请老兄体谅则个。”

秦阁老也明白这个道理,听他这样说便不再问,不过到底有些遗憾。

“我那闺女早先还同我打听长生呢,我瞧她很有与你家里结亲的意思,你也知道她同你儿媳交情好的像亲姐妹一般,从前还总抱怨小女儿来得晚了两年。长生有那佛门之言后,她还高兴,总想着亲上加亲,如今看来果真没有这个缘分啊。”

老侯爷叹了一声:“儿女之事有岂是能说得准的。不过,现在这个孩子是长生自己看上的,往后,他们会好的。”

两人对视一眼,举杯同饮一杯,对这桩憾事一笑置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