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宁为长生[重生]

作者:谢亦 | 分类:同人 | 字数:0

267 一封讣告

书名:宁为长生[重生] 作者:谢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27

第二百六十七章

洛京如今被人谈起的就是两件大事,相比起被人津津乐道年少有成接掌禁军的董宰相府上的二少爷之外,贾府日前被满门抄斩的事,谈论的人便隐晦多了。

贾府斩首午门示众,当日除了一些不知内情的老百姓唾弃几句之外,贾惜福的同僚们没有一个敢去围观。

贾惜福落狱的罪名非同小可,那可是刺杀皇帝的大罪,和起兵造反也不差什么了。可想想他以前在陛下跟前是何等的风光,大臣们虽知他罪无可恕但也难免唇亡齿寒。……陛下近来的心思越发难测了,他们无从得知贾惜福到底是吃错了什么药放着陛下的隆恩不要反而行刺陛下,也不知道他到底是行刺了还是这只是陛下要降罪于他而定的罪名。总之,多做事少说话,总不会错的。

上峰们如此,底下的人自当更加勤勉,是以洛京朝局进来一片欣欣向荣,好不繁盛。

这一日,朱定北再一次收到谢永林要见面的请求,他置之一笑,转头对宁衡说道:“不知道陛下他们是否发现贾十二被掉包的事情?我真盼着他们能狗急跳墙来咬上一口,现在这么荡着,着实让人不痛快啊。”

贾惜福满门被斩,连女眷都没有被没官,也在斩首之列。

朱定北当日去观刑,贾惜福眼中的痛苦不甘和贾妍濒死前的恐惧都被他看在眼里,自然也有被堵着嘴疯狂挣扎哭泣的贾十二。

不知道,李党的人是否也在刑场观刑?他们看到痛哭流涕的贾十二又是何感想?会以为这个孩子是他们掉包换上的普通人所以怕死而挣扎,还是看破他们狸猫换太子的计策早就被人识破,被他们换走的“贾十二”也不过是皇帝早就在狱中安排好的替死鬼。

或许连皇帝都不知道,他换上了替死鬼,让暗卫将真正的贾十二带走。阴错阳差,贾十二被人劫持走后,又被送入了李党手中,而这些正苦于找不到和贾十二形容相似的李党人,又将昏迷不醒的贾十二重新送入天牢,将那替死鬼换了出来。

真是时也命也,天道轮回。

“皇帝不想让贾十二死,可惜老天谁都不放过。呵呵,想必他以为贾十二正是被李党的人劫走的。唔,这么说来也不算错。可惜啊,这些劫匪又把他用心良苦想要留一条性命的人送回了黄泉路。阿衡,你说,这算不算是报应?”

朱定北似笑非笑地说着,宁衡能看见他眼中恍若实质的寒霜。

他不相信前世贾府是无辜的,贾十二正是其中最好的证明。贾妍仍然给贾惜福生下了这个孩子不是吗?而他在洛京从未听说过贾妍此人,想必她也如当年一样死遁进了良月庵。既然如此,当年要对付朱家,势必少不了贾惜福的出力。

只是贾府满门已死,朱定北却没有半点轻松之感。

当日他们将贾十二半路劫走,就将他放入刑部尚书李达深的府邸中。李尚书果然十分尽忠职守地将私逃的罪犯又送回了天牢之中,将那替死鬼带出来,连夜送出京城。

哪怕朱定北和宁衡还未找到李达深和谢永林父辈之间的切实关联,但已经坐实了这位刑部尚书就是李党的身份。

朱定北没想过下手收拾他,他就等着李党人发现贾十二不是真身,而真身被李达深送回天牢已经身首异处抛尸荒野的时候,那种悔恨和愤怒,不知是否会让他们对这位尚书大人下手,以报杀孙之仇呢?他几乎等不及要看他们狗咬狗了。

就在八月中旬,下葬未满一个月的谢老夫人坟中又传来不安,郑家族老迟迟等不到主家的回信,无法给谢老夫人安灵,于是硬着头皮又往京城送来一封密信。

这一次,密信被送到了马太傅手中。

之后不久,宁衡的人便发现,一路拐弯抹角隐蔽行踪要将“贾十二”送到扶风郡的一行人重新打道回府,将贾十二往洛京的方向带回。

密信送入远宁侯府的第二日,犹如石沉大海,不见一点回响。但很奇怪,在五日之后,郑家族老便收到了主家的回信,将此信烧给了谢老夫人,而此信最终辗转被送到了朱定北手上。

朱定北没有急着拆开这封信,而是仔细琢磨信封,又放到鼻端嗅了嗅,淡若无味的檀香萦绕鼻翼。

他将信封打开,边道:“马太傅是怎么把这封信送出去的?我的人将远宁侯府的一举一动都盯得很紧,就算马太傅多吃了一口菜放了一个屁都瞒不过我的耳目,可是这封信,直到送到了郑家手上才被我们发觉。啧啧,看来我们还是小看了这位太傅大人啊。”

信笺被展开,是一面专门书写铭文用的黄纸,上面洋洋洒洒地写了许多话。朱定北一字一句仔细看来:

咏荷,吾妻。

见信如唔。

自卿枉死,时时入吾魂梦。梦中皆是与卿少年相识场景,卿在柳树下笑,吾乘舟从拱桥而过,那方香帕飘入吾手。犹记当年音容笑貌,与卿情投意合,却迫于祖训不得不与卿分别,抛妻弃子,遁入红尘。卿魂不散,吾梦不止。但愿卿时常入梦,奈何桥旁停步,待吾魂归,与卿再续今生之缘,投作恩爱夫妻,再不生离……

信中屡次提到他们少年时的场景,朱定北得知,此人与谢老夫人相遇之时,谢老夫人年纪还不到二八,以她的年纪来看,已经过去约莫五十多年之久了。而后此人与谢老夫人孕育有两子一女,皆由谢老夫人独自抚养。

信中还屡屡提及祖训二字,说他为图大业的无奈之举,希望谢老夫人英灵在天能够原谅他。

朱定北与宁衡反复看了三遍,他才开口道:“小桥流水,柳絮微微。这个场景除了江南他处少见,而交州是不可能有这副山水的。而且,从信中看来,这些谢老夫人的家世应当很好,如果是千金小姐低嫁穷书生的风流韵事,过了这么多年,再去打听也应该有人还有印象才是。”

这种小姐书生的风流□□向来是坊间最好的谈资,虽然五十几年过去了,但想必还有人记得。况且,那之后谢老夫人便独自抚养儿女,甚至辗转到了交州,想必当年这桩风流□□收场不堪,那知道的人就更多了。

只是,他们现在只有模棱两可的一点信息,江南那么大,要找起来太难了。

宁衡将他未说完的话说完:“还有这两子一女,上任匈奴王,加上吉尔令还有谢永林,已有三丁。那么,此三人中定有一人是堂兄弟或是表兄弟,如此看来,他们之中应该有一个男嗣是胡尔朵的子嗣才对……”

朱定北接过他的话,道:“吉尔令和上一任匈奴王生得人高马大,相貌上全无半点大靖江南人的模样。谢老夫人的相貌就是一般江南女子,如果他们三人中有两人是亲兄弟,那么有两个可能,他们的生父有匈奴或鲜卑人血统,如此他的长相应当是深眸广目,虎背熊腰。可你看马太傅,一个斯文瘦弱的小书生,像是能同谢老夫人生出匈奴王这样的相貌的儿子吗?如此一来,只能说明马太傅不是谢永林的生父,也不是我们要找的那个人。第二个可能,马太傅就是谢永林的胜负,但匈奴王与谢永林只是表亲,他们都为胡尔朵所出。”

宁衡点头,“信中有言,他们入地府儿女同聚,如果这个儿指的是谢永林,那么他们共孕的这个女儿应该也死了。不过,还有一个儿子,是死是活又是何方人物?”

“不错,既然生有三个儿女,若是没死那想必又是一个祸害。明日我去会一会谢永林,看看是否能套出什么来。”

朱定北沉吟道。

宁衡道:“如果符合第一个猜测,那么,朝中年近七十之龄还生的这般相貌的人,我却从未见过。若是第二个猜测,那么胡尔朵与此人必定是至亲,可信中提及长女、儿子、幺儿还有孙辈,却未曾提及姊妹妯娌,可见谢老夫人生前未必知道胡尔朵的存在。”

朱定北手指敲击这他的手背,道:“我们大靖取仕一向注重身家清白,如果此人出身江南却生的一副外族模样,那势必不会被皇室重用。或许,此人有鲜卑血统,但偏偏生的与大靖人一般无二呢?”

“长生还是认为马太傅不像是幕后那人?”

宁衡出声问道。

朱定北怔了下,才回答道:“我的直觉一向很少出错。只是这封信肯定经了马太傅的手,可这最后,写信的人到底是谁?马太傅这几日见过什么人我了如指掌,况且按信送达的时间来看,必定在马太傅收到信的当日或是第二日便写妥送出的。如此一来,他能见的人就更少了。可是他当时见的人都是年纪轻的后辈,怎么也不会——难道是他?!”

“谁?”

朱定北捏紧指骨,他道:“文昌伯虞定远!马源收信的第二日,曾上门到文昌伯府提亲!莫非就是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