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宁为长生[重生]

作者:谢亦 | 分类:同人 | 字数:0

233 气晕御史

书名:宁为长生[重生] 作者:谢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27

第二百三十三章

看在爽朗大笑着陪在皇帝陛下身边也不怕大嗓门伤了皇帝陛下耳朵的朱大元帅,宁衡落后一步,凑在朱定北耳边道:“长生,你父亲是不是对我有什么……误会?”

朱定北状似惊讶地看了他一眼,不明白他何出此言。

宁衡犹豫道:“真的……是我想多了?”

肩膀上他的疼痛告诉他,自己这绝对不是无中生有的疑心病,而是自己当真在不知道状况的情况下得罪了他从来鲜卑的路上就一直琢磨着要怎么讨好套近乎的泰山大人。方才,他就察觉长生父亲对自己的寒暄不冷不热的,不过紧接着他就拍着自己的肩膀笑着说他们好久没有练手了,来了也正好让他试一下自己的身手这一年的长进如何。

那沉重的厚掌,不留余力的劲道……他几乎怀疑对方是想要把他的肩膀劈碎了。

难道,只是测试自己的下盘稳不稳?

宁衡百思不得其解,见朱定北一脸“你多心了”的表情,他也只好作罢。朱定北默默扭开脸,腹诽道:你不是想多了,你是想得太少。

罪魁祸首一点都没有提前告知宁衡让他最好受死的准备,反而在一旁看得直乐呵,宁衡并没有自己情路耸然高立了一座大山的先知,细细想过之后也就没多琢磨,他只想着,不管长生父亲要自己做什么,他都努力做到十一分的努力去争取十分的满意,完全不知终于把软白包子盼着长大了的、期待这朱家变异品种芝麻包子第二代的朱振梁此时同他是何等的“仇深似海”。

队伍前方,贞元皇帝看着朱振梁眼底下一片青黑,便关切道:“朕同百官住在府上让爱卿操劳了,鲜卑行宫已经落成,朕便……”

“陛下三思啊。”朱振梁惊道:“那行宫空置了那么些年,这里还有些犬奴之辈虎视眈眈,微臣这地方虽然格局景致差了些,但胜在这里头都是信得过的人,陛下当以安危为重,千万不可冒险。”

皇帝要是真在鲜卑府出了事,他就玩死难辞其咎了。

贞元皇帝面带笑容,对住在行宫还是帅府并没有什么要求,于是问他昨夜是否不能安寝,说话间已经到了帅帐前,朱振梁当先迎了他进去,哈哈一笑道:“让陛下见笑了,昨夜同小儿说话说得久了些,我那婆娘还不肯睡觉拉着我是又哭又笑的说要跟小儿一起回京去呢。我这不是被她惹的也睡不安枕嘛,还请陛下不要见怪。”

皇帝了然,对于朱振梁粗俗的言辞也已经习惯,入了上座后便笑着道:“尊夫人随军多年,若是想念幼子,便回京享福也好。如今长生小郎袭爵已经是正经的一家之主了,奉养母亲也是应当。”

朱振梁不以为意道:“让她回去那我可更睡不着了,在军营里她一贯就喊打喊杀的,回了洛京里和那些弹琴赏花的夫人们在一起她哪里能呆的下去,平白给长生惹祸呢。”

“哈哈,爱卿如此说可要担心尊夫人不高兴了。不过也好,爱卿远在边关身边也只有这么一个体己人,想必也舍不得让她走远了。”

贞元皇帝调侃自如。

朱振梁早就皮厚如牛了,也不否认,只说:“她也就这一点长处了。”

说着端起一口东升太监亲自给倒的茶,喝了一口吧唧嘴放下。前排陪坐眼尖的人见他一口喝完,如牛饮水般糟蹋了御用的好茶不由都觉得好笑,但朱大元帅似乎一点都没察觉,反而说道:“陛下来了鲜卑,不可不试一下这里的烈酒,一肚子下去吼一嗓子再快活不过了。这里的牧民没了酒就和牛羊不成活一样难受,尤其是冬天的时候,没有烈酒,踏出门一步都走不远。”

两人便谈论了一阵鲜卑的民情风俗,君臣皆欢。

末了,才说起此次新兵校验一事。此时乃三月上旬,鲜卑新军受训也满一年之期,皇帝陛下有意在将新北十郡之兵拉到大草原上,分别集训,一来是看看新军的水平是否有参差,二来也是百官为了他的安危着想,坚决不能让他逐一往鲜卑十郡走过。贞元皇帝也不愿扰民,因此同意了这个建议。

事实上,这种细节朱振梁也是第一次听说,见他们有意让鲜卑新军自行挑选出一千人来演习,便摆摆道:“陛下,这上战场打战哪里还能让领将对地下的兵挑挑拣拣选精兵上?既是要验兵,就当然得拿他们最真实的水平出来才行,也免得都看着这些精兵,还以为谁人都是这样的水平呢。”

他是不怕得罪人,对军伍之事更是直言不讳:“陛下何妨随意点将,正好一司兵将是一千人丁,这十郡中有十五到二十司不等,都登记在册,陛下瞧哪个合眼缘便就让他们出列校验,岂不快哉。”

贞元皇帝闻声便笑了:“看来朕的兵马元帅对新兵的水平很是信任啊,朕都等不及一睹为快了。如此,便就依爱卿之意,也不必挑选了,便就是造册上的第九司吧。”

“哈哈,陛下,你这可是要让人恨死臣下啦。”

新兵军也有不少诸如苏东海一般的关系户,多少人因着皇帝陛下要校验新军,而多方打点领将就想博一个露面的机会,没想到被他一句话全给否了。毕竟那些筹谋许久的人,可不一定就有这个运气就恰好在陛下钦点的第九司兵马之中。

“无妨,既是朕首肯的,谁有不满,朕自然会替爱卿挡着。”

“那我就放心啦,说实话,这军中找我打架还好说,若是那些个文臣,他们这笔头上的功夫我可不是他们的对手。”

“你啊,说话真是越来越没分寸了,御史的本职就是挑人毛病,你可不能怪罪人。”

“嘿,微臣可是听说了,上一次有一个姓郑还是姓谁家的御史还同您说我儿流连花丛有辱斯文呢,把我老子气得家信里面直骂那老匹夫假正经不能人道。哈哈,要说我他们也是吃饱了撑的,想我朱家男儿世代在边疆之地,军中又禁止狎妓,那不知道都是忍了几辈子的光棍事呢。还不容易得了陛下隆恩,有一个能够坐享福气的,还不赶紧把祖祖辈辈都没享受的美人福给受回来,那还算男人吗?再说了,世人都知道我朱家人不识得斯文二字,辱他老子的——”

“咳咳,元帅大人,陛下面前可不好狂言。”东升太监见下面一众大臣绷紧脸皮苦笑都不是,只好忍着笑提醒道。

话音才落下,便有一个长须御史颤颤巍巍地站起来,指着朱振梁:“尔,尔等……”一口气没上来就晕了。

朱定北噗嗤一声笑起来,接连便有几个陪同而来的军机大臣都笑了,贞元皇帝又好笑又好气,道:“东升,还不让人把郑御史扶下去。”

底下人这才连忙抬手抬脚地把那气绝的御史送下去了,朱振梁目瞪口呆状,惊道:“陛下,这可真是……看他骂人听厉害的,没想到原来是听不得别人骂他的,这可真是惊扰陛下了。”

贞元皇帝失笑道:“爱卿得饶人处且饶人,其放过他吧。”

朱振梁挠挠头,起身给贞元皇帝行了一个赔罪礼,朗声笑道:“多谢陛下,微臣受教了。”

原来那晕厥的御史就是那姓郑的奏疏朱定北流连花丛有辱斯文的御史,朱振梁一知道他在随行之列,便早想着教训他了。方才君臣二人一说一答气氛正好,他便没管住嘴,拿软刀子好生将那御史说弄一番,原本只是想借机敲打敲打一下这些笔上将军,将他成功气晕过去,那算是“意外之喜”。

众臣见贞元皇帝连一句重话都没有,反而当作笑话一般一笑置之,心想着那郑御史的女儿在后宫之中也有一席之地,生有四公主殿下,也算是国丈身份了。

就是凭借这点殊荣,因此在别的御史对朱定北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时候,他十分耿直地将此等纨绔劣迹败坏风俗的事大肆批判了一番,口称朱老侯爷管教不严。如今还能在众多御史之中荣得陪嫁北行的名号,可见其地位,可没想到朱振梁此人从不按牌理出牌也不怕同谁结仇,竟是当面就酸讽一通生生把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御史大人都给说晕了过去。

而陛下明显纵容偏向朱振梁,不论是出于什么理由,往后几年怕是没什么人敢冒大不韪步郑御史的后尘了。

臣属们心里都打了一阵机锋,而上座的皇帝陛下已经和朱振梁说起让朱家军精兵给新兵们演练鼓舞士气的事情了。

朱振梁似乎大出意料,搔搔头道:“哪有什么不方便,只是陛下也是点一司之人去还是?”

贞元皇帝道:“朕的本意是想鼓舞新军士气,也让他们切勿懈怠自满。这批新兵都是年轻之辈,军中一司之人都是作战经验丰富的悍勇士兵倒不合适,不如也就选百名年纪轻的兵士为他们演示吧。”说着他想起什么似得,道:“我记得年前你请了一道折子回京,上面提到有意栽培你的长子接掌朱家军的军权,他比长生郎似乎年长了不少,今日可也在这里?”

“年长整十岁呢,如今都已二十有八了。”朱振梁说着,又招呼长子来见驾。

一身戎装未褪的朱征北出列,以军礼半跪面圣道:“朱氏征北,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