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宁为长生[重生]

作者:谢亦 | 分类:同人 | 字数:0

78 军制缺陷

书名:宁为长生[重生] 作者:谢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27

第七十八章

钱悔入镇北侯府寻求护佑的时候,便言明窦长东派人追杀他是因为他无意发现窦长东谎报军功的事实。

谎报军功是大罪,但真要治罪却不容易,毕竟军功呈报到兵部时,大多战事已经过去许久,核查起来本就不会精准到没一个敌军首级都落实。只要不是做得太过分,让人一眼就看出军功夸大,这种事情起不了大波澜。

窦长东虽然做得频繁了些,但到底他不是军中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这样做的,因此他与老侯爷都没将精力放在这上头。

可若是为报军功拟造假战役,这可就完全不同了。

试想,凉州天高皇帝远,各大驻军都有各自的管辖范围,往常相互见没有干涉,窦长东带着部下到交界地走一遭,制造一点乱局,再把“军功”报上来,虽则无中生有,但贞元皇帝却也不会去查探虚实。

钱悔叹了口气,道:“我知道的便有两起,不过拿不出证据,因此也没有与侯爷提起。只不过这些天我多想了些,不说出来,心中着实不舒服。”

“咱们大靖军政分明,陛下这些年的心力大部分都投放在朝政治理上,军制一直沿用先帝拟定的三年更换监军,不换驻军,不更主将的做法。这些监军是陛下钦差,只是,窦将军在西海郡和西平郡根基稳固,要降服监军为他隐瞒并不难。”

朱定北沉默了一会儿,问他:“此事你为何不与我阿爷说?”

钱悔实话道:“不怕小侯爷怪罪,这些日子看下来,小侯爷年纪虽然小,性子却极其稳妥,就算听到这些也不至于冲动行事。侯爷他……眼中容不得沙子,我怕给朱家惹祸。”

朱定北忍不住笑了声,拍了拍他的肩膀起身道:“好了,这件事我既然听说了,就不会当做不知道。你等两天,我先安抚阿爷,请他好好想想办法。”

钱悔躬身道:“拖累小侯爷了。”

“这话我可不想再听第二回。”朱定北摆了摆手,不轻不重地笑了声,说:“窦将军这事做的不地道,若军功是这么好得的,那咱们军中浴血杀敌不顾性命的兄弟,又算什么?”

钱悔听出他话中的阴沉,动容地捏了捏拳头,忍住了心中的义勇。

第二天是十月底的休沐日,朱定北一早与老侯爷打拳练武,用了早膳便去了书房将钱悔所担忧的事情转述给老侯爷。

老侯爷一听果然大怒,气得拍案道:“窦长东好大的胆子!竟然敢这么做!他还将军纪军规放在眼里吗?堂堂主将竟然做出这种事来,恐怕窦军中养不出几个好鸟来,一群混账玩意!”

朱定北不动如山,他听了这种事当然气愤,不过缓冲了一夜,心中便冷静下来。

更过分的事情他见识过多少,捏造战事,谎报军功,还不算罪大恶极。

朱定北喝了口热茶,温声道:“窦长东的道行也就到这里了,再大点的事他也没有那个胆子做。阿爷,真要那这件事动他,咱们现在却也有心无力。”

“怎么没办法了,我这边进宫对陛下道明缘由,有钱悔作证,整肃窦军还不容易?”

老侯爷听罢之后就有这样的决定,他绝对不能姑息这种恶习在军中滋长,否则,蔓延开来不说将军士的锐气养废,到时候将士投机取巧,各个不思战杀,反而专营此道,久了,大靖将士就完了!

这种内部腐蚀大靖军力的蠹虫,他见一个杀一个,绝不放过。

朱定北摇了摇头,“要对付窦长东容易,不过这件事牵扯出来,就不会是窦长东一家的事了。”

老侯爷皱着眉头道:“我当然知道军中不止他一个人这样做,可他冒出尖儿了,不掐了难道还等他长成气候再对付?至于其他人,也正好那窦长东警告他们夹着尾巴做人。”

朱定北放下茶杯,面色凝肃道:“阿爷,这事要解决不在窦长东身上,而是在咱们大靖的军制。”

“各州驻军不换防,不换主将,只更换监军,这在先帝时期确实是个好法子。先帝执政前二十几年东征西战,军将熟悉了一地之后能够将地方守好,让边境没有后顾之忧。而边境的主将对敌也确实比别的将士更有经验和手段,因此不更迭调换驻军,其实不过是先帝没得选择。”

“而陛下登基后,这些年还在和朝臣斗智斗勇,看将士也只将目光锁在我朱家军身上,对其他人却是冷落了。”

朱定北勾唇意味不明地笑了下,继续道:“咱们朱家军都不敢保证没有几个按私心犯事的,其他将领驻守一方,天高皇帝远,私底下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如果这些人懈怠了,或是贪心不足,闷不吭声在管辖地上做皇室不容的事情,您说他们做不做得到?”

老侯爷脸上皱成一团,贞元皇帝对朱家军盯得很紧,老侯爷这些年却没心力管别的军营的事,他又是作风刚正的人,因此还未如此揣测过友军。

朱定北笃定道:“我说他们做得到,而且……恐怕有不少人在这么做了。”

“陛下派出去的监军,能有多少人能够抵抗住诱惑,刚正不阿呢?哪怕真有誓死不从的,过了三年他也就滚了,领将忍着安分三年再故技重施又如何?窦长东的事一旦揭露,就会提醒陛下他这些年忽略了什么,到时候查起来,就没那么好善了了。”

老侯爷挺直腰背,沉声道:“不能善了也要去做!”

他看向朱定北,对他的冷漠淡然毫不掩饰自己的不满:“长生,你应当知道,军人,最重的是什么。”

“我们是大靖的兵刃,开疆拓土,护佑家国,是挡在百姓钱的第一人。如果这把刀生锈了,立刻就要打磨,让它重新锋利起来。其他什么都可以乱,唯独军将不行。”老侯爷捏紧拳头,绷着脸道:“咱们军制有问题,那就算伤筋动骨,也要重新安置。”

朱定北略觉无奈地捏了捏鼻梁,告饶道:“阿爷你先别生气,我话不是还没说完嘛。”

老侯爷看着他不说话了。

朱定北咳了一声,正色道:“窦长东一事咱们暂且搁置不谈,就说,这军制该如何改,阿爷可有线索?”

朱定北的确像听一听他阿爷的想法,他半生军伍,很多事情比他看得更透。

朱定北会第一时间想到军制上,并非他深谋远虑道如此程度,而是前世就因为荆州驻军出了一件大岔子,让贞元皇帝气愤到大动干戈。大靖二十州的驻军一一被探查过去,查出的纰漏差点让贞元皇帝吐了几碗血。

那时候,朝廷也大肆主张修军制,可那些改革却让大靖军力好生乱了一阵子,外敌更趁乱几次起战,把大靖打得个措手不及,回防无力。

如此再三,贞元皇帝只好退让,只杀了几个罪责深重的将领,加大了监军制度,其他还是只能延续旧制。

就算是现在,贞元皇帝要对军制有动作,又岂是那么容易的。各大驻军都已经有自己的一方势力,联合起来抵制新政,朝廷根本拿他们没办法。

老侯爷细思,心里也不由生出一丝凉意。

他到底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对军制改革他是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可针对眼下时局如何着手改革却是毫无头绪。

他不由看向朱定北,出声道:“乖孙儿,你是不是也想过了?”

朱定北动了动手指,把心中想说的话忍住了,苦笑道:“阿爷,您太看得起孙儿了。”

老侯爷一想也是,孙儿才几岁大,若是对军制都有一番见解了,那还是孩子吗?

他想了想,道:“其实阿爷之前在凉州驻军时,私底下琢磨过这件事。”

老侯爷娓娓道来:“要彻底将军制改头换面却是异想天开,阿爷能想到的只有三件事:改动监军,加派更多人,每月回禀军况,此其一。其二,中郎将及都尉调防,三五年将这批人调换驻地,往后便是这些人做主将,实在不该让他们过早在一地扎根经营。这第三件么,便是兵权。”

说到兵权,老侯爷脸色有了些变化,但还是讲自己心中最真实的想法说了出来。

“咱们大靖将领手中握的兵权过大了。军印虎符分掌于两位将军手中,虽则合二为一才可调遣一师之军。可这两位主将看了彼此老脸十几年,有再多冲突,但彼此合作的时候更多。若有心做点什么,威胁就太大了。这虎符,或许由陛下收回,更好。”

他也曾是朱家军的主帅,手掌百万兵权,说到分权之事有些不甘心,但却是实实在在地为大靖的未来打算。

朱定北看着老侯爷出神,他没想到阿爷那么早以前就意识到了这一点,甚至连交还兵权都考虑过了。

老侯爷被他看得有些不自在,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看我干啥?你阿爷是那种恋栈权势的人吗?对咱们大靖有利的事,才是朱家人该想的事。”

朱定北不给面子地笑出声来,对老侯爷的大义凛然他当然相信,但到底人都有私心,哪有话说出来的那么简单。

“阿爷深明大义,是我大靖的福气。不过,旁的人可就没这么想得开了。”朱定北不客气地点明:“如果州府里的驻军联合起来抵制新政推行,这事就已经败了一半。再则,咱们大靖军心不稳,那匈奴羌族都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定有一场乱战,到时候为了对敌,这新政的成算又少了三分。”

“阿爷,您说这剩下的两分可行,陛下能否坚持呢?”

“这……”

“若是不能坚持,那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要动手,您说是也不是?”

听了这话,老侯爷虎了脸:“就算一次不成,难道皇室会就此放过任凭别人军权坐大?那就还有第二次第三次,最终也得改服帖喽。既然早晚都要来这么一遭,那还不如趁早。”

他说着,微顿了顿,“既然要做,何不趁匈奴内乱时发起呢?”

朱定北笑起来,他在提起这个话之前,就已经想到了老侯爷的选择。

这也是朱家军,朱家人必做的选择。

“窦长东的事情却是是揭开此事的良机,但却不能操之过急。这件事,还得阿爹仔细谋划,还是看他如何说吧。”

老侯爷点头道:“是该如此。”

他现在也不过是荣养在京的镇北侯爷,军中的事,该如何做得放手给儿子。皇帝陛下,也绝不愿他插手。

在老侯爷派人将窦长东所犯之事与军政一事密信送往鲜卑府后不多时,爷孙俩便收到朱振梁的信笺。

请教如何对付匈奴胡尔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