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宁为长生[重生]

作者:谢亦 | 分类:同人 | 字数:0

213 情何以堪

书名:宁为长生[重生] 作者:谢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27

第一百一十三章

腊月初一。

昨日夜里落了雪,天蒙蒙亮的时候才停,室外化雪,比昨日又冷了几分。楼安宁起哄,几人便挤在了长信侯的车架上,宁衡弱冠成年之后长信侯府的车架才能再提一级,变作更宽敞的四驱车辂,现在仍然是一直用的双驱车马,少年时用很是空荡,现在急着六个身量已经长开得差不多的颀长少年人,挨着就差膝盖碰着膝盖。

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心情,按照楼安宁的话说,天气这么冷,挤在一起才暖和呢。

马车到了护国寺山下便停车,接下来的路都要步行。

楼安宁近一年都在工部忙活,武学一事上百年有多疏懒,远远瞧见护国寺英灵塔的塔尖便觉有些吃不消了。他兄长比他好一点,但也只是一点,除了工部的事还有外祖家的祖业要他操劳,闲暇时间并着实不多。反观最被他们不看好的贾家铭,虽然也冒了汗,但余力充足。

楼安宁直说他是不是背着他们苦练去了,被几人好一番嘲笑。

几人在亭中稍作休息才往山上走。

太后娘娘仍然在寺中静养,宁衡到此自然要拜见,掌宫琪玉姑姑迎出来,歉意说明太后娘娘正在听佛法,还有一个多时辰才能结束。宁衡也没有多等,几人打算上峰顶取了状元泉再来拜见,请琪玉姑姑代为转达。琪玉姑姑脸色微变,但还是笑着应了。

不知情的几人都察觉到宁衡对太后稍显冷淡的态度,但都不好过问,直到离护国寺有一段路程不见人影的时候,楼安康才斟酌道:“太后娘娘的病情不知如何了,她老人家在护国寺中清修也快一年了吧?”

宁衡道:“太后她老人家身体已经康健,只是一心向佛,已许久不过问红尘事了。”

几人闻言皆是已经,秦奚挠挠头道:“那太后娘娘莫非连年节都回宫了?”

“或许吧,老祖宗的想法我们小辈也不好猜测。”

宁衡的话轻描淡写,但几人都听出了他话中深意,此事不能随意打听,知道得越少越好,于是便也闭口不言。转而谈论起风景来,楼安宁道:“虽然不知道那状元泉有没有传闻的那么厉害,不过这一路的梅景就已经不虚此行了。越往上,梅花开得比山下还要好些。”

“梅花香自苦寒来,此处比山下更冷,雪层更厚,梅花自然开得更好。”

楼安康回了一句。

秦奚道:“长生当年做的那幅画,我自那以后也没再见过。长生你何时在作画便送我一副呗,到时候就挂在我房里,也免得我祖母总说我房里全是些顽石重器。”

朱定北笑道:“我手艺生疏了,什么时候得空画了与你,就算嫌弃也得挂在最醒目的地方。”

“一定一定。”

说笑间,不知不觉便上了峰顶。日头高起,冰雪覆盖的山顶上日光强烈,入目绿意稀少,当往山下眺望,景致却十分疏阔宜人。

楼安宁深吸了一口气,舒叹道:“虽然有些冷,不过很是清新透彻。听说上一次有一个赶考的学子也上山来去状元泉,可在山顶上才站了没一阵,突然面色如紫倒在地上,可没将同行人吓出个好歹来。”

朱定北从前倒也遇见过类似的情况,对不屑一顾的楼安宁道:“山顶上呼吸之气到底稀薄了些,体弱者受不住也是常见的事。”

“哈哈,长生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此处若没有这状元泉作美还好些,那书生与泉眼只有半步之遥,外面总传他与状元无缘呢,听说他受不住便去花楼买醉,和柳秀才走得挺近的。”楼安宁说着,想到什么看向贾家铭道:“十一你若是不舒服可要开口,这什么状元泉也就是讨个彩头,与国试好坏无关,你可别勉强自己。”

贾家铭笑着领了他的好意。

那状元泉却是稀奇,附近冰封千里,只有它破出一处,流出清透的泉水,喝起来还带着甘甜,实属罕见。

宁衡说是要取作要用,比贾家铭取的还多,几人在山顶上逗留许久,俯瞰着群山和远处的洛京城说天说地,位于高处心中便有一种难言的男儿豪情,直到日照猛烈,反光太过此言几人才踏上返程。

用了午膳,贾家铭去听禅点梅,宁衡因与太后有约在前便没有同去。

进了腊月,护国寺往来的信徒络绎不绝,寺中后院厢房却静的落针可闻。一声接着一声的木鱼敲打声落在人心坎上,让人神智清明的同时不由生出几分苦闷来。

太后娘娘只桌绢衣钗寰未佩,跪在蒲团上诵经,宁衡静坐一旁,听了许久,最终还是太后娘娘比不过他的耐性,念完一则经文,便停了木鱼,三拜之后起身。

“衡拜见太后娘娘。”

宁衡行了一个十全的礼数,等了片刻未见太后喊起,他便自己直起身来。

“你今日来此,所为何事?”

太后盯着他的眼睛,佛门清修并没有将她眼中的世俗气抹消,反而更带着几分不甘心来。

“陪友而来,便来看看您。”

“来看我?我老婆子有什么好看的。我眼下过的是什么日子你不是最清楚吗?如今我已一无所有,这都是拜你所赐!”

“太后娘娘言重了。”

见他丝毫不为之所动,宁太后闭紧嘴唇,忍耐着心中沸腾的怒气。哪怕她身上还有着一国太后的尊荣,但她如今已经明白不被宁家重视的太后就什么都不是。她后悔当时的冲动,但却不觉自己做错了。若倒是宁衡死了,她的做法才是对宁家最好的安排。可恨他们都不理解她,全以为她只是因为自己的私心。

半晌,她才开口道:“我如今已别无所求,只想知道,你把他弄去哪里了?”

“他?太后娘娘指的谁?”

“你知道我问的是谁!”

她气恼非常,宁衡反而一笑,“太后娘娘果真情深义重,不忘旧情。不够,慧清高僧云游在外未归,就算我是宁家之主,也无权干涉他的自由,您说呢?”

“你!不可能,若是是你从中作梗,他怎会……”说着,太后好似想到了某种让自己惊惧的可能性,蓦地睁大了眼睛,仓皇道:“不会的,我不信,哀家不信。”

若是因为她逗留此地,慧清高僧才宁愿远行也不愿叶落归根,那她将情何以堪。

宁衡奇怪地看着她,不明白见过那么后宫鬼魅的手段,更曾经是其中的佼佼者的太后竟还会如此天真。

屋外听见太后质问声和哭声的琪玉姑姑终于等不住了,她进屋来见太后愤恨地看着宁衡的目光不由心中一颤。她矮身道:“家主,太后娘娘进来深思不定并非有意如此,请您不要见怪。”

宁衡应了一声,琪玉姑姑急忙上前安抚住太后将她扣在自己怀中。

临走时,宁衡道:“太后娘娘心绪不定便请大师来说教一二,尘缘既扰,斩断了便好。”

琪玉姑姑怔了怔,恭敬地应道:“奴谨遵家主教诲。”

被她点了哑穴扣住手脚的太后只能眼睁睁看着宁衡踏出门外,一转身,便隔绝在她视线之外。

从护国寺归来,隔日为庆贺贾家铭立府新居,几人呼朋唤友很是热闹了一番。

除了朱定北几人携礼而来,正在议亲年龄的柳菲菲和高景宁也不避嫌,带了几个亲密朋友。柳菲菲送了一副不送外男的绣品给表兄,高景宁几人则有送画的也有送摆件瓷器的,以示祝贺。

苏东海还带着风流秀才柳章一同前来,对二人交往过密之事丝毫不避讳,两人还合奏了一曲。但因此处曾是一代文儒陈阁老的居所,两人不敢把花柳之地的靡靡之音带到此处,难得奏了一曲雅乐,几人敲瓷相合,自有乐趣。

翌日一早在将牙婆送来的奴仆挑选出十来人,立了规矩,贾家铭便和留在陈府协理庶务的水生一起到镇北侯府。

酒菜未上桌,老夫人便等不及地细细过问他府上的安排,上至供奉陈阁老的祠堂下至新到的小厮婆子冬日的衣裳,听他一一答了,察觉不妥的地方便等不及地吩咐人连忙补上一同送往的陈府上,那声势恨不得将整个侯府搬空了给他。

老夫人生怕他吃得不好,亲自下厨做了几道菜又让厨房添了几道摆了满满一桌子。她老人家时不时劝他多吃几口,朱定北在一旁看着忍笑佯装吃味道:“祖母,您这又是夹菜又是端汤的,也不知道谁才是您的亲生孙儿呢。”

“十一郎怎么就不是我的孙儿了?”老夫人嗔道,“十一啊,别听他嘴碎。你从小就是在我眼皮子底下长大的,咱们朱家兄弟不讲血缘那一套,感情真那就是亲兄弟。你是长生的弟兄,我老婆子也厚颜当你是我的孙儿,只要你不嫌弃……”

“您千万不要这么说,我知道好歹,不会与您生分的。”

贾家铭忍住鼻酸,急忙说。

老夫人疼惜地看着他,并不是怜悯,而是实实在在的心疼。这是个好孩子,只是老天给了他更多的考验,让他活得更艰难。

“长生阿爷同你师父是莫逆之交的兄弟,随他的情分,你合该教我一声姨姥。”

贾家铭忙搁筷,起身行了一礼,喊道:“姨姥。”

老夫人顿时喜笑颜开,拉过他的手好生一番疼爱,见他面红耳赤,才转开话道:“你年纪还小,家室未成,府中庶务若是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尽管让人来找老婆子。成一份家业不简单,长生同你是兄弟理当相互帮衬,姨姥就怕你跟咱们见外。”

贾家铭连连说不会,几番保证才让老人家宽了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