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给玄德当主公

作者:臊眉耷目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五百一十六章 嫡长子,是下一代的希望

书名:我给玄德当主公 作者:臊眉耷目 字数:3.1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18

几个小伙伴们往回走的时候,刘括,关平,审执,张苞等人对待刘冀的态度明显就不太一样了。

虽然他们的关系依旧还是像原先一样好,但很明显,这些孩子们俨然已经把刘冀当成了孩子头,关于回去如何向师尊解释的事都问他。

刘冀也没有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自鸣得意之情,只是很冷静很和善的告诉几个小孩子,且先回去家去,不要冒然行事,待他思考一夜之后,来日课上再将此事告知老师。

刘冀只是很温和的,用商量的口气跟小伙伴说这件事,哪曾想立刻就得到了他们的呼应,没有一个人提出反对意见,他们都按照刘冀的吩咐各自回家去了。

着实是出奇的听话。

刘冀回到了府中,肚中饥肠辘辘,正要寻仆役要些汤粟果脯,早有附中随从来见刘冀,对他道:“少君,大将军寻你。”

“父亲在何处?”

“阁楼等候。”

刘冀听了侍从的话,心中很是好奇。

刘俭所在的阁楼,是他平日里独自休养安神之处,每日上去的时候,都会令人撤掉梯子,独自一人在上边静养一到两个时辰,就连母亲也很少让上去过。

刘冀在侍从的带领下,上了阁楼,却见阁楼之中,油灯数盏,将里面照射的明亮,而阁楼之中,有着很多的木制书架,上面都是刊印精良的最新印刷读本。

放眼望去,少说也有上千册纸书。

刘俭坐在桌案旁,看到刘冀来了,冲着他努了努嘴。

桌案放着一碗热汤,和一碗藜饭。

“饿了吧,快吃。”

“谢父亲惦念。”

刘冀恭恭敬敬地向着刘俭施了一礼,然后坐在了他的对面,开始吃饭。

刘冀虽然年少,但教养很好,食饭不言,且脊背端正。

待食完之后,刘冀将碗筷规规矩矩的摆好,然后循规蹈矩的冲着刘俭拱手。

“父亲,孩儿吃完了!”

“原先耍过剑吗?”

“母亲聘羽尉为我骑射之师,这几个月跟羽师练过木剑。”

刘俭轻轻的敲打桌子:“只是学了几个月的剑术,就有拿剑刺人的本事了吗?好大的胆略。”

刘冀听刘俭这么说,身躯微微一抖,紧张的道:“父亲都已经知道了吗?”

“碰巧知晓罢了。”刘俭轻描淡写地道:“我毕竟是河北四州的抚远大将军,邺城这一亩三分地上,没有什么事是能够瞒住我的,说说吧,怎么想的?为何要刺诸侯王的属官?”

刘冀低着头,咬着嘴唇,未吭声。

“怎么不说话?”

“母亲教我诚以待人,可我又不想骗父亲……”

“是不想还是不敢?”

“孩儿不想!”

刘俭端起桌案上的茶具,吹了吹热水气,随后仰头一饮而尽。

“有些事情,终归是需要一个了结的,你身为男儿丈夫,刺人之时尽显豪情万丈,可是面对你的父亲,却支支吾吾的不敢言语,若果有今日之事,当初又缘何刺人乎?”

面对刘俭的询问,刘冀并没有惊吓或是紧张,他反倒是认真的想了一下,随即行礼道:“父亲说的是,孩儿知错了,我照实跟父亲说!”

“其实,孩儿虽然只有七岁,平日里却多受母亲还有舅舅,翁翁调教指点,但对于宦官诸事,还是多有了解的,今日在陈留王行宫,见那老者,看其面貌,便知其为宦官……”

“呵呵,伱阿翁,舅舅,母亲,老师……平日里都告诉你关于宦官的哪些事?”

“五候乱政,党锢之祸,王节祸国,十常侍蛊惑先帝……是故,今日大王行宫宦官出言辱吾友之母,我纵然只有七岁,亦当为友血此辱也!”

“你不怕因此恶名传天下?”

刘冀认真地道:“依照孩儿的理解,恶名却也未必……”

“什么意思?”

“七岁小儿,为友母报仇,刺史诸侯王属官而名扬天下,倒也不是不能……特别是那人还是宦官……”

刘俭闻言长叹口气。

“好小子,这么小的年龄,就知道该做些什么了,果有乃父之风!”

刘冀似乎看出了刘俭的表情有些无奈。

他眨着眼睛,问道:“阿父,你不高兴了?”

刘俭摇了摇头:“没有,也说不上高兴……唉,你若是一普通高门望族,亦或是士人出身,哪怕就是边郡武将家族之子,为父对你今日之行,都要大赞三声,以你为荣,因为你今日之所行,乃是养望之举……只是,你是涿县刘家子嗣,不同旁人,你身上所要承担的重责,远非普通望族,豪门,士族可比,仅仅只用这种小儿科的手段养望,对你来说是不够的,你需要打开眼界!”

刘冀不明所以的眨巴着眼睛,唯唯诺诺。

不过刘俭知道,他虽然口中唯诺,但实则心中并不明白自己的深意。

刘俭的理想,是借着穿越者的身份,使汉民族屹立世界之巅!

只是这种事情,恐非一代人可为之,需要一代一代的延续下去,需要后继之人将这个理想传承下去。

刘俭看不到千百年之后的中华儿女能够做到什么程度,但是他知道自己现在能做些什么,同时他也在刘冀的身上看到了希望。

刘冀这孩子今日所表现出来的素质,可堪大用。

只是可惜,这孩子跟在郑慈,郑玄,还有邺城的一众士族门第的身边,虽然这些人也是好意,但通过刘冀今日简单的话语来看,刘俭知道,这孩子有点被他们带的倾向于那些养望的士族了。

不是说,善于养望的士族不好,只是对于刘俭而言,他更希望儿子的眼界能够开拓一些,看的更远一些。

当然,这些事怪不得郑慈,郑玄,郑益,蒋极等人,他们生活在这个时代,而且郑玄这个人又是视经如命,他的子女的言行和价值观念也必然深受其影响。

要说刘冀不受他们影响较多,那是不可能的。

而且刘俭常年在外征战,不可能一直陪伴在刘冀的身边。

但刘俭可不希望他的这个嫡长子受古代人影响比受他的影响更多。

特别是当刘俭看到这个孩子身上,承载了下一代人的希望之后,刘俭对他的期望就更高了。

“冀儿,从今天开始,你每天下课之后,到我的这处阁楼来待一个时辰,和父亲一起用饭、读书。”

刘冀闻言不由睁大了眼睛。

府中的这处阁楼,属于刘俭本人的秘密基地,很少有人能够在这里与刘俭共同相处,更别说在这里与刘俭一同相处整整一个时辰了。

“孩儿可以?”

“你不愿意跟父亲一起吗?”

刘冀愣了一下,接着咧嘴露出了笑容。

“愿意!”

……

……

随后,刘俭从自己的书架上抽了一本青州刊印防刚刚下厂印制成的样书,叫做《北域图志》,这是刘俭命人在北方边郡,寻找与鲜卑,匈奴,乌丸等常年接触的汉人,同时来往于诸族之间的人,提供往昔经验,编纂的一本关于大汉朝北方的地理知识的汇册。

这种书,一般在汉境内不会畅销,正常也是卖不出好价钱的。

但是刘俭依旧投人印刷了。

不畅销的图书,不代表没有价值,这类卷册会对后世人有深远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而言,这种在士族和寒门,还有广大百姓眼中无价值的书,其实是最有价值的。

刘俭打算在各郡国成立图书馆,并分出等级。

包括州级别,郡级别,县级别的图书馆,而维持图书馆运行的费用,则由各地承担,图书馆中珍藏的图书卷册,列出地方官的考核范围和官评指标。

而且只是光收集经学是不够的,包括文学书刊,科技书刊,蒙学书刊,书刊,教育性书刊,根据不同的郡县,皆有不同的搜集规模要求。

每年,邺城方面的督导巡查组,都会对各地的图书馆进行巡查考核。

而其中的经典本册,各地也都会拓印图本,呈递给刘俭收藏。

这本《北域图志》就是其中的一本。

刘冀看着手中的书,很是奇怪,不明白为什么刘俭要让他读这本书。

刘俭解释道:“若要成大事,只是一味的读经养望是没用的,你要了解自己的敌人和对手,要了解那些你从来不愿意涉及,甚至于蔑视的地方,要比了解你自己更加的了解对方,这是成大事的第一步。”

刘冀很听话,也很聪明很懂事。

他使劲地点了点头,表示理解了。

……

……

半个月后,邺城迎来了一名使者。

是徐州的使者。

这名使者代表的不是徐州的刺史陶谦,而是东海望族糜氏。

是糜芳。

现在的糜芳并无官职在身,由于糜竺身负官职,因此糜芳主要是在族中辅助其兄长操持族中事务。

而这一次北上来邺城,也是糜氏借口与河北商贸协会做生意,因而派糜芳前来的。

说实话,这天下间想要见刘俭的豪族门人实在是太多了,刘俭若是挨个都见,根本就忙不过来。

糜家在东海或许很牛逼,但在河北,在抚远大将军府……他们就是个屁。

所以,并无官职在身的糜芳,想要见刘俭,必须要找找旁门渠道。

而这个渠道,就是甄家的甄俨。

甄家跟刘俭的关系斐然,而且这些年甄俨在河北商贸协会,替刘俭操持了不少的事。

所以若是甄俨出头,这面子刘俭多少还是要给的。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84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