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给玄德当主公

作者:臊眉耷目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二十一章 刘俭,沮授共论天下大势

书名:我给玄德当主公 作者:臊眉耷目 字数:2.4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18

李傕很是不理解。

自己都把话说到这种程度了,刘俭还在此思量个什么?

这还有什么可思量的?

要么你入京和董司空联手,咱们边郡中人在雒阳一起共成大事。

要么你现在就撤走,带兵回冀州,董司空许诺你左将军之位,并擢升县候,再加上你南冀州牧使和假节钺的权力,称雄一方完全不成问题。

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两个事,想明白了就答应一声,墨迹个什么劲!

李傕皱起了眉,刚想说点什么,却听一旁的贾诩突然再次清了清喉咙。

这是在提醒他,不要做多余的事。

李傕面露不甘之色。

如此返还雒阳面见董卓,尺寸之功未成,实在是大大的折损颜面。

但无奈李傕并不能违背贾诩的意思,因为在离开雒阳之前,董卓就曾经叮嘱过李傕,务必以贾诩为重。

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但李傕可不能当听不着。

对于董卓,李傕这个人还是比较了解的。

董卓外表上看着是个大咧咧的人,性格慷慨豪迈,但统治欲极强。

你平日里嬉笑怒骂,哪怕当着他的面说几句脏话,发几句牢骚,他都不会当事,反倒会说你真诚直率,不虚伪不做作。

可一旦真碰到了事情,特别是在董卓吩咐过的事情上……你稍稍敢有违背之意,试试?

那真是说变脸就变脸,凶如猛虎,狠如豺狼。

李傕记得,在征讨边章和北宫伯玉的战事中,当时叛贼在陇右的一处据点堪危,董卓分六路兵,围定县城,要求寅时末六路齐攻。

当时那处县城已经堪危,董卓的手下们打下来完全是不费什么力气的。

所以,当时在六路兵中,有一路是董卓的嫡系将领,领兵者是董卓的在族中的子侄辈,为了立功,先行出兵了一刻钟。

真的只是一刻而已。

而且最后,县城确实被攻下了,而且那位董氏一族的子侄辈确实立下了很大的功勋。

但是等待他的,并不是军功奖赏,而是一道军法。

立斩!

毫无半分犹豫,甚至连眉头都没皱一下。

这就是董卓在表明他自己的态度。

对待违背自己意识的人,哪怕只是一小句话,董卓也是绝不手软,他就是这样的性格。

无奈之下,李傕只能向着刘俭告辞,带着他离开了刘俭的军营。

出了冀州军的大营,再回返的路上,李傕不满地询问贾诩:“文和,适才为何不让我向刘俭提出异议?他这么拖来拖去,岂非令咱们无功而返?”

贾诩面色很是平和:“李公精通战阵,却少于外交,如今雒阳生变,刘俭屯扎于此,断不可能轻易撤退,这不是我们一次前来与彼谈判就能定下之事,依末吏来看,刘俭还会屯扎在雒阳很长一段时间。”

李傕很是不明:“他到底想要做什么?”

贾诩淡然的看向李傕:“李公觉得,刘俭为何要扣下陈留王?”

………

冀州军帅帐内,刘俭正在和田丰和沮授,共论天下大势。

此时此刻,沮授终于展露出了他的睿智。

“雒阳之事足矣看出,董卓于今日蓄谋已久,心怀异志,然其出身西凉,恐天下士人并不服他!”

“沮某料想,不出一年,天下必乱,恐国将不国,战祸四起。”

“然当此时节,董卓占据雒阳,坐拥天子,挟天子而号令于天下,久后必为天下之祸患。”

“依某愚见,如今使君已得陈留王,而先帝在时,据说也有立陈留王之意,使君何不立陈留王为帝!纠集天下诸杰,立大义,举大事,则四方豪杰归附,使君以帝王名义,集冀州兵马,威控黄河之北,号令天下,数年之内,大业可成!”

审配在一旁听的心潮澎湃,忙道:“沮公与此言甚善!还请使君纳之。”

刘俭笑着看向沮授,道:“先生果然是高瞻远瞩,只是若立新帝,只怕也没有那么容易吧?毕竟不符合正统。”

沮授言道:“若是只有使君一人拥立新帝,恐名不正,言不顺,但若有袁家支持,则事必可成!”

“如今袁家三兄弟,袁遗在汉中,袁绍在宛城,袁术在寿春,皆把控一方,更兼京中有使君挚友袁士纪,若使君能够得到袁家支持,则陈留王称帝之后,足以与雒阳的皇帝相抗!”

刘俭闭起了眼睛,认真的思考着沮授的建议,心中揣摩个中利弊。

半晌之后,方见他缓缓的睁开了眼睛,摇头道:“不行。”

沮授和审配,没想到刘俭居然拒绝的如此干脆,大是不明所以。

“使君,沮公与之言,实乃栋梁之谏,为何不可?”审配不解道。

“原因有三个。”

刘俭缓缓的伸出了三根手指,道:“其一,天无二日,人人无二皇,这大汉朝的皇帝,只能有一个!这是规矩,不可更改,只要雒阳中的皇帝在,陈留王就决不能在我手中立为帝,雒阳的陛下若不在了,或可再议。”

“此事关乎汉家威严,若是这个先例一开,大汉变成了东西两位皇帝对峙,那日后天下,不知会不会有谁再拥立另一位刘姓帝王,第三个皇帝一出,那就会有第四个,第五个……”

说到这,刘俭重重一拍桌案,言道:“这天下,只可以有一位刘姓帝王,如有旁人立新帝,我必伐之!”

沮授心中恍然了。

刘俭这是要向长远看,尽最大努力,保全汉室的帝王威严!

确实,若依照自己的话行之,刘氏宗亲的皇室威严,必将跌落至历史的谷底。

天命所归的汉家皇帝论,恐会不攻自破。

刘俭慢悠悠的道:“这其二,就是我不想在这件事上与袁家联合。”

“天下是我刘氏宗亲的天下,谁当皇帝,天下谁治,是我姓刘的说了算,为何非要得到袁家的支持才行?我偏不信这个邪!”

“诺!”

刘俭又缓缓言道:“至于这其三,如今雒阳权柄尽为董卓所得,袁氏一族则是被凉州人利用,被自家的狗算计了,试问袁家岂能干休?”

“我料不久之后,袁家人与董卓,必有旷日之争,而我刘氏在地方的宗亲,则就会成为两方努力争取的对象,毕竟双强争雄,势均力敌,彼此都想碾压对方,那不论是董卓还是袁家,则必对我极尽示好,许利招揽。”

“但是这个时候,我若拥立陈留王为新帝,表面上看是声势升隆,但实则是将董卓立为死敌,董卓在雒阳拥立陛下,岂能与我干休,届时我与董卓就是不死不休之局,而袁家人就可以置身事外,任凭我和董卓许利拉拢。”

“本来是袁家和董卓相争,皆需拉拢我冀州势力,我若现在立帝,那就是站出来替袁家档刀,二位以为我是否该在此时立陈留王?”

审配和沮授闻言,方才恍然。

原来如此。

真雄主也。

“使君,既如此,适才李傕言董卓欲示好于使君,使君为何不立刻答应,反倒是故意迁延?”

刘俭笑道:“我当然不能立刻答应,董卓的人来了,但袁家的人未至,现在撤走,委实太过可惜了。”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68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