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给玄德当主公

作者:臊眉耷目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三十九章 另立新君

书名:我给玄德当主公 作者:臊眉耷目 字数:3.1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18

朝堂之中的大多数人,都是聪明人,能够参加朝议的百多名朝臣,有一半以上都能看明白董卓此刻的目地。

都是千年的狐狸,谁也不用跟谁讲聊斋。

明白归明白,但就眼前的情况而言,谁也不敢轻易站出来直接忤逆董卓了。

毕竟,血淋淋、惨兮兮的张温,眼下就在那里趴着呢。

而张温身旁,矗立着高大的吕布,还有在大殿之内,如同虎狼一般不断巡视着的华雄,更是给殿中诸人以莫大的压力。

浑身伤痕的张温从地上抬起头来,他的脸上满是绝望。

他愤恨地盯着上方矗立的董卓,用沙哑的声音冲他吼道:“逆贼,国贼!吾便是死,做了厉鬼,也绝不放过你这祸国殃民的狗贼……”

“逆贼,焉敢口出狂言!”

董卓的脸上露出了震怒之情,他拍了拍手,喝道:“将证据拿上来!”

随后,便见几名西凉军士将一个装载着简牍的托盘拿到了大殿之上。

看到董卓命人拿上来的那些简牍,在场的一众朝臣们大多都被气的脸色发红,藏在大袖中的双手甚至还在发抖。

还是那些老物件……当初地方诸望族首长,与张角私密交往的信函。

这些信函如今已经被董卓想尽一切办法用以佐证为真,随时都可以拿出来昭告天下,名正言顺的治任何人的罪。

每一次朝廷之中有人与董卓闹的不可开交,针尖对麦芒之时,董卓就会祭出这件大杀器,在忠贞公义这个点上,将他的政敌们吃的死死的。

偏也是大部分的公卿当初还都或多或少参与了这件事。

就算是本人没参与的,但是其家族的人也多数有所牵连。

总之,董卓每一次使出这些东西,都能将他的朝堂政敌打压的永世不得翻身。

而这一次的张温,本身就不是个老实人,让董卓抓住把柄更甚。

董卓将那些简牍都像往常一样,一卷卷的打开,一卷卷的抛掷在张温的面前。

“张角的……”

“袁绍的……”

“袁术的……”

董卓一边念一边阴狠地笑着看着张温。

“伯慎公,你这些年通信的反贼还真是不少啊,大汉朝只要是出了一个反贼,就得跟你联系联系,就是不知当年征讨北宫伯玉及李文侯等人之时,公在前线是否也如此?”

这一番话说出来,把张温气的气血翻涌,一口老血憋在胸口,俩眼珠子几乎都要瞪出来了。

“狗贼!伱陷害老夫——!”

董卓冷笑道:“老夫可没有那个闲工夫,你的事情全都是廷尉署调查并严审的,你自己若无做了对不起大汉朝廷的事,今日也断然不会在此……”

说到这的时候,却见董卓突然站起身,对身后的高高在上的天子与何太后说道:“陛下,殿下,老臣以为,张温此贼,前番勾结袁绍之流,又劝阻陛下回返关中,实乃居心叵测,雒阳距离南阳极近,袁绍逆贼早有攻打帝都,劫持陛下之心,只是因为有老臣在,故而袁贼不敢轻易兴兵前来雒阳,但是以老臣度之,袁绍贼子,谋汉之心不死,必有所图谋!”

刘辩倒是颇符合事宜的问了董卓一句:“依董爱卿看来,袁绍有何图谋也?”

董卓义正严词地道:“陛下,非老臣多疑,陛下和老臣执意迁都,在关中之地仿高祖而兴帝王之业,同时也能够使关东袁绍等逆贼而不能进而伤害陛下,但自从陛下与老臣商议迁都之后,以张温为首的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就一直在不断的阻拦陛下迁都。”

‘别有用心’四个字一说出来,以杨彪为首的一众人的脸色都有些不善。

董卓却视若不觉,继续道:“哪里能想到,堂堂司隶校尉,独坐之臣,竟然早就与张角,袁绍等贼为伍,此等虫豸之辈在朝中潜伏多年,竟无人可察觉,真是深可痛哉!”

“张温一直反对迁都,摆明了是要使陛下陷于袁绍之手,此等险恶用心,真天地不容!陛下,臣请旨,诛张贼三族!”

张温听了这话,顿时大惊失色。

他慌张的冲着天子与何太后喊道:“陛下,殿下,臣冤枉啊!臣对大汉,对陛下一直都是忠心耿耿啊!”

董卓冷厉地打断了张温的话:“忠不忠心,陛下与殿下,自有公断,如今你叛逆的证据皆在,岂容抵赖!”

荀爽颤巍巍地站了出来:“陛下,殿下,张公出自名门,在士林之中一向为人所重,平日里恪尽职守,又于朝廷有大功,岂可便诛?说他谋反,这其中实在是有存疑之处,还请陛下和殿下明鉴!”

荀爽虽然入朝的时间不久,但身为荀氏八龙之一,声望却是很高的。

自荀爽入朝之后,不但是雒阳朝堂之中,乃至于整个司隶高层,还有京师太学之中的诸多清流学子,纷纷围绕在了荀爽的身边,久而久之,竟使他成为了朝中清流一系的代言人。

荀爽说出的话,自然是极有分量的。

若是换成袁隗与何进在此,听了荀爽的话,或许都要给他三分颜面。

但是董卓却不!

什么清流党人,什么士族公卿……他们已经将董卓的心伤的透透的了。

特别是荀爽也是董卓找来的人,如今却也站在自己的对立面……

凭什么给他面子?

董卓冷笑一声,

“荀公此言,难道是说老夫故意污蔑张贼不成?”

荀爽摇了摇头,说道:“老夫并没有这样说过,也没有这个意思。”

“荀公既没有这样的意思,那便最好了,此些证据都清清楚楚的摆在荀公眼前,公若是不信,可去廷尉查证,若是不查,就莫要存疑。”

言罢,董卓又转头看向天子和太后。

“陛下,殿下,事关重大,关乎国家存亡,不可不有决断也。”

这番话算是给刘辩与何太后下了决心。

董卓在办这件事之前,不可能没有跟他们打过招呼。

既然敢把张温拿到大殿上来,那就是说双方就在这件事上已经谈妥了。

所以说,张温今天是死定了。

但夷灭三族这种事,天子与何太后可是干不出来的。

张温的家族乃是南阳大族,与天下多少清流名士,还有高门望族,沾亲带故,彼此互相通婚。

真要把张温的三族给灭了,那不知得将多少关东望族,又会将多少人推到袁氏的一面?

刘辩虽然年轻,但在这件事上多少还是有所考虑的。

皇帝说道:“张温虽然罪不可赦,但其族人得罪何辜,朕乃仁义之君,岂可行此暴虐之事?依朕看来,当论罪处置张温一人便可,旁人之事,就权且不追究了。”

还没等在场其他人有所表示,便见董卓冲着天子施礼道:“陛下圣明仁慈,真乃天赐英主也!”

说罢,就见董卓一挥手道:“将张温推出去,斩首!”

话音落时,就见华雄大步流星的走到了张温面前,一把将他从地上揪起来,用力的向着殿外拖拽而去。

朝臣之中,有人似想上去直接阻拦,但终究还是不敢。

殿中有很多西凉的军士,如同虎狼一般紧盯着朝堂的局势,在这种情况下,谁敢轻易动一动呢?

不多时,张温血淋淋的人头,便被华雄拿了回来。

其实,张温被杀了之后,完全可以将尸体直接带走,没必要将人头还拿回大殿来示众。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这是董卓在杀鸡给猴看呢。

……

张温死了,堂堂的司隶校尉,三独坐之一,就这么被董卓给当着满朝众人的面处置了。

其他的朝中公卿,不论是任何一个,此时此刻,心中也充满了凉意。

通过今日之事,他们已经看出,天子完全站在了董卓的一面。

大多数的人,心都凉了,也开始恐惧了。

他们开始为了自己的未来而担忧。

三日后的晚上,杨彪做东,请了几位同僚往其府邸饮酒。

杨彪和黄琬先前曾位列三公,但袁氏之乱时,朝廷将他们两人的司空和司徒之位拿掉了。

这是一种很正常的操作,多少年来,只要大汉朝一有战乱起,那势必就要罢免一两位三公,用来承天之过,这在东汉朝堂已是不成文的规矩了。

虽然是规矩,可杨彪和黄琬当时还是非常郁闷的。

毕竟,官被人撸了,换成谁,谁心里也不好受。

然,相比今日局势的堵心程度,当初两个人在被三公职位,实在就是毛毛雨了。

“诸位,董卓如此猖獗,擅杀朝廷重臣独揽大权,真是天地不容!此等贼子若是不讨之,天下岂不尽毁于其手?”

黄琬叹道:“讨什么讨,如今天子和太后都在他的一边,对老贼之言是言听计从,咱们要讨伐老贼,连个像样的诏书都没有,回头真较起真来,这造反的反倒是成了咱们了,唉,真是气人。”

河南尹杨懿说道:“陛下和太后也真是糊涂了,居然相信这么一个人,你们看看,现在这天子,干的都是些什么事啊!简直就是在忤逆祖宗!”

众人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不是骂董卓,就是在说天子的不是。

就在这个时候,突听一个人缓缓开口道:“既然是陛下不贤,我等另立新君,如何?”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338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