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给玄德当主公

作者:臊眉耷目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七十三章 孙坚不在,何人能敌董公?

书名:我给玄德当主公 作者:臊眉耷目 字数:2.9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18

荀彧的话,醍醐灌顶,在瞬时间就点醒了刘俭。

原来是这个意思啊!

刘俭没有立刻回答,他只是摸着下巴,开始细细思索这件事的可行性。

荀彧慢悠悠地道:“荀某猜不出袁绍纠集兵马讨伐董卓的真实意图,也不知袁绍是不是故意这般行事,”

“但在荀某看来,雒阳城中的袁隗和袁基,已经被逼到了悬崖边上,董卓不是关东士人,他是杀伐了数十载的凉州莽汉!他一旦凶狠起来,不会有任何的容情。”

“袁绍这一次纠集起来讨伐董卓的太守刺史,几乎都是董卓上任之后亲自任命下放的一众党锢之士,可是这些人如今却都成了袁家反董的主力军,”

“这在各地望族豪门看来,在整个天下人看来,简直就是一個笑话。”

“董卓活了整整一个甲子,彧敢断定,此时此刻,是他人生中最为屈辱的时候,一个六旬的老人精成了天下人的笑柄,换成谁,无论如何都难以咽下这口气。”

“所以,我料袁隗和袁基此番必死!”

听到荀彧说到这的时候,刘俭的表情变了。

虽然他心中早就清楚,袁基之死是必然,是无法阻挡的,但每每想到这件事,他的心中都会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

人谁无情?

看见刘俭脸上流露出沉痛之情,荀彧没有再继续说话,而是选择了沉默。

很快,刘俭就恢复了正常,他看向荀彧,道:“继续。”

荀彧在床榻上,向着刘俭施了一礼,道:“袁士纪乃是袁门首领,此番若亡,天下震动,虽然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但包括袁本初在内,驻守在各郡国的袁家子侄,多少都要背负一些责任,虽然不会有人去说这件事,但很多人都在暗地里看着呢。”

“而这个时候,主公要赶在其他人之前,振臂一呼,喊出为袁士纪报仇,或是为袁士纪讨要说法名义,出兵雒阳,兵指董卓!”

刘俭言道:“只是以如此理由出兵,并不占大义,只是报私仇而已。”

荀彧摇头道:“可谁说报私仇,就不是大义之举了呢?特别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天下之人,上到董卓,袁绍,袁遗,下到王匡,曹操,鲍信等辈,哪一个不是在为自己而战,哪一个不是为了权势而纷争?”

“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主公站出来,不为权,不为利,不为虚名,只为挚友讨一个说法,看似乃是感情用事,不顾大局之举,但却偏偏能够让天下人看清,谁才是真正的豪杰之士,谁才是真正的重情重义之人!”

说罢,便见荀彧再次向着刘俭施了一礼,道:“这,就是我为主公在这场讨董之战中所谋划,还情主公自行斟酌。”

刘俭的心,因为荀彧的话,而开始沸腾了起来。

他此刻真是想对荀彧说上一句,“君真乃吾之张子房也!”

但如此大逆不道之言,还是只在心中想想罢了,不可直说。

哪怕荀彧自己说,刘俭也不能说。

少时,却见刘俭冲着荀彧拱手道:“能得文若为辅,实乃刘某之幸事,能扶吾成大事者,必文若也。”

荀彧忙道:“主公过赞了!”

“只是还有一件事,我想请教文若。”

“不敢,不敢,怎敢劳主公请教?主公有何言,吩咐就是了。”

刘俭低声道:“只是我与董卓本来无仇无怨,关系甚至还算不错,若我当真出兵,今后岂不是得罪他了?”

荀彧摇了摇头,道:“不,如今关东半天下都在反董卓,而他们对董卓的反叛理由,皆是言董卓乃是逆臣,说白了,这是打定主意,要与董卓当死敌,但唯独主公的伐董理由,乃是以个人私情为由,”

“依某看来,这个理由对于董卓来说,并不算什么大事,相反的,董卓或许还会因此高看主公几分,若彧所料不错,董卓不但不会记恨主公,反倒是会在经过几战之后,主动与主公再修友好,而且他也会因此更加看重与主公的盟好关系。”

“他没有必要,因为这样一个理由,把主公你推到袁家那边去。”

“而且……”

刘俭问道:“而且什么?”

“而且,这也是一个主公练兵的大好时机。”

“练兵?”

荀彧笑道:“听闻主公刚刚收拢青州黄巾百万之数,如此庞大规模的叛军归顺,主公该不是想让他们全都去屯田吧?”

刘俭闻言哈哈大笑:“文若与我,想到一块去了!”

“不错,我打算从青州军抽调精锐精壮之卒,组成强兵,号曰青州兵,作为我冀州的中坚力量!”

荀彧言道:“主公高明,比袁绍在荆州之所行,高明了许多。”

刘俭明白了荀彧的意思。

袁绍等人在南方,是以世家望族为中间力量,征用他们的徒户作为军队,但同时许诺以望族高职高位。

如此确实可以征集出数量最多,最为庞大的军队,但军权却并不能算是完全掌控在袁绍手中。

说白了,这就是部曲家族制统兵。

君主与地方望族之间,属于一定的合作关系,拥有私兵部曲的家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君主的决议和行为。

但刘俭坚决不用这种方法,用青州黄巾成为他军队的核心,杜绝地方家族在他军队中的话语权!

…………

就在刘俭与荀彧,对于讨伐董卓的这场大战做出合理审定的时候,盟军方面,已经率兵行至汉水的孙坚,突然率兵返回了长沙。

本来孙坚也是要参加讨伐董卓的,但他在进兵的途中,接到了袁术的书信。

也不知袁术的书信里对他说了什么,反正孙坚是直接率兵回返长沙了。

至于理由……也是得病了,不能率兵远征。

袁术不来其实倒是还好,有袁绍以及另外几个当太守国相的袁家人参与,讨董联盟有没有袁术,其实意义不大。

但是孙坚不来参战,这就让袁绍有点闹心了。

毕竟,在用兵能力上来说,他最看好的就是孙坚。

别看联军纠结了很多人,声势庞大,人员数量也不少,但论及排兵布阵,勇猛善战的,袁绍还真就是觉得只有孙坚才是董卓的敌手。

毕竟,在目前参与联军的这些人中,能称得上是勇烈之将的,只有孙坚。

他的作战经验最丰富,用兵的手段最高。

至于朱儁,虽然已经答应了袁绍的邀请参加讨伐董卓,但他目前屯兵三河,准备在北面牵制董卓。

那黄河以南这边,当以谁为先锋破敌?

这点实在是让袁绍头疼死了。

怎么好死不死的,都赶上这时候得病!

这是哪里来的疫情?

不过,盟军此刻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该走的流程还是得走。

初平三年五月十八日,一众参加讨董联盟的人,在酸枣设立祭坛,方共盟誓。

诸牧守各自谦让,最后推举了臧旻的儿子臧洪,登上祭坛,歃血为盟。

臧洪登台盟誓:

“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乱,囚困至尊,虐流百姓,大惧沦丧社稷,翦覆四海……”

这段诸侯会盟的动员讲话,臧洪讲的相当精彩,而随后,一众牧守之盟也正式建立。

而董卓前段时间任命的一众封疆大吏,全在这次的会盟之中成了他的敌人。

这是叛徒的美好时代,一众人把自己的行为包装的那叫一个光鲜亮丽,以桥玄族子桥瑁的矫诏为表面动机,开始了大乱之世。

各州各郡,数以万计的百姓被征入军队,也将这些百姓推向了末日,从现在开始,普通百姓的性命无非就是他们将来割据一方的筹码,对他们而言,现在输几个筹码,将来各领一方领土,实在是大赚特赚。

无关正义,无关汉室,只是一场权力的游戏而已。

身为被公推的领袖袁绍,脸上倍儿有面子,他给自己封了车骑将军,还给联军中所有人都加封了官职,而对于自己的这种行为,袁绍对外的解释是“承制假拜”。

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我袁绍代表皇帝给大伙封官。

关东一众盟军的动静闹的越来越大,消息自然很快传到了雒阳城中。

董卓的鼻子差点没被袁绍给气歪了。

还有那些个被他下放到地方的刺史太守……他们就是这么报答自己这个恩主的吗?

你们的良心,都让狗吃了吗?

董卓虽然年纪大了,但火爆的脾气犹在!

他眼下一时拿袁绍等人没办法,但这口恶气却不能不出。

最终,董卓将目光放到了雒阳城中的袁家人身上!

既要出师讨贼,那就需要祭旗的吧?

袁隗,袁基……就用你们的脑袋了!

董卓当即下令,命西凉军前往袁府,将袁基和袁隗以及他们所有的亲属都捉拿下狱。

董卓决定了,全杀了!一个不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463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