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给玄德当主公

作者:臊眉耷目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五十三章 皇相失和

书名:我给玄德当主公 作者:臊眉耷目 字数:2.8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18

事实证明,黄巾军目前真的是处于崩溃边缘,管亥与裴元绍前往游说各路渠帅,效果非常的显著!

青州黄巾各部望风而降,纷纷都投向了刘俭,而关羽那边,也用黄巾自己的屯粮来补给这些归降的黄巾,暂时用来维持。

就算是有一些黄巾军渠帅心中对刘俭有些不服气,可司马俱与徐和已经死了,现在大势不在他们那边,负隅顽抗也不过是死路一条……不服气,也没有别的出路,只能跟着投降。

一百六七十万的巨大人口,瞬息间就向着刘俭砸压了过来。

别以为人口多了是好事,人口多确实代表了生产力的增加,但首先你要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和粮食来安抚这些生产力,若是不能将这一张张等着吃饭的嘴安排明白了,回头他们依旧还会叛变的。

针对这种情况,刘俭一边让关羽和公孙瓒拿出黄巾的余粮来安顿这些人,一面写书信,将此间情况向雒阳方面禀报。

这么大的事情,自然是在朝廷方面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

继平张角之功后,刘俭在大汉朝的最东境,又为朝廷立下了一件大功。

董卓在得到消息之后,立刻就前往内宫,将此事告知了何太后与天子。

“陛下,皇叔刘俭在青州,斩杀青州黄巾贼首,招降青州黄巾百万余众,此乃不世之功,当敕以封赏,以彰其功!”

天子刘辩闻言有些犹豫,没吭声。

一旁的何太后则道:“刘德然已位列左将军,爵为县候,更有先帝所敕封之节钺,荣耀已极,如何再加敕封?”

董卓拱手道:“只是若不加以敕封,只恐是伤了功臣之心,还请殿下细思之。”

董卓这个人是个粗犷之人,平日里对谁都是呼来喝去的,如今当着天子和太后的面,也不甚恭敬,其话语中很少能听到恭敬的意味,这让何太后很不满意。

毕竟他们两方,如今是站在同一阵线上的,故而何太后与刘辩对于董卓也是相对放纵。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后和皇帝对董卓的行为开始的愈发不满。

特别是何太后这個小心眼,她在董卓的身上看不到任何的尊重。

但是以现在的局势而言,他们确实需要依赖董卓,不能对他怎么样。

“此事,我与陛下会细思之。”

董卓笑呵呵地道:“殿下,老臣前番向殿下所谏言之事,还不知殿下觉得如何?”

话说到这的时候,天子与何太后的脸色顿时变了。

天子急忙看向了他的母亲,眼中有哀求之色。

何太后道:“相国,废后之事,未免牵扯太大,陛下刚刚登基不久,若如此行事,只恐于陛下的声名无益,况唐氏自入宫起,并无僭越失礼逾越之处,焉能轻易废之?”

董卓的表情不屑:“殿下需知,唐后乃是颍川唐氏之女,颍川唐氏与汝南袁氏久为世交,一向是以袁氏为尊,此等家族之女为皇后,定会遗祸深宫,还请殿下和陛下三思。”

何太后道:“话虽如此,但就算是废了皇后,也不是说朝夕间就能定下的,还需在朝中公议……”

“殿下!”

董卓突然一声大吼,将何太后吓了一跳。

“殿下!当此时节,您还谈什么公议?这是陛下选后,还是满朝公卿为陛下选后?此事一旦公议,殿下就算是为陛下选了一百个人,也都是阀阅望族之女,陛下的宫闱之事则必会被旁人掌控,这……难道就是殿下想要看到的?”

何太后被董卓一呵,一时间有些失神。

随后,便见她的面色变的有些通红:“相国有事说事,为何这般大声,岂非不将我母子放在眼里?”

“老臣不敢!老臣只是想要提醒殿下,当年先帝在时,尚有内宫宦官可以为陛下操持宫闱之事,与朝中诸臣形成对立之势,昔年宦官皆亡,如今朝中公卿没有了对手,殿下若是想在这件事上依靠他们,无异于自毙之举!”

顿了顿,又听董卓道:“当年殿下入宫闱之时,若无宦官相助,仅靠朝中诸臣自选,以殿下的出身,又如何能成为大汉国母?”

这话当真是戳到了何太后的痛处。

“你……相国安敢如此无礼!”

何太后猛然起身,颤抖着伸手指着董卓,嘴唇哆嗦,脸色发白。

董卓毫不在意的向着何太后施礼:“殿下,老臣是个粗人,常年混迹于边塞,与叛贼羌人为敌,规矩懂的不多,只是就事论事,失礼之处,还请殿下谅解。”

“但老臣没有私心,只是一心为了陛下与殿下着想,一片赤诚之心天地可鉴!还请殿下莫要错怪了老臣才是。”

何太后虽然心胸狭隘,但也不是当年那个没有城府的女流之辈了,多少有些城府。

面对已经开始逐渐变的盛气凌人了的董卓,何太后也只能是尽量的压下怒火,不再提这茬。

“相国所言之事,我会细细思之,也请相国不要着急,立后大事,非同等闲,至少还需让我们母子仔细琢磨才是。”

董卓并不着急,他笑容满面的对着天子与太后施礼,随后昂然离去。

殿外,有刚刚受任为东曹的李儒正在等候董卓。

如今相府十三曹已经正式成立,权力极大,其中的东曹主掌“两千石长吏迁除及军吏”,权力极大。

历史上的曹操就任丞相之时,曾以崔琰、毛阶为东曹。

诸葛亮在季汉任丞相之时,以蒋琬为东曹。

可见这职位对于相权集中的重要性。

李儒见了董卓,忙问董卓道:“相国,陛下和太后可答应了废后之事?”

“哼哼,不识抬举!”

董卓一边走,一边将适才在殿内发生的事情,给李儒诉说了一遍。

李儒听后,略有些犹豫。

“相国,末吏有一件事,不知当讲还是不当讲。”

“文优与老夫,犹如子侄一般,你我之间有什么不能说的?但讲无妨!”

李儒恭敬道:“相国如今虽掌大权,然若要成大业,依旧需要依赖皇权,天子和太后皆短视之人,却注重颜面,特别是那何太后,乃是心胸狭隘之人,有些时候,相国莫要相逼太甚,恐于大局不利。”

李儒所言之事,董卓自然是懂的,只是他如今已经居于高位,对于何太后与天子越来越没有耐性了,稍有不如意,便火从心起,故有时出言自然就重了些。

若是换成别人,即使已经逐渐坐于高位掌握实权,或许还能够做到善待天子和太后,用谎言和行为来麻痹他们,但对于年纪渐大,且出身于凉州的董卓来说,这内在的涵养功夫,他实在还没有练到家。

活了一个甲子,方才等到了一展胸中壮志的机会,董卓实在是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

“非老夫故意如此,只是那蠢女人仗着是太后,全然不顾大局,不听老夫之良言,一点屁事推三阻四的,老夫气不过,就出言点拨点拨她!”

李儒心下暗叹:相

国刚入雒阳之时,尚能克制一己心性,但随着时间越长,权势愈重,相国的行事之风开始变的愈加霸道了。

这可不是一件好事。

日后,还需想办法找个时间,好好的劝谏一下董相国才是。

李儒言道:“相国,关于废后之事,还是末吏寻个机会,去劝说一下太后和天子,那何太后虽是个善妒的女流,但也是个吃软不吃硬的人,相国与她,毕竟还是同一战线的,今后要一起合作之时多了去了,眼下着实不易闹的太僵。”

董卓抿着嘴,仔细的琢磨了一会,随即点了点头。

……

……

与此同时,何太后正在自己的后宫中大发脾气。

“董卓老匹夫!他焉敢对我这个太后这般无礼!”

“啪!”

随着叫骂声,一个玉爵被仍在地上摔成了数块。

“老贼!若是没有我的帮衬,他焉能当上相国!”

“啪!”

“如今独揽了朝政,就开始对天子和我不尊不敬了!”

“是何道理!”

“啪、啪!”

“老贼!”

随着一声又一声的叫骂,不断有东西被何太后抛掷于地上。

吕强站在他的身后,默默的看着何太后发泄情绪。

少时,待何太后发泄够了,吕强方才出言:

“殿下,依老奴看来,董卓此人并不可信,但这皇后,太后还是要废的,太后眼下还不可跟他闹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918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