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给玄德当主公

作者:臊眉耷目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四百七十八章 黑山的未来

书名:我给玄德当主公 作者:臊眉耷目 字数:5.1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18

张牛角死了以后,黑山军的首领就变成了张燕。

在并州太行山的黑山军已经和当年变的不一样了。

随着这个天下愈发的混乱,地方军阀势力愈发的强大,再加上各地的黄巾起事愈发频繁,张燕所统帅带领的黑山军在某种意义上而言,就变得愈发的正规了。

黑山军下属所有的几十个渠帅借着天补均平的名义,大力吸收底层百姓,同时扩充自己的势力,并训练正规的军队。

在某种意义上而言,因为天补平给了黑山军一个用于吸收普通百姓的口号,使得黑山军非常的实力相较于历史上基本是差不多的。

按道理来说,黑山军对于北底层百姓的吸引力增大了,为什么实力和历史上相比还是持平而未曾增高呢?

归根结底的原因,还是河北太过于强大了。

历史上的黑山军以太行山脉为中心点,吸取了冀州、幽州、并州、青州大部分的流民与底层百姓,但是在这个时代,河北在刘俭的治理下,日子安定了,百姓们过得非常的有盼头,日子越来越幸福。

只要是日子过得和平幸福,谁又愿意进入黑山过那种把脑袋挂在裤腰带上的生活呢?

所以,黑山军在战略意义上和刘俭的河北势力实际上是相冲突的。

黑山需要乱,河北需要安宁。

河北越是安定幸福,越是生机盎然,黑山军就越没有奔头儿。

按道理来说,黑山军应该和刘俭势不两立,但偏偏张燕本人和刘俭的私交非常深厚。

自张牛角死后,黑山军中的很多渠帅强烈要求张燕率领他们去冀州打劫,却通通被张燕给否定了。

张燕当年曾经被刘俭生擒活捉,两个人,虽然前期是敌人,但后来张燕被刘俭的手段和志气所吸引,对刘俭心中升起了无限的佩服。

在他看来,自己的志气和刘俭相比实在是太渺小了。

像自己这样只想借着农民起义的时机在地方割据的人,与刘俭实在是天差地别。

于是,他力排众议,带领着几十部黑山渠帅,与刘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并且他极力约束部下,不让他们去对冀州和幽州打劫。

张燕的行为,还有他的一片诚心,令刘俭非常感动。

而且,黑山军表面上虽然是一支强大的底层起义军,但这支势力的存在也从侧面表现了这个时代确实还有很多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只是一味的消灭打压是不对的,在刘俭看来,这个世界虽然是不公平的,但就算是再不公平,也不可能不公平到剥夺每一个人生存的权利。

刘俭没法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公平,因为自打有人类存在开始,不公平就是存在的,这种事情应该会伴随到人类彻底灭亡。

刘俭能够做到的只能是在自己活着的时候,在这个不公平的世界里,让每一个汉人都能够在这个不公平的世界相对较好的生存下去。

前提是,只有大汉王朝的人,只有中华神州土地上的人才有这个权力。

别人不行。

不是刘俭自私,而是时代的发展已经验证了,世界的资源不可能让每一个国家的人都活的那么好,在人类社会的体制中,总需要有一部分人去垫底。

漂亮国人只有三亿,却使用着全球四分之一的资源和财富,全世界的人用他们的勤劳供养着漂亮人。

虽然很残酷,但这就是世界的运转道理。

黑山军的各部,若是不劫掠冀州和幽州,那运转起来也比较困难。

黑山军的前进路线,对张燕而言,也是一个难事。

毕竟加入黑山军的人有。男女老少拖家带口的都算得有大几百万号人,这可是相当于几个郡的总和了。

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州的人口总和。

这么一大群人分成各很多个渠,由素质不同的渠帅所统领,没有统一的计划,没有统一的安抚方式,再加上这些渠帅虽然归张燕统一管理,但实际上是各自独立,其独立性非常强。

怎么可能管理的好呢?

张燕虽然强烈要求黑山军各部不允许打劫冀州和幽州的官署,但是各路渠帅还是暗中行事。

黑山军和冀州政府的矛盾是有的,刘俭麾下的各郡县还是时不常的被黑山军劫掠。

这些事情,张燕根本不知道,就算是知道了,事情也早就完事了,他也无从可查。

况且黑山军现在有几百万人,这几百万人中,有三分之二的人是老弱妇孺,这些人都需要吃饭呢。

张燕手下的黑山军需要吃饭,但刘俭治下的老百姓的财富,还有官署的赋税,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黑山军既然敢来抢,那各地官署自然就要组织兵马对他们行之以剿杀。

双方明争暗斗,彼此之间互相交战,死伤了不少的人。

但摩擦的程度却越来越大。

针对与黑山军之间的摩擦,刘俭不可能不处置。

就算是黑山军的人都是流民,但刘俭也不允许自己治下的百姓受到这些贼寇的迫害与骚扰。

昔日,刘俭针对这件事,曾找张燕很郑重的谈过。

对于这些事,张燕也非常的挠头。

虽然他的兵马可以向其他的地方行使以劫掠,但河北实在是太富庶了,张燕不让他们到河北去打秋膘,但是张燕手下的这些渠帅却控制不了自己,他们阳奉阴违,暗中出手去河北抢劫,张燕也不知道啊。

当然不能指着张燕替他解决这个问题。

刘俭向张燕提出了一个方法。

那就是让他率领所有的黑山军归附到自己麾下。

而他,刘德然则在冀州境内,以租庸调的方式,为黑山军的普通百姓分派土地,让他们有地可种,有粮食可吃。

至于黑山军中的精壮成员,刘俭可将他们收为麾下,组成军队,为国效力,光宗耀祖。

以张燕个人的角度来讲,他是同意这件事情的。

但问题是,这件事暂时还不好实施。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黑山军并不完全是张燕一个人说了算。

张燕手下的渠帅们各自掌管着兵马和人口,张燕虽然是黑山军的最高统帅,但是却没有管理黑山军全部兵马的能力。

黑山军这几十名渠帅的自主性还是非常强的。

光靠张燕一个人答应刘俭没有用啊。

主要这些黑山军渠帅之中,有一些人并没有长远的目光。

很多渠帅都是出身草莽,眼睛里只顾着自己逍遥自在,他们对未来没有任何的规划,只是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

与其归附到刘俭麾下,给刘俭当马仔,哪里有在黑山军中当一方山大王来的逍遥自在?

张燕都没等跟手下这些渠帅谈这些事儿,只是大概的表露了一点苗头,就立刻受到了渠帅们的强烈反对。

张燕对于这件事儿也无可奈何,毕竟他若是强行推进这件事的话,很有可能使黑山军分崩离析,到时候,那些不愿归属官署的渠帅们就会煽动底层的黑山军士卒跟他们出走。

当然,对于张燕来说,就算是有一些人出走脱离黑山军的统治,对于他来说也无所谓。

那他就带领着剩余的黑山军归到刘俭麾下。

但是对于这件事,刘俭不同意。

而且他手下的一众官吏们也不同意。

田丰认为,黑山军的势力庞大,但有一个好处就是它可以将大汉朝河北境的所有黄巾余孽全部吸引到一块儿。

这样一来,不论是剿灭还是收服,对于官署来说都相对容易一些,一旦这些黑山军各自为政,分崩离析,就会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流窜团体。

分散的他们虽然对统治阶级形成不了颠覆性的影响,但是却会变成非常难以剿灭的存在。

到时候官署就要花费巨大的精力将他们挖出来。

因为他们变得太散了。

到那个时候,所耗费的物力、人力和财力或许就不是眼下这么多了。

沮授和审配对于田丰的这个意见也表示赞同。

刘俭认真的思考过他们的意见之后,觉得暂时不能使黑山军分裂。

于是,他与张燕再次进行深层次的沟通。

他希望张燕能够在太行山周边寻找可以屯兵屯民的县城,让黑山军逐渐变的有制度。

并州刺史张懿死后,凉州人厉悦被董卓任为刺史,并州这个地界属于董卓昔日统领过的地方,董卓本人在那里还是有一定的威慑力的。

而凉州人厉悦当年曾随董卓在并州待过,对并州之地很是熟悉,董卓派遣他过去,就是为了让他代替自己掌控并州边郡。

但可惜的是,现在的并州形势相比于当年着实要复杂了很多。

首先就是袁绍的小老弟张杨在并州纠集人马,遵照袁绍的吩咐,在那里捣乱,处处都与朝廷作对。

而匈奴人栾提於夫罗,也是携带着自己的人马在并州兴风作浪,与张杨串通一气,使地方不得安宁。

这就给厉悦还有并州的各地郡守造成了非常大的麻烦,当年吕布投降董卓的时候,并州长年培育的精兵猛将都被吕布带去了雒阳,而董卓在京城这些年的军费支出也非常大,没有余财给并州人组建新军。

中央拨不出钱,这就得靠厉悦还有并州各地的郡守自己解决,但问题是,这些人的人脉、能力还有智慧,实在有限,他们根本就做不到组织一支像样的新军来压制并州本土的反叛势力。

而除了栾提於夫罗这位逃窜的匈奴王子之外,南匈奴的本部近些年来在并州也是蠢蠢欲动。

并州处于一片混乱,但刘俭这些年并未着急向并州用兵,在刘俭看来,并州早晚是他的,他并不着急占据这片广大的土地,他需要做好一个规划。

而这规划的第一步,就是黑山军。

刘俭给张燕出的计划就是让他们黑山军的人从黑山里走出来,到并州去占据一块属于他们自己的地盘,并在那里进行耕种,养殖,织布等行业。

毕竟有这么多的人要养,若是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生存体系,光是靠抢的黑山军,无论如何都是坚持不下去的。

张燕接受了刘俭的建议,于是黑山军全面出动,趁着并州现在非常虚弱,很不安稳,官方势力处于弱势的时候……占据了太原,西河等郡等地的十一个县城。

黑山军的居民也被张燕从太行山中迁移到了这些县城。

在他的强烈要求下,黑山军开始在这些被占据的县城中开垦土地,种植粮食,缓解一部分军需压力。

这种行为有点类似于生产建设兵团,亦战亦农。

当然了,黑山军若是想这么迅速的在并州境内就完成这么一大套的产业流程,实在是非常的困难。

别的且不说,就是耕种的粮种,他们当时也凑不齐。

但是有刘俭在背后暗中支持他们,效果就不一样了。

黑山军在并州立足,前期的这些稻种,以及类似的支持,刘俭都能够提供给他们。

由于刘俭的暗中支持,张燕的黑山军在并州站下了脚。

黑山军亦种亦耕,男人种地,女人织布,军民逐渐步入了正常的生活。

这也就是刘俭想看到的。

只要这种正常的生活在黑山军中普及开来,慢慢的,大部分黑山军的军民就不会想要回到那种在刀口舔血的贼寇生活。

时机一到,刘俭依旧可以顺利的收编他们。

但是张燕下属的那些渠帅可不这么想。

眼看着黑山军在地方逐渐步入正轨。

张燕手下的这些军阀们可就不干了。

这怎么又开始往种地发展了?不说好了当山大王吗?

因为张燕立主让黑山军从太行山脉中走出来,在并州打下了一块根据地,也使得黑山军的军民有地可种,有饭可吃,所以在整个黑山军中,张燕的威望和名气已经空前之高,大大压过了底下的这些渠帅。

张燕的行动影响了这些渠帅的势力,这些渠帅们皆开始蠢蠢欲动,他们开始强烈要求练兵。

他们要求张燕带领着他们去打富户、打地主、打豪强。

现在的黑山军和黄巾军一样,靠着天补均平的口号来拉拢人心。

张燕只是让大家种地,虽然让这些黑山军能够吃饱并安稳了下来,但要实现天补均平的理想,终究还是要立足于战。

他们就以这个理由逼着张燕出战。

也就是在这些人跟张燕争执不下的这个时间段,刘俭的使者孙乾到了。

孙乾这次出使是贾诩安排的,他来见张燕,就是让张燕出兵关中,帮刘俭震慑一下当朝皇帝。

而且现在黑山军的诸位军阀群情激愤,可以借着这次事件,顺水推舟,将他们全都支到关中前线上去。

张燕得到了刘俭的这个邀请之后,颇有些犹豫。

“孙先生,张某与左将军这些年来打的交道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左将军对张某还有黑山军的帮助,张某一直铭记于心,左将军让张某出兵,帮他去争抚远大将军的职位,张某自当应命。”

“只是凭我黑山军的实力,若是要入关中,一则恐非董卓麾下西凉军的对手。”

“二则似乎也跟左将军当抚远大将军这事儿挂不上关系吧?”

孙乾笑道:“张渠帅,左将军的本事,想必你是知道的,你放心,你能想到的事,左将军必然也能想到。”

“这一次让你出兵,并不是没有任何的口号和理由的。”

“张将军这次出兵关中,不要以劫掠的名义出兵,而是要以匡扶正义的名义出兵。”

“什么?”

张燕闻言,有点啼笑皆非。

黑山军什么时候还能跟正义这两个字儿搭上关系了?

“左将军手下人才济济,各行各业都有,特别是擅长临摹,雕刻之人极多,实不相瞒,当年左将军手中有封何进为了对付宦官,勾结董卓的手书,左将军会让人临摹何进笔体,以何进的口吻,仿造出何进暗中勾结董卓进京,篡位的证据。”

“虽然当今天子乃是先帝所立。”

“可一旦何进的声名受到了玷污,他的母亲何太后,便是昔日的逆臣,而太后之子作为当今天子的正统性,就有了一些商榷之嫌。”

“而张渠帅则需联系白波军和张白骑等人,以拥立陈留王为理由,进兵关中,扬言推翻假皇帝。”

“另外,我这边还会给张渠帅推荐几名当世有名的谶伟之士,让他们借着神鬼之道来否定当今天子的地位,并举出陈留王该继承帝位的证据,广传民间,如此一来,张渠帅就不是孤军奋战了……至少在我们将军看来,白波军和张白骑是一定会响应张渠帅的。”

张燕若有所悟的点了点头。

“我明白了,如此行事,虽然不足以当朝推翻当朝天子,却一定会使朝中掀起轩然大波,当今天子本来不过一少年,现在还未亲政,如今,我等打出陈留王何该继承大统的旗号……他一定会方寸大乱,而且陈留王还偏偏就在左将军的手里。”

“而这个时候,左将军的态度就非常重要了。”

孙乾点头:“而且我们左将军的意思也是张将军可以正好借着这次机会铲除你麾下那些不听从你命令的人,黑山军也可以借着这次机会彻底改制,从此被渠帅尽握于手中。”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115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