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给玄德当主公

作者:臊眉耷目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一十九章 贾诩

书名:我给玄德当主公 作者:臊眉耷目 字数:2.8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18

刘俭待在洛河边已经两日了。

虽然只有短短不到两日的时间,但这两日对于雒阳城来说,比往昔的两年发生的事儿都要重要。

雒阳的武库、太仓、还有十二门的城防全部交接,西凉军利用他们的军事威慑占住了雒阳城所有命脉……兵马、粮草、财权全部如此。

董卓甚至连尚书台的程序都没有走,一切精简,完全不按照士人们的那一套规则来玩。

以袁隗为首的公卿对此是敢怒……但暂时还不敢言。

随后,董卓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朝中提出的替陈蕃、窦武以及党锢中人翻案之事。

这一招可以说是打了全天下士人们一个措手不及。

虽然满朝的公卿与这个西凉虎都不对付,但是这件事对于天下士人来说,是一件关乎面皮的大事,与凉州人有什么仇怨,那都得在这件事解决之后再做计较。

董卓很聪明,他利用替党锢中人翻案的这件事,暂时稳定住了京中人的兴趣,控制了局面。

士人们想要替党锢翻案,就得默许董卓现在的身份。

这就等于总给了董卓一段时间来整顿雒阳城。

另外,董卓派遣了手下的凉州猛士李傕为使者,另有那位先前替他模仿何进笔记的文士作为副使,去往刘俭的军营拜访,并探听虚实。

那个副使叫做贾诩,现年四十岁。

贾诩年轻的时候曾被察为孝廉为郎,后因病辞官,向西返回家乡到达汧地,路上遇见叛乱的氐人,贾诩故意谎称自己乃是段颎的外孙,使对方放过了他,可谓极善自保,同时也极善谋略。

董卓抵达凉州之后,听闻贾诩之名,便征辟了贾诩,并委任其于牛辅麾下。

贾诩这些年来一直闲居于凉州故乡,一直都是活的相对自在,与世无争,但是黄巾起义和边章和北宫伯玉等人在凉州的叛乱,让贾诩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那就是天下或许将大乱。

他是一个能够透过现象看透本质的人,眼光很毒很精准。

贾诩心中来回分析,发现自打黄巾起义,刘宏去世之后,大汉朝已经隐隐有了分崩离析之势。

大汉朝一旦分崩离析,国将不国,对他这个凉州人会有什么影响吗?

当然是有影响的!

凉州本来就是一个叛乱频频,战祸四起的地方。

汉朝朝廷稳固,天下不乱的时候,凉州十郡就已经是在不断的发生战争了,一旦汉室中央政府倾颓,没有实力掌管地方,凉州会乱成什么样子?

羌人,氐人怕是会争相造反,届时每一个生活在凉州的汉民,都有出现人身安全危机。

贾诩自然也不例外。

经过一番分析之后,贾诩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他必须带着他的至亲离开凉州!

且不论一旦天下大乱,中原各州会乱成什么样子,但目前来看,最危险的地方还是莫过于凉州边郡了。

就算是他能在凉州保全身家性命,可一旦类似于韩遂,边章那样的凉州叛贼来征辟他,贾诩是答应还是不答应他们?

答应了,自己就成了叛贼,不答应,恐全家有性命之虞。

所以,在与董卓谈过了之后,贾诩立时答应了董卓的征辟,进入了其麾下。

就目前的形势而言,贾诩碰不到别人能够将他和他的家人们带离凉州。

而董卓虽然是边郡武夫,但毕竟位高权重,手握重兵,而且贾诩能够感觉出来,董卓有东向中原的野心。

既有实力,又有离开凉州的心思,同时本人能力也强,这样的人对于贾诩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避风港。

特别是贾诩也暂时没有别的选择,跟随董卓,离开凉州是他唯一的指望。

到了董卓麾下之后,贾诩并没有直属于董卓麾下,而是请命在牛辅的身边辅佐。

这样对他本人有很多好处,贾诩知晓董卓虽有足够的兵力和势力来保护自己,但他要做的事情毕竟太大,贾诩不想成为他的直属部下,而在牛辅的麾下,则可以隐藏自己的声名。

但继续却不能完全隐藏自己,他还要时不常的向董卓谏言,为他出谋划策,让他走正确的道路。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想明哲保身,那为什么还要为董卓出谋划策呢?一言不发就好了。

自然不是这样,明哲保身的真谛不是当哑巴,而是要在适当的时机,根据局势,适当的向自己所辅佐的人谏言。

贾诩既然有意离开凉州,以他目前的情况,就不能让董卓在当下这个时节有所偏差。

毕竟,贾诩也是凉州人,虽然他一身本事,满腹机谋,还是孝廉出身,但类似于袁家这样的阀阅巨门,可不会将他当一回事。

毕竟,大部分的中原人对凉州人是存有偏见的。

目前能够带给贾诩希望的人,只有同为凉州人的董卓。

董卓若是在雒阳立不住脚,一旦为袁家所制,他麾下的这些凉州人会是什么下场?

就算是不被惩处,只怕也会被驱回原籍。

所以,为了自己和家人不会被驱回凉州险地,当务之急,是一定要帮助董卓在雒阳立住脚根。

只有董卓在雒阳立住了脚根,身为凉州人的贾诩才有资格在关东待住。

然后,他才能继续根据时势,来判断他下一步应该继续走什么样的路线。

而这一次,让董卓联系汉室宗亲刘俭,就是在京中立足的一步重要战略。

董卓自己还在做美梦,希望通过替陈蕃,窦武以及党锢中人平反的事,来收拢士人之心,但在贾诩看来,这根本就是扯淡。

贾诩也是举孝廉出身,但他为何在京中待了一阵就称病归乡?

这是因为贾诩早就看透了关东的士族!

身为凉州人的他和董卓,根本不可能会得到对方的接纳,一丁点的机会都不会有的!

关东诸人,视他们凉州人如同豺犬!

虽然心中明白,但贾诩没有告诉董卓,他的计划并不可行。

有些事用嘴是没法说的清楚的,他说的太多,只会让董卓对他有所芥蒂。

就让董卓现去碰碰钉子吧,钉子碰多了,碰了一身鲜血,他心中自然就清楚是怎么一回事了。

身体力行的效果,远比听来的要受用的多。

不过碰钉子归碰钉子,正事还是要干的。

就比如接洽刘俭这件事,一定不能让董卓落下。

李傕带着贾诩来到了刘俭的军营后,报上姓名后,刘俭立刻召见。

李傕是董卓的心腹猛将,虽然是地方豪强出身,不读经文,性格嚣张,但却也能分得清轻重。

见了刘俭,李傕收起了他往日在凉州的那一套,对刘俭颇显尊重。

他先是向刘俭表达了一下董卓对他的敬意,随即陈述了自己的来意。

“陈留王?皇后?”

听了李傕的询问,刘俭的脸上露出了几分疑惑之情:“俭不知道稚然在说些什么。”

李傕哈哈大笑道:“刘使君,何必藏着掖着呢?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陈留王和皇后为使君所得,此事雒阳城路人皆知,使君想瞒是瞒不住的,如今雒阳已经安定,李傕领司空之命,特请陈留王和皇后回京,还请刘使君行个方便。”

刘俭亦是哈哈大笑:“恐怕不行,陈留王已经被我送回邺城,恐怕是暂时不能再返回雒阳了,况且依照古礼,陈留王既已经受封诸侯王,就不宜常住京中,事情既已如此,那就还请稚然回返雒阳,对董司空说上一声,请司徒理解。”

李傕显得有些左右为难:“陈留王身为当今陛下亲弟,纵然要下落藩屏,可没有陛下的旨意便自行出京,终归是有些不太方便吧。”

刘俭随意的道:“这等刘氏宗亲之事,自有宗正,太常等人与天子议定,董公何必过多参与?好像是在掺和天子的家事一样。”

李傕忙道:“天子家事,实与国事相当。”

刘俭将身子向前探了探,道:“董司空对陈留王之事为何这般上心,若非我了解董公为人,实乃是以为董公欲行废立之事了,哈哈!”

刘俭当做“笑话”说出来的一句话,让李傕瞬时间变了脸色。

他身旁的贾诩,颇为惊讶的扫了刘俭一眼,随后立刻挪开了目光。

接着,便听贾诩轻轻的一清喉咙。

李傕听到贾诩的声音,遂道:“罢了,京中诸事未定,陈留王和皇后回京之事,可以暂缓……李某代表董司空前来,还有另外一事。”

“稚然请问。”

“不知刘使君屯兵在此,究竟所图为何?”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884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