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给玄德当主公

作者:臊眉耷目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九十三章 刘贾之试探

书名:我给玄德当主公 作者:臊眉耷目 字数:3.1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18

其实打从牛辅和贾诩被抓回来之后,刘俭就已经分别见过他们了。

刘俭跟牛辅没什么说的,也是没法说什么。

那牛辅一张嘴,开口对着刘俭就是一顿痛骂,骂的要多难听有多难听,着实是不堪入耳。

饶是刘俭这样的利嘴,在牛辅连珠炮的轰击面前,也根本没有还嘴之力。

刘俭骂不过他,他只能是绅士般的不与牛辅争辩,然后让手下人上来一顿大耳刮子让牛辅闭嘴。

随后,刘俭下令,将牛辅扣押,不再搭理这个人了。

相比于吵吵把火的牛辅,贾诩就是那种非常讲道理的人了,他被带到刘俭面前之后,一直低着头,不多言不多语,刘俭问他一句,贾诩就回答一句,刘俭不多问,贾诩便绝不多答。

当初,贾诩跟随李傕,郭汜等人为使者见过刘俭,虽然只是随行者,但刘俭对他的记忆还是非常清晰的。

故而,当贾诩在刘俭面前,自称为马融从孙马截的时候,刘俭只是回报以微笑。

他也不拆穿贾诩,只是命人好生的招待他。

贾诩难道看不出刘俭已经识破了自己的谎言吗?他当然是能够看出来的。

不过,刘俭既然不拆穿他,贾诩也就不多言了。

他按照刘俭的要求,留在了刘俭的大营,刘俭一天天好吃好喝的供着他。

时间一长,刘俭没什么感觉,但贾诩明显有些挺不住了。

毕竟是身处敌营,就算是每天吃的再好,但终日无所事事,对于外界之事,也没有任何获取的渠道。

这让贾诩每日吃饭如同嚼蜡,睡不安枕,可谓是难受到了极点。

时间一长,刘俭不搭理贾诩,那贾诩自然就要主动点来找刘俭了,他可不能在这跟刘俭硬撑着。

他将自己的诉求,告诉了看守,而看守则是直接汇报给了关羽,关羽又转达给了刘俭。

既然贾诩想要见自己,刘俭自然并无不可,当即接见。

其实刘俭在一开始贾诩被生擒的时候,就可以和他谈,但刘俭却没有那么做,而是等到贾诩主动来找他。

细节很重要,虽然都是谈话,但谁主动先找谁,被找的人在气势和开局上,一定程度的可以占据主导。

而且经过了几日,贾诩的耐心,估计也得被磨的差不多了。

很快,刘俭与贾诩就见了面。

坐下之后,刘俭随即命人给贾诩上茶,道:“马公近日在我军用之中,所食所用,可还满意否?若有什么需求,但说无妨,只要是能满足马公的,俭皆不会吝啬。”

听刘俭称呼自己为马公,饶是贾诩这样的人物,也不由感觉臊得慌。

对方肯定已经识破自己的身份了,若是再借由扶风马氏的名头来保全自己,回头怕是要被刘俭给笑死。

况且,贾诩这段时间虽然过的心惊胆寒,却也能看出,刘俭并无伤他之心。

如若不然,自己今日怕是也没有机会坐在这里跟他说话谈天了。

却见贾诩站起身,冲着刘俭长长作揖,苦涩道:“还请将军勿要怪责,某并非扶风马氏,只是为求活命,不得已而借用马氏名头诓骗关都尉,还望将军恕罪。”

刘俭哈哈大笑道:“文和何必如此?你若是不说,吾便会一直将你当马截错认下去,如今你反倒是自己承认了身份,却让吾如何是好?”

贾诩听刘俭一张嘴就叫出了自己的表字,惊道:“昔日随同李,郭二公为使者,与将军匆匆会晤一面,未有详谈,将军竟然记得住我?”

刘俭伸手请贾诩坐下,随后道:“我这个人啊,别的优点没有,只有一個好处,就是记性好,特别是对那些有才华有能力的人,只要是见过一次,就绝对不会忘却!”

贾诩奇道:“将军如何认为某有能力,有才华?”

刘俭认真地道:“当初文和随同郭,李二人入我军营之时,文和就随旁在侧,我记得很是清楚,李傕虽有智谋,却非长于谈判之人,唯文和当时假咳,使李傕借如厕之理由而出,随后李傕回来之后,便知晓当如何与我计议,想来定是受了文和的教导吧?”

贾诩听到这的时候,顿时一惊。

“不想将军竟然这般心细,连这点细微之事都看在眼中,贾某佩服。”

刘俭笑着道:“我对文和,心中向往已久,今番特命云长将文和请来此处,以慰仰慕之情。”

刘俭有一点能力非常强,那就是善于“晓之以情”。

从刘俭嘴里说出来的话,不管是真是假,反正你听着都像是真的。

所有跟刘俭打过交道的人,都觉得他是一个大义凛然的人物。

贾诩也是如此。

此刻在贾诩耳中,听着刘俭说自己倾仰,他却听不出任何的违和感。

“唉,贾某不过一边郡之人,岂敢劳将军如此厚待?”

刘俭笑道:“边郡之人,又如何?我也是边郡子弟,难道我们边郡子弟,天生就矮中原之人一截吗?我看未必。”

“难道文和看我,如今与中原士人相比,却是要比他们差吗?”

贾诩言道:“将军乃是英杰人物,自然不能与旁人相提并论。”

刘俭摇头道:“世人皆人,没什么人是不一样的,人与人之差异,只有这人的志气还有心胸!我虽出身边郡,又非高门,却也一直坚信,我不输于旁人!这些年,我走到这一步,虽属不易,颇觉辛酸,却从未觉得自己差关东士人分毫!”

“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亦是。”

听了刘俭的话,贾诩顿时沉默了。

要说贾诩一点不被刘俭触动吗?那是不可能的。

边郡士族在关东混迹时,被冷遇,被别眼相待,被人冷落,被不公平的待遇,这些事情,贾诩心中最是清楚,也最是明白。

若非如此,他也不会当年在雒阳当了多年的郎官之后,心灰意冷,借病返回凉州的家乡。

“文和,对于你的能力,我很是欣赏,你我同为边郡士人,虽经历不同,却能彼此共情,你有计谋,我有雄心,若文和肯来我麾下任职,俭愿以师礼待之,不知先生肯否?”

说到这的时候,却见刘俭站起身,冲着贾诩恭敬的作揖施礼。

雄主求贤的典故,在这个世间历来都是不缺的!

但是,贾诩却从来都没有想过,这种事情会落在自己的脑袋上。

他一个凉州出身的士人,想要被关东之主求贤,这在原先着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哪怕就是董卓,当年征辟贾诩的时候,也未曾如同刘俭今日一样的礼贤下士。

贾诩站起身,来到刘俭面前,向着他作揖回礼。

“将军对诩如此高义厚爱,诩心实惭愧,诩才智浅薄,实是不堪大用之人!将军此礼,未免太过。”

刘俭摇头道:“先生报经世之才而超脱于俗事之外,岂非是置万民于水火?先生不肯答应刘俭,莫不是觉得刘俭非可扶之主?”

贾诩很是郑重地摇了摇头:“非也!在这个天下,能够对诩万般看重,愿引我为臂膀之人,除了董相国之外,就是将军!而董相国对我看重,乃是在诩的意料之内,然将军对诩看重,却实是大出诩的意料之外了!”

刘俭恍然地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那就说明在文和心中,刘俭还是比不上董卓的了?”

贾诩摇头道:“相国为雄,却非英雄,将军年纪轻轻,便能雄踞冀州,独霸一方,打起王道之旗而待守天时,虽古之英杰所不及也,况且相国年迈将军年少,相国虽掌朝廷,但久后必非将军对手,听将军之豪言壮志,再观将军之所为,日后能成大业者,必将军也!”

“既如此,文和为何还要推辞我的一番好意?”

贾诩苦叹着摇了摇头,道:“诩身不由己。”

刘俭听到这,先是一愣,随即想到了什么事,恍然大悟。

“先生心中所忧虑的,乃是您的家人吧?”

贾诩并没有直接回答,他叹息道:“诩之长子,目前正受任于相府,不只是贾诩,西凉军中的诸多同僚,多数的家眷直亲,亦在雒阳,或闲居,或受任,概不相同。”

刘俭心中暗道,这倒也是董卓的作风。

西凉军一众将令,虽然都是他的嫡系,但毕竟昔日也各个都是一方豪雄,很多人也都是藏有野心,不是甘居人下者。

将在外,亲眷在内,这是自古以来上位者一贯采用的手段。

哪一个为人主者,不把奉命出征的将领们的家眷放在眼皮子底下看着,那他一定疯了。

想当初,刘俭受任为南冀州牧时,郑慈等人也必须留在雒阳,在刘宏的眼皮子底下待着。

在这一点上,董卓只会比刘宏做的更绝,而不是更松懈。

在听了贾诩之言后,刘俭只是略略作想,就立刻下定了决心。

“看来,刘某与先生真是无缘了,可惜可惜,罢了,先生且小住几日,眼下兵荒马乱的,就这么放先生回去恐会有危限!待过了风声,我再派人送先生回雒阳,如何?”

贾诩听到这顿时大惊:“将军费了这么大的气力抓我,就这么简单的放莪回去了?”

刘俭微笑道:“我请先生来此,是仰慕先生,希望与先生共成大事,却不是为了将先生变成我的死敌,如果因为刘俭,而使先生的家人遭受损伤致使先生恨我,我刘俭誓不为之也!”

贾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419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