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给玄德当主公

作者:臊眉耷目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五十九章 雒阳的大明星

书名:我给玄德当主公 作者:臊眉耷目 字数:2.7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18

刘俭被郑慈弄的哭笑不得,不过是延误几天行期而已,怎么就成误了大事了?

“好了,阿姊莫要想那么多,大汉朝的规矩,为夫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被举孝廉者入京为郎,虽有行期限制,但终归要求的不是那么严苛,毕竟全大汉一百多个郡,每年进京为郎官的人不下两百余,每个人这一路上紧赶慢赶,多少都会出现些问题的,”

“或是贼患,或是流民拦路,或是道路被山洪所掩,再不就是迷路的也有,哪怕如阿姊这般生病的人,也是极多的,每年不知有多少人不能保证按期,阿姊不必替我担心。”

“咳、咳咳!可是,妾身不能为夫分忧,却无故拖累夫君,实在是……咳咳!”

郑慈低声咳嗦着,面色潮红,刘俭急忙伸手试探,发觉她的额头很烫。

“好了,莫要在言了,听我的,寻下一处驿站,等病好了之后再说!”

郑慈的眼中有些委屈也有些自责,刘俭将她平躺放倒在床榻上,轻声安慰着她。

过了一小会,病中的郑慈抱着刘俭的手臂睡着了。

刘俭遂将自己的手臂轻轻抽出,起身来到门口,冲着门外喊道:“大眼!大眼!李大眼!”

过了不知多久,便见被关羽举荐来的贼首李大目迈着宽大的步子,来到了刘俭面前。

“少君唤我?”

“大眼,夫人有病,你赶紧去打探一下下一处驿馆在何处,据此多远?咱们明早立刻上路,在驿馆附近请医者替夫人看病!”

‘大眼’这个称呼,是刘俭专门用来呼唤李大目的,左右都跟他现在所用的名字意思差不多,叫起来也倍感亲切。

起初李大目还觉的有点别扭,但时间一长反倒是习惯起来了。

如今旁人叫他李大目,他反倒是浑身不自在,偏刘俭叫他李大眼,他才感觉舒坦。

刘俭给李大目的这种行为,定义为贱皮子。

“喏!”

李大目领命,随即匆匆出去了。

刘俭随后转回屋中,在桌案旁坐下,提笔写下一词又写了一信。

随后,他又转出门外,招羽则来此。

少时,羽则来了,刘俭将信和词递给了他。

“这是……?”

“劳烦羽兄先行前往雒阳,将这诗词交给我恩师卢公,对他说我可能会晚些抵达雒阳,再将我妻子受风寒而不能行的原因告诉老师,请老师替我遮掩遮掩。”

羽则对此事颇为不解。

“历来孝廉入京,因路程耽搁时期而延误赴任的,不在少数,少君为何要特意如此?”

刘俭笑了笑,道:“旁人入京,晚上几日对他们来说没什么,但对我来说,此事恐怕就有点不太好办了,羽兄可晓得,我自打娶了夫人之后,这郑玄女婿的名头,已经在京中传开了,我估计此刻京中少不得会有人想要利用我,而且也会有敌人要作梗给我使绊子,所以我还是未雨绸缪,先做些准备才稳妥。”

羽则不解地道:“少君声名响彻京师,若有人要利用少君,我倒是能够理解,可这敌人从哪里来?少君先前从来都没有来过雒阳吧?”

刘俭转头望向西面,口中喃喃道:“有些事,我做了,时间一长,忘记了,但别人怕是不会忘的。”

……

羽则手持刘俭的手书,星夜前往雒阳去见卢植。

卢植比刘俭先到了雒阳两月,此后就一直在等他,按照事先约定的时间,他本以为刘俭大概这几日就到了,不曾想没有迎来刘俭,反倒是迎来了羽则。

卢植拿到了刘俭的手书,又听了羽则的传话,当场就笑了。

“亏了他懂事,总算还是没有得意忘形,知道这雒阳城中,有人是容不下他的。”

羽则闻言皱起了眉头,随后抱拳道:“我家少君为人至诚,又从未来过雒阳,究竟是何人不愿容他?”

“呵呵,莫忘了,他在去塞北打仗之前,曾在河东灭过一姓郑的满门,那郑家与曹家乃是连襟亲家,如今曹节巨宦虽亡,但他弟弟曹破石尚在,此仇他们又焉能不报?但凡有一点机会,那些阉宦都不会放过。”

“这……”

“好了,这些事自由老夫去做,你莫要管了!回去告诉你家少君,要么就不迁延,既然要迁延,那就迁延的久一些。”

“喏!”

……

旬日之后,在雒阳城中,不论是太学之中,还是三署诸郎官之间,亦或是民间街头,都开始流传一首刚刚传进民间的词和一个故事。

那首词的名字,叫寒地百姓吟。

无火炙地眠,半夜皆立号。

冷箭何处来,棘针风骚骚。

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

宦家搥钟饮,到晓闻烹炮。

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

……

不过在原本的诗词中,这首词主要表达的是对贫苦百姓生活的艰难,描绘了寒地之夜,贫苦人民和富贵人家悬殊的生活处境,属于鲜明地将贫民和富贵人家进行阶级对立。

但是刘俭在词中改写了一个词,他把原本的高堂搥钟饮,改成了宦家搥钟饮。

如此,就等于打个擦边球,改变了阶级对立的具体对象。

其实,雒阳城中的公族和阀阅,亦包括宦官的家族,都是这个对立面的人,但是将刘俭这一次将抨击的范围缩小,直接点名针对的就是宦家,把一些他暂时不想得罪的人抛离出去。

其实这并不是他对高门公族有什么好感,在他看来,比起宦官,大汉朝的世族阀阅比其有过之而无不及,都是站在最底层人民对面上的。

说的更进化一点,平行地剥削劳动力,是资本的首要的人权。

世族公家和宦官恶奴,对于最底层的人来说,没有一个是好东西,当然要是凭心而论,阀阅之门对于人类知识的积累和历史的传承,还是起到了很大的推助作用的。

至于宦官,除了抢权,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一点作用也没起到。

刘俭是郑家女婿,郑门中人,他眼下尚不能直接抨击高门,因为这些人目前是他要利用的。

宦官如无意外,大家彼此之间不会有什么好的交集,特别是曹家的连襟一家还死在自己手里。

虽然当初在河东,只留下了关长生这一个名号,但刘俭觉得,以曹家的能量不可能查不出来。

但终归大宦官曹节已经病死了,曹家在地方的势力大减,没有对自己构成威胁。

可来了雒阳,恐怕结果就不一样了。

既然大家已经彼此没有回头路,那就可着宦官的大耳刮子抽吧。

随后,刘俭果然是一拖再拖没有如期到任,甚至是郑慈的病快好了之后,他依旧是在磨蹭着。

正如卢植所言,你要么就别迟到,既然迟了,那就使劲地拖。

在卢植的推波助澜下,这首词在京中开始传播开来,虽然诗词之中有许多地方不符合当下主流的韵调,但在宦官与士人之间彼此争锋且宦官们不断占据主动的情况下,对于士人来说,这首词简直如同天籁。

特别是词中贫苦百姓所遭受的苦难,在士人们看来,这些苦难是他们也正在经受着的,而这一切都是阉宦所造成的。

随后,就是该词的作者刘俭,如今正因为妻子得病而不能如期入京赴任,更是赢得了雒阳一众学子的广为好评。

而他郑家女婿的名头被人挖了出来,不久他斩杀和连的功绩也被挖了出来,更是令雒阳城中的所有学子大为惊叹。

听说此人是在郑玄没有被解党锢之前,就成为了他的女婿的,这说明此人完全视功名利禄如无物啊!

虽然大汉士子的心中,普遍还是渴望能够攀附权贵,成龙成凤,但在舆论噱头上,对于刘俭这种视功名如粪土的人,还是需要他们大力吹捧赞扬的!

为什么?

什么也不为,因为这就是士人舆论的主流!

一时间,刘俭尚未入雒,便已经成为了雒阳城中的风头人物,风头一时无二。

上到公卿显贵,下到百姓黎庶,无一不为他的行为大肆宣扬赞赏!

雒阳城今年的重磅明星和人们茶余饭后的主要话题,已是非刘俭莫属了!

而如此招风的人物,在雒阳城中,也已经有好多双眼睛开始盯上他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324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