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给玄德当主公

作者:臊眉耷目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二十七章 刘董联盟

书名:我给玄德当主公 作者:臊眉耷目 字数:2.9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18

就在董卓入宫向何太后与皇帝表明忠心的同时,董卓的使者第三次来到了刘俭的营寨之中。

这一次,没有李傕,没有郭汜,没有贾诩,只有刚刚入幕到董卓府中的李儒。

而且这一次,李儒并非大张旗鼓,他很是低调的来到了刘俭的营中,不过他所带来的东西却并不低调。

是大汉朝的左将军印。

“恭喜左将军,董司空愿意答应使君的要求,不但愿代表朝廷敕使君为左将军,另还愿意提升将军的侯爵敕地,增加使君的食邑。”

刘俭坐在主位上,把玩着李儒带来的那个左将军印,上下左右的来回翻看,看的很是仔细。

李儒的表情略有些尴尬:“不是假的……”

“啊,哈哈哈!我知道不是假的,只是心情一时激动,故而多翻看翻看,文优不要误会!”

李儒抿了抿嘴唇,也没好意思多说什么。

说什么误会不误会的……看你刚才检查的样子,摆明了就是不信任董公。

如今皇甫嵩被罢免,这左将军的名号,倒是让刘俭捡了个现成。

“不知董公想以何处爵位予我?封地何处?”刘俭笑着问道。

李儒忙回答道:“董司空愿许以将军为武平县候。”

好大的跨度,直接就县侯了。

刘俭将手中的左将军印缓缓地放在桌案上,然后站起身,对着雒阳城的方向拱了拱手,并朗声道。

“烦劳文优回去,代我相谢于董公,此恩此德,俭没齿难忘。”

李儒亦是起身:“自然,自然,不过董公说了,这都是使君所应得的,无需相谢,使君乃大汉栋梁,朝廷自当回之以厚报。”

刘俭请李儒坐下,随后命人以茶侍人。

两个人坐下之后,刘俭问道:“我的条件,董公确实答应了?”

李儒笑道:“自然是答应了,毕竟董公也能理解使君苦衷,依使君的身份,若要与天下士人直接翻脸,绝不可能,毕竟使君身为卢公高徒,郑康成之婿,也算是天下名士了,焉能与士人为敌?这点董公是肯定理解的。“

刘俭闻言大笑道:“不想董公居然这般为我着想,如此,反倒是让刘某有些惭愧了,感觉我真有点对不住董公的恩情,从打认识董公,他就一直在暗中照顾我。”

李儒笑道:“其实李某代表董公前来,乃是想与使君达成一个协议。”

“什么协议?”

李儒笑道:“关于使君与董公,今后当如何相处的协议。”

刘俭很是郑重地言道:“此事我还是那句话,只要董公是汉室忠臣,那刘俭自然就是他的朋友,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乃是汉室宗亲,我姓刘!只要不违反这个原则,一切好商量。”

李儒笑道:“那是自然的,其实这天底下,又岂能仅仅只有刘使君一人是忠臣义士?董司空亦不例外。”

刘俭没吭声。

李儒道:“不瞒使君,自使君打算将张角与各州阀阅高门的书信赠予董公之后,董公就已经前往后宫,将当下的局势尽皆向天子和太后禀明,自先帝死后,阀阅之门势大,”

“特别是袁家中人,屡屡暗行悖逆之事,此番雒阳之乱,可以说皆出自袁家手笔,董公自思乃是汉臣,当此危难时节,自当站出来,为朝廷肃清奸佞,维护汉家皇权!”

“在这一点上,董公与刘使君,肯定是不谋而合的吧?”

刘俭端起了面前的茶卮:“如此说来,董公是要做汉家忠臣了?”

李儒道:“使君这话说的不对,董公本来就是汉家忠臣,至少在现在,使君敢想却不敢做的事情,董公都敢做!张角遗留在世的那些书信,使君不敢用,董公都敢用!”

“天下望族,董公视之如同草芥!为了大汉昌隆,为了陛下皇权鼎盛,虽千万人,董公往矣!”

刘俭闻言笑了,李儒的话,说的倒也是入骨三分。

他站起身,对着李儒拱手道:“董公为了大汉朝的忠义之心,刘俭很是佩服,只可惜俭格局不够,心胸也不开阔,志气也没有董公那般高远,只能暗中相助董公了!”

李儒笑着站起身,道:“董公不需刘使君明着相助,只要刘使君不给董公添麻烦,那就足够了,”

“当今天下,衣冠巨室、世家阀阅虽然势大,但论及兵马之强盛,这天下犹以董公为最,董公不需刘使君在兵马上出力,只是暗中能够稍微帮下忙,就可以了,”

“就好比使君这次拿出张角的书信,就是对董公最大的帮助,您依旧是做您的名士,操刀子的事,自然由董公来做,您是汉室宗亲,为了巩固刘氏的根本,也不想看望族阀阅坐大吧?”

刘俭笑道:“难道董公就不觉得,我是在利用董公对付天下的阀阅之门吗?”

李儒笑道:“刘使君之所思,董公当然知道,但刘使君为何就觉得,董公对不了世家之门?”

“昔日楚项羽破釜沉舟,麾下士卒以一当十,九战章邯,各路诸侯兵马作壁上观,”

“待战胜之后,六国诸侯皆不敢正视楚项羽,今日之势又何尝不会是当年呢?”

“以董公之权术,天子之支持,西凉军之强盛,我料董公必胜!”

望着李儒坚定的面孔,刘俭心中倒也是升起了几分敬佩之情。

别的不说,这份胆略和敢干的豪气,真不是一般人能拥有的。

不过刘俭却觉得,走和历史上完全不同一条路的董卓,也绝不是天下阀阅的对手。

但他也不与李儒过多争辩,就让时间和历史去见证这一切吧。

不过,有趣的是,历史上行废帝之事而立威的董卓,他所面对的对手,是包括皇权和世家阀阅,关东士族在内的所有人!

但是现在的董卓,没有行废立来立威,而是准备抛出张角遗物,用来指责关东阀阅高门不忠不义,以一个忠臣和正义的角度来立其威。

如此一来,和历史不同的是,皇权以及对国家忠诚的势力会暂时站到了董卓的一面,而他的对手,则只剩下了关东阀阅之门,衣冠巨室以及那些一直在民间行垄断之事的既得利益群体。

在历史上,董卓是孤家寡人,他以暴施政,大幅度的削减汉室皇权,导致天下望族乘虚而入纷纷崛起。

死的是董卓,毁的是汉室,渔翁得利的是望族豪右所组成的地方性势力。

但是现在,皇权被董卓保护了起来,要被大幅度削弱的,是那些世家与豪右了。

天下依旧会乱,但汉室的声威,不会像历史上那样被董卓无情的践踏。

只是,在刘俭的眼中,董卓就算是转换了角度,换了人设,他依旧会是这场斗争中的牺牲品。

毕竟,他的基本盘是西凉军,而且他已经六十岁了。

用西凉军做基本盘,还这般大的年纪,刘俭想不出董卓靠什么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不过没关系,至少现在的董卓不会死,他肯定还能坚持几年。

而这几年,董卓会给予那些腐蚀了这个天下的混蛋们,比之黄巾更为重大的打击!

刘俭的心,在不知不觉间开始激动了起来。

现在的情况已经和历史完全不一样了!

黄巾起义发生了,但“天补均平”的口号和思量,使各地的贵族望门,遭受到了农民起义军的重创!

董卓依旧是进了雒阳,但他没有废帝,反而根据时势,选择了拥护皇帝,维护皇权,并亲自下场,开始将大刀再度伸向了那些所谓的衣冠望族之门!

那些在历史上,因为董卓之乱而捡了皇权现成便宜的人,这一次是该换他们来面对董卓的屠刀了。

经过了“天补均平”,关东的世家望族已经有了一轮血的洗礼。

如今,在刘俭的操纵下,针对他们的第二轮血之洗礼,再次扑面而来!

大治需要大乱,而这个大乱的方向,却一定要好好掌控!

如今的这个方向,在刘俭看来——正好!

刘俭举起手中的茶卮,对李儒道:“希望董公果能如古之先贤一般,为大汉,为了这个天下,成就丰功伟业……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李儒的脸上露出了敬佩之情:“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好一句惊世之语,使君果有大才!佩服佩服!”

“我以茶代酒,为董公之忠,盛饮之!”

“为董公对大汉朝之忠,盛饮!”

二人一饮而尽,彼此对视,接着不由各自哈哈大笑。

虽然没有明确点明,但毫无疑问,刘俭和董卓已经在某些事上达成了共识。

这其实就已经等于是结盟了。

虽然这个结盟只是口头上的,而且还不会表现在明面上,但对双方而言,这或许才是他们最为喜欢的结盟方式。

兴旺这个天下,三兴大汉的任务,董卓,要由你来打开一条新路程了!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437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