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给玄德当主公

作者:臊眉耷目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四十八章 善于骚操作的刘虞

书名:我给玄德当主公 作者:臊眉耷目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颜良的武艺是很猛,跟张飞大战了六十余个回合之后,才渐渐感觉到身体乏力,体力不支,手中刀法渐乱,逐渐落于下风。

但也就是在这个当口,赵云持长矛冲进了场中,阻止了他们两個人的继续拼斗。

若是没有赵云,估计再继续打一会,颜良一定会被张飞打败,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至少现在,两个人都是过足了瘾,而且面子上也都过得去,虽然大家心中都清楚是怎么回事,可在外人的眼中,这两个人却是打成了平手。

果然如同刘俭所预料的,这两个人在这一番交手之后,关系不但没有恶劣,反而是更加的惺惺相惜了。

颜良现在对于张飞那真是一百个尊重和佩服,毕竟他已经验证了张飞的本事确实在他之上,虽然强的有限……但就是强,这一点毋庸置疑。

张飞也不贪图在正面战场上能够打趴下颜良,他不图那个虚名,他最兴奋的,就是从今往后他身边有人可以和自己练手了,而且还不需要他保留实力。

两个人勾肩搭背,跟相识了多年的好友一样重新走上了城头,拜见刘俭。

刘俭也不询问他们打仗的结果,他只是问颜良:“子善这一次来投,带了多少人马?”

颜良急忙拱手道:“我带来的,皆是我族中豢养的精锐之众,约有千人。”

刘俭言道:“好,这一千多人依旧由你统领,你暂时以我的护卫在军中任职,需知军法无情,我不能因为欣赏你,就骤然给你军中高位,一切都是要以军功来论的,你可明白?”

颜良自然是明白刘俭的意思,而且他对刘俭这种处置方法很是心折。

军法严明,赏罚分明,这是为将者的本分,让颜良很是艳羡。

但实际上,颜良怎么可能立不下功劳?

说句不好听的话,一个到达一定阶层并有一定能力的人不论是在仕途中还是在战场上,想不想立功或是能不能立下功劳,完全就是主将的一句话而已。

刘俭若是想让颜良立功,多少功劳他都有机会立。

这不,马上就有一个大功劳被送到了颜良的面前了。

“子善,你初来我的帐下,论及勇武,你确实可以称之为勇冠三军,但一个人究竟能不能堪以大用,不是仅凭武技就能说了准的,还需从多方面考验。”

颜良和张飞一样,属于那种大大咧咧的人。

若说张飞是个粗中有细的人,那颜良就是粗中全是粗,这样的人一般不怕考验,纯没心没肺的那种。

“使君说怎么考,都行!良尽听使君吩咐!”

“好。”

刘俭很满意他的态度:“如今的当朝大司马,东青州牧使刘虞刘伯安,聚麾下之众屯兵于黄县治下的腄,他在那里阻止青州黄巾往东的进程,听闻青州黄巾的主力陆续正在向他所在之地汇聚,我需要你帮我向刘伯安传话,将我下一步的战略告知他,”

“只是为了保证消息严密,我不能书信给他,只能派遣心腹之人前往,你持我令节,牢记我所说之言,带精锐突杀至腄,告知刘伯安我的计策,同时在那里帮助他固守,可能做到?”

张飞和赵云彼此相互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出了些许的意味深长。

主公这是再给颜良机会立功呢。

颜良心潮澎湃,当即拱手领命。

……

……

随后,刘俭就在历城收拾兵马,收拢那些黄巾士卒,同时派出大量的斥候,在鲁山和沂山附近的山脉中打听情报。

还是那句话,要打散打灭青州黄巾,还算得上一件可以操作的事情,但关键还是在于要收降这总人数超过一百万接近两百万的人口……这就不是一件简单的小事了。

如果只是靠正面战场击溃对方的主力军,然后迫使对方的百万人众因为冀州军的战力而齐齐投降,这完全是不现实的事情。

浮云和缘城这两个人率领的黄巾军人数是十余万,虽然勉强,但用这种方式还是可以收服他们的手下,达到目标的。

但青州黄巾的主阵人数,是浮云和缘城的十余倍,依照刘俭目前的兵力来说,靠战争手段来受降他们根本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就算是能完成,也必然要花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代价。

所以,刘俭必须要从别的角度上来想想办法。

其实办法不是没有,很简单,关键就是粮食。

青州黄巾军在青州和徐州之地没有根基、也没有基本盘,他们的粮食和辎重的获取方式就是靠抢,而且主要抢的也是豪右和望族。

这个方面在青徐黄巾刚刚起事的时候,确实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望族豪右的邬堡中,囤有大量的粮食,可以作为黄巾军的供给,这个办法在青徐黄巾军刚刚起事的时候,确实很管用。

但是“天补均平”的口号实在是太得人心,青徐黄巾军的发展速度实在是太快,流民和氓首增长的数量实在是太快,时间一长,黄巾军的压力开始变的巨大。

多出的每一张嘴都需要用粮食来供养。

所以,他们只能更大频率的去攻打地方豪右和望族,来获取更多的资源。

诚然,望族豪右在经过血之洗礼后损失巨大,但他们也不是纯纯的傻子,怎么可能一直不长教训任凭黄巾军来抢。

各家望族组织徒户私兵与黄巾抗衡是第一手段!

当然,这个手段虽然最直接,但就目前来看并不是的管用,毕竟青州黄巾的人数实在是太多,而且民众基础很高,望族们的私兵也只能是相抗一时,不能长久。

正面战场抵挡不过,那就只有另外一种方式,那就是靠藏,靠转移,甚至于舍弃邬堡,暂时放弃阵地。

或者,很多望族现在开始将粮草辎重捐赠给刘虞与刘俭,让他们养兵对抗黄巾。

虽然刘俭一开始进入青州之后,张嘴问他们要,他们不愿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大族家公的心态也开始改变了。

给了刘俭,也比给黄巾军养兵要好得多,至少刘俭和刘虞不抢他们。

另外,陶谦自打当上了刺史之后,便开始在徐州境内纠集各大族的力量,并招募丹阳精兵,同时联络泰山人臧霸协助。

整合了徐州境内的诸多势力后,陶谦虽然战胜不了黄巾,但黄巾也同样拿不下他。

陶谦性格刚烈,同时也久经沙场,他知道短期就算是不能击败青州黄巾,但只要能僵持住,就是己方最大的优势。

刘虞也是仿效陶谦的办法,在北海以东的地域采取这个政策,同时他还用了更多的骚操作。

刘虞不断的联络青州本地豪强,用他的人格魅力,在北海以东组织了大批的民间军队,用来防备黄巾军东进,同时还开出悬赏,重金悬赏司马俱与徐和这两个人的人头。

另外,他还直接发出公告,昭告各郡各县,言明黄巾军无罪,有罪者,不外乎贼首二人,只要司马俱与徐和死,别人的罪过,都可以饶恕。

论及用兵,刘虞不如陶谦,但论及怀柔和玩骚操作的套路,刘虞可比徐州的陶谦高出不只是一个档次。

而且,刘虞有一个特别的本事,那就是他擅长搞舆论宣传。

舆论宣传历来就是士人的看家本领,但刘虞本人既是汉室宗亲,同时也是一位经学名士,在专业方向上,搞舆论本来就属于他的本科专长。

特别是他在这个方面极有天分,不论是古文经还是今文经家族,在这个领域上能比刘虞强的人,委实不多。

于是,刘虞一边对司马俱与徐和做抵抗,一边开始让人在民间大肆的散播流言蜚语。

针对“天补均平”这个口号,刘虞在舆论方面不去碰触,因为这是一颗雷,没有过硬的新理论来洗脑,根本就不可能有什么新口号来取代这个均平理论在黔首黎庶心中的位置。

所以刘虞只能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散播舆论。

什么舆论?

天补均平没毛病!有毛病的是司马俱与徐和。

他散播的谣言都是针对这两名青州黄巾贼首的。

内容也很简单,说他们两个根本就是当年大贤良师手下的叛徒,他们两个人只是披着黄巾义军外皮的贼子,他们既不想恢复黄天盛世,也不想让底层人民“均平”,他们只是想夺权,他们只是想称帝,只是想满足自己的私欲。

当初张角兄弟们被围困于广宗,曾十次给司马俱与徐和写信,请他们派兵从青州赶来增援,但这两个心黑手狠的人,为了谋取黄巾军领袖的位置,拒不出兵,眼睁睁的看着大贤良师身死,如今又蹦出来摘桃子了。

事实上,张角当时在广宗给司马俱与徐和写了信求援没有?……谁也不知道!

那司马俱与徐和当时出兵增援了张角没有?……确实没有!

舆论和流言这种东西,是不需要讲究什么真实证据的,只要大体的内容和现实能够差不多吻合的上,就可以了。

剩下的全靠不断的流言,与人民群众不断的脑补。

流言传出去一个月,没人信!

没关系那就两个月!

两个月后,有一半人将信将疑了,有效果了,那继续!三个月!

三个月乃至于半年之后,就算是散播流言的人站出来,告诉大家伙这是我散播的流言,那大家也不会相信他了。

因为在大家的概念里,这就是事实了。

你说是你散播的流言就流言了?你以为你是谁啊!

所以说,其实黄巾军目前表面上看着非常强大,但实际上,内忧外患的巨大增量很有可能在某一个瞬间,就会形成一个转折质变。

刘虞已经将增量准备好了,现在就靠刘俭的推动来将变量转换。

颜良从历城出发,直奔黄县的腄地而走,一路上倒是碰到了不少的人阻碍,却都被颜良冲了过去。

刘虞靠着他的人望,在青州收揽人心,在腄地驻扎,挡住了黄巾军的去路。

不过他自守尚可,却没有反击的余地。

如今颜良的到来,让刘虞看到了反击的希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880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