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给玄德当主公

作者:臊眉耷目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四百五十七章 你的努力方向是错的

书名:我给玄德当主公 作者:臊眉耷目 字数:4.9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18

最终见董卓不愿意答应,刘俭也只能是装作一脸无奈的样子。

“相国,此事的利弊,我已经对您仔细的陈述过了,还请相互认真考虑,不要因一时的计较而延误了新政大事。”

刘俭越是这样说,董卓就越以为他抓到了刘俭的命根儿上。

看来这并州确实是刘俭真正的目地!

刘德然,老夫若是不用并州从你身上榨出更多的利益,如何又对得起那些被你打败杀死的西凉军士?

“德然啊,毕竟是一州之事,事关重大,老夫可不能随意松口啊,这些事儿都得回去跟陛下还有太后商议一下才行。”

火候已经差不多到了,若是再继续的加大火力,那就未免太过露骨,弄巧成拙了,容易让董卓瞧出了破绽。

“唉,也罢,那就请相国回京之后,好好的向陛下陈明此事,事关我大汉朝未来的发展,还请陛下和相国不要因为一时的短视之间而做出令自己后悔的决定。”

董卓只是大笑,并未继续多言。

一转眼,两个人已经商讨了很长的时间了。

而双方要从对方身上所谋取的东西,基本上也已经到位了。

接下来两个人就是闲聊了。

董卓仰头看了看天色。

只见适才还是淅淅沥沥的小雪花儿,如今已经变得愈发大了,虽然尚不能称之为鹅毛大雪,但却俨然已经能够给人一种深冬的寂冷之感。

“好雪!”刘俭开口赞叹道。

“德然啊!你我今日有幸在此相会,似你我这般的身份,今后若是想再见上一面,怕也是极难了。”

“你我今日洛水一会,虽然初见之时,彼此之间并不愉悦,但是如今一番畅谈,倒也是各自了却了几桩心事。”

“值此佳时,你我何不痛饮一番?”

“毕竟这个天下,能配和老夫平等对酌而饮的人已经没有几个人了。”

说实话,跟董卓喝酒这种事儿,刘俭没有什么兴趣。

他的大营里还有一堆事儿等着他办呢。

但是,董卓毕竟是雒阳城中最重要的人物,他那一举一动,也事关着刘俭在河北日后的政治方向,今日借着这个机会,与董卓多谈一谈,或许会有什么收获也说不定。

不要小瞧和高层人物喝酒谈话,或许每一次都会让你有不小的收获。

“相国既然是盛情相邀,那刘俭自然不好拒绝,只是刘俭行军,一般皆有禁酒令,我军中无酒,恐怕是不能随相国痛饮了。”

言下之意,就是请董卓出酒买单。

董卓脸色不太好看,他这次来雒阳,那是千里奔袭,谁千里奔袭,还得带着几坛子水酒?

但是董卓却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刘俭此番来也是千里奔袭。

董卓没带酒,刘俭就能带酒了吗?

“罢了,喝茶吧!”

董卓愁眉苦脸的嘀咕道。

他却忘记了适才刘俭刚刚跟他说过,喝茶比喝酒要对身体好得多。

“德然,今天老夫想跟你说几句实话。”

刘俭闻言没吭声。

你嘴里有实话吗?

“其实刚刚认识你的时候,老夫觉得你这个人还是蛮令人欣赏的,那时候老夫真是非常喜欢你。”

刘俭“嗯”了一声,他估计董卓接下来还是会有后续的反转的。

“只是自从你到了冀州为牧之后,老夫反倒是愈发的讨厌你了。”

刘俭知道董卓现在说的是实话。

也不怪董卓现在讨厌自己,自己与西凉兵几番交手,导致对方损兵折将,别的不说,光是牛辅就被自己生擒过三次。

最近的一次就是李傕和郭汜的战败,郭汜还被不知名的人物给射没了脚趾头。

可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刘俭并不觉得这事儿怪自己。

他只是顺应时势而为。

“相国,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董卓挑了挑眉:“何为江湖?”

“有人在的地方,便是江湖,江湖浪涛汹涌宛如人心诡诈,这天下,处处都是江湖,只要是有斗争的地方,皆为江湖,相国身处朝堂之中,所面对的江湖巨浪自然也是最大最汹涌的。”

董卓点了点头,又道:“只是在这个江湖之中,你刘德然似乎比老夫更会水啊。”

“相国何出此言?”

董卓叹道:“老夫所在的朝堂,依旧是暗潮汹涌,随时都可能发生滔天巨浪,但是你的江湖,昔日虽然也是诸难颇多,但是如今却已风平浪静啊。”

“老夫心中实在羡煞!”

看着董卓有些落寞的表情,刘俭心中忽然升起的一种感觉。

董卓是不是累了,乏了,疲惫了,不想玩儿了?

仔细想想,或许还真就有可能。

虽然冲进雒阳之后,董卓掌握了全国的权柄,但是他也因此站在了天下士人的对立面。

以他的出身而言,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有任何一个士人家族会完全的接纳他。

所以他拼命的推出新政,就是要跟这些世家望族较劲。

同时,他也要证明自己的能力,证明这个国家在他的掌控下,并不会比这些士人掌握的要坏。

刘俭没有站在董卓的位置上来经历这个过程,但当中的难受和心酸,他是非常知晓的。

我想知道,若是换成普通人,或许早就已经急流勇退,承受不了了。

这个时代,对所谓的抑郁症没有概念。

但是当一个人面临太多的时候,他抑郁也是非常正常的。

对于这个天下来说,谁的压力最大?

刘俭觉得董卓的压力最大。

对一个六十多岁的人而言,他的抗压能力确实已经达到了极致。

但问题是,以董卓这样的身份来说,他又怎么可能做到激流勇退呢?

“相国何出此言?”刘俭言道:“相国胸怀大志,胸中藏蕴天地之机,何其反要羡煞于我?”

没有了朝堂上政治利益方面的束缚,刘俭和董卓说话也都能敞开一些心扉,大家彼此说的话多少也都能掏点心窝子了。

董卓叹道:“老夫其实也并不是非要羡慕你的,只是老夫执掌朝堂这么多年,总是感觉有心无力,寸功未得,每向前走一步,都是异常的艰难……朝局如此也就罢了,现如今连时政与民生老夫都弄不好。”

“说句良心话,老夫现在心中有点儿后悔当初率兵杀入雒阳城了。”

这话表面上听着似乎是在谦虚,但你若仔细想想,还真就是那么回事儿。

历史上的董卓,到了长安之后,还真就产生了激流勇退的想法。

囤积财货钱粮于郿坞,就是最好的证明。

任何一个对于天下有雄心壮志的人,不会将自己所有的一切去放在郿坞之中,然后躲在那坞堡里纵情声乐,享受余生。

郿坞是什么?那不就是董卓专门修给自己的养老院吗?

现在的董卓,似乎也已经走上了那条道路。

刘俭没有吭声,他大概明白一个六十岁老人现在的心情。

董卓,现在缺少有成就感的目标。

新政确实算是一个目标,这是对大汉朝天下有利的事,但是短期之内却看不到成果。

董卓心中的成就感暂时无法用新政来弥补。

人是需要成绩来进行自我肯定的。

董卓现在应该确实是非常羡慕的刘俭。

刘俭在河北做成的事业太多了,太值得肯定了。

随便拿出一项扔到天下,就是值得被所有人所赞颂的。

很显然,刘俭就是有他个人要前进的方向,心中丝毫没有迷茫。

“老夫这一辈子在战场上。南北纵横,横刀立马,所向披靡,当年虽然也是受制于人,但老夫自认为是成功的。”

“可是今时今日,老夫却不知道老夫进了雒阳朝堂之后,到底是对还是错。”

“老夫在这里努力了这么久,似乎什么都没有做成功过。”

“老夫现在觉得,或许老夫真的不适合在朝堂执政吧。”

果然……刘俭心中暗道,六十岁的董卓果然有了激流勇退之意,怕找不到自己人生的方向了。

对于刘俭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董卓在朝堂的存在,对于刘俭而言还是非常重要的。

刘俭需要董卓在朝堂再坚持几年。

他不允许老人家现在就激流勇退。

刘俭向着董卓拱手道:“相国乃是当世英雄,是俭此生最大的对手和知己,这一点,刘俭从无质疑,只是刘俭在河北与相国在长安相比,相国没有刘俭建树多,就是因为相国舍己之长,或者是说相国努力的方向不对。”

董卓奇道:“何意?”

“请问相国,刘某人这些年在河北,最广为人知的功业是什么?”

董卓慢悠悠的回答道:“德然你这些年在河北做了好大事业,但论及最大的功业,毫无疑问就是治理北疆,先是乌桓内乱之后其诸落被你平定,那些乌桓人被你安置于幽州诸郡,供我大汉使用,又有北疆鲜卑各部也因为你的牧场政策,而少驱于水草,逐渐安居,可谓是解了我大汉心头巨患,如今关云长又率兵攻入三韩,擒三韩诸贵,为我大汉开疆拓土……”

说到这的时候,董卓一下子愣住了。

他摸着自己的大须子,若有所思。

刘俭道:“其实我大汉境内的是掣肘太多,而且汉境内现在属于割据时期,诸雄并列,相国想要在汉境内短时间内立下被世人瞩目的功业只怕是不可能的,新政是遗福后世之功,甚至可能是一两代人内都见不到成效。”

“依我之见,关东诸地现群雄逐鹿,乱之又乱,相国本非士门出身,哪里趟的明白这趟浑水?反倒不如将注意力放到您熟悉的凉州之地上。”

“刘俭这些年做下为世人称赞的功业,就是因为对外!对乌桓,对鲜卑!”

“相国早年间的功业就是因为在凉州平定羌人而建立的,那时候相国的势力尚弱,尚且能够在凉州闯下诺大的名声,如今,相国坐镇关中,总揽朝堂,手中有二十万兵马,何愁不能定凉州?定凉州后,似我安乌桓和鲜卑一样的安抚羌人,打通与西域诸国的通商,此事若成,则相国必可名扬海内。”

“这才是相国应该干的最大功业!”

刘俭的话如同醍醐灌顶一般的让董卓一下子清醒了。

是啊,既然短时间无法对内实现抱负。

那为何不将目光发看向外境呢?

函谷关乃是天下雄关,自己在那里排布重兵,阻挡关东诸侯向关中进兵,自己关起门来,好好的着手收拾凉州,让那里成为自己后方的大本营,同时也是解决了历代先帝无法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叛羌!

刘俭这些年其实对于中原的争霸并不是太上心。

他主要的目光还是在治理河北以及对付河北北面的异族上。

因此刘俭不但得到了巨大的功勋,且还利用外族给河北输血,使河北的实力大幅度的增长。

董卓开始认真思考,或许他可以想办法复制一下刘俭在河北的成功案例。

只是他不知道应该从何处抓手。

论打仗和阴谋诡计,董卓在这个天下绝对是一块好料。

在治理方面,他只能算是个二流选手。

于是,他只能向刘俭再次请教细节。

而刘俭让他先以关中为跳板,先想办法全据并巩固凉州,然后再以凉州为踏板,开拓西域。

可以行使征伐的政策,让西域诸国向大汉王朝重新臣服。

然后再打开贸易通道。

现在的汉王朝可跟过去不一样了,纸质书籍的大兴,绝对可以让汉王朝的文化以风驰电掣般的速度席卷到西域诸国。

文化的入侵是这个世界上最有力的武器,比任何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都管用。

而其他通往西域的商品,刘俭也保证他会与董卓共同经营,中原的八厨集团目前已经跟刘俭达成了渠道上的合作。

只要董卓愿意配合,刘俭愿意将关中、中原,还河北三大地域形成一个铁三角的贸易机构。

至于其他地界,袁绍那些关东诸侯愿意咋闹咋折腾,就让他们折腾去吧。

不断的向西域还有刘俭所面对的北方诸国渗透汉王朝的文化与商品力量,摄取他们的资源,让这些国家慢慢的都依附在汉王朝的身,为汉王朝不断的输血。

万邦来朝的局面指日可待。

其实,西域诸国和北方诸国一样,一直都是刘俭的目标之一,只是刘检的地盘在河北,他目前没有能力将手伸到西域诸国。

既然董卓今天提了这个事儿,那刘俭觉得,不妨让董卓先替自己打打前哨。

或许以董卓的力量,可以在凉州打开一个好的局面。

日后董卓的力量瓦解,自己上京之后再接手董卓在凉州大家的局面,继续向西开拓。

多好的谋划呀,刘俭自己都佩服自己。

现在汉王朝内部大乱,对西域的掌控能力远不如原先。

想要重新恢复居高临下的对西域诸国的压制之势……那就靠董卓吧。

办不好,难道他还办不坏吗?

董卓听了刘俭的建议之后,非常满意。

他的心中仿佛又找到了可以奋进的目标。

只是有一件事令董卓比较困惑。

那就是他麾下的精兵猛将虽多,可是却没有能够帮助他拓展对外的能臣。

还是那句话,大部分的士人都不尿他呀。

刘俭道:“相国无忧,人才的话,我倒是可以给你提供,只要相国能够信得过他们,他们一定可以辅助相国,达成相国的夙愿。”

董卓认真的思考了一下,同意了。

倒不是他有多信得过刘俭推荐的人。

只是以董卓现在的情况,要想招募能够给他办事的士族,似乎还真就是刘俭这个渠道最信得过了。

至少刘俭在这个世界的仁义人品还是没得说的。

而刘俭也借此机会,开始向朝廷输送属于他的人员。

刘俭觉得董卓不会过分轻信重用他推荐的这些人才处理朝堂内的事,而是主要用他们来拓展董卓向西面的影响力。

不过这对刘俭而言就足够了。

他不需要自己安插进朝堂的这些人能办成什么大事儿,他只需要这些人在董卓的支持下,慢慢的可以在朝廷里站稳脚跟。

为他以后进入长安接手朝廷打下一个小基础。

至于推荐谁入长安?

刘俭心中有几个人选。

随后,董卓与刘俭终于分别了。

但是今日的这场洛水之会,让刘俭得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

他胸中的抱负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了。

回到了自己的营寨之后,刘俭就命人去催沮授,让他派人把牛辅和魏续送过来。

既然自己已经与董卓达成了某些方面的商讨,那为了表示诚意,就要把牛辅和魏续这两名主将先行送回去。

不过,在把他们送回去之前,刘俭想再跟牛辅好好谈一谈。

他今天帮助董卓确立了一个新的努力方向。

那在放牛辅回去之前,也得帮他确定努力的方向。

一个明确的,可以实施的方向。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195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