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给玄德当主公

作者:臊眉耷目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八十四章 大家都把刘德然当标杆

书名:我给玄德当主公 作者:臊眉耷目 字数:3.6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18

暗中欲图董卓的公卿们,此刻大概也明白了王允的计划,只是有些事情说起来容易,但要操作,只怕在场中人,没有一个人能够想到具体方案。

杨彪环视众人,最后还是将目光落在了王允的身上。

“子师啊,这件事,最终还需交给你啊,似我等的本事,较你还是有所不及,这事我们是不行的。”

王允闻言吓了一跳。

“文先,你这话是如何说的,又愧煞我了!”

淳于嘉说道:“子师不必如此谦虚,事关国家,事关天下万千黎庶,当此重要时节,非得你站出来,操办此事不可……当然了,若有什么需要我等做的,你但说无妨!”

众人也是纷纷应和,直言在这个紧咬关头,也只有王允能够承担起大事来。

王允来回看着众人,虽几次推却,但众人坚持让他做,于是王允也就自然而然的准备将这件事承接下来。

毕竟,这事关他们在场所有人背后家族百年的利益。

绝对不能让董卓得逞。

其实对于王允来说,关键还是要在吕布的身上。

至于凉州叛军的阎忠,他也只能是能抱着侥幸的心理去试一试,若是能试成,自然是好的,但若是试不成,他也没有办法。

毕竟,摆在他们这些公卿朝臣们面前的,乃是一条有进无退的道路。

不过要分化吕布和董卓的关系,这件事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不可能是王允耍耍嘴皮子,去找吕布说几句这件事就能办成。

所以说,这事还得是看时机。

……

……

除了河北正在大举的推广新政科举之外,其他的地方对于新政的推行目前着实有些难以为继。

董卓在关中自然也是要推广新政的,不过因为关中地区并不是像河北一样,能够做到上下一心,故而他推行的速度有些进展缓慢。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董卓在这方面跟刘俭比起来,实在是相差甚远。

至于其他地方,那就更不用说了。

凉州虽然是董卓的大本营,但目前基本被叛军垄断,别说是推行新政了,朝廷的人想进去,都很难。

司州方面,卢植以及其他的四位太守倒是很想遵从朝廷的旨意,但在司州这个地方,将新政推广起来委实太过困难,没有大毅力和大能耐之人,是做不到的。

因为以雒阳为中心的这五郡之地,本来就是大汉朝百年来权贵最为集中的地方,在晋升仕途利益上链条上,司州的权贵昔日也都在当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分享着较大的利益。

如今这些人为了阻挡新政在司州的施行,暗中串联为一体,坚决阻挡科举在司州落地。

卢植虽然也是个厉害的人物,但他的年纪毕竟有点大了,而且在杀伐方面,他现在没有刘俭那么强力的手腕,再加上司州的情况比他想象中的要复杂的多,故而卢植一时间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故使科举在司州也陷入了停滞。

并州诸郡的军阀,都忙着对付草原上的敌人,亦或是安抚匈奴内乱,哪里有心情推行科举,况且科举在并州这种地方推行的好坏,说实话意义不大。

至于袁术和袁绍,袁遗还有其他袁氏家族子弟所统领的地方,那就更不用说了。

他们弃科举如同蔽履,根本没戏。

徐州的陶谦虽然性格刚烈脾气暴躁,但也是个能够审时度势的人,他断然不会轻易做出决断,也只是四处观望。

曹操倒是有心想要推行科举,但就目前的情况看来,他还未完全立住脚跟,故而不能轻易有所动作。

曹操想推行科举,但他目前还是仰仗袁绍要多一些,为了不与袁绍反目,他暂时克制,以扩充自己的实力为首要任务。

科举的事,曹操决定先放一放。

那曹操如今在忙什么?

豫州方面,袁绍统治一般豫州境内,而东向接连淮南的一部分土地,则是由曹操协助管理驻扎。

倒不是说袁绍特意扶持曹操,而是最近一段时间,豫州黄巾再度蜂拥而起,席卷汝南境内,曹操先前曾经扫灭了一批黑山军,在治贼方面颇有些经验,于是袁绍便利用携大胜而归的曹操,剿灭豫州境内的黄巾贼。

曹操这一次借着讨伐豫州境内的黄巾贼,与汝南境内的一批士族群体交好,同时还并利用收服的黑山黄巾和汝南黄巾,开始在淮南与豫州西境进行屯田。

曹操此举也是受到了刘俭的启发,决定效仿他用屯田的方式,来解决南方的粮食问题。

刘俭的屯田制分为军屯、民屯和商屯三种。

在刘俭施行屯田之前,汉朝境内的所有屯田举措,都只限于避免从异地长途运输粮食,解决边境守备军队之需,并不作为一种正式的经济和社会制度。

但是如今的刘俭开创了先河,他将屯田当做一种社会与经济制度来进行操作。

毫无疑问,刘俭的措施是成功的。

而一直对刘俭极为关注的曹操对刘俭这种亦战亦耕、兵农合一的做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曹操在击败了颍川汝南的黄巾军后,夺得了一大批耕牛、农具和劳动力。

而颍川人枣祗则是建议曹操利用这些农具,在淮汝一带开垦土地,实行屯田,以解决粮食问题。

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仿效刘俭在河北的做法,任命他为屯田都尉,全权负责屯田事宜,他将荒芜的无主农田收归官署所有,将招募到的大批流民按军队的编制成组。

由官署提供土地、种子、耕牛和农具,由他们开垦耕种,获得的收成由官署和屯田的农民按比例分成。

屯田制由此开始在南方得到广泛的推行。

曹操不断整合军屯与民屯,在各地设立田官专门负责屯田。

屯田制逐步确立后,成为了大汉政权的钱粮收入来源,同时也解决了屯田军民本身的生计。

可以说,曹操效仿刘俭的做法,为大汉又保存了一部分元气。

但是,曹操的做法与刘俭相比,却存在着一定的时代局限性。

刘俭是后来人,他知道屯田到了后期会产生的巨大弊端,以及对普通百姓的伤害,所以他有后手来遏制这种情况。

但曹操没有,相比于刘俭的爱民如子,曹操的屯田是充满了剥削性质的。

在曹操治下的屯田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身份不自由,屯田士兵则更加艰苦。

更重要的是,曹操对开垦的耕田未设立明确制度进行归属控制,同时因为袁绍的关系,使得曹操不得不对辖境内的门阀豪强暂时放纵,故而日后,大量屯田土地一定会不断被门阀豪族所侵占,大量屯田客也一定会如原先一样,不断的去依附于众多门阀豪族。

这样的行径与先前的大汉朝,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不过即使如此,在大汉各州各郡,曹操也是可以说是继刘俭之外的第二先驱开拓者了,他的行为目前来看,也确实是有利于国家的。

……

各地的科举制度推行的不甚顺利,这让董卓感觉非常的没有面子。

特别是他自己所掌管的辖境,甚至没有河北刘德然那边推行新政要来的稳健快速,这岂不是证明自己的能力远远逊色于刘德然?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刘德然的行动,成为了天下诸侯们的标杆。

曹操效仿刘德然也就算了,如今却连董卓也暗中跟他相比。

刘德然,他已经成为了天下诸侯们心中的梦魇了。

干啥都得看刘德然。

……

这一日散朝之后,王允找了个借口,请吕布帮忙派人帮他往太原老家运送些东西。

身为朝中太仆,王允开口了吕布自然不会不帮忙。

王允对吕布非常的感激,于是宴请吕布回他的宅邸喝酒。

吕布没有推却。

王允安排的很是周祥,到了府邸,他不但宴请吕布喝最好的酒,吃最好的菜,还赠送给吕布锦缎和财货,表示对吕布的尊重和感激。

吕布因为出身的问题,对财帛之物还是比较看重的……但事实上,这个天下除了吕布之外,大部分人对财货都比较看重,只是因为教育问题,中土的人贪财懂得避锋芒,就算是贪也不会让人看出来,至少表面上要维持个正面形象,但暗地里一个手比一个黑。

可惜,出身并州的吕布,并不懂得这一套。

他不懂得在外人面前掩饰自己的欲望,因而在这方面吃了亏。

一个不是最贪财好色的人,反倒是被世人扣上了贪财好色的帽子,实际上,那些给他扣帽子的人比他更加不堪。

“太仆如此厚恩,吕布无以为报!日后有事,王太仆尽管言语,若是能够做到的,吕布必无所辞!”

听吕布如此豪爽,王允急忙摆手笑道:“我只是倾仰都尉,哪里又有什么所求,都尉身为相国股肱,今后若有事,还需都尉在相国面前替老夫美言才是。”

一听王允说起这个,吕布不由长叹口气,面露忧虑之色。

在吕布看来,王允看到的,都是表面。

董卓表面上很是倚重自己,实则并未真正的将他当成心腹,这一点吕布多少还是知道的。

在董卓眼中,真正值得信赖的,还是那些西凉系人。

“唉,布尽力而为吧。”

吕布既忧且愁的说了一句,随即对着酒爵一饮而尽。

王允又陪着吕布喝了一会,见吕布有了几分醉意,遂道:“某观都尉面上似有忧虑之情,莫非是因为自觉未得重用,心有所苦?”

王允是九卿,在某种意义上和董卓属于政治对立,虽然明面上表现不出来,但这点事吕布还是知道的。

所以,他自知不能在王允面前乱说。

“非也,相国对布极是重用,只是……只是……”

吕布一时间没有想到如何措辞。

王允的脑袋转的非常快,他替吕布找台阶下:“只是都尉受相国重用,却一直没有大功以报相国之恩,可对?”

吕布的眼睛顿时一亮。

“哈哈哈,正是,可惜未有大功以报相国!”

王允的嘴角勾起了一丝笑容。

果然!这厮上套了。

在王允看来,想要挑拨吕布和董卓的关系,并不能一蹴而就,当下在某种意义上而言,吕布和董卓的利害关系还是一致的。

若是要挑拨他们之间的关系,一定要慢慢的来,用一件事跟着一件事。

没错,这世界上没有任何关系是一下子就破裂的,都是需要一件事一件事的累积起来,最终爆炸。

可怎么才能在他们之间搞出事情?

唯有想办法先劝吕布去为董卓建立功劳……

事实上,王允知晓,在眼前这个纷乱的节骨眼上,立功未必是什么好事。

现在的天下,不论是政治还是军事格局,都处于一种看似平静,实则波涛汹涌的时节,在这种时候,越是多做,便越是多错。

要分离他们,必须要让吕布多错,才有机会抓住空挡。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