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给玄德当主公

作者:臊眉耷目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四十四章 乐安颜氏

书名:我给玄德当主公 作者:臊眉耷目 字数:3.1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18

其实若是换成汉军之将,在被敌军偷袭之后,当下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修葺营寨,收拢败军,重新制定新的进兵计划,用最快的时间来鼓舞士气。

但问题是,黄巾军的将领和普通的地方将领不太一样,他们的行事之风与常人不同,这些人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军事培训,就骤然独领一军。

因此,在渠帅浮云和缘城的概念里,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赶赴历城,打破城门,将刘俭从城池中揪出来,将他摁在地上狠狠的摩擦。

高顺和赵云率领着陷阵军和白毦士用最快的速度向着历城撤去,在浮云和缘城的追兵赶来之前,就进驻了城池。

在前一段时间,刘俭并没有闲着。

高顺在城中训练陷阵营,赵云在城中训练白毦士,而刘俭则是和徐荣,张飞等人,带领着历城的民夫修葺城墙,打造各种防御器械,用来抵御不知何时会攻过来的黄巾军。

……

辰时初刻,站在城墙上的刘俭,看到了远处出现了一片密密麻麻的小黑点,正向着历城潮水一般的奔涌而来。

刘俭的嘴角升起了一丝冷笑,神情颇为轻蔑。

对方的人数虽多,但却杂乱无章,虽然敌军的队伍中还夹杂着很多攻城所用的轒輼,但在刘俭看来,这些东西根本就对己方形成不了任何实质性的威胁。

轒輼者,轒床也,轒床其下四轮,可从中推之至城下也。

外观上有点像是后世儿童公园中装载了一群人的游乐筒车,不过却是完完全全靠着人类来推动的。

那些轒輼的上面有着遮蔽箭雨用的皮制遮蓬,看起来极为笨重。

虽然黄巾有攻城之器,但刘俭并不担心,因为他所做的布置也是相当的周全。

在古代并不是每一座城池,都有护城河这个防御标配,因为生产力和人力的原因,除非是临近水源亦或是本身战略位置非常重要的城池,一般性质的县城并没有护城河的配套。

而历城的北面就是黄河,这座城池从黄河支流引了一部分的活水,作为护城之用。

刘俭抵达了历城之后,就在护城河的周边建立了诸多防御工事,再加上历城的城头上皆布置了强弓硬弩,故黄巾兵虽然有攻城器械却不会管用。

且他们的甲胄实在是太过简陋,而且彼在攻城时候杂乱无章,黑压压的一群人就往城上冲,阵势看似虽然骇人,可一旦发生混乱,对方就回彼此纠缠,形成桎梏。

正如刘俭所预料的那样,护城河是黄巾军士兵最大的障碍,河边有诸多的拒马,不论是对方的轒輼,还是扛着云梯的黄巾士兵,冲到了护城河边,就都不得不停下脚步,动用人力去处置那些拒马。

但把拒马挪开始实在是太耗费力气了,特别是这还是在战场上,故直接将那些讨厌的木制器械推入河中,是黄巾军最好的选择。

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城头之上,突然响起了一阵号角声。

一直在观察黄巾军士兵们动向的刘俭,命人吹响了号角,让城头上的士兵们开始放箭射杀敌人。

依凭着城廓射箭取敌人性命,这是守城一方最基本的防守套路,同时也是最有效,最爽的套路!

后世有一句俗语,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在古代的战场上,是天下兵刃,唯远程难破。

在刘俭的命令之下,整个城头一时间箭如雨下。

随着一声又一声的嘶吼和惨叫声,黄巾兵一个接着一个的向着水中跌落而去。

几轮箭雨之后,刘俭并没有着急让士兵们继续用箭雨强攻,因为他已经看到,黄巾军在后方的主力军,在先锋军失利之后,开始向着历城移动过来。

不过没关系,对付这样人数众多的乌合之众,办法多的是。

这段时间,他还命能工巧匠在城头打造投石车。

刘俭在冀州,对学经的人,他不是很在意,他看重的是那些拥有各项有利于民生技术的人才。

虽然这些技术性人才,大部分也是士族出身,但既然他们选择主攻医学,建筑,草药,冶炼,就说明他们没有在五经学说上面下过大功夫。

如此,就注定了这一批人的仕途非常有局限性。

对于这些特殊的人才,刘俭是非常重视的。

他特意在冀州设立了两大机构,并再各郡县为两个机构设立分支。

一个机构,号称“招技馆”,招揽技术性人才的意思。

另外一个机构,则是“义舍”。

这两个机构,相辅相成,可以为刘俭招揽更多的技术性人杰。

其实对于第一个机构,刘俭一开始的目地,是想要叫做“招贤馆”,但后来寻思了一下,暂时放弃了。

雒阳的朝局还没有崩,董卓也并没有弄垮太学,察举制的整体大框架还在,若是公然以“招贤馆”为名来充实冀州的政治官场,很容易使刘俭成为众矢之的。

有董卓在,刘俭没必要去当第一个扫雷的人。

所以,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刘俭先只是设立“招技馆”,收揽大量的医者,冶铁匠人,造桥建筑等人才,并在各郡各县各乡设立技术性岗位,提高他们的待遇和地位,但却不予以他们的行政权力。

同时,刘俭还设立了“冀州科学署”,作为一项专门负责技术与发展的公立机构。

所以说,冀州本土的各项民生科技发展,都是如火如荼,蒸蒸日上。

但除了民生之外,军事方面的技术也在其中。

就类似于刘俭现在在历城上使用的城头抛石机。

抛石机在中国的历史上非常悠久,到了汉朝以后,各类的抛石机已经遍布于南北的各营军中。

无论是用来作为进攻之器,还是用来作为防守之物,在大汉朝各军之中,抛石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项重型装备。

当然,并不是说每一个城市和每一个军队所拥有的抛石机质量与精确度都相同。

菜刀还有好坏之分,更别说是抛石机这种大型器械了。

射程掌控的越好,材料越坚固,承载力越强的抛石机,就越是好机器。

但并不是哪个地方都会有好机器。

古代与后世不同,没有什么所谓的品牌产品,同一个牌子所生产的物品都是差不多的。

物品多是代表工匠个人意志的产品,并无绝对的标准。

因为生产力和科技的原因,同一拨人所造出来的东西,件件都不一样,档次也是参差不齐。

没有什么所谓的质量关,有了好的技术性人才,就等于有好的产品。

而这一次在历城上所建造的抛石机也是一样,都是由“冀科院”的能工巧匠们经过最近一段时间的精心设计,由清河的生产基地,运送现成部件到历城安装。

这些抛石机都是经过调校的,虽然不能说是全大汉最好的,但绝对是上乘的一批。

“轰隆隆!”

“轰隆隆!”

箭雨之后,又是巨大的石头在空中划过弧线,重重的落在黄巾军的阵营之中。

很快,便听黄巾军的士兵们之中发出来惊恐的哀嚎。

正在向历城进发的那些黄巾军,看着那漫天的飞石,很多人吓的腿直哆嗦。

黄巾后方还想向前进的人,此刻皆停住了脚步,即使黄巾的中层屯曲长不断的催促、呼喝着他们,但他们也不敢再继续向前走动一步。

不是他们不听话,不敢向前。

只是眼前的景象实在是太过让他们惊恐。

这种满天飞石的场景,已经超出了他们心里建设的底线了。

这世上不存在铁人!

没有人会愿意冒着脑瓜子被砸碎的风险,硬顶着那些坚固的石头往上冲。

浮云和缘城在后方大喝着,不断驱赶着黄巾军的士兵们往城上顶,他们的声音嘶哑,嗓子喊的都痛了,但渠帅们的命令在这个时候显得毫无作用,效果甚微。

昨夜的战事对黄巾军来说,本来就是一场失利的大败,他们的士气如今正低落。

特别是这些黄巾军士兵本来也不是什么精锐,实在不能用过高的标准去要求他们。

而黄巾军不知道的是,距离他们东面不远的山谷中,张郃与高览二人率领着骑兵,屯扎在此,他们正等待着信号,准备在最佳的时机冲突黄巾军后阵,去斩杀对方的主将。

刘俭早就安排张郃和高览率领骑兵悄悄的屯扎在此地了。

任何守城的将领,都不可能将自己所有的筹码压在一座城池之中。

冀州也是有骑兵的,而且这支骑兵队伍对于刘俭来说就是最大的杀手锏。

黄巾军中也有骑手,但数量不多,不成体系。

只要时机掌握的准确,冀州骑兵足矣将黄巾军一阵冲垮。

可是殊不知,此刻瞄准黄巾军中阵的人却不只是有张郃与高览。

一直由乐安大豪出资所组成的民间精锐,也已经来到了历城的附近。

而领头的一名人物,则是乐安有名的乡中大豪,颜家的年轻族长。

颜氏是青州的大姓,分支繁多,昌盛的家族也有很多,其中最大的一支就在乐安。

而现在这支带族中徒附,赶往历城的族长大汉,名叫颜良,虽出身大族,却一向以勇力自持。

他久闻刘俭之名,久有归顺之心,只恨没有门路相投。

这一次,听说刘俭的人马来到了青州,颜良毫不耽误,立刻就奔着历城赶来了。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205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