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千古苒苒

作者:远止浮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卷六:战国 第九十九章 李牧大破匈奴

书名:千古苒苒 作者:远止浮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8

李牧,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赵国末期就是靠他来续命的。李牧是个战术大师,论军事素养甚至超过廉颇、王翦,这么牛逼的人物,之前怎么不拿来对付秦国?因为李牧肩负着抵御外族的重要任务。

李牧的爷爷李昙早年来去秦国发展,当过御史大夫,后来回到了赵国北方的柏仁(今河北隆尧县),被封为侯爵。李牧自幼喜欢研究兵法,成年后投身军旅,长期驻守代地雁门郡(山西右玉县南)。雁门郡是赵国北部的战略要地,雁门关的外面就是对中原虎视眈眈的匈奴一族。

先秦时期的东北亚草原,被很多游牧民部落族割据,主要的部落有东胡、丁零、匈奴。匈奴部落更加靠近中原,靠着烧杀掠夺,逐渐壮大起来,征服了大部分的东胡和丁零部落,慢慢建立了匈奴政权。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被赵国击退驱逐的林胡、楼烦融入了匈奴部落,匈奴因此更加强大,成了赵国最头疼的外族敌人。

李牧成为雁门郡的守将之后,获得了军中的管辖权和周边地区官员的任免权,相当于雁门郡的老大了。李牧治军的原则是,优厚待遇,训练严格。李牧将大部分防地内的财政收入投入到了军费中,他每天都会让人杀几头牛羊犒赏士兵,亲自教导士兵练习骑射和阵法。

李牧操练军队是很勤快,但他不让士兵出击,只是经常派侦察兵出去侦察,还定了个规矩,一旦发现匈奴入侵,马上龟缩防守,谁擅自出击的,一律斩首。每次匈奴来了,烽火警报拉响,赵军马上就聚拢固守,就这样过了几年,匈奴没占到一点便宜,大家都觉得李牧是个胆小的人。

赵悼襄王听说了这事,派人去骂李牧:“你这怂货,干不了就滚蛋。”李牧照旧,还是坚持防守,赵悼襄王就派人顶替了李牧。之后匈奴每次来骚扰,雁门郡守军都正面交战,匈奴战斗力彪悍,把赵军打得伤亡惨重,赵国北部边境陷入到了水深火热之中。

边境屡屡失利,赵悼襄王只好再去请李牧出山,李牧推辞:“大王,我生病了,腿脚也不好,胆子也小,怕是不能胜任。”赵悼襄王一再请求:“李将军,只有你能救边境了,赶紧出山吧。”李牧说:“大王如果坚持要用我,那我有个要求,我还是按照以前的做法来防守,大王答应的话我再出山。”赵悼襄王马上答应了。

李牧重新回到了雁门郡,又龟缩了几年,匈奴人纳闷了,怎么这个胆小鬼又来了,但他们觉得李牧还是好欺负的。李牧继续有待士兵,加强训练,但是仍然不让出战。另一方面,李牧让牧民尽管出去放牧,匈奴入侵的话就直接投降匈奴。占了几次便宜后,匈奴单于决定集中主力,要一举攻破雁门关,进军中原。

李牧派出的侦察兵回报匈奴大军集结的情报,李牧觉得时机到了,在匈奴进军路上的两侧埋伏下这些年训练的精锐士兵。李牧让前锋部队边战边退,匈奴觉得李牧是个软柿子,轻敌冒进,不经意间已落入了李牧设置的包围圈。一声令下,两侧伏兵尽出,切断匈奴军后路,原本撤退的赵军调转方向,发动了猛烈的反攻。匈奴本来觉得赵军都是绵羊,现在绵羊变成了狮子,赵国士兵积蓄多年的愤恨,在一天之中全部爆发了出来,匈奴大军惨败。

本来匈奴的最大优势是机动性,这次却被李牧打了个围歼战,十余万匈奴人马被杀,精锐尽丧。李牧趁胜追击,又灭掉了襜褴(chānlán)部落,还顺便狠狠教训了东胡和林胡,匈奴单于带着残兵向北逃去。

打这一场仗,李牧谋划了十年,就是等到匈奴部落集中的这一天,再一举歼灭,李牧因此威震北方,这之后的十年多时间里,匈奴再也没有实力和胆量来骚扰赵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572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