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千古苒苒

作者:远止浮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卷五:春秋 第五章 郑庄公小霸

书名:千古苒苒 作者:远止浮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8

东门之战,郑国被卫国、宋国等国家欺负了一顿。郑庄公不甘心,找卫国、宋国、陈国报仇,打了几架,没占到什么便宜。郑国当时所处的地理位置是极其不利的,南北是楚国、晋国两个大国,西邻周王朝,郑国要发展,东边又是卫、曹、宋、陈、蔡等老资历的诸侯国,想要发展,只能靠自己强大起来。

郑庄公忙着郑国的内忧外患,好久没到周王朝上班了。周平王也开始有点不满郑庄公的强势,想把他职权分点给现任的虢公(奸臣虢石父的儿子)。郑庄公知道后直接跑去质问周平王,周平王怂了,说自己开玩笑的,为了搞好和郑国的关系,周平王提议和郑庄公相互交换世子作为人质。天子要和诸侯交换世子,闻所未闻,周平王为了安抚郑庄公的情绪真的太卑微了。于是,以出国留学为名,周郑双方的世子互换,郑庄公继续掌权。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在郑国当人质的公子狐准备回国即位,谁知道回去后不久就病逝了,王位由周平王的孙子姬林继承,号周桓王。周桓王觉得周郑交质事件实在是太丢周王室的脸了,他痛恨强势的郑庄公,于是想给他炒鱿鱼,让他滚蛋。

郑庄公听说新老板想开除自己,就让祭足带人去收割了周王室的稻谷和麦子还以颜色,周桓王气得要命,不过郑国国力强大,也只好暂时忍气吞声,炒鱿鱼的事搁置下来。

过了两三年,郑庄公看周桓王都不来教训自己,可能心里有点过意不去了,就主动去朝见周桓王,因为周桓王上台后郑庄公还没去拜访过。周桓王的气还没消,不给郑庄公好脸色。郑庄公看自己不受待见,就回去了。现任周公黑肩劝过周桓王客气点,他不听,黑肩失望得说:“我们周王室东迁的时候,主要靠晋国和郑国,就算对郑国友好做个示范,也怕其他国家不来,何况现在无礼于郑国。郑国不会再来了。”这之后,周、郑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外交、战争上的不顺心,郑庄公改变了对外策略,他摈弃旧怨,和宋、卫、陈等国家和好,暗自积蓄实力,伺机而动。

郑庄公相对于这几个国家,有一个优势,就是他掌握着东周王朝的话语权,他准备充分利用这一点。公元前714年,郑庄公找了借口,说宋国国君宋殇公少交税,对周天子不尊敬,当时谁还鸟周天子呢。郑庄公不管,将矛头先对准了宋国,以周天子的名义攻打宋国。但不久后北戎人入侵,郑庄公撤回来驱赶外敌。郑庄公采纳公子突的建议,诱敌深入,设置伏军前后包夹,把北戎人打得大败而逃。

次年,郑庄公有精力教训宋国了,借天子名义,郑庄公联合了齐僖公、鲁隐公共同攻打宋国,打下的大多城邑拱手相让给齐鲁,巩固同盟关系,借齐鲁之手制约宋国。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情郑庄公干了好几次,郑国的势力由此不断扩张。

郑庄公借周桓王名义打别人捞好处,周桓王自己没得到什么实际利益,郑国是越来越肥了,周桓王越来越讨厌郑庄公了。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宣布开除了郑庄公,由虢公全权接管郑庄公的职位。郑庄公也宣布,再也不来朝见了。周桓王决定讨伐郑国,号召天下诸侯参战,最后响应的只有陈国、蔡国、虢国、卫国这四个小国家,可见周天子的威信降低到了什么地步。

周桓王带着虢公、周公黑肩,领着五国联军,开向郑国,和郑庄公带领的郑国守军在繻(xū)葛(今河南长葛市东北)相遇,繻葛之战爆发。

五国联军分为左中右三路,周公黑肩指挥左军,主要是陈国军队,虢公指挥右军,主要是虢、蔡、卫三国军队,周桓王坐镇中路,带领自家军队。针对联军的部署,郑国公子突建议:“陈国最近内乱军心不稳,蔡国、卫国两个小国战斗力不强,我们先攻击他们的两侧,再集中兵力攻打中军。”

郑国军队一分为二,对联军的两侧发动猛攻,还用上了“鱼丽之阵”。交锋不久联军两侧军队溃败而逃,就剩周桓王的中军了。中军士兵看到两侧的兄弟们都跑路了,士气大减,郑庄公趁机指挥军队从左右进行夹击,周家军大败而逃,周桓王也中了一箭。

郑军想要乘胜追击,郑庄公不同意,说:“周天子虽然是虎落平阳,但是名义还在的,我们不能做太绝。”当天晚上郑庄公派祭足去慰问周桓王,主动请和,周桓王顺势下了台阶,率兵返回。

繻葛之战周天子颜面尽失,周老大再也没有能力教训不听话的小弟了,小弟们纷纷自立山头,想要自己做老大,再也不把周老大放在眼里。郑庄公则凭借此战声威大振,宋、卫、陈等宿敌都来求和,郑国又与齐鲁等国结盟,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小霸主。

之所以称之为小霸主,是因为郑国并不完全具备霸主的实际地位。日后,晋楚两强争霸贯穿于整个春秋时期,而双方争霸的焦点就是获得中原地区的控制权,郑国地处中原核心,就成了焦点。当时的潜规则是这样的,谁收服了郑国,谁就是老大。郑国夹在晋楚两位大佬中间,可以说是举步维艰。郑庄公能短暂成为小霸主,完全凭借个人能力,以及春秋初期,晋国内乱,其余大国仍在发展中,给了郑国发展的空隙。

郑庄公逝世后,郑国爆发了系列夺位内乱,这场内乱是宋国人引起的,下篇就先说说宋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32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