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千古苒苒

作者:远止浮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卷六:战国 第六十六章 和氏璧

书名:千古苒苒 作者:远止浮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8

自赵国胡服骑射以来,实力大增,秦国面对赵国吃了不少的亏。在五国伐齐之战中,赵将廉颇后来带领赵军北上,攻取了齐国的阳晋。随着齐国的衰弱,赵国成了关东六国中的领头羊,是秦国入侵中原的最大障碍。

秦昭襄王一直想探探赵国的底,但之前吃了这么多亏,又不想正面和赵国起冲突。公元前283年,楚顷襄王向赵国求亲,送上了一块玉,名为和氏璧。和氏璧不是一块普通的玉,它可大有来头,是楚国国宝级的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用和氏璧做了传国玉玺,可惜在五代十国年间失传了。

在楚厉王年代,有个楚国人叫卞和,有次卞和在荆山上砍柴,发现了一块璞玉,他就当成宝物拿去献给楚厉王。楚厉王找了珠宝鉴赏师来,鉴赏师看了眼说这就是一块普通石头,楚厉王发火让人削去卞和左膝盖骨。后来楚武王上位了,卞和再次献宝,楚武王也找人来鉴赏,结论依然是普通石头,楚武王就让人削去卞和的右膝盖骨。

到楚文王年间,楚文王听说荆山脚下有个人报着一块玉石哭了整整三天,都哭出血来了。楚文王就派使者去问问咋回事,卞和说:“我不是为了我自己的遭遇而哭,只是遗憾没人识货,这块宝玉就要埋没了。”使者就把卞和带了回来,楚文王初看也是块普通石头,不过他觉得这块石头有点奇特,就让人切外外层看看。切开后,里面竟是一块晶莹剔透的宝玉,楚文王从来没见过通透的玉,就给它命名“和氏璧”,并当成了楚国的传家宝。

秦昭襄王也听闻过和氏璧的大名,当听说楚国人把和氏璧送到赵国后,秦昭襄王写了封信给赵惠文王,信上说:“恭喜赵王得到宝玉和氏璧,我也很喜欢这块玉,我愿意用秦国十五座城池来换。”秦昭襄王并不是真的想用十五座城换和氏璧,傻瓜都知道这不可能,他是想通过这次机会测试下赵国的底气。

赵惠文王收到信后,找了廉颇等大臣来商议,赵惠文王很犯愁,如果同意送和氏璧,怕秦国骗人不给城池,不给的话又怕秦国怪罪发兵来打。讨论来讨论去,找不到解决办法,赵惠文王就想找个人先去秦国回复一下,找谁去又是个问题,谁敢接这个活呀?这时候宫中的宦官总管缪贤说:“我门下有个人叫蔺相如,可以派他去。”赵惠文王问:“蔺相如很牛吗?”

缪贤说:“我以前犯过罪,准备逃去燕国的。但蔺相如阻止了我,他问我干嘛去燕国。我说:‘我曾随从大王与燕王会见,燕王和我握手过,还说愿意和我交朋友,所以我准备投奔他。’蔺相说:‘眼下赵强燕弱,您是赵王的宠臣,所以燕王想和您结交,您如果逃去燕国,燕王肯定不会收留您的,还会把您遣送回来交由赵王处置。我看您不如主动去向赵王请罪,这样或许还有一线生机’我听了蔺相如的建议,后来大王也饶恕了我,所以我觉得蔺相如这个人挺有套路的,我觉得可以让他出使秦国。”

赵惠文王于是召见了蔺相如,问他要不要送和氏璧。蔺相如说:“秦国比我们厉害,只好答应他们。”赵惠文王问:“秦国人食言不给城池咋办?”蔺相如说:“秦国愿用城池换玉,我们不答应的话是我们理亏。如果秦国骗人的话就是他们理亏,那不如让他们成为理亏的一方。”

赵惠文王说:“那派谁去好呢?”蔺相如自告奋勇:“大王如果没人可派的话,我愿意前往。如果秦国把城池奉上的话,我就把和氏璧留在秦国,否则我一定会把和氏璧带回来的。”蔺相如打了包票,赵惠文王就派他作为使者,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17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