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千古苒苒

作者:远止浮游 | 分类:军事 | 字数:0

卷六:战国 第十二章 浊泽之战

书名:千古苒苒 作者:远止浮游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8

魏文侯时期,坚持联合赵、韩,三晋作为一个整体,可以说保持了90%原来晋国的战力,如此三晋可以抵御秦、楚、齐等强敌。魏国也因此得到了发展空间,通过变法一跃成为老大。

魏武侯刚继位的时候,基本上按照父亲的理念,联合赵、韩对付秦、楚、齐。但是魏武侯不管在政治目标还是选人用人上,都远远不如魏文侯。魏武侯依靠父辈留下的丰厚家底,取得一定战果后,开始有点飘了。魏武侯参与到了田氏代齐事件中,仗着家大业大向周天子施压册封田氏为齐侯。

魏武侯觉得自己已经打遍天下无敌手,不需要什么盟友了,改变了对赵、韩友好的态度。魏武侯十年,魏武侯插手赵国内政,帮助叛乱的赵朝攻打赵国,双方就此反目成仇。到后来的棘蒲之战,魏国大败于赵、楚联军。魏武侯吃不消腹背受敌,这时候才想起来恢复三晋联盟反应过来自己树敌太多,于是向赵国求和。三晋虽然再度联合,但是彼此间已是貌合神离。

三晋暂时和好后,齐国向北扩张,攻打燕国,燕国抵挡不住,找赵国帮忙,赵国联合魏、韩,三晋共同出击打败齐国。次年齐国卷土重来又去打燕国,三晋再度救援,又打败了齐国,还攻入齐国本土,使得齐国一时不敢与三晋抗衡。

这时候魏国出事了,中山桓公在中山国被灭后奋发图强,带领旧部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山地区离魏国本土较远,而且近段时间魏武侯忙着和其他国家掐架,没那么多精力管中山片区。在魏国统治中山二十五年后,中山桓公率军大败魏军,赶跑了魏国侵略者,复兴了中山国。在中山桓公的带领下,中山国接连两次打败赵国军队,收复了很多失地,成为了北方与赵国实力相当的二流强国。

魏国失去了中山地区,实力大减,不再具备钳制赵国的有效手段,不过这时魏国还是各国中最强的存在。公元前373年,魏武侯联合燕、鲁、卫大举进攻齐国,接连获胜。本来一鼓作气的话,说不定能灭了齐国,但第二年赵国在背后捅刀子了。赵敬侯的接班人赵成侯又打起了卫国的注意,趁卫国大军在外攻打齐国,赵成侯发兵准备吞并卫国。

卫国自然抵挡不住,连丢70几座城邑,向魏国求援,魏武侯只好把前线攻齐的军队撤了回来支援卫国,击退了赵国军队,三晋联盟再次破裂。

魏武侯在位期间,和四周的国家都打过架,有胜有负,他坚信能够称霸天下,但常年的战争消耗了魏国国力,作为守业者,魏武侯肯定是不合格的。公元前370年,魏武侯去世,魏国发生内乱。

魏武侯死得比较突然,他还没来得及制定接班人就嗝屁了。魏武侯的两个儿子魏罃和魏缓为了争夺君位大打出手,魏缓争不过魏罃,逃到赵国找赵成侯求助。魏缓的帮手公孙颀则到了韩国,劝说韩懿侯趁魏国内乱与赵国联合发兵出击,削弱魏国实力。

赵、韩两国都觉得是个好机会,就联合出兵,在黄河北部集结,一起攻打魏国。魏国此时内部不稳,没有余力抵抗外敌入侵,赵韩联军大举进攻,一路西进,直逼魏国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魏罃派出军队在浊泽(今山西运城境)迎战,不敌赵韩联军,大败,赵韩联军趁势包围了安邑。

此时魏国处于生死存亡的边缘,赵韩内部缺发生了矛盾。赵成侯主张灭了魏罃,然后扶植魏缓上台,让魏缓拿出土地来送给赵韩。韩懿侯则觉得这样不好,会让别人觉得自己是贪暴之人,他想将魏国一分为二,让魏罃和魏缓自己斗下去,这样魏国就不足为患了。双方谁也不服谁,韩懿侯不高兴了,索性带兵回去了,不折腾了。赵成侯没办法,自己恐怕是打不过魏国,于是也回去了。魏罃开始反击,杀死了魏缓,自立为君,即魏惠王。

魏国在浊泽之战中生存下来,凭借着祖业,仍然当了一段时间的老大,但三晋联盟算是彻底破裂了,魏国在魏惠王时代就要开始走下坡路了。魏惠王的工作能力其实还可以,但他错失了一位大才,导致战国格局被颠覆,这个牛人是商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0265s